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肤的结构是:发(独体结构)肤(左右结构)。
发肤的拼音是:fà fū。注音是:ㄈㄚㄈㄨ。词语解释是:1.头发与皮肤。2.借指身体。发肤[fāfū]⒈头发与皮肤。⒉借指身体。基础解释是:头发与皮肤。借指身体。引证解释是:⒈头发与皮肤。引《孝经·开宗明义》:“身体髮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也。”晋葛洪《抱朴子·安贫》:“忘髮肤之明戒,寻乾没於难冀。”郭沫若《南冠草》第一幕:“生员是读过圣贤书的人,‘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⒉借指身体。引《国语·齐语》:“霑体涂足,暴其髮肤,尽其四支之敏,以从事於田野。”宋乐史《杨太真外传》卷上:“衣服之外,皆圣恩所赐。惟髮肤是父母所生。”明刘基《短歌行》:“髮肤剥削稜骨生,鲜芳菸邑成枯茎。”章炳麟《訄书·通谶》:“人偶万物,而视以己之髮肤,髮肤有触,夫谁不感觉?”。7、网络解释是:发肤发肤,拼音是fāfū,出自《孝经·开宗明义》,解释为头发与皮肤。8、综合释义是:头发与皮肤。《孝经·开宗明义》:“身体髮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也。”晋葛洪《抱朴子·安贫》:“忘髮肤之明戒,寻乾没於难冀。”郭沫若《南冠草》第一幕:“生员是读过圣贤书的人,‘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借指身体。《国语·齐语》:“霑体涂足,暴其髮肤,尽其四支之敏,以从事於田野。”宋乐史《杨太真外传》卷上:“衣服之外,皆圣恩所赐。惟髮肤是父母所生。”明刘基《短歌行》:“髮肤剥削稜骨生,鲜芳菸邑成枯茎。”章炳麟《訄书·通谶》:“人偶万物,而视以己之髮肤,髮肤有触,夫谁不感觉?”发肤[fàfū]。9、网友释义是:发肤,拼音是fāfū,出自《孝经·开宗明义》,解释为头发与皮肤。
发肤的具体解释是什么呢,我们通过以下几个方面为您介绍:
一、基础解释 【点此查看发肤详细内容】
头发与皮肤。借指身体。
二、综合释义
头发与皮肤。《孝经·开宗明义》:“身体髮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也。”晋葛洪《抱朴子·安贫》:“忘髮肤之明戒,寻乾没於难冀。”郭沫若《南冠草》第一幕:“生员是读过圣贤书的人,‘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借指身体。《国语·齐语》:“霑体涂足,暴其髮肤,尽其四支之敏,以从事於田野。”宋乐史《杨太真外传》卷上:“衣服之外,皆圣恩所赐。惟髮肤是父母所生。”明刘基《短歌行》:“髮肤剥削稜骨生,鲜芳菸邑成枯茎。”章炳麟《訄书·通谶》:“人偶万物,而视以己之髮肤,髮肤有触,夫谁不感觉?”发肤[fàfū]
三、网友释义
发肤,拼音是fāfū,出自《孝经·开宗明义》,解释为头发与皮肤。
四、汉语大词典
(1).头发与皮肤。《孝经·开宗明义》:“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也。”晋葛洪《抱朴子·安贫》:“忘发肤之明戒,寻乾没于难冀。”郭沫若《南冠草》第一幕:“生员是读过圣贤书的人,‘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2).借指身体。《国语·齐语》:“沾体涂足,暴其发肤,尽其四支之敏,以从事于田野。”宋乐史《杨太真外传》卷上:“衣服之外,皆圣恩所赐。惟发肤是父母所生。”明刘基《短歌行》:“发肤剥削棱骨生,鲜芳烟邑成枯茎。”章炳麟《訄书·通谶》:“人偶万物,而视以己之发肤,发肤有触,夫谁不感觉?”
五、关于发肤的成语
六、关于发肤的词语
Copyright © 2019- awee.cn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3022495号-5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