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超大型深基坑围护桩变形分析探讨

超大型深基坑围护桩变形分析探讨

来源:爱问旅游网
2012 NO.1 Constructional Engineering萎i建筑工程 超大型深基坑围护桩变形分析探讨 口文/刘义猛 摘要:文章通过对某超大型基坑工程的围护桩进行变形监测,分析了基坑深度达14 m,设 置一道支撑在基坑开挖、施工各阶段围护桩的变形情况。该工程增加了围护桩的 直径、减少了一道支撑,在基坑安全和节约成本方面达到了很好的平衡。 关键词:深基坑;变形;监测;围护桩;支撑 随着城市的发展,由于用地的制约,人们越来越重 视对地下空间的利用,基坑工程也向超大、超深方向发 展。既要保证基坑工程的安全又要在经济方面有着很 好的平衡是“最优”深基坑工程的标准,也是基坑工程 的高难度的技术课题。本文结合某一超大型基坑工程 监测实例,分析了在软土地区超大型基坑设置一道支 撑、开挖深度达14 m的工况下围护桩的变形问题。 1工程概况 于家堡金融区起步区一期工程基坑平面尺寸约为 400 m×250 m,开挖深度14~18 m。基坑支护形式采用 灌注桩+三轴搅拌桩+内支撑,钻孔灌注桩桩径为 1 1OO l lOO mm,有效桩长28.5 m,基坑整体在一6.0 m处设一 道内支撑,支撑截面为l 800mmX1 ODDmm和1 200ino× t1 OOO mm两种形式,见图1一图3。周边场地较为空旷, 无重要建筑物及管线。 一’ 单位:mm 图2 围护桩剖面 3.850莹, ’ 宴A2 000 , 道 0 A1 昌A2 ’ 誊塑 图1支撑平面布置 天津建设科技I 1 3 2012 N0.1 支撑拆除。 1)第1阶段围护桩变形情况。基坑开挖工程量大, Constructional Engineering蠹垂建筑工程 阶段累计变形最大的监测点在该阶段变形量为7 mm。 5结论 1)在软土地区悬臂状态下进行基坑开挖,基坑开 挖至6 m的深度,最小变形量也达到了57 mm,可见增加 挖土施工时间长,基坑为悬臂状态下开挖,本阶段基 坑变形有如下特征。 (1)最大变形点位置坑内降水井被破坏,降水效果 差,被动土土质弱,是引起围护桩变形大的主要原因。 (2)悬臂状态受外界因素影响较大,周边道路的重 车荷载、围护桩漏水等因素均可引起围护桩的变形。 (3)开挖期间经历强降雨一次,支撑施工完毕的部 桩径在控制变形方面并不能产生明显的效果。 2)在内支撑施工完毕之后,桩径1 lOO inm的围护 桩刚度较大,对控制下部变形起到了很好的作用,在第 2步土方开挖至一14.00 Ill阶段、地下室施工阶段以及 支撑拆除阶段,围护桩深层桩身并没有产生明显的变 形。 位没有变形,没有施工支撑的部位均有6~10 mm的变 形。 3)从系统工程的观点分析,本工程相对常规的支 护工程增加了桩径、减少了一道支撑,基坑整体变形稳 定可控。合理的处理围护桩与支撑的关系,从技术、经 济、工期等各方面都可以明显地提升效益。 厂_]■ 利用全站仪测得桩顶位移最大变形量为73 mm,最 小变形量57[[ifn,变形最大量为35 mm/d。利用测斜仪测 得桩体测斜最大变形量在桩顶位置,为78 mm,开 挖面位置变形为45 mm。 2)第2阶段围护桩变形情况。本阶段围护桩变形 很小,围护结构由于水平支撑的作用,变形受到了限 制。另外施工机械在支撑下面进行土方开挖,操作空 问狭窄,机械操作难度大,开挖速度慢。 利用全站仪测得桩顶位移最大变形量为78 mm,最 小变形量60 mm,变形最大量为3 mm/d。利用测斜仪 测得桩体最大变形量在桩顶位置,最大值为78.4 mm, 参考文献: [I]GB 50497--2009,建筑基坑工程监测技术规范[S]. [2]南京水利科学研究院勘测设计院,常州金土木工程仪器有限 公司.岩土工程安全监测手册[M].北京:中国水利水电出版 社,2008. 开挖面位置本阶段变形为2 mm,变形曲线与第一阶段 基本重合,没有明显反弯点出现。 3)第3阶段围护桩变形情况。本阶段进行底板和 地下室施工,经历了冬季,支撑结构及围护桩没有明显 变形。 口中图分类号:TU473 口文献标识码:C 口文章编号:1 008—31 97(201 2)01—1 3—03 口收稿日期:2011—11—11 4)第4阶段围护桩变形情况。地下室一3层施工完 毕,基坑回填至一8.O0 m位置,分块进行拆撑,支撑拆除 完毕后,基坑整体桩顶位移最大变形量13 mm,前三 口作者简介:刘义猛/男,1981年出生,工程师,天津市中土建筑 工程技术发展有限公司,从事基坑监测工作。 发展绿色建材 推进节能减 天津建设科技I 1 5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