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引言
反应时,又称“反应的潜伏期”,它不是指反应的持续时间,而是指从刺激的呈现到反应的开始之间的时距。反应并不能在给予刺激的同时就发生。刺激作用于感官引起感官的兴奋,兴奋传到大脑,并对其加工,再通过传出通路到运动器官,运动反应器接受神经冲动,产生一定反应,这个过程可以用时间作为标志来测量,这就是反应时。反应时一般分为简单反应时和选择反应时,这次的研究是关于简单反应时的。
简单反应时是指给被试呈现单一的刺激,只要求做单一的反应,并且两者是固定不变的,刺激和反应之间的时距就是简单反应时。
简单反应时的实验已有一百多年的历史,最早始于天文学家对于“人差方程”的研究,赫在18__年测量了视觉与触觉的“生理时间”,得到反应时的值,光为180毫秒,声为140毫秒,触觉为140毫秒,这些数据到现在还是相当标准的。
这次实验的目的是研究不同个体对同一刺激的反应时存在的差异。
2、实验方法
2.1实验的被试:西南科技大学应用心理学本科生6人,无色盲或色弱
2.2实验器材:简单反应时测定装置、记录纸、笔
2.3实验步骤:
2.3.1接上电源,将刺激呈现器的连接插头插到“反应时输出”插口;
2.3.2开启计时器,指示灯亮表示电源接通,计时屏幕显示“0.000”秒;
2.3.3主试应告知被试,当他听到“预备”口令后,需注视着刺激呈现窗口,但看到红色的光后,迅速的按下反应键,不允许提前按键,若提前按键,这一组数据将作废,重新测量。
2.3.4每一组有20次,其中2次为侦查实验,每个人进行4组。
3、实验结果
每个被试在实验中的平均反应时(单位:毫秒)
4、讨论
4.1实验误差
4.1.1随机误差:在实验中,随机误差是无法避免的,不可能消除随机误差;
4.1.2因为实验内容较简单、枯燥,容易造成被试的疲劳,注意力容易分散,会导致数据结果有误;
4.1.3在实验中,我们所测得的值是我们接受刺激到按下反应键结束的时间,而反应时是指从刺激的呈现到反应的开始之间的时距,因而我们测得的值要比真正的反应时长一些,在实验中,没有对这一因素进行控制。
4.2在简单反应时的实验中,即使我们将实验条件,如实验的强度、准备时间、指导语、被试的年龄等都加以控制,保持恒定,我们仍然不能确切的预测一组被试的反应时间。因为在其中还存在着难以控制的被试变量。被试变量中主要的是个人在反应时间上的差异。
5、结论
5.1不同个体对同一刺激的反应时存在个体差异
5.2个体对刺激的反应时受诸多因素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