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天保健有哪些注意事项秋季养生多“设防”
人们要想平稳度过秋天,就要根据节气变化在衣食起居等方面下一些功夫。
深秋防寒。
白露过后,天气逐渐变凉,一早一晚更添寒意,如果这时再赤膊露体,就容易受凉,轻则易患感冒,重则易染肺疾。如着凉使免疫力下降,容易患肺及呼吸道疾病,出现发烧咳嗽、支气管炎、肺炎等;若风邪侵犯经络筋骨,使气血阻痹,可出现四肢关节疼痛。
慎食秋瓜。
民谚“秋瓜坏肚”,是指立秋以后继续生吃大量瓜类水果会引发胃肠道疾患。夏令多食瓜虽不至于造成脾胃疾患,却已使肠胃抗病力有所下降,立秋后再大量生食瓜果,势必更助湿邪,损伤脾阳,脾阳不振不能运化水湿,腹泻、下痢、便溏等急慢性胃肠道疾病就随之发生。因此,立秋之后应慎食瓜类水果,脾胃虚寒者尤应禁忌。
谨防滥补。
根据中医“春夏养阳,秋冬养阴”的原则,注意不要无病进补和虚实不分地滥补。中医的治疗原则是虚者补之,不是虚证病人不宜用补药。虚证有阴虚、阳虚、气虚,血虚之分,对症服药才能补益身体,否则会适得其反。还要注意进补适量,忌以药代食,药补不如食补。食补以滋阴润燥为主,滋补品包括乌骨鸡、猪肺、龟肉、燕窝、银耳、蜂蜜、芝麻、豆浆、藕、核桃、薏苡仁、花生、鸭蛋、菠菜、梨等。
锻炼三防。
一防受凉感冒,秋日清晨气温低,应根据户外的气温变化来增减衣服;二防运动损伤;三防运动过度,运动量不宜过大,以防出汗过多,阳气耗损,宜选择轻松平缓、活动量不大的项目。
秋冻防过。
天气渐凉时加强防寒锻炼,可使人体的抗寒机能得到锻炼,有利于避免许多疾病的发生。对于秋冻的理解,不应只局限于不忙添衣,还应从广义上去理解,诸如运动锻炼,也要讲求耐寒锻炼,增强机体适应寒冷天气的能力。活动时切勿搞得大汗淋漓,当周身微热,尚未出汗,即可停止,以保证阴精的内敛,不使阳气外耗。
晚秋防心梗。
晚秋时节,心肌梗死的发病率明显提高。高血压病人秋冬之交血压往往要较夏季的血压增高20毫米汞柱,容易造成冠状动脉循环障碍。此时应注意多摄入含蛋白质、镁、钙丰富的食物,可预防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还应防止进食过饱,晚餐以八成饱为宜,晨起喝杯白开水,以冲淡血液;日间多喝淡茶,对心脏有保护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