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丝桥古城是国内至今保存最好的一座城堡,古城始建于唐垂拱三年(公元687年),古为屯兵之所,是历代统治者防止西部苗民生衅的前哨阵地。昔日伏波将军马援及威震西藏的福康安均命丧于此,而苗民们也被迫深入大山人口剧减。黄丝桥古城古称渭阳城,距今已有1300多年的历史。清康熙三十九年(1720xx年),朝廷为了安抚和镇压少数民族,这里设立了凤凰直隶厅和沅永靖兵备道。乾隆五十九年(1794年),这里爆发了历史上最大的苗民起义,也就是历史学家称这次起义是清朝中之战,从此清朝走向落。黄丝桥古城属南方长城的一部分,是苗汉相争的前沿阵地。
古城系青石结构建筑,城墙高5.6米,厚2.9米,宽2.4米,占地面积2900平方米,筑城所用石料皆石灰岩的青光石,最大的约重20xx斤,小的也有1000余斤。砌筑时以糯米稀饭拌合石灰为砌浆灌缝,使数百米城墙,浑然一体,坚固牢实。古城开有三个城门,分别为“和育门”、“实城门”、“日光门”,均建有十余米高的清式建筑格局的高大城楼,三个城楼的屋顶均为歇山式,下层覆盖以腰檐,上布小青瓦,飞檐翘角,分外壮观。城墙上部为锯凿形状,箭垜300个,还有两座外突的炮台。
黄丝桥是唐时武则天被选中上京之时曾经歇脚的地方,和武则天有很深的渊源。在黄丝桥古城里,有一座御花园,据说是武则天当年下令所建。御花园里荷塘片片,怪石嶙峋,有形似巨龙的、形似巨龟的,宝剑倒插以及大鹏展翅的岩石。还有一条须扭曲身体才能勉强通过的石缝。
古城始建于唐朝年间,为渭阳废县故治。据光绪《凤凰厅续志》载“凤凰营,距镇箪镇六十里。有废城,在坡山西址,建于唐,为渭阳废县故治。"又据《元和郡县志》载:“渭阳县,垂拱三年(公元687年)折麻阳县置。在坡山西址。"按此记载,黄丝桥古城距今已有1300多年的历史了。
古渭阳城先为县治,后自清康熙三十九年(公元1720xx年)移建镇后,古城一直驻兵,为防西部苗民起义。军营至共存在了220xx年。
黄丝桥古城为国内至今保存得最好的石头城,它坚实牢固,虽历时一千多年,至今仍完整无缺。城墙所用石料,皆采用石灰岩的青光巨石,最大的约重20xx斤,小的也有1000余斤,用糯米稀饭拦石灰浆砌筑,石面平整,工艺讲究。
黄丝桥与其说这是一个村落,勿如说这是一座古堡。联合国亨利博士20xx年盛夏在考察书架堂时就说:“我没有见过比书架堂更古老、更完整、更幽美的古城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