慵惰的相关词语是:心慵意懒、避强击惰、意懒心慵。
慵惰的拼音是:yōng duò。注音是:ㄩㄥㄉㄨㄛˋ。结构是:慵(左右结构)惰(左右结构)。
慵惰的具体解释是什么呢,我们通过以下几个方面为您介绍:
一、引证解释 【点此查看慵惰详细内容】
⒈亦作“慵堕”。犹懒惰。引唐韩愈《合江亭》诗:“淹滞乐闲旷,勤苦劝慵惰。”唐白居易《妻初授邑号告身》诗:“倚得声名便慵堕,日高犹睡緑窗中。”宋苏辙《子瞻寄示岐阳十五碑》诗:“余虽谬学文,书字每慵堕。”明袁宗道《读陶渊明》:“疎粗之骨,不堪拜起;慵惰之性,不堪簿书。”清曹寅《游仙诗三十韵和汪萝山》之十五:“日长也觉安慵惰,不过长松大石间。”
二、汉语大词典
亦作“慵堕”。犹懒惰。唐韩愈《合江亭》诗:“淹滞乐闲旷,勤苦劝慵惰。”唐白居易《妻初授邑号告身》诗:“倚得声名便慵堕,日高犹睡绿窗中。”宋苏辙《子瞻寄示岐阳十五碑》:“余虽谬学文,书字每慵堕。”明袁宗道《读陶渊明》:“疏粗之骨,不堪拜起;慵惰之性,不堪簿书。”清曹寅《游仙诗三十韵和汪萝山》之十五:“日长也觉安慵惰,不过长松大石间。”
三、国语辞典
懒惰。唐.韩愈〈合江亭〉诗:「淹滞乐闲旷,勤苦劝慵惰。」也作「慵懒」。慵惰[yōngduò]⒈懒惰。唐·韩愈〈合江亭〉诗:「淹滞乐闲旷,勤苦劝慵惰。」也作「慵懒」。
四、其他释义
1.亦作'慵堕'。2.犹懒惰。
五、关于慵惰的成语
怠惰因循 避其锐气,击其惰归 伯道无儿 不齿于人 不名一钱 不期而然
六、关于慵惰的造句
1、客家人性格大都质朴耐劳,很少慵惰浮夸,一直保存着古代中原人的风气。
2、容颜合向风霜老,白发羞为慵惰新。
3、地震来了怕,余震来了怕,怕就睡不成觉,天天在恐惧中睡不安稳,天天冲瞌睡,又怕又不敢睡,神情慵惰,面黄肌瘦,早就没有了莺歌燕舞的模样儿。
4、既获,即束手坐食以卒岁,其妻乃负贩以赡之,已则抱子嬉游,慵惰莫甚矣。
5、王尔德衣着考究入时,举止温文得体,说起话来妙语连珠,那带有拖腔的牛津口音十分地道,慵惰中透出高傲。
6、刘枫轻轻抿了一口茶,叹出口腔里的残留的热气茶香,躺在靠椅上,神情慵惰。
Copyright © 2019- awee.cn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3022495号-5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