您好,欢迎来到爱问旅游网。
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从观光到旅居:解码现象级IP“有一种叫云南的生活”

从观光到旅居:解码现象级IP“有一种叫云南的生活”

爱问旅游网 2025-08-08
导读作者:陆辰佳 新兴产业研究院副总监来源:上海华略智库(ID: HUALUETT)近年来,云南正从传统的观光胜地,悄然蜕变为人们心驰神往的旅居天堂。数据显示,云南2025年上半年吸引旅居游客超280万人,人均停留长达91天,其作为“第二居所”的魅力获得广泛认可。“有一种叫云南的生活”,这份独特吸引力究竟何在?一起来看!全文30字,阅读约8分钟“桃花流水、不出人间,云影苔痕、自成岁月”。四百年前,中国著名旅行家徐霞客踏遍彩云之南,以洋洋洒洒25万字的《滇游日记》,为这片土地的壮丽山河、多彩民族与

作者:陆辰佳 新兴产业研究院副总监

来源:上海华略智库(ID: HUALUETT)

近年来,云南正从传统的观光胜地,悄然蜕变为人们心驰神往的旅居天堂。数据显示,云南2025年上半年吸引旅居游客超280万人,人均停留长达91天,其作为“第二居所”的魅力获得广泛认可。“有一种叫云南的生活”,这份独特吸引力究竟何在?一起来看!

全文30字,阅读约8分钟

“桃花流水、不出人间,云影苔痕、自成岁月”。

四百年前,中国著名旅行家徐霞客踏遍彩云之南,以洋洋洒洒25万字的《滇游日记》,为这片土地的壮丽山河、多彩民族与独特风物,留下了最早、最诗意的注脚。他所描绘的,正是现在无数人心驰神往的“有一种叫云南的生活”。

今日,这份“云南生活”正焕发出前所未有的吸引力。美国《旅行与旅游世界》杂志近期刊文指出,中国旅游业正经历深刻转型,长住型旅游(旅居)呈爆发式增长,云南凭借可持续度假和气候性旅游的优势成为首选目的地。旅居,超越了简单的观光旅行和长期定居,成为一种以深度在地体验为内核的流动生活方式。

2023年,云南王宁通过人民网向网友发出体验“有一种叫云南的生活”的诚挚邀请。这一IP应运而生,并迅速席卷全国,成为现象级文旅品牌。2025年上半年,云南共接待旅居游客280.3万人,同比增长45.4%;旅居游客在云南人均停留91天,同比延长11天。这标志着云南作为“第二居所”或“心灵栖息地” 的地位被广泛认可。

那么,“有一种叫云南的生活”,其魅力究竟何在?归根到底,它指向的是老百姓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这是一种生态为基、文化为魂、产业为脉、旅居为桥的生活方式。正是这种独特的魅力,推动云南从传统观光过境地逐渐升华为生活方式策源地与生命价值共鸣场,吸引全球旅者从“到此一游”转向“落地生根”。

01

生态为基:山水之间的天然疗愈场

云南以占全国4.1%的国土面积,承载着50%以上的高等植物、脊椎动物和大型真菌资源,素有“动物王国”“植物王国”“世界花园”“物种基因库”等美誉,是全球36个生物多样性热点地区之一,先后推动高黎贡山生物走廊带、亚洲象栖息地修复等标志性工程落地,成为生态文明建设的“活态教科书”。

云南生物多样性优势正转化为四季轮转的高质量发展动能。

春季,云南推出“春花茶咖”旅游线路,邀请游客踏春而来,在花海、茶园与咖啡香里,感受万物生长的生机与浪漫。

盛夏,高黎贡山国家公园凭借超2万个/cm³负氧离子的原始森林,积极发展高品质生态康养产业,让每一次呼吸都转化为深度疗愈。

金秋,普者黑溶洞群内无翼坡垒与盲鱼共生景观、元阳哈尼梯田“森林-村寨-梯田-水系”四素同构系统,成为吸引高端科考员、生态摄影师、研学少年们探寻、学习、体验的自然天堂。

冬日,腾冲热海的地热康养体验、梅里雪山雨崩村的“日照金山冥想课”等,成为都市人修复身心的“天然处方”。

春赏花、夏避暑、秋观景、冬养生的时序韵律,构筑着云南生活的生态疗愈力,让“有一种叫云南的生活”成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中国范例。

春:大理三塔,来源:大理州文旅局;夏:高黎贡山,来源:云南发布;秋:哈尼梯田,来源:云南旅游攻略;冬:梅里雪山,来源:中国国家地理

02

文化为魂:遗产活化的精神归栖处

云南依托6项世界遗产、8座历史文化名城、145项国家级非遗、170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777个中国传统村落的深厚文脉和历史底蕴,深入实施“文化兴滇”战略,秉持“见人见物见生活”的传承理念,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云岭大地焕发新生,实现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

例如,位于苍山洱海周边的大理周城村,白族人家世代守护的扎染工坊里,绣娘们以“非遗工坊+电商直播”模式,将板蓝根植物染发展成8000多万元规模的“指尖经济”。通过从种蓝到制衣的全流程体验,游客们得以亲手绘制扎染布,还能沉浸于白族“接三公主”的千年节庆。

图:大理周城村的扎染作坊,来源:文旅头条

再如,位于红河哈尼梯田核心区、入选联合国“最佳旅游乡村”的阿者科村,哈尼先祖智慧的结晶——“蘑菇房”修旧如旧,火塘夜话、梯田抓鱼等农耕体验项目不仅让旅人在亲历中深刻理解“森林养水、水养梯田、梯田养人”的生态智慧,也使村民人均收入五年间翻了7番,实现了遗产保护与改善民生的同频共振。

图:阿者科村,来源:元阳县融媒体中心

历史文化遗产正从典籍记载、静态展陈走向生动实践,不仅书写着各民族文化传承创新的时代答卷,还熔铸着云南生活的文化新生力,让“有一种叫云南的生活”成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鲜活注脚。

03

产业为脉:场景裂变的体验型消费

如果说生态是大自然赠予的财富,文化是老祖宗留下的遗产,那产业便是云南亲手打造的“金饭碗”。

近年来,云南立足“绿色食品牌”核心优势,依托滇西咖啡黄金种植带、滇南花卉产业带等特色产业版图,推动特色产业价值链条向文旅产业拓展,将生产过程、技术魅力、地域文化等转化为可参与、可传播的生活体验,让每一次文旅消费都成为触摸云南产业脉搏的生活实践,将“产业流量”转化为“生活留量”。

例如,位于保山、普洱、临沧的精品咖啡庄园创造性推出“从种子到杯子”全产业链体验,游客可化身“一日咖农”参与咖啡果采摘、日晒发酵、烘焙品鉴等核心工序,沉浸式感受“中国精品咖啡之乡”的独特魅力。全省14家省级精品庄园积极打造“咖啡+研学+民宿+度假”复合型业态,2024年接待游客超100万人次,旅游收入达1.5亿元。

图:临沧市的秋珀咖啡庄园,来源:临沧宣传部

再如,昆明斗南花市作为亚洲最大的鲜切花交易集散地,以“世界花都”为定位,通过推出永生花手作、植物拓印等多种体验项目,积极打造“花田直播+花艺工坊+香氛定制”的全感官消费场景。2024年游客接待量超762万人次,成为全国涉花文旅消费升级的标杆样本。

图:昆明斗南花市,来源:斗南花卉公众号

这些特色产业通过“体验经济”实现了从“单一供给功能”到“一种生活方式”的价值跃升,使“有一种叫云南的生活”成为产业创新驱动体验型消费的最佳诠释。

04

旅居为桥:主客共享的生活共同体

当前,云南以26个世居民族的多元文化、90%以上国土面积的生态空间为基底,摒弃走马观花式旅游模式,提出做优做强乡村旅居、城镇旅居、度假旅居、医养旅居、养老旅居、文艺旅居、体育旅居、边境幸福旅居等“”旅居业态,全力擦亮“旅居云南”金字招牌。

云南通过出台顶层设计、盘活资源要素、迭代服务模式等方式,积极构建主客共享的新型旅居生态,让每位停留者能在触手可及的“诗与远方”中寻找生活的另一种答案。

例如,大理白族自治州通过贯通环湖绿道、提升白族民居风貌、植入文创空间等方式,大力提升洱海周边村子“硬实力”,积极打造“艺术家第二居所”。目前,已吸引长期旅居的科学家、艺术家、企业家等约2万人。同时,画廊、书院、图书馆、艺术家工作室等复合空间既可满足数字游民的工作需求,也成为村民学习交流的重要场所。

图:大理中和村的“云工开物”小院,邓虎藏指导学员金缮修复工艺,图源:云南日报

再如,保山龙陵县充分挖掘当地丰富的中医药、优质温泉等资源,通过推动温泉“引水入城”、设立“中医+温泉”服务点、支持县中医院构建“诊疗-康复-养生”全链条等方式,积极培育医养旅居业态。当前,累计服务超1.1万人次,游客满意度超90%,吸引全国康养客慕名而来。县中医院通过中医体质辨识,可为游客定制专属药浴方案,结合温泉水疗与针灸推拿,提供个性化康养体验,而本地居民可通过医保享受相同服务。

当数字游民在大理洱海边远程办公,当北上深等一线城市银发族在保山温泉调养身心,旅居打破了主客二元对立,让每一位参与者都能在云南山水田园间找到精神归属和心灵慰藉,使“有一种叫云南的生活”正凝结成可复制、可推广的文旅范式。

从徐霞客笔下的秘境探索,到今日全球旅居者的心灵归处,云南,正以其得天独厚的禀赋和前瞻性的布局,书写着“始于山水,归于烟火”的崭新篇章。而这“有一种叫云南的生活”,正等你来此旅居,深度体验。

Copyright © 2019- awee.cn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3022495号-5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