蒿里的解释是:古挽歌名。本为山名,相传在泰山之南,为死者葬所。因以泛指墓地;阴间。蒿里[hāolǐ]⒈古挽歌名。本为山名,相传在泰山之南,为死者葬所。因以泛指墓地;阴间。
蒿里的具体解释是什么呢,我们通过以下几个方面为您介绍:
一、网络解释 【点此查看蒿里详细内容】
蒿里(汉代无名氏诗作)《蒿里》是西汉无名氏创作的一首杂言诗。这是一首挽歌,前两句说无论贤愚,皆以蒿里为最终的归宿。有此前提,后两句乃说鬼伯无须严厉催促,将死者也不必遗憾犹豫。全篇四句,两两设为问答,如随口吟唱,联类成篇。
二、综合释义
古挽歌名。晋崔豹《古今注·音乐》:“《薤露》、《蒿里》,并丧歌也。出田横门人。横自杀,门人伤之,为之悲歌,言人命如薤上之露,易晞灭也;亦谓人死魂魄归於蒿里……至孝武时,李延年乃分为二曲,《薤露》送王公贵人,《蒿里》送士大夫庶人,使挽柩者歌之,世呼为挽歌。”明徐霖《绣襦记·歌郎竞技》:“歌声悽愴称独步,《蒿里》与《薤露》,号泣於旻天,遑遑子求父。”清蒲松龄《聊斋志异·褚生》:“刘命之歌,为歌《蒿里》。”山名。相传在泰山之南,为死人墓地。《汉书·广陵厉王刘胥传》:“蒿里召兮郭门閲,死不得取代庸,身自逝。”颜师古注:“蒿里,死人里。”晋陶潜《祭程氏妹文》:“死如有知,相见蒿里。”唐罗隐《芳树》诗:“秦王不肯歛手下沙丘,孟賁不合低头入蒿里。”
三、汉语大词典
(1).古挽歌名。晋崔豹《古今注·音乐》:“《薤露》、《蒿里》,并丧歌也。出田横门人。横自杀,门人伤之,为之悲歌,言人命如薤上之露,易晞灭也;亦谓人死魂魄归于蒿里……至孝武时,李延年乃分为二曲,《薤露》送王公贵人,《蒿里》送士大夫庶人,使挽柩者歌之,世呼为挽歌。”明徐霖《绣襦记·歌郎竞技》:“歌声悽怆称独步,《蒿里》与《薤露》,号泣于旻天,遑遑子求父。”清蒲松龄《聊斋志异·褚生》:“刘命之歌,为歌《蒿里》。”(2).本为山名,相传在泰山之南,为死者葬所。因以泛指墓地;阴间。《汉书·广陵厉王刘胥传》:“蒿里召兮郭门阅,死不得取代庸,身自逝。”颜师古注:“蒿里,死人里。”晋陶潜《祭程氏妹文》:“死如有知,相见蒿里。”唐罗隐《芳树》诗:“秦王不肯歛手下沙丘,孟贲不合低头入蒿里。”
四、其他释义
山名。相传在泰山之南,为死人墓地。后泛指墓地,阴间:长归蒿里|死如有知,相见蒿里。
五、关于蒿里的造句
1、上一道道坡下一道道梁,泪个蛋蛋抛在沙蒿蒿里,走西口、赶牲灵,“拦羊嗓子回牛声”,陕北信天游的高歌回荡,这里的男女老少都能吆喝上两嗓子。
2、我觉得,先不要派人去讨伐他,先派跟他较为熟悉的几人,前往蒿里山去劝劝她,希望能息事宁人,偃革倒戈。
3、蒿里行,关东有义士,兴兵讨群凶。初期会盟津,乃心在咸阳。军合力不齐,踌躇而雁行。势利使人争,嗣还自相戕。淮南弟称号,刻玺于北方。铠甲生虮虱,万姓以死亡。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生民百遗一,念之断人肠。曹操
4、可那群泰山派所谓别具慧眼的前辈们,只念我过错,而不识我才华,反罚我到这蒿里山做甚么挑大粪的行当。
5、据我所知,那路有为平日在蒿里山待的时间并不长,每日在外花天酒地,嫖妓宿娼,狗走狐淫,无恶不作。
6、可那群泰山派所谓别具慧眼的前辈们,只念我过错,而不识我才华,反罚我到这蒿里山做甚么挑大粪的行当。【https://www.chazidian.com/zj-202185/造句网】
六、关于蒿里的诗词
<<《蒿里行》>> <<《相和歌辞·蒿里》>> <<《蒿里·兔不迟》>> <<《挽词·蒿里谁家地》>> <<《蒿里曲·涧草萋萋泉汩汩》>> <<《蒿里曲·山花冥冥啼子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