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件的拼音是:qián jiàn。
前件的注音是:ㄑ一ㄢˊㄐ一ㄢˋ。结构是:前(上下结构)件(左右结构)。词语解释是:前已述及的人或事物。逻辑学用语。与“后件”对称。假言判断中规定条件的判断叫“前件”,以前件为条件的判断叫“后件”。前件[qiánjiàn]⒈前已述及的人或事物。逻辑学用语。与“后件”对称。假言判断中规定条件的判断叫“前件”,以前件为条件的判断叫“后件”。基础解释是:意思是前已述及的人或事物。引证解释是:⒈前已述及的人或事物。引北魏贾思勰《齐民要术·槐柳楸梓梧柞》:“凡为家具者,前件木皆所宜种。”《旧唐书·东夷传·日本国》:“元和元年日本国使判官高阶真士上言:‘前件学生,艺业稍成,愿归本国,便请与臣同归。’从之。”宋苏轼《乔执中两浙运副张安上提刑制》:“其谨视贪吏以无害我成法,可依前件。”⒉逻辑学用语。与“后件”对称。假言判断中规定条件的判断叫“前件”,以前件为条件的判断叫“后件”。7、网络解释是:前件前件(qiánjiàn),出自《齐民要术·槐柳楸梓梧柞》,意思是前已述及的人或事物。8、综合释义是:前已述及的人或事物。北魏贾思勰《齐民要术·槐柳楸梓梧柞》:“凡为家具者,前件木皆所宜种。”《旧唐书·东夷传·日本国》:“元和元年日本国使判官高阶真士上言:‘前件学生,艺业稍成,愿归本国,便请与臣同归。’从之。”宋苏轼《乔执中两浙运副张安上提刑制》:“其谨视贪吏以无害我成法,可依前件。”逻辑学用语。与“后件”对称。假言判断中规定条件的判断叫“前件”,以前件为条件的判断叫“后件”。前述之物件也。《北史·房豹传》:「鉴达幽微,平心遇物,今所考校,必无阿枉。脱有前件数事未审,何以裁之。」;宋、张君房《云笈七签·李大夫化云母粉法》:「以前件云母,入袋中,盛之于盆中。」。9、网友释义是:前件(qiánjiàn),出自《齐民要术·槐柳楸梓梧柞》,意思是前已述及的人或事物。10、其他解释是:1.前述之物件也。《北史·房豹传》:「鉴达幽微,平心遇物,今所考校,必无阿枉。脱有前件数事未审,何以裁之。」;宋、张君房《云笈七签·李大夫化云母粉法》:「以前件云母,入袋中,盛之于盆中。」。1英语是:first component。1其他释义是:假言判断中规定条件的判断。如在“如果具有共产主义理想,那就不怕任何艰难困苦”中,“具有共产主义理想”就是前件。
前件的具体解释是什么呢,我们通过以下几个方面为您介绍:
一、词语解释 【点此查看前件详细内容】
前已述及的人或事物。逻辑学用语。与“后件”对称。假言判断中规定条件的判断叫“前件”,以前件为条件的判断叫“后件”。前件[qiánjiàn]⒈前已述及的人或事物。逻辑学用语。与“后件”对称。假言判断中规定条件的判断叫“前件”,以前件为条件的判断叫“后件”。
二、基础解释
意思是前已述及的人或事物。
三、汉语大词典
(1).前已述及的人或事物。北魏贾思协《齐民要术·槐柳楸梓梧柞》:“凡为家具者,前件木皆所宜种。”《旧唐书·东夷传·日本国》:“元和元年日本国使判官高阶真士上言:‘前件学生,艺业稍成,愿归本国,便请与臣同归。’从之。”宋苏轼《乔执中两浙运副张安上提刑制》:“其谨视贪吏以无害我成法,可依前件。”(2).逻辑学用语。与“后件”对称。假言判断中规定条件的判断叫“前件”,以前件为条件的判断叫“后件”。
四、其他解释
1.前述之物件也。《北史·房豹传》:「鉴达幽微,平心遇物,今所考校,必无阿枉。脱有前件数事未审,何以裁之。」;宋、张君房《云笈七签·李大夫化云母粉法》:「以前件云母,入袋中,盛之于盆中。」
五、关于前件的成语
开门七件事 红头文件 前前后后 跋前疐后 巴前算后 跋前踕后
六、关于前件的英语
Copyright © 2019- awee.cn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3022495号-5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