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峡》选自《 》。三峡,是 、 和 的总称,在长江上游重庆奉节和湖北宜昌之间。作者郦道元,字 , 人, 时期 家。好学博览,留心水道等地理现象,《 》。其书名为注释《 》,实则以《水经》为纲,详细记载了一千多条大小河流及有关的历史遗迹、人物掌故、神话传说等,是我国古代最全面、最系统的综合性地理著作。
【通假字】 [阙]通“ ”,读 译 。
【古今异义】
①自非亭午夜分 古义: ,今义:
②或王命急宣 古义: ,今义:
③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古义: ,今义:
【一词多义】[绝]①沿溯阻绝[ ] ②绝巘多生怪柏[ ] ③哀转久绝[ ]
【词类活用】
①乘奔御风[ ] ②素湍绿潭[ ] ③回清倒影[ ]
【常见短语】①[略无] ②[自非] ③[亭午] ④[夜分]
⑤[荣] ⑥[峻] ⑦[良多] ⑧[属( )引]
【其他词语】注音与解释
①[嶂( )] ② [曦( )] ③[襄( )]
④[漱( )] ⑤[溯( )] ⑥[巘( )]
⑦[宣] ⑧[虽] ⑨[御] ⑩ [疾]
⑾[素] ⑿[回] ⒀[或] ⒂[沿]
⒁[肃] ⒃[旦] ⒄[哀] ⒅[转]
【翻译句子】
①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②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③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
④素湍绿潭,回清倒影
⑤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
1、《三峡》以凝练生动的笔墨,写出了三峡的 的景色,激发人们 的感情。
2、作者抓住景物的特点进行描写。写山,突出 的特点。写水,则描绘不同季节的不同景象。
4、文章 ,布局自然,思路清晰。写水则分不同季节分别着墨。在文章的节奏上,也是 ,摇曳多姿。高峻的山峰,汹涌的江流,清澈的碧水,飞悬的瀑布,哀转的猿鸣,悲凉的渔歌,构成了一幅幅风格迥异而又自然和谐的画面,给读者以深刻的印象。
总特点: 。(侧重写山:连绵不断,遮天蔽日。)
分特点:(1)夏: 。 (2)春冬: 。
(3)秋: 。(侧重写水:四季不同,风景各异。)
3、第一段中三峡的山具有怎样的特点?
5、第一段作者采用了什么写法表现三峡的特点?
6、三峡的夏水有何特点?
7、写“朝发白帝,暮到江陵”的作用是什么?这是什么写法?你由此想到了李白的哪首诗?
8、第三段作者是抓住三峡的那些典型景物描写的?表现了三峡怎样的季节特点?
9、总括春冬之景的四个字是什么?
10、“良多趣味”表现在何处?
11、第四段写什么季节的景色?作者是从哪一角度写景的?表现了景物什么特点?
12、“渔者歌”有什么作用?
13、作者为什么先写夏水?又为什么先写山,后写水?
14、分别概括三峡夏、春冬、秋三段时间三峡景物的美点。
15、第一段和后三段是什么关系?
16、本文在语言运用方面有怎样的特点和作用?试作简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