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季特别容易生病,不少人表示明明自己的日常很注重养生但还是常常感觉身体不适,这是怎么回事?中医学认为人体的一些细小物质则是罪魁祸首——痰,那么冬季养生怎么健脾祛痰?
身体健康、百病不生是每个人的追求,然而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很难找到一个从未生过病的人。导致人们生病的因素有很多,中医理论却特别强调“痰”的影响,认为“百病皆因痰作祟”。这究竟是为什么呢?
1、痰分有形与无形
对于痰相信大家都不会陌生,感冒或是爱抽烟的人常会咳痰。痰是怎么来的呢?中医认为脾负责运化水湿,也就是人体里的各种液体,使它们在人体内循环往复地运动,滋养身体。倘若脾的运化功能下降或是这些水液在运行时受到阻碍,就可能发生异常积聚的现象。
这类异常积聚的水液,中医称为“痰饮”。其中,比较秽浊、黏滞、稠厚的部分为“痰”,另外清稀、澄澈、透明的部分称为“饮”。痰饮都可以致病,其中又以痰较为重要。痰并不都是可以被咳出体外,能直接看见的,还有一些会堆积在脏腑、经络中,无法被肉眼看见。因此,痰就有了“有形之痰”与“无形之痰”的区别。
2、无形之痰更可怕
有形的痰,我们见得比较多。倘若我们留心观察的话,会发现这些痰液性状上差别很大。总体而言,区别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颜色,会有白、灰黑、黄、黄绿的差异;二是质地,有稠厚、稀薄、泡沫之分别。为何会出现这些不同呢?其实,这些差异正是不同病理特征的反映。
如果我们把白糖放到水里,就成了一杯透明的白糖水。把这杯水放火上加热,可以看到水会逐渐变得稠厚,颜色也会慢慢变成淡黄、深黄。同样的,体内有热,咳出来的痰多黄稠;体内偏寒,咳出来的痰多白、稀薄。由此,有形之痰也有了“热痰”、“寒痰”的区别。除了这两种痰,根据病理特征,还可以分出燥痰、湿痰、风痰等三种有形之痰。
这些有形之痰能被看见,也容易引起大家的注意,多是表明肺部或是气管、呼吸道出了问题。无形之痰则不一样,普通人看不见,也容易忽视其存在。同时,它还会随着气血的运行,在我们全身上下流窜,影响血脉经络和五脏六腑,因而对健康危害更大。
这些无形之痰也有秽浊、黏滞、稠厚的性质,一旦积聚在体内某处,就会引发相应的病症,中医就是根据这些病症来确定其存在的。例如无形之痰积聚在胃部,会引起胃胀、恶心、呕吐;积聚在心脑,引发心神失常、精神错乱。由于它隐秘地游走于身体四处,可能引发各种疾病,所以才有了“怪病多痰”、“百病皆因痰作祟”等说法。
3、祛痰的不同方法→→→
既然这些污浊的痰会引发疾病,自然要想办法加以清除,这个过程就是“化痰”。痰究其根本,还是一些污浊、稠厚的水液。我们知道,如果水缸里的水比较浑浊,可以放一块明矾进去,使浑水中的污垢分解、沉淀。相应的,一些化痰药就能起到明矾的作用,化解其中的污浊。
如果想化痰,先要分辨痰的类型、产生的原因,才能有针对性地选择方法。比如寒痰,既然是体内寒气重产生的,化解的方法就是用干姜、陈皮之类温热的药材给身体内部“升温”。热痰,则用浙贝、川贝等清热的药材。
如前所述,有些痰的产生是由于脾的运化功能失常导致的,因而也可以通过改善和增强脾的运化水湿功能来达到化痰的效果。我们常能听到“健脾化痰”一词,就是这个原因。
冬季健脾养生“三管齐下”
1.健脾养生之饮食调养
日常饮食是调理脾的重要内容之一,对养生很有必要,先来介绍一下脾最喜欢的食物吧。
粳米
性平,味甘,有补脾益气之功。“粳米,皆能补脾,益五脏,壮气力,止泄痢,惟粳米之功为第一。”脾虚之人,最适合吃粳米了。
糯米
性温,味甘,有补脾益气的作用,脾虚者宜用之煮粥服食。(体经逢原》中说:“糯米,益气补脾肺,但磨粉作稀糜,庶不黏滞。若作糕饼,性难运化,病人莫食。”
番薯
俗称甘薯、红薯。性平,味甘,有补脾和血、益气通便的作用。《纲目拾遗》认为番薯能“补中,暖胃,肥五脏”。脾虚之人,可用番薯当主粮,常食之。
薏苡仁
俗称薏米、苡仁,有补脾健胃的作用。体草经疏》中有“味甘能人脾补脾”的记载。脾虚者宜用苡仁米同粳米煮粥服食,效果更佳。
白扁豆→→→
性平,味甘,能补脾胃虚弱。《本草纲目》中说:“白扁豆其性温平,得乎中和,脾之谷也。止泄泻,暖脾胃。”对于脾虚呕逆,食少久泄者,最宜食之。
鲫鱼
性平,味甘,入脾胃大肠经,有健脾养胃作用,(体草经疏》说:“鲫鱼,甘温能益脾生肌,调胃实肠,与病无碍,诸鱼中惟此可常食。”
大枣
性温,味甘,有补脾胃、益气血的作用。李时珍称“枣为脾之果,脾病宜食之”。对脾虚便溏、胃弱食少、气血不足之人,最宜常服用。
2.健脾养生之运动健身
除了注意饮食保养之外,运动也是一种很好的健脾方法,方法也比较简单实用。
多蹲少站
对于脾胃虚弱者多做些蹲的运动,尤其是在进食时蹲着,可使食物通过胃的速度减慢,使胃下方的脏器对胃起垫托作用。
仰卧起坐
这种方法能使腹肌的力量增强。具体做法是:仰卧床上,两臂伸平,下肢不动,靠腹肌的收缩力量坐起,然后躺下,重复进行。每天进行3次,每次10分钟。做此项运动需要在饭后30分钟进行,以免影响消化。
爬楼梯
爬楼梯是我们每天都要重复的动作,开始时一步一阶地上,然后逐渐过渡到一步两阶,上下往返,做10分钟,每日3次。速度要由慢到快,运动量达到心率每分钟120次左右。
3.健脾养生之腹部按摩→→→
腹部按摩也是一种非常不错的方法,在早晨起床或晚上睡觉前,仰卧在床上,双手掌重叠,放在肚脐部位,按顺时针和逆时针方向各按揉60次,直到腹部觉得发热为止。然后,再用手指点按足三里穴,此法有补脾健胃之功,不过需要长期坚持才能取得很好的效果。
脾主四肢,常常锻炼四肢可以强健脾胃,增强消化功能。这套床上健脾操,每日早上6至8点,晚间8至10点坚持做,就能渐渐强健脾胃,还能够预防感冒。
拧手
两手紧握,交替拧手掌指80至100回。
搓手
两手掌相对搓100至120回,快慢,轻重可自行调整(躺在床上或者坐在沙发上都可以)。
搓脸
两手贴脸上下平搓80至100回,至面部发热为好。
十指梳
头用两手从前额梳至后脑勺88回。
揉小腹
先使用右手正时针揉88下,接下来换左手反时针揉66下。
磕碰双膝
躺在床上或者坐在沙发上,小腿绷直,足底挨着床或者地,双膝磕碰一合一张为一回,磕碰100回,多者效果更好。
掐捏足三里穴与涌泉穴
掐捏足三里穴60下后,掐足底涌泉穴40下。
结语:脾健康才不会生痰,不生痰则无百病之扰!平时不爱运动、饮食结构不合理都会导致脾脏不好,因此冬季养生除了进补之外也要注重对身体的调养哦~平时不妨多做做养脾的小动作吧!
Copyright © 2019- awee.cn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3022495号-5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