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爱问旅游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2021年度基于protues的温湿度测量系统设计

2021年度基于protues的温湿度测量系统设计

来源:爱问旅游网



毕业论文

学生姓名

谢欢欢

学号

物理和电子电气工程学院



专业
题目

电子信息工程
基于PROTUES温湿度测量系统设计

指导老师付浩副教授

5




摘要:本文采取Protues7.5仿真软件设计以低功耗STCC51单片机为关键,配置新式微型低功耗传感器DHT11,使用液晶显示LED1602采集到数据,实现了温度、湿度两个参数采集、 处理和显示等功效。文章以温室环境作为研究对象,介绍了温湿度温湿度测量电路、单片机外围电路、 软件步骤、 汇编语言源程序设计、数据采集系统设计过程及仿真实现方法。 该方法能够提升系统开发效率、缩短周期和降低成本,为单片机系统开发提供了手段。结果表明,所设计环境参数温度控制精度稳定在O.1℃范围之内,湿度误差可控制在±2.0RH以内。

关键词:Protues,STCC51, DHT11, LED1602, 温度,湿度



Abstract:ByProtues7.5 simulation software design for low power STCC51microcontroller as the core, the allocation of new low-powermicro-sensors DHT11, using liquid crystal display LED1602 datacollected, realizing the collection of temperature, humidity, twoparameters, processing and display functions. Based on greenhouseenvironment as the research object, this paper introduces thetemperature and humidity temperature and humidity measuring circuit,microcontroller peripheral circuit, software flow, assembly languagesource program design, the design process of the data acquisitionsystem and the realization of the simulation method. The method canimprove system development efficiency, shorten the cycle and reducecosts, provides a means for the development of single-chipmicrocomputer system. Results show that the design of environmentalparameters, temperature control precision is stable in o. 1 ℃,humidity of the error can be controlled within + / - 2.0% RH.

Keywords: Protues,STCC51, DHT11, LED1602, temperature and humidity



目 录

1 序言..........................................................42 整体方案设计..................................................42.1 温湿度测量测量系统基础组成..................................42.2 温湿度测量系统原理..........................................52.3 系统框图....................................................53 硬件电路设计..................................................53.1 温湿度传感器模块............................................53.1.1 DHT11介绍.................................................63.1.2传感器性能说明............................................63.1.3 接口说明..................................................73.1.4 电源引脚..................................................73.1.5 串行接口..................................................73.1.6 测量分辨率................................................93.2 LCD显示模块.................................................83.2.1 LCD1602介绍...............................................83.2.2 LCD1602接口电路..........................................113.3 电源模块...................................................113.4 单片机STCC51模块.........................................12



4 系统软件设计.................................................1.1 系统程序设计方案...........................................1.2 系统步骤图.................................................1.2 系统关键程序...............................................155 系统仿真和调试...............................................185.1 仿真结果...................................................185.2 试验数据统计...............................................20结论............................................................21参考文件........................................................22致谢............................................................23

1 序言

在单片机应用系统传统开发方法中,对系统硬件电路进行设计完成后,需要制作成实物电路板,并结合单片机仿真器进行软硬件联合调试。假如碰到设计中需要修改,则往往需要对电路板反复制板,

[1]

Proteus7.5仿真软件是一款能够在单片机应用系统仿真研发上应用EDA软件,是由英国LabccnterElectronics企业推出单片机集成开发软件,

,

并经过加载软件程序实现硬件仿纠乱本软件能够仿真51系列、AVRPIC

ARM

,

逻辑分析仪等从而建立起了完备电子设计开发环境,



能够为产品开发节省大量硬件成本和调试周期[2]。结合KeilC51,

湿

仿

本系统设计采取Keil5l高级语言集成开发环境一KeiluVision 3 IDE, 是由美国KeilSoftware企业推出一款主流单片机程序开发软件,它提供了包含C编译器、宏汇编、 连接器、 库管理和一个功效强大仿真调试器等在内完整开发方案,经过一个集成开发环境(uVision)将这些部分组合在一起。ProteusKeil软件能够实现良好联合调试功效,:经过Proteus绘制硬件原理图,

Keil

,

在良好配置前提下经过Keil软件调用Proteus软件进行仿真及预调试。

在工业生产中,需要对多个环境指标进行监控以确保工业生产安全、经济、 有效进行。 在检测这些环境参数时往往需要很多设备使用,造成资源浪费。温湿度测量系统就是针对这一现象而设计、 以单片机为关键、对温度、 湿度同时进行检测装置[6]。该装置能够经过传感器采集温度、 湿度等环境参数,并进行检测和显示,能够实现对空气中温度和湿度进行实时测量,所设计环境参数温度控制精度稳定在O.1℃范围之内,湿度误差可控制在±2.0RH以内[7]

2 整体方案设计

2.1 湿温度测量系统基础组成

本系统关键由STCC51单片机、DHT11温湿度传感器、晶振电路和1602液晶等部分组成。首先,STCC51单片机系统位关键,温湿度传感器为温度、湿度数据采集端,经过LCD数码管显示,并进行实时统计,最终经过ProtuesKeil连调方法进行仿真运行。

2.2 温湿度测量系统原理

温湿度测量系统设计包含以下多个关键功效模块
(1)温湿度检测模块:系统温湿度采集用DHT11数字温湿度传感器,



它是一款含有已校准数字信号输出温湿度复合传感器。

湿

,

传器器包含一个电阻式感湿元件和一个NTC测温元件。

2)数据处理模块:: 该模块采取微处理器来实现,微处理器模块式整个系统关键部分,微处理器选择C51系列单片机,该处理器含有利用灵活、快速、 低功耗特点。

3)显示模块:采取常见LCD1602显示器
4)电源模块:本模块为直流供电,当有电源供电时,直流5V电源模块,或直接使用USB供电,亦可使用三到四节电池供电。

2.3系统框图

此次设计温湿度测量系统关键关键就是单片机STCC51,首先经过DHT11进行数据采集,并进行放大、A\D转换,后经过接口电路将数据传送给单片机,后由单片机传送命令给LED进行数据显示。晶振电路关键是控制单片机工作频率,若想调整单片机频率话,关键就是要看晶振电路情况。当然电源电路,一直为整个系统提供工作电压,该电路是将220V交流电经过变压器、桥式整流电路、 稳压器变换成5V直流电。

传感器

液晶显示

接口电路

电源电路

晶振电路

1系统框图



3 硬件电路设计

3.1 温湿度传感器模块

3.1.1 DHT11介绍

DHT11数字温湿度传感器是一款含有已校准数字信号输出温湿度复合传感器。

湿

,

传感器包含一个电阻式感湿元件和一个NTC测温元件,

并和一个高性能8位单片机相连接。所以该产品含有品质卓越、 超快响应、

每个DHT11传感器全部在极为正确湿度校验室中进行校准。

OTP

,

传感器内部在检测信号处理过程中要调用这些校准系数。单线制串行接口,

使系统集成变得简易快捷。超小体积、 极低功耗,信号传输距离可达20米以上,

使其成为各类应用甚至最为苛刻应用场所最好选则。产品为4针单排引脚封装。

连接方便,特殊封装形式可依据用户需求而提供。

3.1.2、传感器性能说明

以下表1所表示:

参数

条件

Min

Typ

Max

单位

湿度

分辨率


1

1

1

%RH


8


Bit

反复性



±1


%RH

精度

25℃


±4


%RH

050℃



±5

%RH

交换性

可完全交换

量程范围

0℃

30


90

%RH

25℃

20


90

%RH

50℃

20


80

%RH

响应时间

1/e(63%)25℃, 1m/s 空气

6

10

15

S




迟滞



±1


%RH

长久稳定性

经典值


±1


%RH/yr

温度

分辨率

1

1

1

8

8

8

Bit

反复性


±1


精度


±1


±2

量程范围


0


50

响应时间

1/e(63%)

6


30

S

3.1.3接口说明

提议连接线长度短于20米时用5K上拉电阻,大于20米时依据实际情况使用适宜上拉电阻。

2 经典应用电路3.1.4电源引脚

DHT11供电电压为35.5V。传感器上电后,要等候1s以越过不稳定状态在此期间无需发送任何指令。电源引脚(VDD,GND)之间可增加一个100nF电容,用以去耦滤波。

3.1.5串行接口 (单线双向)

DATA

DHT11之间通讯和同时,采取单总线数据格式,一次通讯时间4ms左右,数据分小数部分和整数部分,具体格式在下面说明,目前小数部分用于以后扩展,现读出为零.操作步骤以下:

一次完整数据传

VDD

VDD

输为40bit,高位先出。

5K

MCU

DATA

DHT11

GND



数据格式:8bit湿度整数数据+8bit湿度小数数据+8bit温度整数数据+8bit温度小数数据+8bit校验和
数据传送正确时校验和数据等于“8bit湿度整数数据+8bit湿度小数数据+8bi温度整数数据+8bit温度小数数据”所得结果末8位。

用户MCU发送一次开始信号后,DHT11从低功耗模式转换到高速模式,等候主机开始信号结束后,DHT11发送响应信号,送出40bit数据,并触发一次信号采集,用户可选择读取部分数据.从模式下,DHT11接收到开始信号触发一次温湿度采集,假如没有接收到主机发送开始信号,DHT11不会主动进行温湿度采集.采集数据后转换到低速模式。

1.通讯过程图3所表示

3 通讯过程
总线空闲状态为高电平,主机把总线拉低等候DHT11响应,主机把总线拉低必需大于18

,

DHT11

DHT11接收到主机开始信号后,等候主机开始信号结束,然后发送80us低电平响应信号.

,

20-40us

,

读取DHT11响应信号,主机发送开始信号后,能够切换到输入模式,或输出高电平均可,总线由上拉电阻拉高。

4 DHT11响应



总线为低电平,说明DHT11发送响应信号,DHT11发送响应信号后,再把总线拉高80us,准备发送数据,每一bit数据全部以50us低电平时隙开始,高电平长短定了数据位是0还是1.格式见下面图示.假如读取响应信号为高电平,DHT11没有响应,请检验线路是否连接正

.

bit

,

DHT11拉低总线50us,随即总线由上拉电阻拉高进入空闲状态。 数字0信号表示方法图5所表示

5 数字0信号表示

数字1信号表示方法.6所表示

6 数字1信号表示

3.1.6、 测量分辨率

测量分辨率分别为8bit(温度)、8bit(湿度)。

3.2 LCD显示模块

3.2.1 LCD1602介绍

LCD1602

,

7

,

字符型显示模块是一个专门用显示字幕、数字、 符号等点阵式LCD,



现在常见16*1,16*2,20*240*2行等模块。这里选择16*2

7 LCD1602
11602采取标准16脚接口,其中:
1:VSS为电源地
2:VDD5V电源正极
3:V0为液晶显示器对比度调整端,接正电源时对比度最弱,接地电源时对比度最高(对比度过高时会产生“ 鬼影” ,使用时能够经过一个10K电位器调整对比度)。

4:RS为寄存器选择,高电平1时选择数据寄存器、低电平0时选择指令寄存器。

5:RW为读写信号线,高电平(1)时进行读操作,低电平(0)时进行写操作。

6:E(EN)端为使能(enable)端。

714:D0D78位双向数据端。

1516:空脚或背灯电源。15脚背光正极,16脚背光负极。

2LCD1602指令说明
1602液晶模块读写操作、屏幕和光标操作全部是经过指令编程来实现。

指令1:清显示,指令码01H,光标复位到地址00H位置。

指令2:光标复位,光标返回到地址00H

指令3:光标和显示模式设置I/D:光标移动方向,高电平右移,低电平左移S:屏幕上全部文字是否左移或右移。高电平表示有效,低电平则无效。

指令4:显示开关控制。 D:控制整体显示开和关,高电平表示开显示,低电平表示关显示C:控制光标开和关,高电平表示有光标,低电平表示无光标B:



控制光标是否闪烁,高电平闪烁,低电平不闪烁。

指令5:光标或显示移位S/C:高电平时移动显示文字,低电平时移动光标。

指令6:功效设置命令DL:高电平时为4位总线,低电平时为8位总线。 N:低电平时为单行显示,高电平时双行显示。 F:低电平时显示5x7点阵字符,高电平时显示5x10点阵字符。

指令7:字符发生器RAM地址设置。

指令8:DDRAM地址设置。

指令9:读忙信号和光标地址BF:为忙标志位,高电平表示忙,此时模块不能接收命令或数据,假如为低电平表示不忙。

指令10:写数据。

指令11:读数据。

3)读写操作时序图89所表示

8读操作时序



9 写操作时序

4LCD1602RAM地址映射

,

所以在实施每条指令之前一定要确定模块忙标志为低电平,表示不忙,

不然此指令失效。LCD1602内部显示地址图10所表示:

10LCD1602RAM地址映射

3.3.2 LCD1602接口电路

LCD1602ATC51单片机连接图11所表示:



11 LCD1602STCC51连接图

3.4电源模块

本模块为直流供电,当有电源供电时,直流5V电源模块,或直接使用USB供电,亦可使用三到四节电池供电,本样机采取是电池供电。

3.4 单片机STCC51模块

STC系列单片机是美国STC企业最新推出一个新型51内核单片机。片内含有Flash程序存放器、SRAMUARTSPIA\DPWM等模块。该器件基础功效和一般51单片机完全兼容。

12电源电路



13 C51单片机引脚功效说明

1VCC:电源电压
2GND:接地
3P0:P0口是一组8位漏极开路型双向I/O,也即地址/数据总线复用口。作为输出口用时,每位能吸收电流方法驱动8TTL逻辑门电路,对端口P0写“1”时可作为高阻抗输入端用。在访问外部数据存放器或程序存放器时,这组口线分时转换地址(8)和数据总线复位,在访问期间激活内部上拉电阻。

4

P1

:P1

8

I/O

,

P1输出缓冲级可驱动(吸收或输出电流)4TTE逻辑门电路。对端口写“ 1”, 经过内部上拉电阻把端口拉到高电平,此时可作输入口。作输入口使用时,因为内部存在上拉电阻,某个引脚被外部信号拉低时会输出一个电流(ILL)

ATC51不一样之处是,P1.0P1.1还可分别作为定时/计数器2外部计数输入(P1.0/T2)和输入(P1.1/T2EX ),参见表2

Flash编程和程序校验期间,P1接收低8位地址。

2 P1.0P1.1第二功效

引 脚 号

功效特征




P1.0

T2(定时/计数器2外部计数脉冲输入), 时钟输出

P1.1

T2EX(定时/计数2捕捉/重装载触发和方向控制)

5P2:P2是一个带有内部上拉电阻8位双向I/O,P2输出缓冲级可驱动(吸收或输出电流)4TTL逻辑门电路。对端口P2写“1”, 经过内部上拉电阻把端口拉到高电平,此时可作输入口,作输入口使用时,因为内部存在上拉电阻,某个引脚被外部信号拉低时会输出一个电流(ILL)

在访问外部程序存放器或16位地址外部数据存放器(比如实施MOVX@DPTR指令),P2口送出高8位地址数据。在访问8位地址外部数据存放器(如实施MOVX@RI指令),P2口输出P2锁存器内容。

6P3:P3口是一组带有内部上拉电阻8位双向I/O口。P3口输出缓冲级可驱动(吸收或输出电流)4TTL逻辑门电路。对P3口写入“1”,它们被内部上拉电阻拉高并可作为输入端口。此时,被外部拉低P3口将用上拉电阻输出电流(ILL)

P3口除了作为通常I/O口线外,更关键用途是它第二功效,如表3所表示。

7

RST:

,

RST引脚出现两个机器周期以上高电平将使单片机复位。 3 P3口第二功效


端口引脚

第二功效

P3.0

RXD(串行输入口)

P3.1

TXD(串行输出口)

P3.4

T0(定时/计数0

P3.5

T1(定时/计数1

P3.7

RD(外部数据存放器读选通)


8

EA

/VPP:外部访问许可。 欲使CPU仅访问外部程序存放器(地址为0000H-FFFFH

)

EA

端必需保持低电平(接地)。 需注意是:假如加密位LB1被编程,

复位时内部会锁存



端状态。

EA



EA

端为高电平(VCC), CPU则实施内部程序存放器中指令。

Flash存放器编程时,该引脚加上+12V编程许可电源VPP,



当然这必需是该器件是使用12V编程电压VCC

9XTAL1:振荡器反相放大器及内部时钟发生器输入端。(10XTAL2:振荡器反相放大器输出端。

11)数据存放器:

C51

256

RAM,80H-

FFH128个字节和特殊功效寄存器(SFR)地址是重合,也就是高128

字节RAM和特殊功效寄存器地址是相同,但在物理上它们是分开。

当一条指令访问7FH以上内部地址单元时,指令中使用寻址方法是不一样,也即寻址方法决定是访问高128字节。

RAM

访

假如指令是直接寻址方法则为访问特殊功效寄存器。

12)中止:
C51共有6个中止向量:两个外中止(INT0INT1,3个定时器中止(定时器0,1, 2)和串行口中止。

13)时钟振荡器:
C51中有一个用于组成内部振荡器高增益反相放大器,引脚XTAL1XTAL2分别是该放大器输入端和输出端。

这个放大器和作为反馈元件片外石英晶体或陶瓷谐振器一起组成自激振荡器,振荡电路参见图13a)图所表示。

C1

C2接在放大器反馈回路中组成并联振荡电路,对外接电容C1C2即使没有十分严格要求,但电容容量大小会轻微影响振荡频率高低、振荡器工作稳定性、 起振难易程度及温度稳定性,假如使用石英晶体,我们推荐电容使用30pF10pF,而假如使用陶瓷谐振器,提议选择40pFl0pF

用户也能够采取外部时钟。采取外部时钟电路图13b)图所表示。这种情况下,外部时钟脉冲接到XTAL1,即内部时钟发生器输入端,XTAL2则悬空。



a)内部振荡电路

4 系统软件设计

b)外部振荡电路

14 振荡电路

4.1 系统程序设计思想及步骤图

系统初始化后, 温湿度部分: 复位传感器, 读取温湿度数据, 进行处理, 当温度处于快速改变过程中时,系统不停进行温度信号采集, 数据输入单片机, 并在显示 器上 开始
进行显示

初始化

启动温湿度测量

判断显示通道

读温湿度显示值

显示温湿度值

结束

15 程序步骤图



4.2 系统关键程序

主程序:

主函数:

#include<reg52.h>
#include<delay.h>
#include<DHT11.h>
#include<LCD1602.h>

BYTEcode dis1[] = {"Humidity: "};
BYTEcode dis2[] = {"Temperature:"};

voidDisplayInit()
{
unsigned char i;
lcd_pos(0);
i=0;
while(dis1[i]!='\0')
{
lcd_wdat(dis1[i]);
i++;
}
lcd_pos(41);
i=0;
while(dis2[i]!='\0')
{
lcd_wdat(dis2[i]);
i++;
}

}



voidmain()
{
unsigned int temp=0;
unsigned char DHT11_H,DHT11_T;
Delay_ms(1000);
lcd_init(); //初始化LCD

Delay_ms(10);
DisplayInit();
while(1)
{
temp = Read_DHT11();
DHT11_H=temp/256;

if(DHT11_H<100)
{
lcd_pos(11);
lcd_wdat(DHT11_H/10+'0');
lcd_wdat(DHT11_H%10+'0');
lcd_pos(0x0d);
lcd_wdat('%');
lcd_pos(0x0e);
lcd_wdat('R');
lcd_wdat('H');
}//if
DHT11_T=temp%256;
if(DHT11_T<100)
{
lcd_pos(0x4C);
lcd_wdat(DHT11_T/10+'0');
lcd_pos(0x4D);



lcd_wdat(DHT11_T%10+'0');
lcd_pos(0x4e);
lcd_wdat(0xdf); //显示

lcd_wdat('C');
}
Delay_ms(1000);
}
}

DHT11驱动程序

#include<DHT11.h>
unsignedchar Read_DHT11_Byte()
{
unsigned char temp,flag,Data=0,DataTemp;
for(temp=0;temp<8;temp++)
{

flag=2;
while((!DHT11)&&flag++);/
Delay_10us();/
Delay_10us();
Delay_10us();
DataTemp=0;
if(DHT11)
DataTemp=1;
flag=2;
while((DHT11)&&flag++);

if(flag==1)break;
Data<<=1;



Data|=DataTemp;
}//for
returnData;
}
unsignedint Read_DHT11()
{
unsigned char flag;
unsigned char DHT11_H_H,DHT11_H_L,DHT11_T_H,DHT11_T_L,DHT11_Check; unsigned charDHT11_H_H_temp,DHT11_H_L_temp,DHT11_T_H_temp,DHT11_T_L_temp,DHT11_Check_temp;
unsignedint DHT11_H=0,DHT11_T=0,DHT11_temp=0;
DHT11=0;
Delay_ms(18);
DHT11=1;
Delay_10us();
Delay_10us();
Delay_10us();
Delay_10us();
DHT11=1;
if(!DHT11)
{
flag=2;
while((!DHT11)&&flag++);
flag=2;
while((DHT11)&&flag++);
DHT11_H_H_temp=Read_DHT11_Byte();
DHT11_H_L_temp=Read_DHT11_Byte();
DHT11_T_H_temp=Read_DHT11_Byte();
DHT11_T_L_temp=Read_DHT11_Byte();



DHT11_Check_temp=Read_DHT11_Byte();
DHT11=1;

if(DHT11_Check_temp=(DHT11_H_H_temp+DHT11_H_L_temp+DHT11_T_H_temp+DHT11_T_L_temp))
{
DHT11_H_H=DHT11_H_H_temp;
DHT11_H_L=DHT11_H_L_temp;
DHT11_T_H=DHT11_T_H_temp;
DHT11_T_L=DHT11_T_L_temp;
DHT11_Check=DHT11_Check_temp;
}
}
DHT11_H=DHT11_H_H;
DHT11_T=DHT11_T_H;
//DHT11_H=23;
//DHT11_T=59;
DHT11_temp=(DHT11_H<<8)+DHT11_T;
return DHT11_temp;
}

5 系统仿真和调试

5.1 仿真结果

进入Protues,依据原理图,首先找出元器件,然后将其连接好。

原理图以下图所表示:



16 仿真结果



5.2 试验数据统计表

依据做出来温湿度测量系统得到数据以下表4所表示:

时间

室内

室外

温度

湿度

温度

湿度

8:00

11℃

51%RH

5℃

42%RH

9:00

12℃

47%RH

6℃

40%RH

10:00

11℃

43%RH

8℃

39%RH

11:00

12℃

40%RH

9℃

39%RH

12:00

13℃

40%RH

14℃

39%RH

13:00

12℃

43%RH

13℃

41%RH

14:00

13℃

44%RH

13℃

43%RH

15:00

13℃

45%RH

13℃

44%RH

16:00

13℃

45%RH

10℃

44%RH

17:00

12℃

48%RH

7℃

46%RH

18:00

11℃

50%RH

7℃

46%RH




结论

湿

,

经过单片机STCC51控制DHT11温湿度传感器和LCD显示模块来实现整个功效。本设计结构简单,芯片也很常见。系统性能优越,数据处理能力强。

系统处理器芯片STCC51是新一代超强抗干扰、高速、 低功耗单片机,性价比极高 此次设计也有不足之处,具体功效有待改善。



参考文献

[1]张靖武.周灵彬单片机系统Proteus设计和仿真[D].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于晓东.80C51单片机原理、开发和应用实例[D].

[3]王瑞萍.基于Proteus单片机虚拟环境开发[J].广州:华南理工大学,(08)
[4]周润景.张丽娜基于Proteus电路及单片机系统设计和仿真[D].北京: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出版社,[5]朱清慧.王志奎ProteusLED点阵滚动显示器设计中应用[J].河南:南阳理工学院(02)
[6]周震.基于Proteus数字湿度测量演示系统设计和仿真[J].四川师范大学,12
[7]冯梅琳.基于Proteus-计算机和现代化温湿度数据采集系统设计和仿真-仪表技术[J].江西:江西理工大学,(2)
[8]曾宇.宋永端,王弼垄.基于ProteusKeil软件温室环境监测系统开发.电子科技大, ,28(14)



致谢

此次设计过程中,我导师付浩老师给了细心指导和关心,

使我克服了众多困难最终完成了论文设计。导师渊博知识、

严谨求学治学态度及敬业精神,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

并将在我以后人生道路上产生深远影响。

伴随论文完成,意味着大学大年生活立即结束,也意味着我将开始新生活。

四年求学生涯在师长、亲友大力支持下,走得辛劳却收获满囊,在论文立即付梓之际,

向付浩老师致以高尚敬意和衷心感谢!同时也感谢班主任宋毅和全部关心我、帮助我人!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awee.cn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3022495号-5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