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教育个案分析
集团标准化工作小组#Q8QGGQT-GX8G08Q8-GNQGJ8-MHHGN#
学生个案分析
一、学生基本情况
小逆,男14岁。在老师眼里,他是一个“问题学生”,他不遵守课堂和课余纪律,听课注
意力不集中,时而前后摇摆着座椅,时而扭转头和同学说话,在老师的不断督促下注意力
也很难集中,学习习惯不好,学习态度不端正,不肯踏实努力做事,作业常不完成,懒得
做一些动脑思考的题目,只愿意完成或完成部分的语文、英语的抄写作业,学习上需要背
、默的练习,一律是空白的。他个子高,肢体动作灵活,喜欢体育运动,尤其喜欢打篮球,
所以还不时不进课堂,在操场与上体育课的同学打篮球,故成绩平平。而且脾气大,常闹
事,不听家长的话,经常与家长反着干,常惹得家长为他担心。 二、家庭情况造成小逆学习散漫,逆反心里强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首先从小逆的家庭情况来分析。 |
此一个孙子,爷爷奶奶对孙子总是过于宠爱与放任,凡事都依小逆,于是小逆在家一直处
于以“我”为中心的氛围中,对他的教育,家长并没有找到存在问题的根源,教育之中总夹
杂着溺爱。其家庭教育以母亲管教为主,父亲的教育,孩子心里根本不服气,在家庭里孩
子心目中毫无父亲的尊严地位,母亲对他多数是宠爱。随着时间推移,孩子在校的表现越
来越不能令老师和家长满意,老师重视他的学习情况和行为规范存在的问题,反映后,母
亲常常会耐心地教育一番,父亲看不惯,有时就会一顿拳打脚踢、痛骂一顿,但母亲有时
也比较护短,为其找理由开脱。尤其是其孩子与别的孩子争吵时,找出不正确的理由庇护 。其母亲只重视他的学习成绩,成绩好就一切好,就在母亲这种包庇、从容下他学会说谎 |
,编出一套美丽谎言,掩盖自己,甚至用一番哄话,先夺取母亲的信任,然后编出假话,母
亲也真信了他。而有时母亲知道后,不是一顿揍,就是说,我也没办法了,打也打了,
有时身上打青了都不管用,无药可救了。母亲对他也束手无策。
三、情况分析
根据孩子在学校和家庭方面的表现,我做了以下分析:
1、孩子具有多动、自闭行为
这种多动行为可能根源于神经的感觉统合失调,运动不协调,行为平衡失调会影响
到孩子的注意力水平,会导致孩子出现多动行为,会致使孩子情绪不稳定,身体触觉过度
敏感或过度迟钝,而这些方面严重影响着孩子的学习和交往。随着年龄的增长,其学习能
力和良好的学习习惯没有养成,这样也是一个恶性循环的过程,而且孩子不愿意同家长
和老师同学交流,这些都或多或少地影响着孩子个性的形成。 2、家庭教育方式的不当 成长,没有给孩子在成长过程中出现的实际情况采取及时,正确和相应的教育行为。 四、干预策略 |
1、教育是家庭、学校、社会共同参与的结合,对特殊孩子的行为塑造和心理辅导尤为
如此。因此,我与家长联系,共讨教育方法,共同探讨孩子出现问题的根源,经过谈话,其
父母深刻意识到自己在教育方面的失误与不足。于是我同其家长商量后,小逆暂时离开“
宠境”,与父亲生活在一起。小逆的父亲很支持我的观点,当即决定在学校附近租一套房
子,由自己照管、教育孩子,不再动不动就动手打骂。接着,我们开始激发其改变孩子的
强烈愿望,增长其对孩子改变自我的信心和希望,对不良行为采取相应措施。如:鼓励与
批评相结合的方法,经常观察其行为过程,发现他旷课去打篮球。我对他说,我发现你有
一个优点,就是很爱运动,篮球打的好。第二天,他对我说,除了篮球打的好外,其他方面 |
你也有优点,你今天再给我找出一个。我及时抓住最需要解决的行为问题,对其进行良好
的行为促进。
2、教师教育方式的转变。在教育时,尽可能地避免负面行为,更多地鼓励,积极地评
价,让他认识到自己的长处和优点,培养自信心,给他更多的关注和期望。树立他在学生
中的威信,改善在人际关系和班级中的地位。
3、教育学生要因人而异。学生品德过错行为的性质和程度不同,他们的年龄、性别、
个性、喜好不同。因此,教师应根据其过错的程度和个性特点采取灵活的方式、方法进行
教育,不能一概而论。
问题学生教育个案
小杰,男。经过一阶段的接触,我发现他脑子很活,反映灵敏,特别是数学上遇到难
保质保量完成。但是这家伙个性倔强,思想怪异,自制力差,甚至敢与老师叫板,简直是 题肯动脑筋,决不轻易放过;有强烈的集体荣誉感,愿意帮助别人;老师交代的事情总能 个“新新人类”! |
拉到身旁轻声地问他究竟是怎么回事,他竟毫无惧色地对我叫:“我不会跳,因为我们学
校没有教集体舞,就是没有教嘛!”不管是真是假,我的任务就是要他在最短时间内会跳
集体舞,于是我找到班级里跳得最棒的几个学生,课余时间对他轮番“轰炸”,有时我也亲
自辅导陪他跳,果然不出所料,一个礼拜不到,他就已经跳得像模像样了。
一个问题刚解决,新的问题又来了。由于我经常找同学谈心,倾听他们的心声,愿意
弯下腰来做学生的知心朋友,给他们鼓劲加油或友情提醒,所以学生愿意跟我说悄悄话,
这对我为管理班级极为有利。一次,放学前一学生悄悄向我打“小报告”:“李杰在班内组织
了狗仔队,他自封为狗仔队队长。”我一听,肺都快气炸了,俗话说“一粒老鼠屎坏了一锅
粥”,
这还了得不行,得给他来个下马威。第二天一早,我踏进教室门就高叫:“谁是狗仔队队长
”这下教室里可炸开了锅,同学们纷纷站起来指着李杰七嘴八舌地说:“就是他!”“李杰,李
杰!”看着同学们群情激愤,听着同学们的声声讨伐,李杰惭愧得低下了头,满脸通红,默
不吭声。我心想:“好事啊,他应该是个可造就之才!”于是我立即组织同学们展开讨论,
使同学们深感它的危害,还特意让李杰谈了他的感想。硬的措施用过了,还得来软的,软
硬兼施嘛。之后,我一有时间就找他聊天,把为人处世的道理一遍一遍不厌其烦地跟他讲
。
终于有一天,他开窍了、彻底想通了,他支支吾吾地对我说:“老师,我想跟你商量件
事情,可不知道你会不会同意”我看他一脸诚恳的表情,先抚摸一下他的头,再使劲拍一
下他的肩膀,大声说:“只要是合理的、对同学有利的,我一定举双手同意并大力支持!”这下壮了他的胆,他“腾”地站起来大声说:“老师,我决定解散狗仔队,组织班级里的奥数 |
教室里掀起了读书、学习的新高潮,同学们的学习热情高涨,信心大增。课间总能见到他
们三五成群地攻克难题的身影。当然我也比以往忙了许多,但我乐在其中。
通过对这一个案的教育分析,我深刻认识到转化问题学生的工作是一项长期、复杂、
艰巨的系统工程。转化问题学生不仅需要过程,更要教育者奉献爱心,因材施教,进行反
复、耐心地教育;还需要学校、家庭和社会的密切配合,将教育优势有机整合,充分发挥。
对问题学生,要了解其个性品质和能力的潜在性,尊重其自身的差异性,激发其进步的主
动性。信任和鼓励远远胜于高高在上的说教,我们要有谅解宽容的大度,以爱心去影响学
生,关怀学生,只要唤起了他们的自信心,他们学习和做人的进步速度就会大大加快,我
们的教育就会收到预期成效。
学生教育案例
小林,一个好动、散漫,脾气倔强的高一男生,这位看似貌不惊人的学生,却是我教育教学工作中的一个大难题。学习对他来说很无所谓,由于基础差导致学习跟不上,所以不管什么文化课他都不学,每一节课没事就睡觉,但下了课后就“活蹦乱跳”了。
有一次我上课,还没上几分钟他就睡着了,这成何体统,这不是目中无人么当时我心里简直气炸了,但怕影响其他同学所以就没说,直到下课。下课后我让他到办公室里来,虽然心中很火,但我也没有严厉批评他,因为我了解像他一类的学生脾气比较倔强,说得过重反而适得其反。我问他今天是否身体不好还是其他原因要这样做,并说一些做人的大道理及人与人应互相尊重之类。他可能也认识到自己的“过分”,所以态度不是很强硬。谈心,这是做学生工作必备的法宝,也是班级管理过程中必不可少的环节,但这次谈话的效果并不明显。后来的一段时间,我时不时地找他来谈心,说说他的家庭,有时叫他帮我做点事,批批作业,收收本子,在生活上也格外关心他。经过我不懈的
,上课不再像以前那样经常趴在桌子上,有时偶尔也会做点作业,下课也比过去少惹事
努力,时间的投入,精力的消耗,得到了相应的回报,小周的变化在不知不觉中产生了
间班级氛围好了许多。
分析:人都有被认可的需要,被肯定的需要,学生更是如此。他们在意家长对他们的看法,在意同学之间的评论,更在意自己闪光点是否得到了教师和班主任的认可,至今我仍深深记得一教育名师的一句话“表扬要点名,评评不点名”,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开展学生工作,也才能与学生建立良好的师生感情,进行互动式的交流与沟通
学生教育个案分析
“我死都不会剪掉我的头发的!”这是初二(4)班小赵在学校仪容仪表检查不合格后,
听到要他修剪头发后的第一反应。我当时听了感觉好笑,十四五岁的中学生了,为了那几 根头发至于宝贝成这样吗头发剪了可以再长的嘛!简直就象任性的小孩!基于这种想法
,我和他好声好气地谈了几次,试图让他理智些,不要那么任性。几次交锋下来,我才愕
然地发现他是认真的。他甚至振振有辞地反驳“教育局都没有哪一条文件说一定要把头发
剪掉”。我只好请家长协助教育,接电话的是他妈妈,她表示孩子和她很对立,对孩子有点
“无可奈何”。
劳动节过后,学校为加强对高中生的管理,要求所有初中生不准带手机进校园。自然
有几个不怕死的家伙想试探班主任的反应,在我的“严抓严打”下,他们很快就“撤退”了,
只有赵某仍“顶风做案”,公然逃课在走廊后上网玩手机,被我抓个正着,他当时还极力狡
辩“为什么不能带手机教育局有明文规定吗”回想他以前的种种表现,从经常迟到、稍不顺
心就逃课,到习惯性的逃课、缺课,再到公然反抗剪发、偏要带手机进学校……我发觉这
已经不再是简单的青春期叛逆和任性,其心理和人格已扭曲为成人式的狡辩和习惯性的
前的班主任进行了多方面的访谈和了解。
蔑视、反抗权威了。这种心理和个性是怎么形成的带着这个问题,我和他的父母以及他以
分析:
为中心的不良人格。赵某家境优裕,在家庭管教方式上父母采取典型的娇惯溺爱方式:父
亲在工作上是权威,但同时由于工作繁忙疏忽了对儿子的管教,因此,每当儿子出了什么
问题时,父亲出于弥补心理先从自身找原因,对孩子多采取宽容态度。母亲出于对父亲各
种忙碌的不满,将全副身心放到了儿子身上,对儿子以顺从接受为主,较少对儿子的行为
作出要求,赋予其高度的按照自己意愿行为的自由。更不会对儿子提出纪律要求,甚至主
动满足儿子各种合理不合理的要求。父母盲目的溺爱和疏于管束,构成娇纵型教养方式,
在这种溺爱娇惯的家庭环境中,容易使孩子养成自我中心,骄横跋扈、懒惰散漫、贪婪无
度的“霸王”心态。
由于从小规则意识欠缺,对自己的行为是非不清,所以,在家庭和学校中赵某就会有
多种违规行为,如在校不听课、迟到、早退、随意旷课缺课,在家顶撞母亲、与家庭成员关
系紧张等等,而且在事后根本不承认自己的错误,反而推卸责任。同时,这种行为上的不
规范往往与其强烈的自我中心意识紧密相连。赵某平时对人对事缺乏责任感,在与人发
生矛盾时易把过错推给别人,首先注重的是自身的内心感受,要别人顺从他、满足他。习
惯性的行为处理模式延续到家庭以外,如学校时,他自然会对老师的要求不习惯而抵制、
反抗,在过早的成人化影响下,最终演变反权威、利用各种机会逼迫对方(权威)让步。这
种小霸王心态如果不能得到及时矫正,则很容易发展为型人格。
片面的家校教育助长了不良人格的形成。经常性的迟到、旷课、上课不听课在课堂睡
觉、拒绝做承担任何班级责任:不扫地、不做卫生、不做值日、甚至不参加任何的班级活动
娇纵型管教方式积习过重,加上父母关系的不太和谐,降低了家庭教育的权威,因此,学
……其间,班主任多次与其家长进行沟通,希望家校之间合力转化其不良习惯。但,由于
反抗任性之下,因此,你禁止、我反抗;你请家长、我照样便成了他与人相处的模式,“天生
反骨”就这样在一次一次片面的家校教育中“茁壮”壮大。
Copyright © 2019- awee.cn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3022495号-5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