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同变更仅涉及内容,当事人不变。变更可包括数量、质量、规格、价金等项。若全部内容变更,原合同消失,新合同形成。非根本性变更则保持同一法律关系,名称变化不影响合同有效性。
法律分析
有效的。合同的变更仅是合同的内容发生变化,而合同的当事人保持不变。
合同有效成立后,其主体和内容均可能因某一法律事实而发生变化,合同内容的变化,可表现为合同标的物的数量或质量、规格、价金数额等合同内容的某一项或数项发生变化。
如果合同内容已全部发生变化,则实际上已导致原合同关系的消灭,一个新合同的产生。
在非根本性变更的情况下,变更后的合同关系与原有的合同关系在性质上不变,属于同一法律关系,学说上称为具有“同一性”。
因此,仅仅是名称发生变化的话,此时合同依旧有效。
拓展延伸
合同约定的名称变更对合同效力的影响:法律解析与实务分析
合同约定的名称变更对合同效力的影响需要进行法律解析与实务分析。根据法律规定,合同的效力受到一定的要件,其中合同的名称是其中之一。当合同约定的名称发生变更时,可能会引起一系列法律问题。首先,需要考虑合同是否具备明确的标识性,名称变更是否会导致合同无法被准确识别和执行。其次,合同名称变更是否符合法律规定的合同变更程序,是否经过必要的公告和登记手续。最后,还需考虑合同名称变更是否会对合同各方的权利和义务产生实质性的影响。因此,对于合同约定的名称变更对合同效力的影响,需要进行深入的法律解析,并结合实务经验进行综合分析,以确定具体的法律后果和解决方案。
结语
合同的有效性取决于合同的主体和内容是否发生变化。当合同的内容发生变化时,只要合同的当事人保持不变,合同仍然有效。变更后的合同关系与原有合同关系在性质上保持一致,被称为具有同一性。因此,即使合同的名称发生变化,只要合同的标识性不受影响,合同仍然有效。然而,合同名称变更可能引发一系列法律问题,包括合同的准确识别和执行、合同变更程序的合规性以及对各方权利和义务的影响等。因此,对于合同约定的名称变更对合同效力的影响,需要进行深入的法律解析和实务分析,以确定具体的法律后果和解决方案。
法律依据
根据《民法典》第532条规定,合同生效后,当事人不得因姓名、名称的变更或者法定代表人、负责人、承办人的变动而不履行合同义务。
(《民法典》生效时间是2021年1月1日)
Copyright © 2019- awee.cn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3022495号-5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