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洞庭湖综合治理的重大工程简介

洞庭湖综合治理的重大工程简介

来源:爱问旅游网
洞庭湖综合治理的重大工程简介

根据洞庭湖区经济社会发展需求,洞庭湖综合治理的重大工程主要包括洞庭湖城陵矶水利枢纽工程、以松滋口建闸为重点的四口河系综合整治工程、洞庭湖区河湖连通 工程、洞庭湖区大型灌区工程4个。

一、洞庭湖区河湖连通工程

1、工程概况。湖南省洞庭湖区垸内现有撇洪渠304条长1299.3千米,内湖、哑河122处,水面面积806.7 平方公里,靠水闸与洞庭湖和湘、资、沅、澧四水相连。受泥沙淤积及江湖关系变化影响,垸内内湖、河流淤积萎缩,河湖阻隔,调蓄功能下降,水体交换不足,造成内涝渍灾加剧,灌溉供水困难,垸内水环境容量、水生态环境呈恶化趋势。针对上述问题,根据洞庭湖区河、湖及垸内湖泊、哑河、渠系现状,结合区域水资源量状况及地势和地理位置,经初步研究,按分水系分区域的原则,初步拟定实施沅澧河湖水系等13处河湖连通工程。

2、工程建设的必要性。一是建设河湖连通工程,是提高水系调蓄能力,提高防洪调度和水资源统筹配置能力,恢复河湖生态功能,改善水生态环境,保障河湖健康的有效手段;二是中央鼓励加快河湖连通工程建设。2011年中央1号文件和中央水利工作会议都对河湖水系连通工程建设提出了明确要求;三是当前洞庭湖严峻的水资源、水生态形势要求加快实施河湖水系连通工程。

3、工程建设内容。主要是挖掘现有水系、渠系、内湖、哑河的优势和潜能,实施清淤疏浚、内湖、撇洪河堤防整治和连通改造治理,配套新建一批引、提、蓄、调水源工程以及河、湖连通渠系、闸站工程,构建蓄泄兼筹、引排自如、丰枯调剂、多源互补、生态健康的河湖水系连通网络体系。具体包括以下13处工程:沅澧河湖水系连通工程;松澧河湖水系连通工程;沅南河湖水系连通工程;松虎藕河湖水系连通工程;华容河河湖水系连通工程;岳阳市四湖水系连通工程;大通湖河湖水系连通工程;民主垸八湖水系连通工程;烂泥湖河湖水系连通工程;黄盖湖河湖水系连通工程;鹤龙湖河湖水系连通工程;南湖河湖水系连通工程;珊珀湖河湖水系连通工程。

二、洞庭湖区大型灌区工程

1、灌区概况。湖南省洞庭湖区现有30万亩以上大型灌区17处,隶属常德、益

阳、岳阳、长沙4市30县(市、区)、5个农场。分别为黄材、铁山、枉水、澧阳平原、洈水(湖南湖北共有)、青山水轮、黄石、桃花江、烂泥湖、南湖、华君、大通湖、屈原、沅江、澧水、长春及安南灌区。现有总耕地面积1044.44万亩,有效灌溉面积783.29万亩,耕地现状灌溉率约为75%,灌溉工程灌溉水利用系数0.4~0.5,灌溉保证率60~70%。其中黄材、铁山、枉水、澧阳平原、洈水、青山水轮、黄石、桃花江等8处灌区跨山丘区和洞庭湖区,合计约81.02万亩设计灌溉面积位于洞庭湖区范围内,已列入全国大型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十一五”规划范围。而其余烂泥湖等总面积为922.73的9处纯洞庭湖区灌区,均未列入国家规划范围。

2、工程建设的必要性。洞庭湖区是国家重要的商品粮基地,但纯湖区的9处大型灌区未列入国家续建配套和节水改造规划,从未进行过系统的建设和改造,灌区面临着灌溉水源不足、渠道工程淤堵与建筑物破损陈旧、排水沟渠淤塞、排水不畅、田间工程不配套及运行管理水平低下等诸多问题,因此,亟待列入国家规划,进行配套建设和节水改造。

3、建设目标和内容。根据农业发展需求及灌溉缺水情况,为确保粮食安全,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结合水源状况及水源建设规划,拟对湖区实施续建配套,至2020年使洞庭湖区现有灌区的有效灌溉面积达到设计标准,灌溉率提高至95%,旱地灌溉保证率达到85%,水田灌溉保证率达到90%,灌溉水利用系数由现状的0.4~0.55提高至0.6。续建配套主要建设内容是对烂泥湖灌区、南湖灌区、华君灌区、大通湖灌区、屈原灌区、沅江灌区、澧水灌区、长春灌区和安南灌区等9处大型灌区进行骨干渠系与建筑物加固配套,信息化建设规划,管理建设等。规划建设总投资181.01亿元。

三、以松滋口建闸为重点的四口河系综合整治工程

1、工程概况。洞庭湖四口河系是指长江荆江河段南岸松滋口、太平口、藕池口、调弦口等四口分流进入洞庭湖的松滋河、虎渡河、藕池河、华容河(已于1958年堵闭)。涉及湖南、湖北两省,其中湖南包括岳阳、益阳、常德3市、6县(市、区),保护区总面积3016平方公里,共有耕地面积217.13万亩,总人口215万人。三峡工程建成运行后,受三峡清水下泄影响,长江分流入洞庭湖水量大幅减少,太平口、藕池口断流时间骤增,造成四口河系在防洪问题未根本解决、面临形势依然严峻的情况下,水资源和水生态问题又日趋严重。相对太平口和藕池口,松滋口口门水位变化最小,有利于分流,在三口中分流量减少率最小,建闸条件最优。松滋口水闸位于长江南岸新江口大口河段、湖北省松滋县境内。争取实施以松滋口建闸为重点的四口河系综合整

治工程已成为当前洞庭湖治理最紧迫的任务之一。为推进以松滋口建闸为重点的四口河系整治工程建设,2011年3月,我省已与中国水科院、长江委设计院共同启动了洞庭湖综合治理松滋口建闸前期研究论证工作。

2、工程建设的必要性。以松滋口建闸为重点的四口河系综合整治工程全面实施后,可发挥以下作用:一是可有效避免长江洪峰与四水洪峰的遭遇,大大减轻洞庭湖区洪涝灾害威胁,对洞庭湖防洪格局将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二是通过结合建深水闸,将长江水引入松滋河,可有效缓解松澧地区和四口河系水资源短缺的矛盾,对促进枯水季节四口河系地区水体交换,改善沿岸生态环境作用巨大。三是四口水系控支强干工程可缩短我省四口河系防洪堤线近600公里,大大减轻防洪压力;四是结合河道型水库建设,可为洞庭湖北部地区提供约2亿立方米的蓄水量,解决四口沿线地区的水资源短缺问题。

3、工程规模及建设内容。松滋口建闸为重点的四口河系综合整治工程主要包括以下内容:1、松滋口建闸工程。闸址初步选在长江南岸新江口大口,建闸规模为分洪流量10000立方米每秒,深孔引水闸引水流量500~1000立方米/秒。2、四口水系控支强干工程。就是将三口河道支汊上下游建闸控制,只保证干流河道长年通流,减轻防汛压力,使松滋河、虎渡河、藕池河3支10河,归并为3条主干,即松滋河控制东支、西支,只保留中支主干,藕池河对西支、中支和东支鲇鱼须河建闸控制,只保留藕池东支主干。3、蓄水工程建设。结合控制后的四口河道,建设藕池河东支鲇鱼须河、藕池河中支陈家岭河、藕池河西支和松滋东支大湖口河4处河道型水库,疏浚华容河、松滋河等四口河道和垸内大通湖等13座大型湖泊,改造引水、提水设施,完善灌溉、供水管渠配套。4、实施引水调水工程。在松滋口建闸控制洪水的同时,结合河道疏浚,引长江水入洞庭湖;结合实施澧水、松滋河水东调工程和调弦口长江取水工程。

四、洞庭湖城陵矶水利枢纽工程

1、工程概况。洞庭湖汇集湘、资、沅、澧四水,接纳松滋、太平、藕池、调弦(1958年堵闭)四口分泄的长江洪水,经过洞庭湖的调蓄,于岳阳城陵矶注入长江。城陵矶水利枢纽位于岳阳市东洞庭湖出口,枢纽控制水位25.0米,与长沙综合枢纽多年平均枯水期下游水位衔接,具有供水、发电、灌溉、航运等综合利用效益。拟利用城陵矶综合枢纽在枯水期1~4月份和11~12月份蓄水发电,5~10月份闸门全开接近天然状态。

2、工程建设的必要性。三峡工程建成后,长江入洞庭湖水量减少,洞庭湖及四水各控制站枯水位时间提前、水位降低、蓄水量减少成为常态,迫切需要兴建城陵矶

水利枢纽工程。一是有利于保护水资源和改善水环境。枯水季节保持洞庭湖水位25米以上,维持1000平方公里以上的水面,是保护水资源、水环境的有效措施。二是有利于改善航运条件。增加了洞庭湖洪道和四水干流中下游航道枯水水深,极大地改善航道通航条件,使湖南主要经济发展区域均具备2000吨级的通江达海的水运主通道。三是有利于防治血吸虫危害。能够彻底歼灭25.0米水位以下的螺洲滩面积近130万亩,占洞庭湖区钉螺面积的50%。四是开发水电有利于节能减排。装机容量200兆瓦,多年平均发电量4.8亿千瓦时,可缓解湖南省电力供需紧张矛盾。五是有利于保障粮食安全。增强了洞庭湖区粮食生产水资源保障,为粮食增产、农业增效创造了有利条件。六是有利于湿地保护。湖控工程建成后,枯水季节处于裸露状态的高程17.0~25.0米之间的湿地将常年处于淹没状态,将改善这部分区域动物、植物的生存环境。

3、工程规模及建设内容。城陵矶水利枢纽主要建筑物由大坝、水电站、通航建筑物等三大部分组成。主要建筑物的型式及总体布置,需要经过对各种可能性方案的比较和研究,并通过水力学、结构材料和泥沙等模型试验研究验证。初步拟定的枢纽总体布置方案为:挡水坝段位于河床中部,即原主河槽部位,两侧为电站坝段和通航坝段。水电站厂房位于右侧电站坝段,永久通航建筑物均布置于左岸。枢纽具有供水、发电、灌溉、航运等综合利用效益,其中调节库容约20亿立方米,电站装机200兆瓦,为一等工程,主要建筑物为1级建筑物,由大坝、水电站、船闸、专门建筑物等组成。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