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爱问旅游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初中语文学科记叙文课堂练习题设计有效性的研究

初中语文学科记叙文课堂练习题设计有效性的研究

来源:爱问旅游网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初中语文学科记叙文课堂练习题设计有效性的研究

作者:高品晶

来源:《新教育时代·学生版》2019年第23期

摘 要:课堂教学中的练习是初中课堂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学生将在课堂上学到的知识运用在实践中,来检验自己的学习成果,老师也可以通过学生的学习成果进行有效的变通和指导。随着新课改的不断加深,目前学生的学习方式以及老师课堂教学的模式的确有了很大改变,但其中仍存在很大的问题,比如在初中语文课堂练习题的设计上仍旧是以老师的感受为主體来设计问题,学生只是回答问题,并且练习的模式也比较单一。通过实践,找到解这一问题的切实有效的方法,并且能够运用到以后的教学当中。 关键词:课堂练习题 记叙文。 一、研究成果和结论

经过两年时间的研究,形成了一些结论: 1.初中记叙文练习的设计要有明确的课型认识。

我们一定要明确,语文课程必须有适量的课时用于汉语教育,让学生学习如何遣词造句,谋篇布局,以提升自己的语文品质。记叙文在初中教材中有着重要的地位,在上课之前,教师首先要明确所教的篇目是语言运用型文本还是主题型文本。[1]

语言运用型文本的教学重点侧重于汉语教育,课堂教学目标就是对文本中某一种语言现象的认识、学习及运用,这样的课,就是要进行语言训练,但同时这样的课也有思想启蒙和情感熏陶,只不过这一块是隐性的。主题型文本的教学重点侧重于文学教育,课堂目标就是思想启蒙和情感熏陶,同时这样的课也有语言上的训练,只不过这一块是隐性。由语文学科的性质及学生的学习特点的决定,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大部分篇目都应该看作是语言运用型文本。只有极少数的主题确实具有多义性,学生理解起来确实有难度的文本才有必要处理为主题型文本。[2] 下面就以《紫藤萝瀑布》一课为例来说明一下。这篇散文的主题非常明显,作者在文中已经说得非常清楚了,我们就没有必要把它处理成一篇主题型文本,我们的教学目标是要探究这篇经典的托物言志散文为什么能够成为经典。所以,在设计练习题的时候,教师要侧重于这篇散文的谋篇布局、表情达意的技巧。,纵观全篇,明确首尾、时空、虚实的组合特点;再看段落,明确整体和局部的配合;细看句子,明确作者散文的特点是通过拟人、比喻等修辞手法实现的;微看词语,对作者的用词进行分析。[3]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2.练习题的设计要围绕目标,并且能够达成。

教师在设计练习的时候,要围绕本课的教学目标及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来设计,而不能根据个人的喜好随心所欲。新课标指出:“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课标强调了语文教学的核心是“学习语言文字运用”,只要抓住了核心,语文教学就会有明确的方向。

以《背影》一课为例,如果教学目标确定为品味赏析文本的重点内容,在文章朴实自然的语言中感受父子之间的浓浓亲情,体会父亲对儿子的深沉的爱,那么习题的就要围绕“四次背影”和“四次流泪”来设计。如果教学目标定为学会细节描写,并运用到自己的作文当中,那么习题就应该扣住“买橘子”的“背影”来设计,让学生进行品读,了解细节描写的方法,来实现写作教学的知识迁移。

3.习题或者问题本身要富有启发性,要能激起学生思维的火花。

问题是一节课的“心脏”,一个好的问题能启迪学生的智慧,活跃学生的思维,对整堂的学习氛围也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以《美丽的颜色》一课为例,上课开始,没有导语,我就直接问学生:“同学们自读过这篇课文吗?读过的请举手。”当看到学生们纷纷举手的时候,我紧接着问:“那同学们来猜猜老师会问你什么什么问题?”随着这个问题地抛出,课堂气氛一下子就活跃了起来,学生纷纷提出自己的猜测,如:文章主要讲了什么?文章主要表达了主人公的什么精神?题目中的“美丽”究竟指什么颜色?这篇文章的主旨是什么?……学生们提出的问题我也找其他同学来回答。随着问题的深入,学生实际上已经基本上掌握了文章的脉络、人物品质等主要内容,对文章有了的初步感知。在这个时候,我再次提出我的问题:你读完这篇课文以后,请告诉我,这篇文章的文体是什么?从而提出“读传记要读什么”的核心问题,把课堂关注点聚焦到对文体阅读的思维中来。让学生明确读传记要汲取传记中的精神营养,来启迪我们的人生。[4]

紧接着,我又抛出一个问题:请同学们默读课文,想想“美丽的颜色”是怎样把故事和思想联系到一起的。同时请画出带有“美丽的颜色”这五个字的句子。学生读完后找出了三句。于是我让学生分角色第18段,反复朗读“它”“我不知道”等词句,从语气、语调、语速上进行指导,揣摩居里夫人和比埃尔的情感,读出居里夫人对镭的期待与热爱,读出科学家应该有的沉稳感,以及在艰苦岁月里两人相濡以沫的坚贞不渝。[5]

4.注重导、学、展、练四个环节的衔接及主问题的设计,习题要表层深入,由浅入深,条理清晰明朗。

以《驿路梨花》为例,导入部分,我提出的问题的明确三个词语的概念:驿道、哀牢山、叙述者。学习环节我的主问题是“小说讲了一个什么故事”,围绕这个主问题我设计了如下问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题:1、小说中出现了哪些人物?2、文中的人物与小茅屋分别有怎样的故事?这一环节较为浅显,学生能够比较容易地说出来,这时,我引导学生认识本文迭叠式结构,并点明“由一个故事引出另一个故事,制造悬念,也吸引了读者”的特点;由“小茅屋的主人是谁”,巧妙地引出“梨花”,自然而然地引出了下一个环节:欣赏。这一环节的主问题是“说一说梨花姑娘的形象”,引导学生结合文中语句,认识人物精神品质,进一步理解了梨花精神。最后一个环节以“喜欢的语句”为主问题,主要侧重于写法上的学习,让学生自由选取,侧重于引导学生在读品中把握写法特点。

在整个课题研究的过程中,我目标明确、方法得当、反馈及时、教学方法改进了,课堂氛围活跃了,学生的学习成绩提升了,但是仍然存在一些问题。

1.同一个班级,同一个老师授课的情况下,学生的学习能力及成绩仍有很明显的差别,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仍要不断努力改进,在教学中不断总结,争取缩小这种差距。

2.在有限的课堂教学中,如何对基础性的习题和拓展性的习题进行合理的分配,还要进行不断的探索,让练习题在教学中充分发挥作用。 参考文献

[1]李宝峰,谭贞.教师专业发展导论.2012.2出版. [2]程媛.语文教育论稿.2012.2出版. [3]《教育文摘》 [4]《中学语文教学参考》

[5]《初中语文课程标准》(2011版)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awee.cn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3022495号-5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