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手家长聚在一起时,话题几乎离不开给孩子吃什么牌子的奶粉、什么时候该打某种疫苗……免疫接种是儿童健康的“重要防线”,每位家长都该看懂。
小孩
1 孩子自身的免疫力比疫苗更强更可靠?
相比疫苗,人体自身的免疫力确实能提供更全面的免疫保护,但这需要付出昂贵的代价。
因为人需要先感染并治愈某种疾病,才能产生相应的“抗体”。但感染这些疾病,会导致一系列严重的并发症,如牛痘可能导致肺炎;小儿麻痹会造成瘫痪或残疾;腮腺炎会引起失聪。合理接种疫苗,能预防这些问题。
2 为何出生后不久就要接种疫苗?
6个月以后,婴儿体内从母体里带来的免疫力会逐渐减弱。但免疫接种所能预防的各种疾病,恰会在此时轮番上阵。且患病越早,并发症越重,预后越差。
因此,宝宝出生后就要开始接种疫苗,尤其在1岁前,几乎每个月都有疫苗要接种。
小孩
3 孩子一次接种多种疫苗会伤害身体吗?
科学证据表明,同时接种几种疫苗不会对儿童的免疫系统带来显著不良反应。儿童每天接触数百种异物,这些异物都能诱发免疫反应。就是吃东西这个简单的动作,也能将新的抗原带入体内,而且人的口腔和鼻腔内本身就有很多细菌存在。儿童因患普通感冒或咽喉痛而接触到的抗原数量远远超过疫苗接种途径的接触。一次接种几种疫苗的一大好处是可以少去医院,从而节省时间和金钱,而且更多的情况是儿童按程序完成推荐疫苗的接种。
此外,如果有可能,可在医生指导下进行诸如麻疹—腮腺炎—风疹疫苗类型的联合疫苗接种,能减少注射的次数。
4 疫苗的副作用大吗?
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免疫规划科相关专家称,疫苗的不良反应大多是轻微的,主要有发热和局部红肿,可能伴有全身不适、食欲不振、乏力等综合症状。
接种后,应在注射地点观察10~20分钟,接种后1~3天避免剧烈运动,不要按压接种部位,这样都能减少不良反应。
同时,吃脊髓灰质炎糖丸后40分钟内不能吃热的东西;注射白百破疫苗和乙肝疫苗后,当天不要洗澡。
有以下情况的儿童应禁忌或暂缓接种疫苗:
1、患有皮炎、银屑病、化脓性皮肤病的小儿不宜接种,等待皮肤痊愈后方可进行接种;
2、有过敏史的儿童如哮喘、荨麻疹、严重湿疹等过敏体质的小儿不宜接种(除外脊髓灰质炎三价混合疫苗);凡发现对鸡蛋过敏的儿童则不宜接种麻疹疫苗、麻风腮三联疫苗、防感灵疫苗等;
3、体温超过37.5℃,有腋下或淋巴结肿大的小儿不宜接种,应查明病因治愈后再接种;
4、患有严重心、肝、肾疾病和活动型结核病的小儿不宜接种;
5、患有中枢神经系统性疾病的儿童,如大脑功能发育不全、癫痫、脑瘫、缺血缺氧性脑病、高热惊厥、抽风病史、脑炎后遗症等神经系统疾病的小儿不宜接种(除外卡介苗和乙肝疫苗);
6、严重营养不良、严重佝偻病、先天性免疫缺陷的小儿不宜接种;
7、如果小儿每天大便次数超过4次,须待恢复后2周,才可服用脊灰疫苗;最近注射过多价免疫球蛋白的小儿,6周内不应该接种麻疹疫苗;
8、感冒、轻度低热等一般性疾病视情况可暂缓接种,空腹饥饿时不宜预防接种。
温馨提示:宝宝在急性疾病发作期,应暂缓所有疫苗的接种。有神经系统、免疫系统疾病的孩子,应先咨询医生再选择接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