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马古道源于古代西南和西北边疆的茶马互市,兴于唐宋,二战后期最为昌盛,分川藏和滇藏两线。
滇藏茶马古道南起云南省的西双版纳和思茅(今普洱市),经大理、丽江、香格里拉进入西藏地区,并转口至印度、尼泊尔和不丹境内;川藏茶马古道东起雅安,经打箭炉(康定),最后到达西藏拉萨。茶马古道是中国古代一条重要的贸易通道,具有深厚的历史积淀和文化底蕴,更是西藏地区与内地联系的重要桥梁和纽带。
茶马古道不仅是贸易之路,更是文化之路。在茶马古道上,多元文化开始融合,教徒与商队结伴而行,为沿途地区带来了不同的文化和信仰,增进了沿途各民族之间的友谊。
茶马古道风景区位于湖南省益阳市安化县境内,距离益阳市区120公里,景区座落在享有湖南省八大旅游名镇之一的江南镇,属于柘溪国家森林公园腹地与大熊山国家森林公园的交汇处。既是大梅山文化的发祥地,古称“梅山蛮地”;又以完整的茶马古道、历史古迹遗存著称于世。
这里保留着原生态的高山民居和峡谷风光,远离尘世、秀美独特,故被称为“高山之城,茶马遗风”。
绵延不绝的群山古道、神秘原始的马帮部落、岁月沧桑的洞市老街、如龙似虹的风雨廊桥、质朴纯净的山林水涧,妙境天成,惊险刺激的峡谷探险、鬼斧神工……集“雄、奇、险、秀、幽”等特点于一身,有山皆奇、有水皆秀、林秀水美、山高谷深,让游客心驰神往。
关山峡谷,原名峒空峡谷。峡谷内古木参天、山高谷深,是茶马古道必进隘口,高撑寨之门关,故名“关山”,自古以来被视为当地的守护神山,为世人尊崇和保护。峡谷全程3公里。淡黄色木防护栏和灰色石板小道,蜿蜒伸向幽谷,涓涓细流,清澈见底。谷内层岩叠翠,飞瀑流泉;地势险要,巨石林立;危崖高耸,怪石嶙峋;错落有序,气势磅礴。沿途跌宕起伏,有竹排浮桥、栈道飞渡、金壁江山、犀牛脚化石、飞龙瀑布、三才瀑布、穿洞、天梯、天门、关山密境等景观。
在中国历史上,有一条神秘的古道,其源头在思茅,她向南延伸到东南亚;向北直达昆明,入昆后可快马直上北京,往西蜿蜒直上青藏高原。她具有悠悠1820_年的历史沧桑……古道沿途高山逶迤,峡谷纵横,风光旖旎,气候多变,民风古朴。她曾经见证过普洱茶贸易的盛衰,她是博大精深的普洱茶文化的重要载体。她,就是著名的茶马古道……
茶马古道的源头思茅、普洱是中国西南边疆少数民族聚居地、普洱茶的原产地和集散中心。普洱茶和其他产品交换流通以马帮为主要驮运工具,是国内也是民间国际贸易、茶文化交流的通道。古道由思茅为始发点,经景东、大理、丽江、中甸等进入西藏,沿途为人烟稀少的高山深谷,原始森林,险绝的雪山,缺氧的高原,炎热的澜沧江、李仙江、元江、金沙江河谷,哀牢山、无量山、梅里雪山,海拔从普洱茶的产区千余米到4千多米。古道莽莽苍苍,悠悠漫漫,让世人深深感受到开道者的艰辛与无畏。
思茅、普洱等地的麻栗坡、那柯里、茶庵塘茶马古道遗址,现今仍保留着1030公里石头、石条、石板铺成的道路,路宽1.52米。茶马古道的一块块石头、石条、石板经历了数百年风雨,现石板上都长满了青苔、杂草等。茶马古道的石板上还保留着几厘米深的马蹄印,这就是古道的历史见证。
茶马古道,是双向物资交流的通道,马帮将普洱茶驮运到国外后,又将那里的工业品、土特产品驮运到云南普洱、思茅等地,互通有无,各得其利。
山间铃响马帮来,蹄嗒蹄嗒……的马蹄声和清脆悦耳的铃铛声,使边远的山寨、寂静的山林充满了生机。也让山里人充满了对外界的遐想。古道马帮一般由20—50人甚至百人以上组成,每人都要随身携带刀、枪等工具,浩浩荡荡。赶马人当中还要有人懂得沿途少数民族语言、风俗和路线、天时地利、马帮宿营地点是否有草料等。在茶马古道上,马帮连接起来长达3—5公里,从一个山谷到另一个山谷,从一个村寨到另一个村寨,浩浩荡荡,甚为壮观。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