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特殊监区里“拆弹”
把风险留给自己,把安全留给社会
艾滋病的标签一度被部分违法犯罪人员当作“免死金牌”,有恃无恐、屡屡作案。
“现在我们抓到涉嫌犯罪的艾滋病患者再也不用担心投送无门了,大大减轻了我们的办案压力。”宁波市公安局办案民警小张告诉记者。
目前,宁波市看守所四分之一的涉艾在押人员,CD4细胞(免疫细胞)指数严重偏低。毛卓云管教过的涉艾在押人员中,CD4细胞指数最低的仅为6,意味着免疫力几近于无。每次遇到重症艾滋病嫌疑人收押难题,所领导都会征求毛卓云意见,毛卓云表示“可以看管”后才收押。
艺高人胆大,在“可以看管”承诺的背后,是毛卓云对艾滋病医学知识、特殊群体心理疏导干预方法以及法律知识的丰厚积淀,是他与疾控中心专家、看守所医务人员的协同配合,是他对每一名涉艾在押人员状况的全方位掌控。为确保监管安全,毛卓云还积极与法院、检察院有关工作人员沟通,了解每名涉艾在押人员的诉讼进展。
不久前,一名涉艾在押人员因常年注射,手臂上的针孔烂成难以愈合的伤口,散发出浓浓的腐臭味。56岁的毛卓云没有任何嫌弃,每天都与医务人员一起帮着仔细检查、认真治疗。
“用心管教这些涉嫌犯罪的艾滋病患者,有意义吗?”面对别人的质疑,毛卓云说得很直白:“管好一名涉艾在押人员,就等于给社会排除了一颗‘定时炸弹’;管好了一群涉艾在押人员,就等于给社会排除了一片‘雷区’。”20xx年里,毛卓云为宁波的社会平安作出了特殊贡献。有人说,这4000余天里,毛卓云天天都在“拆弹”。
毛卓云会定期自费做HIV检测,“目前为止都没有检出病毒。”毛卓云坚持每天跑步、打球,提升自己的身体素质。今年中秋节,他手写一副对联“天上一轮满,人间万家明”贴进监室,并准备了月饼、水果,在艾滋病监室为在押人员举办了一场特殊的聚会。“今天我陪大家过中秋,你们可以把我当成亲人。任何一个人遇到困难,我都会第一时间想办法帮助……”
“我干这项工作,有些亲戚、朋友都忌讳和我一起吃饭。但工作你不去做、我不去做,那谁去做?”岗位特殊、风险巨大,但毛卓云无怨无悔。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