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弟子规的演讲稿(4篇)

弟子规的演讲稿(4篇)

来源:爱问旅游网

弟子规的演讲稿

  一直感觉传统文化似一座巨大的宝库,丰富且深邃,而今看了《弟子规》的光盘后使我对传统文化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如果能用两个字来概括一下中华传统文化的精髓的话,那就是道德。成为一个有德人的必须外在上,能够获得众人的支持与帮助;内在看,可以收到得到心灵的安宁。即:外德于人,内德于己。。这一幕持久的执着,让我止不住地品味生命,同时真切地感受到生命的坦荡。

  学习传统文化,学会快乐地生活,做胸怀坦荡的人,以平常心对待人生,对待功利,对待追求,淡泊致远,心底无私,构造幸福人生。看了弟子规的盘后,对我感处挺深的有两个地方,一是人与自然方面。今天,我们拥有比过去任何时候都要好的生活,但也面临着比过去任何时候都要严重的生态和环境问题. 全球气候变暖;臭氧层的耗损与破坏、生物多样性、减少土地荒漠化、大气污染、水污染等。

  大量的森林被砍伐,大量的水被污染`浪费,大量的野生动物被猎杀……水龙头里那清澈的水再流多久就会干呢?多少濒临灭绝的动物朋友还正在挣扎?人类究竟是聪明还是愚蠢呢? 在人与自然的关系中,人类已处于主动地位。当人的行为违背自然规律、资源消耗超过自然承载能力、污染排放超过环境容量时,就将导致人与自然关系的失衡,造成人与自然的不和谐.如果人类不及时改变发展模式,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长此下去,地球也有可能成为不再适合人类居住的星球。 说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打个比方,我们砍一棵树就要栽一棵树.要尽我们一切力量来补偿以前的过失.善待身边的一草一木,更不伤害我们的好朋友—动物…… 与此同时,人与自然之间又是相互对立的。人类为了更好地生存和发展,总是要不断地否定自然界的自然状态,并改变它;而自然界又竭力地否定人,力求恢复到自然状态。人与自然之间这种否定与反否定,改变与反改变的关系,实际上就是作用与反作用的关系,如果对这两种″作用″的关系处理得不好,极易造成人与自然之间失衡。所以,人类在改造自然的同时,还要对自然进行涵养保护。人类与自然的关系应是共生、共赢、共荣的伙伴关系,必须以互惠互利、共同发展为前提,克服目光短浅、急功近利思想,树立人与自然和谐并进的科学发展观,协调人与自然关系,已成为当今世界高度关注的议题之一。人们普遍认识到,人类目前所面临的人与自然不和谐问题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要复杂和严峻,但是人类绝不可能退回到被动适应自然的道路上去,只有依靠科学发展,才能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实现资源的合理可持续利用和生态环境的有效保护。要想长久地生存在这美丽的地球请记住世界地球日的主题: “善待地球——科学发展,构建和谐.”还有一方面对我感处挺深的就是孝顺

  孝顺父母是天经地义的事情,有一句俗:〔百善孝为先〕,这句话说的很有道理,我们不管做什么事,孝顺是最基本的基础。人要学会孝顺,学会了孝顺,便学会了爱自己和爱他人。孝顺的人,他是绝对可以和周边的人和洽相处的。而一个不会孝顺的人,他必常与人合不来,因为一个连自己的尊长都不知道爱的人,你叫他如何去爱他人?

  孝顺是一个人的本份,父母花了心思养育了我们、教育了我们,才把我们安全的抚养长大,父母的深情,跟高山一样高,如海水一样深,这一种恩情,我们是永远也报答不完的,到底我们该怎样孝顺父母呢?在生活上,物质的需求已不成问题,主要是精神上的关怀,要让父母满足,不能因为我们的工作忙或者是个人的原因而忽略了父母,在外打拼的同时,不要忘记家中的父母。回报父母,其实很简单:平时多打电话问候一下,有时间常回家看看

  不要等到“子欲孝而亲不在”时感到后悔莫及,等有些事你懂了,但已没有去做的意义了。因此,我们现在能做的,就尽力去做。做一个孝顺的孩子,让自己无愧于心。要知道:我们过得幸福,父母才会快乐。

  入则孝,出则悌,兄弟朋友要互相尊敬,要和睦,如果不和睦,父母就要为你们操心,和睦,就少了父母亲的一份担忧,就等于是孝敬父母了。所以,我们一定要和兄弟姐妹们和谐相处,这样我们的父母看了才会从心里面为我们感到高兴,我们也会因此更快乐的。

  父母子女两者是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的关系。与之同喜同乐,无私奉献,贡献出自己全部的力量。身体力行去实践。按照日常对自己的反思以及改正计划,要毫不迟疑地付诸于行动,把自己对做人的点滴领悟,迅速运用到实际工作和生活中,在运用中学习,在实践中体会,相信一定会有明显的收获。人生最大的敌人是自己;人生最大的失败是自大;人生最大的无知是欺骗;人生最大的悲哀是嫉妒;人生最大的错误是自弃;人生最大的法宝是精进;人生最大的礼物是宽恕;人生最大的罪过是自欺欺人。 希望我们都能成为高尚的人、纯粹的人、有道德的人、对人民有益的人,团结携手建设我们的美好明天!

弟子规的演讲稿

  寒假里,老师让我们背经典书籍《弟子规》,我开始的时候觉得这本书很难背,但是,背着背着,我慢慢地喜欢上了这本书,被弟子规中的读句深深地吸引了,它默默地向我讲述着应该如何考敬父母,兄弟姐妹如何友爱,与人如何交往,如何讲诚信等,使我也看到了自已的优点和缺点和一些做人做事的方法,使我受益非浅。

  书中讲到:“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父母教,须敬听;父母责,须顺承。”父母呼唤,要及时答应,不能慢慢吞吞的。父母交待你做什么事情,应该立即去做,不可拖延或者推辞偷懒。以前父母叫我,一遍两遍的,我装着听不见,拖拖拉拉,自己该干什么还干什么,有时父母说的事情自己也老是听不进去。过去的人们都知道要考敬父母,听父母的话,我知道我以前做的不是很好,我今后一定要改一改。

  “用人物,须明求;尚不问,即为偷。”意思是想要是用别人的东西时,必须当面向人家提出请求,以便征得别人的同意。如果没有得到允许就拿来用,那就相当于偷窃的行为。这让我明白不属于自己的东西一定不能私自占有。记得有一次,学校的下课铃刚一响,同学们都纷纷地往教室外跑,我刚要站起来就看到对面的课桌上放着一本《笑猫日记》,这本书是我最爱看的,并且书上精美的图片吸引了我,我就情不自禁地拿了过来看了起来。读了这段话,才使我明白不属于自己的东西,不通过主人的同意,是不能随意乱拿的,再小的事情也要注意。

  “冠必正,纽必结;袜与履,俱紧切。”意思是帽子要戴端正,衣服的纽扣要扣好;袜子和鞋子都要穿好系,放置帽子和衣服应当在固定的位置,不要随手乱丢乱放以免弄皱弄脏。这让我想到我上学时穿的校服要干净整齐,自己的书包也要干净整齐,一个人的形象很重要,给人的印象也很重要,要养成好的习惯,做一个人见人爱的好学生。

  《弟子规》这本书的内容很多,我要学习的也很多很多,它像一面镜子,又像一位好老师,使我做一个品学兼优的好学生,我一定要读好它,读通它。

弟子规的演讲稿

  上二年级的时候,老师带领我们学习《弟子规》,在朗朗上口的韵文中,我懂得了许多深刻的道理。

  入则孝

  “孝”是什么?妈妈总对我说,要做一个孝顺的孩子,我也振振有词地说:“我是孝顺的孩子,有什么好吃的东西我都留给爸爸妈妈吃……”可是学了《弟子规》“入则孝”篇,我才知道自己做得远远不够。

  比照“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来说,我做得真的是差远了。以前,我总是不听妈妈的话,妈妈吩咐我做事的时候,我总是嘴上说着:“嗯,来了来了。”身子却纹丝不动,为这经常把妈妈急得不得了,可是我却总改不了。还记得那个早晨,妈妈喊我起床,我赖在床上就是不起来,妈妈生气地对我说:“两分钟后我再过来,如果你不起的话,我就把手伸进你的被窝!”两分钟后妈妈进来了,见我坐了起来,就走了。可是妈妈一走,我就倒头又睡,直到爸爸又来叫我:“铮铮,快七点了,你还上学吗?”我这才急忙起床。自从学了这句话,我意识到了自己的不足,就像变了个人似的,妈妈一叫我,我都是马上答应,跑去看看妈妈有什么吩咐。另外,我还跟妈妈立下军令状:每天早晨六点半准时起床。男子汉说到做到,妈妈再没为起床的事和我着急。

  信

  “凡出言,信为先;诈与妄,奚可焉”,这句话告诉我们要做有诚信的人,答应别人的事,就应该努力做到。学这句的时候,让我想到了借书的那件事。

  我和对门的泽泽都很爱看书,我们经常互相借对方的书看,泽泽总是在规定的时间内还书,可是我,比起她来就差远了。刚放寒假的时候,我借了泽泽一本《脑筋急转弯》,答应一星期还她,可是回到家因为妈妈又给我买了别的书,我就把这本书忘在了脑后。一个寒假过去了,我忽然想起了这件事,可是,我连这本书的影子都没见着,我把家都翻遍了,还是一无所获。我问妈妈见没见到这本书,妈妈一听就火了,批评我不讲信用,我心里后悔极了。后来妈妈和我一起找,终于在我的床缝里找到了那本书,还给了泽泽。

  ……

  从《弟子规》中,我懂得了很多很多,孝敬父母,尊老爱幼,谦虚谨慎,珍惜时间……我将谨记《弟子规》,让它指导我的思想和行动。

弟子规的演讲稿

  各位领导、老师大家好!

  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诵《弟子规》,育好品行。

  自20xx年以来,我校积极响应文教局发出的开展学习《弟子规》活动的号召,开展了一系列的学习践行《弟子规》的活动,学生从中受益匪浅,我认为学习践行《弟子规》的价值就在于提高学生的道德修养,促进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

  现在,我就如何用《弟子规》教育学生树立良好的品行谈谈我的几点做法:

  一、坚持诵读,激发兴趣

  为了既保证学生的诵读时间,又减轻学生背诵负担,我采用了见缝插针、积少成多的诵读方法。具体做法是:1、每天早上七点开始,负责诵读的班长带领学生集体诵读《弟子规》十分钟。2、充分利用课前一两分钟时间,开展“课前一吟”活动,在每节课的预备铃响之后,由诵读班长带领大家课前诵读,直到上课铃响。3、每天放学的时候,提倡学生背着《弟子规》出校园。这样无论是课前还是课后吟诵都有一个很大的好处,在纪律上减少了学生的吵闹。4、及时进行成果检测,我把全班分成五组,每天抽查一组里一名学生进行背诵,一周下来,对每一组进行评价打分、评比并适时给予鼓励,提高学生背诵的积极性。

  在学生背诵的过程中,我会引经据典,用古人教诲、名人轶事或现身说法,向学生讲解含义,为了使《弟子规》中的精辟论述,能使学生理解,我在讲述时,理论与实际相结合。比如读《弟子规》中“冬则温,夏则净,晨则省,昏则定”,我就给学生讲了古代黄香孝敬父母的故事,这样,既有理论又佐以生动、有益的传说、故事,增加了学生学习的当看到学生写字歪歪扭扭,不认真时,我就会说“字不敬”,大家就会随口答出“心先病”,背出来了,手下的笔也用力了;当看到教室地面有纸屑时,我就说“房室清,墙壁净”,同学们会主动朝自己身边看去,捡起纸屑;当看到学生中有几个人陆续新添了几件衣服时,我意识到学生有了虚荣的攀比心理,我会说“衣贵洁,不贵华”,买新衣服的同学立刻减少了;当同学们为了一点小事而发生矛盾时,我引导他们去读“凡是人,皆须爱,天同覆,地同盖”,几遍之后,他们就承认错误,化干戈为玉帛了。

  1、前一段时间,我班的书本摆放出现了一种现象,非到大课间才摆放的比较整齐,其它时间摆放都不理想,特别是下午摆放就更不好了。于是,我让学生把“列典籍,有定处,读看毕,还原处”几句抄在黑板右下角,每天下早自习,午自习就由诵读班长带领连读三遍这句话。坐下之后,学生就主动摆放起书本,这样过了一个星期,我取消了这次活动,书本摆放到现在一直很好,他们已经形成了习惯。

  2、还有一件事给我很大的震动,让我记忆深刻。我班一名女生,平时表现一直不错,是班内前十名的学生,可是有一个星期一,竟然语文、数学作业都没有完成,我把她叫到办公室,问她为什么没交作业,她一口咬定是交了,我让她找,她把一份没有姓名的试卷拿来说是她的,而那根本不是她的笔迹。我把试卷拿到班里,尚欧美认定是自己的,又找她,告诉她那是别人的,不是她的,但她仍一口咬定是自己的,我告诉她说:“做错了事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一错再错”然后我打开《弟子规》中“凡出言,信为先,诈与妄,奚可焉,惟其是,勿佞巧”那儿,让她读了之后告诉我感想。当我再次问起时,她眼含泪花,承认了自己的错误。我长长的`舒了一口气,感叹道:“《弟子规》的力量真是巨大呀!

  3、一位家长在家校联系卡上反馈回来说:我感觉近半年来,孩子长大了,懂事了,知道帮家长分担家务了,懂得父母的辛苦操劳了,感谢老师教育有方。我知道这都源于《弟子规》中的“入则孝”“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

  这样我将《弟子规》纳入日常的教学与管理,并与学生的规范、学校的制度有机的结合起来,当学生之间发生了小矛盾;当学生触犯了校纪班规时,我引导学生将现象与《弟子规》的要求进行比较,鉴别,引导学生去辩论、去分析、出结论、提高认识。

  自从开展《弟子规》学习后,班里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同学之间和睦多了,班集体更团结友爱了,不文明的言行少了,卫生纪律有了明显的好转,在班级,同学们更加注意集体团结、注重班级荣誉,互帮互助的班风悄然形成。《弟子规》教育让学生懂得尊重老师,让老师懂得爱护学生,这样师生关系更为和谐。《弟子规》培养了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和个人习惯。许多学生都在生活中有了很大的改进。

  学习《弟子规》不仅是一个提高个人修养的过程,更是一个思想升华的过程,使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懂得做人处事的道理。学习了《弟子规》就是要把圣人教诲贯彻到生活中,落实到一言一行中去。对于《弟子规》绝不能停留在学习的层面,而在重在落实践行,将《弟子规》与学生的日常学习生活融合在一起,自觉的将《弟子规》简洁的文字内化为具体的行动指南和行为准则,学会用《弟子规》的内容来约束自己的言行,规范自己的行为。就让我们学习《弟子规》,践行《弟子规》,接受灵魂的洗礼吧!

  我的演讲完毕,谢谢大家!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