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 象 科 技
METEOROLOGICALSCIENCEANDTECHNOLOGY
ol.45,No.2V
A.2017rp
四川省持续性暴雨定义及时空分布特征
21,21,21,22,3
王佳津1, 陈朝平 刘莹 龙柯吉 王春学(成都6成都610072;2高原与盆地暴雨旱涝灾害四川省重点实验室,10072;1四川省气象台,
)成都63四川省气候中心,10072
摘要 采用1定义了四川省单站和区域持续性暴雨的标准,961—2014年四川省158个气象站的逐日降水量资料,分析了近5盆地单站持续性暴雨多发生在9月,主要出现在盆4年四川省持续性暴雨的时空分布特征。结果表明,地西北部、西南部和东北部,一般持续3天,一次持续性暴雨事件降水量一般可达150~200mm。而攀西地区单站持续性暴雨发生的次数一般为1~3次,最长持续时间为4天,主要发生在攀西地区东部。区域6月发生范围最大,持续性暴雨多发生在7月,降水中心主要分布在盆地西部沿山一带及盆地东北部,这与单站持续性暴雨频次高值区的分布基本一致。区域持续性暴雨在2特别是持续3天的持续性暴雨事件发生001年后发生频次较前期频繁,频率较高,但是强度略有减弱。
关键词 四川;持续性暴雨;空间分布;时间变化
:/中图分类号:P458 DOI10.1951720160242.16716345.A 文献标识码:-j
引言
持续性暴雨具有持续时间长、影响范围广的特点,最易造成大范围的严重洪涝,给社会生产和人民
]13-。近几年随着全球气生活带来极为严重的后果[
4]
,持续性暴雨事件候变暖,极端降水事件逐渐增多[]57-。我国是经常遭受持发生的频率也在逐渐增加[
续多天的强降水应该从每天降水量的百分位考虑,且最大日降水量即每天降水量超过第90个百分位,
1]
大于等于5鲍名[0mm。关于区域持续性强降水,
认为相同时间上至少有N个网格出现测站满足连续3天降水总量大于等于1且该区域每天00mm,至少有N个网格出现测站日降水量大于等于25
2]
。汪汇洁等[基不同区域N的取值略有区别)mm(
于格点降水资料提出雨带重合度的概念,提出区域
续性暴雨影响的国家之一,如2013年7月7—11日,四川盆地西部出现了罕见特大持续性暴雨天气过程,暴雨造成3直接经济损失达250万人受灾,03
8]
。亿元[
持续性暴雨至少连续5天有大于10个格点以上出现5且相邻两天的雨带重合0mm量级以上的降水,
[]
率大于等于20%。丁治英等7把长江以南分为3
开展持续性暴雨方面的研究,首先需要明确的是持续性暴雨的标准。对持续性暴雨的定义,目前
2,9]1-,可分为单站的研究中有很多不同的评定标准[
9]
认为和区域两种。关于单站持续性暴雨,陶诗言[
个区域,每区域日降水量至少有一个站大于等于50且东区连续3天暴雨发生总站次大于等于1mm,5
站,南区大于等于1西南区大于等于18站,0站。以上有关持续性暴雨的定义主要针对的是长江中下游地区,基于以上定义筛选四川省的持续性暴雨事件样本较少,一些对当地产生严重地质灾害的持续降水过程不能够被筛选出来。而目前开展四川持续性
1]1
在分析四川盆暴雨定义研究方面,只有陈永仁等[
持续性暴雨应该是连续3天或以上的暴雨过程,总
[]
量应该大于等于200mm。鲍名1将日降水量连续
0mm的降水过程定义为3天或以上均大于等于5
0]1
近年提出对于持该地一次持续性暴雨。钱维宏[
://httxk.net.cn气象科技www.pqj
)和“四川盆地持续性暴雨预报方法研究”项目省重点实验室开放式业务技术中国气象局气象关键技术集成与应用项目(J2014M48CMAG]共同资助研发小组(川气函[016488号)2
:作者简介:王佳津,女,硕士,工程师,主要从事气象灾害研究,1986年生,mailwaniain.1@gmail.comEgjj收稿日期:定稿日期:016年4月21日;016年9月7日22
332
气 象 科 技 第45卷
地持续性暴雨发生的一类环流特征研究中,提出持续性暴雨过程为在48h以内,四川盆地区域连续出现日降水量大于50mm的降水过程。但是,这个定义并没有考虑持续性暴雨空间上的连续性问题。
四川盆地四面环山,地形特殊,持续强降水易引发滑坡泥石流,为了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加强四川本地持续性暴雨的研究是十分必要的。在定义本地的持续性暴雨事件时,既要考虑到事件的极端性又要能够筛选出足够的样本,为深入研究四川持续性暴雨打下良好的基础。目前,四川持续性暴雨还没有明确的定义,对四川持续性暴雨开展的相关研究也较少。因此,研究四川持续性暴雨定义,并分析四川持续暴雨事件的时空分布特征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资料
图1给出了四川省地理部位示意图,各地理部位的含义如下:①盆地西北部包含成都、德阳、绵阳、广元4市;②盆地西南部包含雅安、眉山、乐山3市;③盆地中部包含资阳、遂宁、内江3市;④盆地东北部包含南充、巴中、达州、广安4市;⑤盆地南部包含自贡、宜宾、泸州3市;⑥川西高原包含阿坝、甘孜2州;⑦攀西地区包含凉山州和攀枝花市。全省共21个市州,其中盆地共17个市。
本文所采用资料为1961—2014年四川省158个国家气象站的逐日降水量资料,站点分布如图1所示。本研究选取国家气象站的逐日降水资料主要是考虑其资料缺测少,数据质量高,均一性好。盆地内的站点较为密集,而川西高原和攀西地区相对而言较为稀疏,因为地形的原因,盆地和川西高原降水
图1 四川省地理部位示意图及158个气象站点分布
的量级差别比较大。实际业务中盆地和攀西地区的暴雨定义为日降水量大于等于50mm,而川西高原的暴雨定义为日降水量大于等于25mm。持续性暴雨更加关注的是持续时间长、累积雨量大的降水过程,因此基于上述特点筛选出的持续性暴雨事件主要分布在盆地和攀西地区。2 持续性暴雨定义
2
.1 单站持续性暴雨定义考虑到四川降水过程的持续性、极端性和致灾性,定义单站持续性暴雨:持续3天或者3天以上,逐日降水量超过当月降水量的第95个百分位,过程最大日降水量大于等于50mm,且总过程降水量大于等于100mm。
上述定义中,“持续3天或者3天以上”考虑的
是降水事件的持续性[
1,9,12]
,“逐日降水量超过当月降水量的第95个百分位”
是采用百分位方法从极端性角度定义降水事件的阈值[
10,13-14],而“过程最大日降水量大于等于50mm且总过程降水量大于等于1
00mm”主要考虑的是降水事件的致灾性。以图2中所示成都双流2013年6月16-23日的降水过程为例,降水过程发生的当月(6月)降水量第95个百分所对应的降水量是20.5mm。图中暴雨过程开始于第3日(6月18日),结束于第6日(6月21日),共持续4天,总过程降水量为192.5mm,大于1
00mm。持续性暴雨事件中每天的降水量都超过2
0.5mm(降水量第95个百分位降水量),且其中第5、6日降水量大于5
0mm,分别为79.5mm、59.1mm。按照上文中单站持续性暴雨的定义,本次暴雨过程即为一次单站持续性暴雨。
图2 单站持续性暴雨定义示意图
(以成都双流站2013年6月16—23日降水为例)
1第2期王佳津等:四川省持续性暴雨定义及时空分布特征
333
2.2 区域持续性暴雨识别
某个区域发生持续性暴雨,无疑会对当地造成较大的洪涝灾害。区域持续性暴雨的定义需要注意两点:①时间上的持续性;②空间上的连续性。考虑到系统的移动性和降水过程的完整性,本文区域持续性暴雨事件的定义综合考虑以上两点,具体操作如下:
()发找到全省暴雨(降水量大于等于50mm)1
暴生总站数大于等于1将这天记为d0站的一天,n,雨总站数记为Sn;
()以d和向后(向前(2ddn天为基准,n-1)n+1)
计算日降水量大于等于2分别记为5mm的总站数,若SSn-1和Sn+1,n-1或Sn+1与Sn的重复率大于等于
否则终止,找到持续20%则继续向前或者向后计算,
暴雨事件的开始时间dsetart和结束时间dnd;()寻找的事件至少持续3天,即dd31esnd-tart+
大于等于3,且最大的过程降水量大于等于
50mm。2
按照上述方法识别出的个例,能够保证暴雨稳定地维持在一个相对固定、集中的区域,并且能够将一次强降水过程完整地识别出来。
在1961—2014年共识别出42个区域持续性暴雨个例,如表1所示,持续时间最长的个例为6天,过程最大降水量为6发生在1961年6月;60.3mm,发生在2过程降水量大于等于1013年7月;00mm的站数最多为5分别发生在16个,961年6月和981年7月。全省平均过程降水量最大值出现在1
为1这与它是持续时间最长的961年6月,17mm,1
一次持续性暴雨事件是密切相关的;次大值出现在为9981年7月,3mm。而从全省平均日降水量上1
为3可以反来看,最大值出现在1981年7月,1mm,映出本次降水过程强度非常大,这次洪灾使119个县受灾,城市受灾人口1垮塌房屋1584万人,39万
[5]。间,直接经济损失20亿元以上1
表1 1961—2014年四川持续性暴雨过程个例
开始时间
序号
年
月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1961 1961 1963 1964 1966 1966 1967 1967 1968 1968 1971 1973 1973 1974 1977 1978 1978 1979 1980 1981 1981 1981
06 07 09 07 07 08 08 09 07 08 08 07 09 09 09 07 08 07 06 07 08 09
日24 11 16 20 25 29 25 3 1 1 12 7 5 2 8 26 31 24 28 12 16 1
月06 07 09 07 07 08 08 09 07 08 08 07 09 09 09 07 09 07 06 07 08 09
日29 14 18 22 27 31 28 5 3 5 16 10 7 5 11 29 3 28 30 14 18 3
结束时间
最大过程
持续时间天数
mm
6 4 3 3 3 3 4 3 3 5 5 4 3 4 4 4 4 5 3 3 3 3
519.8 292.2 298.1 436.5 262.9 273.3 400.4 280.2 275.9 413.1 320.8 256.6 398.5 256.1 552.0 311.6 268.7 385.9 331.8 314.1 257.4 384.8
56 40 14 19 21 27 23 27 29 42 45 27 19 18 28 18 27 45 33 56 22 17
降水量
00mm≥1站点个数
mm117 65 30 34 38 49 38 51 55 91 69 43 46 46 46 44 42 75 50 93 47 38
mm20161011131610171818141115121211111517311613
全省平均过程降水量
全省平均日降水量
334
气 象 科 技 第45卷
(续表)
开始时间
结束时间月07 08 09 07 07 07 08 09 09 07 07 09 07 07 09 06 07 07 08 09
日30 18 13 20 10 6 26 1 5 10 18 27 9 18 1 21 10 19 11 13
最大过程
持续时间天数
mm
3 3 3 4 3 3 4 4 3 4 3 5 3 4 3 3 3 3 3 3
394.8 398.5 348.4 255.2 503.1 445.3 274.3 330.2 395.5 320.8 277.4 360.2 329.0 252.2 423.1 279.2 660.3 376.4 262.3 272.7
32 31 19 44 24 31 30 43 24 22 20 39 18 22 26 23 29 25 17 18
降水量
00mm≥1站点个数
mm66 50 36 71 55 63 50 80 51 51 46 60 33 51 59 44 57 52 42 34
mm2217121818211320171315121113201519171411
全省平均过程降水量
全省平均日降水量
序号年
月
日28 16 11 17 8 4 23 29 3 7 16 23 7 15 30 19 8 17 9 11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24
1983 1983 1985 1987 1989 1998 1998 2003 2004 2005 2007 2008 2012 2012 2012 2013 2013 2013 2014 2014
07 08 09 07 07 07 08 08 09 07 07 09 07 07 08 06 07 07 08 09
3 持续性暴雨时空分布特征
.1 单站持续性暴雨时空分布特征3
根据以上定义,得到近54年(1961—2014年)。从图3四川省单站持续性暴雨的频次分布(图3)可以看到,在川西高原几乎没有发生过持续性暴雨事件,只是在若尔盖站和理塘站各发生1次。持续性暴雨高发区主要位于盆地西北部、西南部和东北部,近54年中发生10次以上持续性暴雨事件的站数共计1且主要集中在盆地的西北部。绵阳市8个,的北川站为持续性暴雨发生次数最多的站点,4年5间共发生过23次。
图4给出了单站持续性暴雨的月分布特征。5、绵阳、德阳、成都3市多发持续性暴雨,特别是6月,
西部沿山一带,进入6月持续性暴雨发生频次明显增加。进入主汛期,7、8月盆地各地均有持续性暴雨发生,但是盆地西部沿山一带持续性暴雨发生的频次仍大于盆地其余地区。9月是持续性暴雨发生
图3 单站持续性暴雨频次
频率最高的月份,主要发生地仍然集中在绵阳、德阳、成都3市,广元、巴中2市持续性暴雨发生的频持续性暴雨主要发生在巴率也相对较高。10月,持续性暴中、达州、南充3市。攀西地区5—10月,雨发生的频次大部分为1~3次,6月持续性暴雨发
生范围最大,5月最小。
第2期王佳津等:四川省持续性暴雨定义及时空分布特征
533
强度大或者持续时间长的暴雨过程,往往具备更高的致灾性。下面将以持续时间的长短对持续性暴雨事件进行分类,主要分为3类,分别是持续3天、然后分别探讨不同4天、5天的持续性暴雨事件,持续时间的持续性暴雨事件的分布特征。79%持续性暴雨事件持续3天,而随着持续时间的增长,事件持续5天发生的概率相对较少,持续4天为16%,及以上为5%。长持续时间事件主要集中于盆地西
北部,其中绵阳市江油站和广元市青川站发生持续各发生了3次。此5天持续性暴雨事件频次最多,
外,图5给出了每个站点上持续性暴雨事件的最长持续时间,持续5天或者以上的暴雨事件主要分布在广元、绵阳、德阳、成都和雅安5市,特别是绵阳市北川站发生过持续8天的暴雨事件。此外,攀西地区最长持续时间为4天,且主要发生在攀西地区东部。
图4 单站持续性暴雨频次的月分布
336
气 象 科 技 第45卷
图5 单站持续性暴雨持续时间分类频次
采用相对暴雨日作为持续性暴雨强度的衡量指
),定义如下:标I(Intensitindexy
以看出,暴雨过程持续的时间越长,总降水量的增加趋势也越为明显。但同时可以注意到,短持续时间,这总降水量也会超过5事件(如2~4天)00mm,也从侧面说明,持续时间短但降水强度高的事件总降水量也会非常大。
根据持续性暴雨事件的强度,将排名前5位的事件列于表2。从表2可以看出,这些个例在几日内的降水量相当于十几场50mm暴雨事件的总和,可能诱发严重的洪涝及次生灾害。
图8给出了单站持续性暴雨频次的年际变化特征。可以看到持续性暴雨事件发生频次有明显的年
12]
,代际波动,这与邹海波等人的研究结果一致[
Rotalt
,()R1total为过程总降水量50
的含义为暴雨过程降水量I(Intensitindex)y
相当于下了几场50mm的暴雨。图6a给出了每个
I=
站5可以看到盆地内各站4年所有事件的平均强度,的平均强度指数主要为3~4,即一次持续性暴雨事件一般可以给当地带来1最大50~200mm的降水,指数为5,相当于最大平均持续性暴雨事件降水量为250mm。图6b~d分别给出了持续性暴雨强度
)(为3~6、ntensitindex6~9及9以上的站点频Iy 次分布图,即一次持续性降水给当地带来150~300mm、300~450mm及450mm以上降水的站点频
次分布图。从强度分析(来看,图6最强的持b~d)续性暴雨主要发生在盆地西北部,这可能与当地的地形有关,高原槽东移过程中在这里较容易形成中尺度对流云团)C(MS
[]1168-持续性暴雨事件保持1960年代到1980年代初期,
在较多的水平,并有缓慢增多趋势;980年代中期1到1持续性暴雨事件出现明显减少的990年代后期,趋势,由之前的平均1进5次左右减少到5次以下;入21世纪以来持续性暴雨事件又出现逐渐增多的趋势,010年以后年平均达10次以上。2
。图7为单站持续性
暴雨持续时间-总降水量相关关系箱线图,从图中可
第2期王佳津等:四川省持续性暴雨定义及时空分布特征
337
图6 持续性暴雨不同强度事件发生站点频次
表2 单站持续性暴雨强度序列表
持续
序号
时间
地点
时间天
1 2 3 4 5
—001378710012---—000119779891---—003020136071---—064690221961---—002219616468---都江堰北川遂宁金堂绵阳
4 4 2 6 5
总降水量mm08.77 525 18.25 15.95 512.5
强度指数1411101010
图7 单站持续性暴雨持续时间-总降水量箱线图
3.2 区域持续性暴雨时空分布特征
,)自1从年代际的变化来看(图9961年至2000年区域持续性暴雨发生频次逐渐减少,但是2001年以后发生频繁,并且为最为频发的时段,区域持续性暴雨事件更应引起我们的重视。持续3天的区域持续性暴雨事件频次呈现波动增长的趋势,在1991—最大值出现在22000年出现最低值1次,001—2014
年为9次;持续4天的区域持续性暴雨事件频次峰
图8 单站持续性暴雨频次年际变化
为5次,并且只有在这个值出现在1971—1980年,
338
气 象 科 技 第45卷
图9 区域持续性暴雨频次年代际变化
时间段出现了持续4天的区域持续性暴雨事件频次大于持续3天的,其他时段都是小于等于持续3天的;持续5天的区域持续性暴雨事件发生频次较低,在1971—1980年发生了2次,在1961—1970年和001—2014年各发生了1次;持续6天的区域持续性暴雨事件发生频次最少,只在1961—1970年发生了1次。
从图10可以看出,区域持续性暴雨事件的降水中心主要分布在盆地西部沿山一带及盆地东北部,这与前面分析的单站持续性暴雨事件频次高值区的分布是一致的。降水中心频次最高的为3次,分别发生在广元市旺苍站和巴中市南江站;而绵阳市北川站、成都市崇州站、雅安市名山站、雅安市雅安站、雅安市荥经站、达州市宣汉站和广安市武胜站均为次,
成为区域持续性暴雨事件的次中心。图10 区域持续性暴雨事件降水中心频次分布
从区域持续性暴雨发生频次的月变化特征上看(图11),7月是区域持续性暴雨事件发生频次最高的月份,频次为18次;8、9月区域持续性暴雨事件发生频次次之,分别为11和10次;6月区域持续性暴雨事件发生频次最低,频次仅为3次。这种变化
特征与副热带高压的移动有密切关系[
19-20]。副热带高压从春到夏,由南向北推进,7月中旬到8月其脊线位置由22°~25°N北移到30°~35°N,造成高原低值系统或西南涡停滞或少动,使得区域持续性暴雨发生频次增加。
图11 6—9月区域持续性暴雨发生频次
区域持续性暴雨的强度定义为每次区域持续性暴雨事件的全省平均过程降水量除以10mm,公式表达如下:
niIi∑R=1
reg
ional=n×10
reginal代表区域持续性暴雨事件的强度,Ri表示每次过程中各站的过程累计降水量,n代表全省总站数。图12给出了区域持续性暴雨事件的持续时间和强度。区域持续性暴雨事件一般持续3~6天,其中持续3天的事件所占比例最大,为59.5%。随着持续时间的增加,事件所占比例呈减少的趋势,持续4天、5天和6天的区域持续性暴雨事件所占比例分别为28.6%、9.5%、2.4%。区域持续性暴雨强度
图12 1961—2014年区域持续性暴雨持续时间和强度
(虚线:1961—2014年事件强度线性趋势线;长实线:1961—2000年事件强度平均线;短实线:2
001—2014年事件强度平均线)
2
2I第2期王佳津等:四川省持续性暴雨定义及时空分布特征
339
一般为3~12,它的物理意义是每一次区域持续性暴雨事件平均给全省各个站点带来30~120mm的降水量。区域持续性暴雨强度的中位数为5,这表明多年的区域持续性暴雨事件的强度集中在5左右。从1961—2014年事件强度的变化趋势上看,
区域持续性暴雨事件的强度呈不明显减弱的趋势。值得注意的是2001年以前区域持续性暴雨事件强度的平均值为5.5,而2001年以后平均值为5.1,也就是说区域持续性暴雨在2001年以后虽然发生频次增加,但是强度是略减弱的。 结论与讨论
.1 结论本文给出了四川单站持续性暴雨和区域持续性暴雨的定义,并分析了近54年持续性暴雨的时空变化特征。
表3是四川盆地单站与区域持续性暴雨特征对比表。四川盆地单站持续性暴雨9月发生频次最高,地理上多发生于盆地西北部、西南部和东北部。单站持续性暴雨一般持续3天,一次持续性暴雨事件的强度多为3~4,即一般可以给当地带来150~
00mm的降水;发生次数最多的站点为绵阳市什邡站。而盆地区域持续性暴雨事件的高发月份与单站持续性降水不同,为7月。在空间分布上,区域与单站持续性暴雨频次高值区的分布是一致的,区域持续性暴雨的降水中心主要分布在盆地西部沿山一带及盆地东北部,频次最高可达3次。持续时间上也与单站持续性暴雨类似,以持续3天的事件为主,但是最长持续天数少于单站持续性暴雨的最长持续
表3 四川盆地单站与区域持续性暴雨特征对比
单站持续性暴雨
区域持续性暴雨
高发月份9月
7月
高发地区
盆地西北部、东北部
盆地西部沿山一带和西南部和盆地东北部持续时间
3~8天3~6天(3天占7
9%)(3天占59.5%)
nI=
Rtotal
i∑Ri强度
50
Ireg
ional==1
n×10范围:3~1
4n为省内总站数
范围:3~1
2天数。区域持续性暴雨的强度集中在5左右,但是因与单站持续性暴雨强度的定义不同,所以不存在可比性。
从年代际的变化看,四川省单站持续性暴雨在进入21世纪后呈现逐渐增多的趋势,其中2012和2013年发生次数超过20次;
区域持续性暴雨自1
961年至2000年发生频次逐渐减少,但是在2001年后频繁发生,特别是持续3天的持续性暴雨事件发生频率最高。值得关注的是,虽然区域持续性暴雨在2001年以后发生频次增加,但强度是略减弱的。另外,攀西地区单站持续性暴雨发生的频次一般为1~3次,6月发生范围最大;单站持续性暴雨最长持续时间为4天,主要发生在攀西地区东部。4
.2 讨论持续2天以上的暴雨必须考虑行星尺度(3000~8
000km)天气系统的作用,暴雨往往出现在一次行星尺度系统的调整过程中。主要考虑3方面作用:①制约天气尺度系统的活动;②决定大范围雨区出现的范围;③决定暴雨区的水汽来源或水汽通
道[
9,19,21]
。影响四川省持续性暴雨的主要行星尺度系统有南亚高压、副热带高压、青藏高原西部低槽等。
行星尺度系统制约天气尺度系统在四川主要体现在2个方面。一是影响天气尺度系统的移动速度。当副高西伸或台风北上时,使造成暴雨的高原低值系统或西南涡停滞少动,从而使盆地形成持续
性暴雨[
22-23]。二是影响暴雨的天气系统重复出现。“东高西低”形势,即副高西伸至重庆一带,而青藏高原西部低槽或西伯利亚到巴尔喀什湖附近的低槽稳定维持时,不断有深厚低槽分裂短波槽东移影响四川,低层形成西南涡在盆地停滞,使得低层中小尺度
系统发生发展,造成一场持续性暴雨[
24-27]。此外,对流层上部青藏高压的活动对暴雨影响也很显著,当它向东移动时,会与副热带高压打通,能阻挡西南
涡北上,造成西南涡停滞或少动[
19]
。水汽的来源或水汽输送的通道由大范围环流形势决定。暴雨常常出现在副热带高压的西北侧。当副热带高压西伸时,其西北侧的西南气流是向暴雨区输送水汽的重要通道。水汽主要来自南海或孟加
拉湾[
28-29],当西南地区有低涡或孟加拉湾有热带低压发展时,南海的水汽输送增强[
9,30]
。 本文通过已有研究,
简要分析了四川持续性44
2340
气 象 科 技 第45卷
暴雨的影响系统,未开展四川持续性暴雨典型异常环流形势的详细研究,但是四川持续性暴雨的典型环流形势配置如何,前期是否会表现出显著特征,还需要深入探讨。参考文献
[1] 鲍名.
近50年我国持续性暴雨的统计分析及其大尺度环流背景[J].大气科学,2007,31(5):779-792.[2] 汪汇洁,
孙建华,卫捷,等.近30年我国南方区域持续性暴雨过程的分类研究[J].气候与环境研究,2014,19(6):713-725.[3] 李运刚,
胡金明,何大明,等.1960—2007年红河流域强降水事件频次和强度变化及其影响[J].地理研究,2013,32(1):64-72.[4] 翟盘茂,
王萃萃,李威.极端降水事件变化的观测研究[J].气候变化研究进展,2007,3(3):144-148.[5] 闵屾,
钱永甫.中国极端降水事件的区域性和持续性研究[J].水科学进展,2008,19(6):763-771.[6] 黄荣辉,
陈栋,刘永.中国长江流域洪涝灾害和持续性暴雨的发生特征及成因[J].成都信息工程大学学院学报,2012,27(1):1-17.[7] 丁治英,
常越,朱莉,等.1958—2000年6月连续性暴雨的特征分析[J].热带气象学报,2008,24(2):117-126.[8] 林玉成,
徐珺,张芳华.2013年7月大气环流和天气分析[J].气象,2013,39(10):1379-1384.[9] 陶诗言.中国之暴雨[M].北京:科学出版社,1980.59-180.[10]钱维宏.气候变化与中国极端气候事件图集[M].
北京:气象出版社,2011.27-139.[11
]陈永仁,师锐,李跃清,等.四川盆地持续性暴雨发生的一类环流特征研究[J].高原山地气象研究,2010,30(1):29-34.[12
]邹海波,单九生,吴珊珊,等.江西持续性强降雨的气候特征及其大尺度环流背景[J].气象科学,2013,33(4):449-456.[13
]赵勇,黄丹青,朱坚,等.北疆极端降水事件的区域性和持续性特征分析[J].冰川冻土,2011,33(3):524-531.[14]王志福,钱永甫.我国年极端降水的持续性特征[C]∥中国气
象学会2007年年会气候学分会场论文集,2007.
[15]温克刚.中国气象灾害大典四川卷[M].
北京:气象出版社,2006:116-119.[16]陈永仁,李跃清.“1
2.7.22”四川暴雨的MCS特征及对短时强降雨的影响[J].气象,2013,39(7):848-860.[17
]杨康权,张琳,肖递祥,等.四川盆地西部一次大暴雨过程的中尺度特征分析[J].高原气象,2013,32(2):357-367.[18
]施晓晖,温敏.中国持续性暴雨特征及青藏高原热源的影响[J].高原气象,2015,34(3):611-620.[19]四川省气象局.四川天气预报手册[M].
成都:西南交通大学出版社,2014.76-79.[20]朱乾根,林锦瑞,寿绍文,等.天气学原理和方法[M].
4版.北京:气象出版社,2007.368-370.[21]朱科,张文娟.江淮流域持续性暴雨过程前期环流特征[J].
气象科技,2012,40(3):423-427.[22
]李强,王中,白莹莹,等.一次区域性大暴雨过程中尺度诊断分析[J].气象科技,2011,39(4):453-461.[23]邓承之,何跃,庞玥,等.2014年一次渝东北大暴雨天气成因诊
断分析[J].气象科技,2016,44(2):290-296.[24]师锐,陈永仁,肖红茹.2013年四川盆地持续性特大暴雨过程
对比分析[J].高原山地气象研究,2014,34(4):11-15.[25]肖红茹,龙柯吉,师锐,等.2013年四川盆地三次持续性暴雨过
程的环流形势和物理成因分析[J].高原山地气象研究,2014,34(4):31-37.[26
]樊晓春,马鹏里,王位泰.青藏高原东北侧一次持续性暴雨过程分析[J].气象科技,2008,36(1):69-73.[27]青泉,赵静,叶儒辉.夏季四川盆地强降水列车效应特征[J].
气象科技,2015,43(2):250-260.[28
]周长艳,李跃清,李薇,等.青藏高原东部及邻近地区水汽输送的气候特征[J].高原气象,2005,24(6):880-888.[29
]李永华,徐海明,高阳华,等.西南地区东部夏季旱涝的水汽输送特征[J].气象学报,2010,68(6):932-943.[30
]周国莲,鲁亚斌,张腾飞,等.一次孟加拉湾风暴影响下云南持续性暴雨天气诊断分析[J].气象科技,2006,34(3):280-285.第2期王佳津等:四川省持续性暴雨定义及时空分布特征
341
tatisticalAnalsisofPersistentHeavRainfallinSichuanS yy
121212
WanJiainhenChaoiniuYin C gjpg Lg
1,22,3
LonKeianChunxue W gjg
,
,
,
,(ichuanProvincialMeteoroloicalObservatorChendu610072;2HeavRainandDrouhtloodDisastersinPlateau1S -Fgygyg ,,)andBasinKeLaboratorofSichuanProvinceChendu610072;3ClimateCenterofSichuanProvinceChendu610072 yygg
Abstract:Basedonthedailreciitationdatasetsof158stationsinSichuanfrom1961to2014,the ypp
,ersistentheavrainfallinthelast54yearsinSichuanforthesinledefinitionandcharacteristicsof pyg ,,ersistentheavrainfallarediscussedresectivel.ersistentheavrainfallandthereionalstation pypypyg
,ersistentheavrainfalloccurredAccordintothefirstdefinitiontheresultsshowthatthesinlestation ggpy ,,,inSetemberfreuentlandmostlinnorthwestsouthwestandnortheastofSichuaninthelast54 pqyy
,ears.Thesinlestationersistentheavrainfallusualllasts3dasandcanbrin150to200mmof ygpyyyg ersistentheavrainfallwas1to3inthelace.Thefreuencofthesinlestationrainfalltothelocal pypqyg
,Panxiarea.ThesinlestationersistentheavrainfallhadthelarestraneinJuneandlasted4dasat gpyggy ,ersistentheavrainfallmost.Accordintotheseconddefinitiontheresultsshowthatthereional pygg
,eorahicaldistributionofreionalersistentheavoccurredinJulfreuentlandthecharacteristicsof ggpgpyyqy :ersistentheavrainfallthehihincidenceareasofrainfallwereconsistentwiththosethesinlestation gpyg thereionalersistentheavrainfallwereinthewesternareaofthebasinandthenortheasternhillsidearea pyg ersistentheavrainfalloccurredfreuentlafter2001,secificalltheheavofthebasin.Thereional pyqypyyg ,rainfalleventsoflastin3dasbuttheirstrenthreducedslihtl. gyggy
;Kewords:Sichuan;ersistentheavrain;eorahicaldistributiontemoralvariation pyggppy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awee.cn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3022495号-5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