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备考2020】天津市中考第一次模拟考试物理试题含答案(1)

【备考2020】天津市中考第一次模拟考试物理试题含答案(1)

来源:爱问旅游网
二〇一九年初中学业水平模拟考试1

物理试题

第Ⅰ卷(选择题共24分)

一、选择题:本题共12小题,每小题2分,共24分,在每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2018年11月4日枣庄国际马拉松比赛在枣庄环城绿道隆重举行,若甲、乙两位运动员同时从起跑线起跑并做匀速直线运动,他们的路程时间s-t图象是a、b、c三条图线中的两条,甲的速度大于乙的速度,运动5s甲、乙间的距离大于2m,则( )

A.甲的s-t图象一定为aB.乙的s-t图象一定为c C.甲的s-t图象可能为bD.乙的s-t图象可能为a 2.关于声现象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物体的振幅越大音调越高

B.声音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是340m/s C.打雷捂住耳朵可以防止雷声的产生

D.地震、火山喷发等自然现象都伴有次声波的产生

3.以下对生活中常见的物态变化现象,描述正确的是( )

A.北方冬季外面冰冻的衣物也能晾干,属于凝固现象 B.浴室的镜子变模糊,属于液化现象

C.人游泳后从水中出来感觉冷,属于升华现象 D.烧坏的日光灯管两端变黑,属于汽化现象

4.如图,手机扫描二维码,相当于给二维码拍了一张照片,手机摄像头相当于凸透镜,影像传感器相当于光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物体上的二维码是光源

B.影像传感器上成的是正立的实像

C.扫码时二维码要位于摄像头二倍焦距以外

D.要使屏幕上二堆码的像变小,只需将二维码靠近凸透镜 5.两个正方体甲乙放在水平地面上,它们对水平面的压强相等,沿水平方向切去不同厚度,使剩余的厚度相同,剩余的压力相同,则甲乙切去的质量△m甲、△m乙和甲乙的密度满足的关系是( )

A. ρ甲>ρ乙,△m甲>△m乙 B. ρ甲<ρ乙,△m甲>△m乙 C. ρ甲<ρ乙,△m甲<△m乙 D. ρ甲>ρ乙,△m甲<△m乙

6.如图所示,在水平桌面上,用弹簧测力计拉着木块匀速前进,则( )

A.木块受到的重力与木块对桌面的压力是一对平衡力 B.木块相对弹簧测力计是运动的

C.水平桌面越粗糙,测力计的示数越大

D.测力计对木块施力,木块对测力计没有力的作用

7.如图所示,在已调好的天平的两个托盘上放上两个一模一样装满水的桶,其中右桶上飘着一小木块。关于天平会向哪边倾斜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天平不倾斜 B.向左盘倾斜 C.向右盘倾斜 D.无法判断

8.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电磁波的频率越高,传播的速度就越大 B.电磁波可以在真空中传播 C.手机间通话靠超声波传递 D.微波不具有能量

9.如图,木块以一定的速度滑过A、B点,到C点滑出下落至D点,A和B、C和D之间的垂直距离均为h。若空气阻力忽略不计,则对木块在运动过程中能量变化的分析,正确的是( )

A.D点与A点相比,动能增加,势能减少,机械能不变

B.A点到C点减少的重力势能大于C点到AD点减少的重力势能 C.B点的动能可能等于A点的动能,但一定大于C点的动能 D.B点的动能可能等于D点的动能,但一定大于A点的动能

10.如图所示为某家庭卫生间电路,电灯和电热水器都在正常工作。在三线插座上刚插上洗衣机(开关未闭合)的插头时,所有用电器都停止工作,拔出洗衣机的插头后,用测电笔测试三线插座的左右两孔氖管都发光,发现有一根熔丝熔断了。下列分析不合理的是( )

A.一定是零线上的熔丝熔断了

B.断开S1、S2,再用测电笔检测三线插座的左右两孔,氖管都发光 C.只断开S1,再用测电笔检测开关S1的两个接线柱,氖管都发光 D.只断开S2,再用测电笔检测开关S1的两个接线柱,氖管都发光

11.高层建筑的墙体中有三根绞在一起的电线,可以用如图乙所示的“测量仪”把它们区分开。小华将A、B连在一起时,小明将“测量仪”连接在X、Z两端,灯泡发光;小华将B、C连在一起时,小明将“测量仪”连在X、Y两端,灯泡发光。则( )

A.A和Y是同一根电线,B和Z是同一根电线 B.A和Y是同一根电线,B和X是同一根电线 C.B和X是同一根电线,C和Y是同一根电线 D.B和Z是同一根电线,C和Y是同一根电线

12.在如图所示的实物电路中,电源电压恒为3V,滑动变阻器的规格为“10Ω1A”,灯泡上标有“2.5V 1W”的字样,闭合开关后调节滑动变阻器的滑片,在保证各元件安全的情况下,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小灯泡正常发光时的电阻为2.5Ω

B.向右移动滑片时,电压表V1的示数变小,小灯泡亮度变暗 C.向右移动滑片时,电压表V1与电流表A的示数之比不变 D.让小灯泡正常发光1min,滑动变阻器产生的电热为12J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46分)

二、填空题:本题共6小题,每空1分,满分14分。

13.如图所示,上表面水平且光滑的小车上有A、B两个物体,两物体与小车以相同的速度一起向右匀速运动。B在A的正前方,B的质量小于A的质量。假设小车的上表面足够长,不计空气阻力,小车遇到障碍物突然停止后,A、B两物体 (选填“会”或“不会”)相撞,原因是: 。

14.历史上大国崛起都反复证明了一个定律:背海而弱,向海则兴。开发利用海洋,是新时代我国能源发展的总体目标。如图所示,是我国矗立在东海的风力发电厂,风力发电机靠叶片在风力的推动下转动,带动发电机发电,把风能转化为电能。这种发电机的工作原理是 ;风能属于 (选填“可再生”或“不可再生”)能源。

15.为了积极响应党和国家号召,践行绿色发展理念,某企业引进静电除尘设备,治理生产中的空气污染。启动静电除尘设备,混浊空气进入除尘腔即被电离成离子和电子,由于异种电荷互相 。其中的电子会向设备的阳极板(带正电)运动,在运动过程中遇到尘粒,使尘粒带上 (选填“正”或“负”)电荷,带了电的尘粒继续运动,碰到阳极板失去电性,在 的作用下,落向底部的集尘板。

16.某台汽油机飞轮的转速为1800r/min,在1s内,汽油机完成了个工作循环。完全燃烧0.1kg的汽油,放出热量为 J,如果这些热量全部被质量为100kg、初温为20℃的水

73

吸收,能使水的温度升高 。(q汽油=4.6×10J/kg,c水=4.2×10(J/kg·°C)) 17.小刚早上8:00出门前查看了他家的电能表示数如图甲所示,然后关闭家中其它用电器,只让电冰箱工作。下午18:00回家后再次查看电能表,显示的数字如图乙所示。则小刚家的电冰箱在这段时间内消耗的电能为 kW·h,电冰箱的实际电功率为 W。

18.如图所示电路中,电源电压保持不变,电阻R1与R2的阻值之比为2:1。开关S断开时,R1与R2的电功率之比为 :开关S闭合前后,电压表两次的示数之比为 。

三、作图、实验与探究题:本题包括4个小题,19题2分其余每图或每空1分,满分18分。 19.(2分)如右图所示,一木块正沿着光滑斜面下滑,请作出木块受力示意图。

20.(6分)在探究光的反射规律的实验中,小明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将平面镜放在水平桌面上,硬纸板竖直地立在平面镜上,硬纸板上的直线ON垂直于镜面,右侧纸板可绕0N转动。

(1)如图甲,当硬纸板在同一平面上,使一束光贴着纸板沿某一方向射到O点,经平面镜反射,沿另一个方向射出。当入射光EO远离0N的过程中,发现反射光OF (选填“靠近”或“远离”)ON。为了精确探究反射规律,除了图中的器材,还需要刻度尺、笔和 。 (2)如图乙,保持左侧纸板和入射光的位置不变,将右侧纸板绕0N转动,此时在右侧纸板上 (选填“能”或“不能”)看到反射光,由此可以得出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 的结论。

实验次数 入射角 反射角 1 0° 0° 2 20° 20° 3 30° 60° 4 40° 40° 5 50° 50° 6 60° 60° (3)某同学的实验数据如上表,其中有一组数据测错了,这组数据是第 次实验的,原因可能是将反射光线与 的夹角当成反射角。 21.(6分)某实验小组利用弹簧测力计、小石块、溢水杯等器材,按照如图所示的步骤,探究浮力的大小与排开液体所受重力的关系。

(1)先用弹簧测力计分别测出空桶和石块的重力,其中石块的重力大小为 N。 (2)把石块浸没在盛满水的溢水杯中,石块受到的浮力大小为 N。石块排开的水所受的重力可由 (填字母代号)两个步骤测出。

(3)由以上步骤可初步得出结论:浸在水中的物体所受浮力的大小等于 。 (4)为了得到更普遍的结论,下列继续进行的操作中不合理的是 。 A.用原来的方案和器材多次测量取平均值

C.用原来的方案将石块换成体积与其不同的铁块进行实验

(5)另一实验小组在步骤C的操作中,只将石块的一部分浸在水中,其他步骤操作正确,则 (选填“能”或“不能”)得到与(3)相同的结论。

22.(4分)小明和小华分别用“伏安法”测量定值电阻的阻值。

(1)小明实验的电路如图甲所示,请用笔画线代替导线把电路连接完整。 (2)小明第1次测量时,电压表示数如图乙所示,则电压为 V。 (3)小明测量的数据如表一所示,则定值电阻的阻值为 Ω。 表一 实验次数 电压U/V 电流I/A 表二 实验次数 电压U/V 电流I/A 1 1.5 0.30 2 2.0 0.20 3 2.5 0.10 1 0.30 2 2.0 0.41 3 2.5 0.52 (4)小华测量的数据如表二所示,则小华实验中存在的问题可能是: 。

四、计算题:本题包括2个小题,23题7分,24题7分,满分14分。解答时应写出必要的文字说明、公式和重要的运算步骤,只写出最后答案的不得分。

23.如图所示,闭合开关,当滑动变阻器滑片P调至中点时,电流表示数为1A,两电压表示数之比为U1:U2=3:4,已知电热丝(6V,7.2W)电阻恒定不变。求:

(1)电热丝的电阻R,以及电流表示数为1A时,电热丝在一分钟内产生的热量Q。

(2)当滑动变阻器阻值调至最大时,两个电压表示数之比为U'1:U'2=5:6,求R2阻值和电源

电压U。

24.在拓展课上,小泉同学模拟某建筑工地上拉动工件的情景,设置了如图所示的滑轮组。他用该滑轮组在4秒内将一个重为100牛的物体,沿着水平地面匀速拉动了2米。人的拉力为18牛,物体移动时受到地面的摩擦力为物重的0.35倍,不计绳重及机械的摩擦。 (1)人的拉力所做的功。 (2)人的拉力做功的功率。 (3)动滑轮受到的重力。

二〇一九年初中学业水平模拟考试1物理答案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2小题,每小题2分,满分24分。 题号 1 答案 A 2 D 3 B 4 C 5 D 6 C 7 A 8 B 9 D 10 B 11 C 12 D 二、填空题:本题包括6个小题,每空1分,满分14分。 13.不会;AB都具有惯性,保持原来运动状态不变 14.电磁感应;可再生 15.吸引;负;重力。

6

16.15;4.6×10;11℃。 17. 0.5 50

18. 2:1;2:3

三、作图、实验与探究题:本题包括4个小题,19题2分,其余每空或每图1分,满分18分。

19.如下图

20.(1)远离;量角器;(2)不能;在同一平面内。(3)3;平面镜 21.(1)3.8;(2)1.4;AD;(3)排开液体的重力;(4)A;(5)能 22.(1)(2)1.5(3)4.9(4)电压表并联在滑动变阻器两端了 四、计算题:23题7分,24题7分,满分14分。

U223.解:(1)由P=可得,电热丝电阻:

RU26VR===5Ω; P7.2W由图知,闭合开关时,三个电阻串联,电流相等, 则电热丝在一分钟内产生的热量: 22

Q=IRt=(1A)×5Ω×60s=300J;

(2)由图知,三个电阻串联,电压表V1测量R和R1串联后的总电压,电压表V2测量R1和R2串联后的总电压,根据串联电路的分压特点(即分得的电压和对应的电阻成正比)可知滑

21RRU1213 动变阻器滑片P调至中点时,两电压表示数之比:

U21RR4122滑动变阻器阻值调至最大时,两电压表示数之比:解得:R2=2R=2×5Ω=10Ω;R1=20Ω, 滑片P调至中点时,电流表示数为1A,由I=U=l(R+

U1'RR15 U2'R1R26U得电源电压: R11R1+R2)=1A×(5Ω+×20Ω+10Ω)=25V。 22答:(1)电热丝的电阻5Ω;电热丝在一分钟内产生的热量为300J:

(2)R2阻值为10Ω;电源电压为25V。 (1)3分(2)4分 24.解:(1)由图知,n=2,则绳端移动的距离:s绳=ns物-=2×2m=4m, 人的拉力所做的功:W=Fs绳=18N×4m=72J; (2)拉力F做功的功率: P=

W72J=18W; t4s(3)因为物体移动时受到地面的摩擦力为物重的0.35倍, 所以物体受到的摩擦力:f=0.35G=0.35×100N=35N;

因物体匀速移动时处于平衡状态,物体受到的拉力F拉和摩擦力是一对平衡力, 所以,

2019年四川省巴中市巴州区中考物理一模试卷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7小题,共34.0分) 1. 下列数据中最接近实际的是( )

A. 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约为 B. 台灯的额定功率约为500W

C. 人体的平均密度约为 D. 手机正常工作时的电流约为10A

2. 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声音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比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大 B. 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

C. “禁止鸣笛”是为了在声音的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 D. “闻其声便知其人”判断的依据是人发出声音的音调

3. 中华诗词蕴含着丰富的物理知识,以下诗词中有关物态变化的分析正确的是( )

A. “露似真珠月似弓”,露的形成是液化现象,需要放热 B. “斜月沉沉藏海雾”,雾的形成是汽化现象,需要放热 C. “霜叶红于二月花”,霜的形成是凝华现象,需要吸热 D. “已是悬崖百丈冰”,冰的形成是凝固现象,需要吸热 4. 如图所示的四种现象中,由于光的折射形成的是( )

A. 放大镜把字“放大”

B. 树在水中形成“倒影”

C. 汽车在凸面镜中成像

D. 皮影戏中屏幕上的“人影”

5. 汽车油箱中的汽油用掉一半后,剩下的汽油( )

A. 比热容和热值都不变

B. 比热容不变,热值变为原来的一半 C. 热值不变,比热容变为原来的一半

D. 比热容变为原来的一半,热值变为原来的一半 6. 关于热机的效率,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一般情况下柴油机的效率比汽油机的高

B. 热机的效率越高,在做功同样多的情况下消耗的能量越多 C. 热机的效率越高说明做功越快

D. 热机损失的能量中,废气带走的能量较少,主要是由于机械摩擦损失的 7. “歼15”飞机在“辽宁号”航母上进行起降训练。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飞机减速降落,机械能增大 B. 飞机静止在航母上,没有惯性

C. 飞机加速起飞,运动状态保持不变

D. 飞机空中飞行,机翼上方空气流速大压强小

8. 用如图甲小车,搬运煤气罐上楼,比直接扛上楼要省力的多。如图乙是小车实际搬运煤

气罐上楼的情形。如果要使小车上一个台阶,正确的操作顺序是手握小车把手K,将力作用在K上,改变用力的方向就可完成。那么上一个台阶,合理的支点顺序是( ) 9.

A. B. C. D.

10. 如图为中国科技馆“球吸”展项。不吹风时,两球静止;当风自下而上吹

向两球中间时,两球会相互靠拢,出现“球吸”现象。下图所示实例中,与“球吸”现象原理相同的是( ) 11. 12.

A. 两人手持磁铁靠近时感到磁铁间有吸引力

B. 运动员起跳后被地球吸引落回地面

C. 沿纸条上方吹气时,纸条向上飘

D. 吸盘挂钩被“吸”在墙上

13. 如图所示,用24N的水平拉力F拉滑轮,可以使重20N的物体A以0.2m/s的速度在水

平地面上匀速运动,物体B重10N,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5N且不变。若不计轮重、弹簧测力计重、绳重和轴摩擦,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地面受到的摩擦力为5N B. 滑轮移动的速度为 C. 水平拉力F的功率为

D. 在2s内绳子对物体A所做的功为

14. 如图所示电路,A、B为两个金属夹,分别在两金属夹之

间接入硬币。铅笔芯。橡皮或塑料尺,闭合开关后观察小灯泡是否发光。在观察到小灯泡发光时,两金属夹之间接入的可能是( ) 15. 16.

A. 铅笔芯或硬币 B. 硬币或橡皮 C. 橡皮或塑料尺 D. 塑料尺或铅笔芯 17. 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 电冰箱可以接在两孔插座中使用

B. wifi 无线信号是通过电磁波来传递信息的

C. 磁感线能形象的描述磁场,它和磁场都是真实存在的

D. 司南是我国早期的指南针,静止时它的长柄指向南方,说明长柄是N极

18. 能源、信息和材料是现代社会发展的三大支柱。关于能源、信息和材料,下列说法正确

的是( )

A. 核能和化石能源均属于不可再生能源 B. 能量是守恒的,所以不会发生能源危机 C. “北斗”导航是利用超声波进行定位和导航的

D. LED灯的核心元件发光二极管是由超导材料制成的

19. 电热水器金属内胆出水口加接一段曲长管道,在电热水器漏电

且接地线失效时,能形成“防电墙”,保障人的安全,如图所示,当热水器漏电且接地线失效时,其金属内胆与大地间电压为220V,由于曲长管道中水具有电阻(简称“隔电电阻”),因而人体两端的电压不高于12V,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隔电电阻”大于“人体电阻”

B. 曲长管道应选用导电性能好、管壁较厚的铜管

C. 热水器漏电且接地线失效时,“防电墙”使人体内无电流通过 D. 热水器漏电且接地线失效时,“隔电电阻”与“人体电阻”并联

20. 在如图所示电路中,电源电压保持不变。将滑动变阻器的滑片

向右移动,电压表V与电流表A的比值变大。关于电键的通断,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21. ①电键S1闭合,S2断开 22. ②电键S1闭合,S2闭合 23. ③电键S1断开,S2断开 24. ④电键S1断开,S2闭合 25. 26.

A. B. C. D.

27. 如图所示,开关闭合,两个灯泡都不发光,电流表指针几乎不动,

而电压表指针有明显偏转,该电路故障可能是( ) 28. 29.

A. 电流表开路,并且 、 灯丝断了 B. 灯丝断了 C. 灯泡 开路 D. 灯泡 短路

30. 电冰箱起动时,与电冰箱并联的台灯变暗。针对此现象的科学解释是( )

A. 进户线中电流变小 B. 输电线的电阻变大 C. 输电线中热损耗变大 D. 灯泡两端电压变大 二、多选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2.0分)

31. 小明同学利用压敏电阻设计出判断小车运动状态的装置,其工作原理如图甲所示,将压

敏电阻和一块挡板固定在绝缘小车上,中间放置一个光滑绝缘小球,小车始终在平直的

轨道上向右运动。压敏电阻R的阻值随所受的压力增大而减小。小车在整个运动的过程中,电流表的示数随时间的变化情况如图乙所示。已知电源电压为6V,电阻R0为5Ω,小车在0~10s内作匀速直线运动,速度为0.5m/s.则在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 小车在 ~ 内通过的路程是4m

B. 小车在 ~ 内的运动状态发生了变化

C. 小车作匀速直线运动时,压敏电阻R的阻值是

D. 小车在 ~ 内,当电路中电流最大时压敏电阻所消耗的功率是4W

三、填空题(本大题共8小题,共16.0分)

32. 春暖花开,我县净心谷景区甲定山头映山红漫山遍野,吸引了很多游客驱车前往,进入

景区,远处的花海扑面而来,这是以______作为参照物,进入花海,闻到阵阵清香,这是______。

33. 据了解,巴中市巴州区内地热资源非常丰富,主要特点是热储层位多,分布广泛,地热

资源中深部循环,水质良好等。目前已经发现多处天然温泉,温泉水的温度大多在60℃以上,100kg的温泉水从60℃降到20℃放出的热量是______J,相当于______kg的煤气

103J(/kg•℃)107J/kg) 完全燃烧所放出的热量。(水的比热容为4.2×,煤气的热值为4.2×

34. 3D打印技术是近年来兴起的一项高科技生产技术,它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我国首架

拥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大型客机C919就装有中国企业生产的3D打印钛合金零件,3D打印技术就是在高能激光的作用下,钛合金粉末会______(选填“吸收”或“放出”)热量______(填物态变化名称)成液态,然后冷却成型。

35. 如图甲所示,物体甲重40N,被50N的水平压力F甲压在竖直墙壁上保持静止,如图

乙所示,物体乙重60N,在35N的水平拉力F乙作用下,沿水平桌面匀速向右运动,则物体甲受到的摩擦力f甲为______N,物体乙受到的摩擦力f乙为______N。

36. 如图所示,用动滑轮将重为10N的物块竖直向上匀速提升20cm,拉力为6N.此

过程中拉力做的功为______J,动滑轮的机械效率为______。物块在上升过程中,机械能______(选填“增大”、“减小”或“不变”)。 37. 38.

39. 电动轮椅为残障人士出行提供了方便。某型号的电动轮椅质量为20kg,轮子与地面的

2

总接触面积为20cm,轮椅静止在水平地面上时对地面的压强是______pa.其工作原理如图所示,操纵杆可以同时控制S1和S2两个开关。 40. 向前推操纵杆时轮椅前进且能调速,向后拉操纵杆时轮椅以恒定速度后退。已知蓄电池

R1为滑动变阻器。电压为24V,定值电阻R2=20Ω,分别将S1和S2同时接触对应点______

(选填“1”或“2”)时,轮椅前进;当轮椅后退时,电流表示数______(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1.2A。

41. 如图所示,电源电压不变,变阻器规格为“20Ω2A”,a、b为其

两端点。闭合开关,当变阻器滑片分别在b端和ab中点时,电流表的示数之比为2:3,电压表的示数之差为4V.则R的阻值为______Ω,滑片在ab中点时,电流表示数为______A,滑片在b点时,变阻器消耗的电功率为______W。

42. 中国的历史有多长,中国的茶就有多香,茶叶深受人们喜爱。

巴中罗村茶产于通江铁溪镇罗村。在唐、宋时品质超群,被列为四川八大名茶之一。其中关于罗村茶文化包含了许多的物理知识:

43.

44. (1)通过加热使新鲜茶叶中的水分快速______,这便是制茶中的杀青。 45. (2)壶嘴与壶身相通而且等高,是利用______原理制成的。

46. (3)壶盖上留有小孔是为了利用______原理,将茶水倒入杯中的。 四、作图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4.0分)

47. 许多居民楼墙外用铁三角架搁放空调主机(如图所示),要使

铁架较为牢固、安全。应把主机放在A处还是B处,请你在选择的位置上画出主机对支架的压力示意图。 48. 49.

50. 在如图所示的家庭电路中,以笔画线代替导线,将一个带按钮

开关的节能灯接入电路。 51. 52. 53.

五、实验探究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16.0分)

54. 小皓同学在物理实验室先后完成了以下两个实验。

55. (1)利用如图1甲所示的实验装置,探究“固体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实验时先将

固体物质和温度计分别放入试管内,再放入大烧杯的水中,观察固体的熔化过程。试管内物质在熔化过程中,温度保持不变且温度计示数如图乙所示,此时温度为______℃,该物质属于______(选填“晶体”或“非晶体”)。

56. (2)如图2甲所示,让一束平行光平行于主光轴经过一凸透镜,调节光屏的位置直到

在光屏上得到一个最小、最亮的光斑。小皓用此凸透镜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并用烛焰作光源,请回答以下问题。 57. 该凸透镜的焦距为______cm。

58. 实验前正确安装器材,并调整凸透镜和光屏的高度,使它们的中心与烛焰的中心在同一

高度上。

59. 某次实验过程中焰心与光心间距如图乙所示,此时光屏(未画出)上得到一个清晰的像,

______“等大”或“缩小”)该像是一个倒立、(选填“放大”、的实像,此时所成的像与______

所成的像性质相同(选填“照相机”、“投影仪”或“放大镜”)。 60. 如图所示是小明“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的实验过程:

61.

62. (1)小明在实验中,需要将小车放在斜面的同高度释放,是为了______。 63. (2)小车在不同的水平面上运动的距离不同,说明______。

64. (3)伽利略通过类似的实验分析,并推论:如果小车不受阻力,那么小车将______。 65. (4)牛顿总结了伽利略等科学家的研究成果,概括出了牛顿第一定律,牛顿第一定律

又叫做______定律。

66. 在测定“小灯泡电功率”的实验中,电源电压为4.5V,小灯泡额定电压为2.5V,电阻约

为l 0Ω。

67.

68. (1)连接电路时开关应断开,电流表的量程应选______A; 69. (2)请你用笔画线代替导线,将图甲中的实物电路连接完整;

70. (3)实验过程中,小红正确连接电路并检查无误后,闭合开关,但她发现灯泡不亮,

于是立刻举手要求老师更换灯泡,其实小红的做法是欠妥的,她正确的做法应该是______; 71. (4)小华闭合开关,移动滑片P到图甲中某一位置时,电压表示数(如图乙)为______V,

若他想测量小灯泡的额定功率,应将图甲中滑片P向______(选填“A”或“B”)端移动,使电压表的示数为______V;

72. (5)小华移动滑片P,记下多组对应的电压表和电流表的示数,并绘制成图丙所示的

I-U图象,根据图象信息,可计算出小灯泡的额定功率是______W; 73. (6)小明同学将该灯泡与20Ω的定值电阻串联后直接接在上述4.5V的电源上,那么小

灯泡的实际功率为______W。

六、计算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14.0分)

74. 如图所示,物体A质量为1kg,挂在动滑轮上,弹簧测力计拉力的方向竖

g取10N/kg。直向上,动滑轮的重、绳的重和大小均不计,且不考虑一切摩擦,

求:

75. (1)物体A静止在空气中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是多少?

76. (2)若物体A刚好浸没在水中静止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3N,则物体

A受到的浮力是多少?

77. (3)物体A的密度是多少?

78. 79. 80. 81.

L是标有“12V6W”的小灯泡,82. 如图所示,电源电压保持12V不变,其电阻不随温度变化,

R=20Ω。

83. (1)当S、S1闭合、S2断开,且P位于滑动变阻器R0的中点时,电流表示数为0.4A.求

滑动变阻器R0的最大阻值。

84. (2)当S、S1、S2都闭合,且P位于a端时,求电流表的示数。

85. (3)要使电路中的总功率最小,请指出开关S、S1、S2的开闭情况和滑片P的位置,

并求出此时的最小功率。

答案和解析

1.【答案】C

【解析】

108m/s=3×105km/s,不是3.8×108km/s,故A解:A.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是3×错误;

B. 台灯的额定功率约为40W,500W太大了,故B错误; C.人体的平均密度约为1.0×103kg/m3,符合实际,故C正确; D. 手机正常工作时的电流约为10mA,达不到10A,故D错误; 故选:C。

108m/s=3×105km/s; (1)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是3×(2)台灯的额定功率约为40W;

103kg/m3; (3)人体的平均密度和水的密度差不多,约为1.0×(4)手机正常工作时的电流约为10mA。

本题考查对常见的一些量要有数据、数量级的认识,估测是一种科学的近似计算,它不仅是一种常用的解题方法和思维方法,而且是一种重要的科学研究方法,在生产和生活中也有着重要作用。 2.【答案】B

【解析】

解:

A、声音传播需要介质,不能在真空中传播,故A错误;

B、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故B正确; C、汽车禁止鸣笛,是为了在声源处减弱噪声,故C错误;

D、不同的人说话音色不同,所以“闻其声知其人”是根据声音的音色来判断的,故D错误。 故选:B。

(1)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约为340m/s。声音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 (2)声音是物体振动产生的;振动停止,发声停止;

(3)减弱噪声的三条途径,在声源处减弱,在人耳处减弱,在传播途径中减弱; (4)音调是指声音的高低,由频率决定,响度是指人耳感觉到的声音的强弱或大小,由振幅和听者与声源的距离决定,音色是指声音的品质和特色,由发声体的材料和结构决定。

本题需要学生掌握声音产生的原因、声音的传播、减弱噪声的途径、声音的特征,是一道声学基础题,是中考的热点。 3.【答案】A

【解析】

解:A、“露似真珠月似弓”,露的形成是液化现象,需要放热,故A正确; B、斜月沉沉藏海雾,雾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形成的小水珠,是液化现象,需要放热,故B错误;

C、“霜叶红于二月花”,霜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形成的小冰晶,是凝华现象,凝华放热。故C错误;

D.“已是悬崖百丈冰”,冰是水凝固形成的,是凝固现象,需要放热,故D错误。 故选:A。

(1)物质由气态直接变为固态叫凝华;物质由固态直接变为气态叫升华;由气态变为液态叫液化,由液态变为气态叫汽化;由固态变为液态叫熔化,由液态变为固态叫凝固。

(2)物态变化中吸热的有:熔化、汽化和升华;放热的有:凝固、液化和凝华。 此题考查了生活中的物态变化现象,要求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答生活、自然现象。

4.【答案】A

【解析】

解:A、用放大镜看文字时,文字变大了,属于凸透镜成像,是由于光的折射形成的。故A正确;

B、景物在水中形成“倒影”,属于平面镜成像,是由于光的反射形成的,故B错误。

C、汽车在凸面镜中成像利用的是光的反射现象,故C错误。

D、人影的形成说明光是沿直线传播的,由于光的直线传播,被物体挡住后,物体后面就会呈现出阴影区域,就是影子,故D错误; 故选:A。

要解决此题,需要掌握光的反射现象,知道平面镜成像是由于光的反射形成的。 要掌握光的折射现象,知道水底看起来比实际的要浅、斜插入水中的筷子向上折、海市蜃楼、凸透镜成像都是光的折射。

要掌握光沿直线传播现象,知道影子的形成、日月食的形成、小孔成像都是光沿直线传播形成的。

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现象包括:小孔成像,影子的形成,日、月食的形成等;光遇到物体表面会发生反射:平面镜成像就是光的反射形成的;光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时,光的传播方向会发生偏折:钢笔错位、筷子变折、海市蜃楼,凸透镜成像等都属于光的折射现象。 5.【答案】A

【解析】

解:

比热容是物质的一种特性,各种物质都有自己的比热,某种物质的比热容和其体积大小无关;燃料的热值是燃料的一种特性,与燃料的质量m和体积V无关,故BCD错误,A正确。 故选:A。

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对比热容和燃料的热值的概念要有正确的理解。这三个物理量都是物质的特性,均与体积无关。

此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比热容的概念和燃料的热值的理解和掌握,综合性较强。 6.【答案】A

【解析】

解:A、柴油机的效率一般要高于汽油机,多用在重型机器上。故A正确; B、热机效率越高,做有用功与燃料完全燃烧放出的内能的比值越大,即在做功相同的情况下,消耗的燃料较少,或消耗相同的燃料,做功较多。故B错误; C、热机效率是有用能量在燃料完全燃烧放出热量中所占比值,功率是热机做功的快慢,两者没有必然联系。故C错误;

D、在热机的各种能量损失中,废气带走的热量最多。故D错误。 故选:A。

柴油机的压缩冲程的压缩程度更大,热量燃烧更充分,效率比汽油机高; 在热机中,用来做有用功的那部分能量与燃料完全燃烧放出的能量之比,叫热机的效率;

功率是描述热机做功快慢的物理量;

热机的工作过程中,燃料燃烧放出的能量,废气的温度很高,带走的热量最多。

此题是一道与热机有关的综合题,考查了热机的构造、效率及能量损失的途径。难度不大,熟悉基础知识即可正确解答。 7.【答案】D

【解析】

解:

A、飞机减速降落的过程中,质量不变,速度减小,动能减小,同时高度减小,重力势能减小,动能和势能之和为机械能,所以机械能减小,故A错误; B、物体在任何时候都有惯性,停在甲板上的飞机仍然具有惯性,故B错误;

C、飞机起飞的过程中,速度越来越块,飞机的运动状态改变了,故C错误; D、等质量的空气在相同的时间内同时通过机翼的上表面和下表面,由于机翼上表面弯曲,下表面平直,所以空气通过机翼上方的空气流速大,压强较小;机翼下方的空气流速小,压强大,使飞机受到一个向上的升力,故D正确。 故选:D。

(1)影响动能的影响因素是物体的质量和物体运动的速度,影响重力势能的因素是物体的质量和物体的高度,其中动能和势能统称为机械能;

(2)物体保持原来运动状态不变的性质叫惯性,一切物体都有惯性,惯性是物体的一种属性,惯性大小只跟物体的质量大小有关,跟物体是否受力、是否运动、运动速度等都没有关系,质量越大,惯性越大;

(3)运动状态改变是指速度大小的改变、运动方向的改变或者二者同时改变; (4)飞机机翼上下不对称的设计,应用了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气体和液体称为流体,常见的流体是空气和水,流体流速大,压强小。

本题考查了惯性现象、机械能的影响因素、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运动状态的判断,有一定综合性,难度不大。 8.【答案】B

【解析】

解:

手握小车把手K,向下用力作用在K上,杠杆绕b点转动,此时杠杆的支点为b;

当车轮上台阶后,向前推车,杠杆绕c点转动,此时支点为c;

将力作用在K上向上用力,此时,杠杆绕轮与台阶的接触点a转动,a为支点,故正确答案为B, 故选:B。

根据实际情况分析上台阶的过程,确定支点的位置。

本题考查杠杆的应用,关键是根据实际情况分析上台阶的过程,从而确定支点的位置。

9.【答案】C

【解析】

解:

气流从两只空心球中间的缝隙通过,由于中间空气流速快、压强小,两侧空气流速慢,压强大,所以会发现两只小球向中间靠拢,其原理是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

A、两人手持磁铁靠近时感到磁铁间有吸引力,与流体压强和流速的关系无关。故A不合题意;

B、运动员起跳后被地球吸引落回地面,是因为受到重力的作用,与流体压强和流速的关系无关。故B不合题意;

C、沿纸条上方吹气时,纸条上方空气流速大,压强变小,下方的空气流速不变、压强不变,纸条在空气压强差的作用下飘起来,应用的是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故C符合题意;

D、吸盘挂钩被“吸”在墙上是由于大气压的作用,与流体压强和流速的关系无关。故D不合题意。 故选:C。

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流速越大,压强越小;流速越小,压强越大。

此题考查流体压强和流速的关系、大气压的应用、带电体有吸引轻小物体的性质等知识点,综合性很强,关键是掌握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并能解释生活中的一些相关应用。 10.【答案】D

【解析】

解:

A、图中使用的是动滑轮,拉力F=2F左, 物体A受到向左的拉力:

F左=F=×24N=12N,而fB=F示=5N,

物体A受到向左的拉力等于地面的摩擦力f地加上B的摩擦力fB,即F左=f地+fB, 所以地面受到的摩擦力:

f地=F左-fB=12N-5N=7N,故A错;

B、滑轮移动的速度v轮=V物=×0.2m/s=0.1m/s,故B错; C、拉力做功功率P=

=

=Fv轮=24N×0.1m/s=2.4W,故C错;

D、A物体移动的距离为s=vt=0.2m/s×2s=0.4m,对A做功:W=Fs=12N×0.4m=4.8J,故D正确。 故选:D。

A、物体A受到向左的拉力等于地面的摩擦力加上B的摩擦力,B对A的摩擦力等于弹簧测力计的示数,据此求地面受到的摩擦力;

B、滑轮为动滑轮,滑轮移动的速度等于物体移动速度的二分之一; C、利用P=Fv求拉力做功功率;

D、利用速度公式求物体A在2s移动的距离,利用W=F左s求做功大小。 本题考查了使用滑轮时速度、功、功率的计算,知识点多、题图复杂,要求灵活运用所学知识。 11.【答案】A

【解析】

解:A、铅笔芯和硬币都容易导电,是导体。符合题意。

B、硬币容易导电,是导体;橡皮不容易导电,是绝缘体。不符合题意。 C、橡皮和塑料尺都不容易导电,是绝缘体。不符合题意。

D、塑料尺不容易导电,是绝缘体;铅笔芯容易导电,是导体。不符合题意。 故选:A。

根据导体和绝缘体的定义进行判断,AB之间接入导体,小灯泡发光,接入绝缘体小灯泡不发光。

容易导电的物体是导体;不容易导电的物体是绝缘体。 常见的导体包括:人体、大地、各种金属、酸碱盐的溶液等。 常见的绝缘体包括:塑料、橡胶、陶瓷、空气、玻璃等。 12.【答案】B

【解析】

解:

A、由于电冰箱有金属外壳,所以为了防止漏电时导致人触电,一定要用三孔插座,故A错误;

B、wifi 无线信号是通过电磁波来传递信息的,故B正确;

C、磁感线能形象的描述磁场,但磁感线不是真实存在的,是为了研究磁场方便而假想的曲线,故C错误;

D、能自由转动的磁体静止时指南的那个磁极叫做南极,又叫S极;司南静止时,长柄指向南方,说明长柄是S极,故D错误。 故选:B。

(1)由于电冰箱有金属外壳,所以为了防止漏电事故导致人触电,故需要用三孔插座;

(2)无线信号是通过电磁波来传递信息的;

(3)磁场是客观存在的物质场,而磁感线是不存在的,是为了研究方便假象出来的;

(4)“司南”是最早的指南针,是利用天然的磁石磨制成的磁勺,磁勺受到地磁场的作用总是一端指南一端指北。

此题考查了安全用电的理解、磁场和磁感线的区别、地磁场及司南的工作原理等知识点的理解,是一道综合题。

13.【答案】A

【解析】

解:

A、核能和化石能源是短时间内不能再次产生的,是不可再生能源,故A正确; B、能量转移具有方向性、不可逆性,所以会出现能源危机,故B错误;

C、超声波和次声波都属于声波,不能在真空中传播;电磁波可以在真空中传播。故“北斗”导航是利用电磁波进行定位和导航的,故C错误;

D、LED灯的核心元件发光二极管是由半导体材料制成的,故D错误。 故选:A。

(1)使用之后可以在短时间内从自然界中再次产生的能源是可再生能源,使用之后在短时间内无法在自然界中再次产生的能源是不可再生能源;

(2)能量既不会凭空消失,也不会凭空产生,它只会从一种形式转化为其他形式,或者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而在转化和转移的过程中,能量的总量保持不变,这就是能量恒守定律;

(3)声波和电磁波都可以传递信息,但是声波不能在真空中传播,而电磁波可以在真空中传播,所以对于没有空气的情况下的信息传递一般都是通过电磁波实现的;

(4)二极管是由半导体做成的器件,它具有单向导电性。

本题考查学生能源、半导体、电磁波等相关知识的掌握情况,属于基础内容的考查,比较简单。 14.【答案】A

【解析】

解:

D、由图可知,“隔电电阻”与“人体电阻”是串联的,且隔电电阻能够起到分压作用,故D错误。

A、当热水器漏电且接地线失效时,其金属内胆与大地间电压为220V,也就是隔电电阻与人体的总电压为220V,且两者是串联的;

已知人体两端的电压不高于12V,说明隔电电阻两端电压大于220V-12V=208V; 由串联电路用电器两端电压与其阻值成正比可知,隔电电阻的阻值远大于人体电阻。故A正确;

B、漏电电流通过曲长管道、人体流入大地,为保证人身安全,通过人体的电流需要非常小,所以曲长管道不能采用导体材料,而应该使用绝缘材料。故B错误; C、当热水器漏电且接地线失效时,由题知人体两端的电压不高于12V,说明此时有电流通过人体流向大地,只不过电流非常小。故C错误; 故选:A。

在串联电路中,用电器两端电压与其阻值成正比; 容易导电的物体叫导体,不容易导电的物体叫绝缘体; 在串联电路中电流处处相等;

串联电路用电器工作过程中相互影响,并联电路用电器互不影响。

此题是一道联系实际的应用题,考查了串联电路的特点、导体和绝缘体的应用。读懂题意,明确隔电电阻与人体的连接关系,是正确解答此题的关键。 15.【答案】C

【解析】

解:将滑动变阻器的滑片向右移动,滑动变阻器接入电路的电阻变大;电压表V与电流表A的比值为电阻,比值变大,说明与电压表并联部分的电阻变大; 电键S1闭合,S2断开时该电路为串联电路,电压表测量的是滑动变阻器两端的电压,滑动变阻器接入电路的电阻变大,则电压表V与电流表A的比值变大; 电键S1闭合,S2闭合时只有滑动变阻器接入电路中,电压表测量的是电源电

压,将滑动变阻器的滑片向右移动,滑动变阻器接入电路的电阻变大,比值变大; 电键S1断开,S2断开时电压表无示数;

电键S1断开,S2闭合时,该电路为串联电路,电压表测量的是电源电压,滑动变阻器接入电路的电阻变大,则电压表V与电流表A的比值变大。 综上所述,C正确。 故选:C。

将滑动变阻器的滑片向右移动,滑动变阻器接入电路的电阻变大;电压表V与电流表A的比值变大,说明与电压表并联部分的电阻变大。

本题考查了串联电路的特点和欧姆定律的应用,关键是滑片移动与开关断开与闭合时对电路影响和各表示数的变化分析。 16.【答案】B

【解析】

解:

A、如果电流表开路,两只灯泡L1、L2灯丝断了不能发光,电压表、电流表无示数。不符合题意;

B、如果灯泡L1灯丝断了,两只灯泡都不发光,电流表无示数,电压表测量电源电压指针偏转。符合题意;

C、如果灯泡L2开路,两只灯泡都不发光,电压表、电流表都无示数。不符合题意;

D、如果灯泡L1短路不能发光,L2能够发光。不符合题意。 故选:B。

闭合开关两灯都不亮,原因有两个:断路或短路。已知两灯串联都不亮,所以不可能是一灯短路,只能是断路。

用电压表检验电路故障时,将电压表与用电器并联,如果电压表无示数,可能是并联的用电器短路或其它部分断路;如果电压表有示数且较大(接近电源电压),

可能是并联的用电器断路或其它部分短路。 17.【答案】C

【解析】

解:A、当电冰箱启动时,电路中的总功率过大,家庭电路的电压一定,由P=UI知道,干路中的电流变大;故A错误;

B、不考虑温度对电阻的影响,输电线的电阻不变;故B错误;

C、干路中的电流变大,由Q=I2Rt可知,输电线的热损耗变大;故C正确; D、由U=IR,线路电阻分压大,台灯两端的电压变小,所以台灯将变暗;故D错误。 故选:C。

电冰箱启动时,功率较大,工作时干路电流较大,据此可以利用焦耳定律分析线路热损耗、利用串联电路的分压关系分析线阻分压(灯两端电压)的变化。 实际家庭电路中,导线电阻是存在的,会影响电路中用电器的工作。类似现象,如刚黑天家家用电,同样的灯这时灯较暗;深夜,用灯的少了,灯比刚黑天时亮。 18.【答案】D

【解析】

解:A、由于小车在0~10s内做匀速直线运动, 由v=得,小车在0~8s内通过的路程: s=vt=0.5m/s×8s=4m,故A正确;

B、在10~20s内,电流I均匀变大,说明压敏电阻R的阻值变小,压力变大, 小车做加速运动,即小车的运动状态发生了变化,故B正确; C、小车作匀速直线运动时,电路中的电流I=0.4A, 由I=R总=

得,电路总电阻: =

=15Ω,

则压敏电阻R的阻值:

R=R总-R0=15Ω-5Ω=10Ω,故C正确;

D、小车在0~20s内,电路中最大电流I最大=1.0A, 由I=

得,电阻R0两端的电压:

U0=I最大R0=1.0A×5Ω=5V, 压敏电阻R两端的电压: U压敏=U-U0=6V-5V=1V, 则压敏电阻所消耗的功率:

P=U压敏I最大=1V×1.0A=1W,故D错误。 故选:D。

(1)知道小车在0~10s内做匀速直线运动,又知道速度和时间,根据速度公式的变形公式s=vt求出小车在0~8s内通过的路程;

(2)根据图象判断在10~20s内电流的变化,进而得出说明压敏电阻的阻值变化,从而得出压力变化,确定小车的运动状态是否发生了变化;

(3)根据欧姆定律的变形公式求出电路总电阻,根据串联电路电阻特点得出压敏电阻R的阻值;

(4)根据欧姆定律的变形公式求出电阻R0两端的电压,根据串联电路电压规律得出压敏电阻R两端的电压,然后根据P=UI求出压敏电阻所消耗的功率。 本题是一道力学和电学的综合应用题,涉及到的知识点较多,关键是充分利用图象并结合所学的相关知识即可正确解题,知识跨度大,有一定的难度。 19.【答案】运动的汽车 扩散现象

【解析】

解: 游客进入景区,感觉花海扑面而来,这是因为游客选择的参照物是自己所乘坐的汽车,花海相对于运动的汽车位置不断变化;

游客能闻到花开时发出的阵阵清香,这是扩散现象,说明了分子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

故答案为:运动的汽车;扩散现象。

研究物体的运动时,必须事先选定一个标准的物体,这个事先被选作标准的物体叫参照物。如果被研究的物体相对于这个标准位置发生了改变,则是运动的;如果被研究的物体相对于这个标准位置没有发生了改变,则是静止的。 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的运动,这一运动的外在表现就是扩散现象的产生。

此题考查了参照物的判断及扩散现象,是一道联系生活实际的应用题,难度不大。

20.【答案】1.68×107 0.4

【解析】

解:(1)水放出的热量:

Q放=cm△t=4.2×103J/(kg•℃)×100kg×107J; (60℃-20℃)=1.68×(2)由题知:Q放=m′q, 需要燃烧煤气的质量: m′=

=

=0.4kg。

107;0.4。 故答案为:1.68×

(1)知道水的质量、水温的降低值、水的比热容,利用放热公式求水放出的热量; (2)这些热量由燃烧煤气提供,利用Q放=mq计算需要的煤气的质量。

本题考查了学生对放热公式、燃料燃烧放热公式的掌握和运用,因条件已给出,难度不大。

21.【答案】吸收 熔化

【解析】

解:钛合金粉末在高温下由固态变成液态,是熔化现象,需要吸热,然后按构件形

状重新凝固成型。 故答案为:吸收;熔化

物质由固态变成液态的过程叫做熔化,熔化吸热。

本题考查了学生对生活中熔化现象的理解,把握住物质前后的状态变化是解题的关键。 22.【答案】40 35

【解析】

解:

(1)以物体甲为研究对象,甲物体在水平方向受到压力和墙壁的支持力,竖直方向受到竖直向下的重力和竖直向上的摩擦力,由于甲物体静止,因此这两对力都是平衡力,所以f甲=G甲=40N;墙壁受到的压力是50N;

(2)以乙物体为研究对象,乙物体在竖直方向上受到竖直向下的重力和竖直向上的支持力,水平方向受到水平向右的拉力和水平向左的摩擦力,由于乙匀速向右运动,因此拉力和摩擦力是一对平衡力,所以f乙=F乙=35N。 故答案为:40;35。

(1)对甲、乙两物体进行受力分析,分析出水平方向和竖直方向上物体的受力情况;

(2)根据物体的受力情况,结合物体的运动状态,由平衡条件求出物体受到的摩擦力。

本题考查了求物体受到的摩擦力,正确对物体进行受力分析、灵活应用平衡条件是正确解题的关键。 23.【答案】2.4 83.3% 增大

【解析】

解:

(1)由图可知,n=2, 拉力端移动的距离: s=2h=2×20cm=40cm=0.4m, 拉力做功:

W总=Fs=6N×0.4m=2.4J, W有用=Gh=10N×0.2m=2J, η=

=

≈83.3%。

(2)物体在被匀速提升的过程中,质量不变、速度不变,动能不变;质量不变、高度增大,重力势能增大。因为物体的机械能等于物体的动能和重力势能之和,因此物体的机械能增大。 故答案为:2.4;83.3%;增大。

(1)图中使用的是动滑轮,承担物重的绳子股数n=2,则s=2h;

知道拉力大小,利用W=Fs求拉力做功;利用W=Gh求有用功;再利用效率公式η=

求动滑轮的机械效率;

(2)动能大小的影响因素:质量和速度,质量越大,速度越大,动能越大;重力势能大小的影响因素:质量和高度,质量越大,高度越高,重力势能越大;机械能等于动能和势能之和。据此分析回答。

本题考查了有用功、总功、机械效率的计算以及动能和重力势能的影响因素,计算时注意区分有用功和总功;虽知识点多,但都属于基础,难度不大。 24.【答案】1×105 1 小于

【解析】

解:

10N/kg=200N, (1)轮椅的重力:G=mg=20kg×水平地面受到的压力:F=G=200N, 轮椅静止在水平地面上时对地面的压强: p=

=

=1×105Pa;

(2)因为轮椅向前运动时能调速,说明可以改变通过电动机的电流,所以电动机与滑动变阻器串联,故前进时将S1和S2同时接触对应点1。

若只有R2工作时,电路中的电流:I=

==1.2A,

当轮椅后退时,R2与电动机串联,R2两端的电压变小,所以当轮椅后退时,电路中的电流小于1.2A,即电流表示数小于1.2A。 105;1;小于。 故答案为:1×

(1)轮椅静止在水平地面时的压强,先求出压力,此时压力等于重力,利用压强定义式计算压强。

(2)首先要看明白电路图,并且还要理解电动机的转动方向与电流方向有关;当轮椅后退时,R2与电动机串联,所以电流小于1.2A。

这道题是一道集电学力学电磁学于一体的综合题目,要求熟练掌握有关基本知识,基本公式概念,欧姆定律的应用。求电流时,电源电压除以R2和电动机电阻之和,所以电流小于1.2A。 25.【答案】10 1.2 12.8

【解析】

解:(1)设总电压为U,滑片在b点时电流为I1,滑片在变阻器中点时电流为I2, 则有

=,即I1=I2,

因电源电压一定时,电流与总电阻成反比, 所以,

=

=,

整理可得:R=R滑=×20Ω=10Ω; (2)由I=

可得,电压表的示数之差:

△UR=I2R-I1R=I2R-I2R=I2×10Ω=4V,

解得:I2=1.2A,即滑片在ab中点时,电流表示数为1.2A; (3)滑片在b点时,电路中的电流:

I1=I2=×1.2A=0.8A, 此时变阻器消耗的电功率: P滑=I12R滑=(0.8A)2×20Ω=12.8W。 故答案为:10;1.2;12.8。

(1)根据串联电路的特点和欧姆定律表示出滑片位于b端、ab中点时电源的电压,利用电源的电压不变得出等式即可求出R的阻值;

(2)根据欧姆定律表示出两种情况下电压表的示数,进一步表示出电压表的示数之差即可求出滑片在ab中点时电流表的示数,利用电阻的串联和欧姆定律求出电源的电压;

2

(3)先求出滑片在b点时电路中的电流,利用P=IR求出R消耗的电功率。

本题考查了串联电路的特点和欧姆定律、电功率公式的灵活应用,关键是利用好电源的电压不变和电压表的示数之差。 26.【答案】蒸发 连通器 大气压

【解析】

解:

(1)经过加热使茶叶变干,即让茶叶中的水分由液态变为气态,这是蒸发现象。 (2)茶壶的底部连通、上端开口,在结构上是一个连通器,为了使茶水能够顺利的从壶嘴倒出,且在向壶中加水时,水不从壶嘴流出,所以要做成壶嘴与壶身等高。

(3)当水由茶壶向外流出时,壶内的水面上方的空间增大,气体压强减小,小于外界大气压,若不及时增大壶内气压,水在外界大气压的作用下就不会流出来,因此在壶盖上增加一个小孔,是为了利用大气压将茶水倒入杯中的。 故答案为:(1)蒸发;(2)连通器;(3)大气压。

(1)茶叶中的水由液态变为气态,根据物态变化的定义可以确定答案。

(2)从茶壶的构造可以确定,它是一个连通器。

(3)从茶壶内的水流出时,造成壶内压强的变化,入手分析即可解决此题。 此题是一道非常不错的题目,从一个日常生活中最常见场景展开,考查了多个知识点。开阔了学生的思维,体现了为了来源生活的理念。

27.【答案】解:①根据杠杆平衡的条件: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当阻力一定时,阻

力臂越短,动力和动力臂的乘积就越小,三脚架就越稳定。故应该把空调放在A处; ②压力的作用点在空调机与支架的接触面的中点上,方向垂直于支架向下,过压力的作用点,沿压力的方向画一条有向线段,用F表示。如图所示:

【解析】

根据杠杆平衡的条件判断出主机放在A处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根据力的示意图的定义,将压力的三要素:大小;方向;作用点表示出来即可。 在画图题中,要仔细审题,看清题干的要求;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力的示意图的画法的了解,以及杠杆平衡条件应用的理解。

28.【答案】解:灯泡接法:火线进入开关,再进入灯泡顶端的金属点,零线直接接入灯泡

的螺旋套,这样在断开开关能切断火线,接触灯泡不会发生触电事故。既能控制灯泡,又能更安全。如图所示:

【解析】

从安全用电角度进行分析,与灯泡串联的开关控制火线,灯泡螺旋套与零线相连。连接顺序为:火线进入开关,再进入灯泡顶端的金属点;零线直接接入灯泡的螺旋套。

本题考查了家庭电路中的电灯与开关的连接。开关应接在灯与火线之间,灯的螺丝套应与零线相接。

29.【答案】48 晶体 8 放大 投影仪

【解析】

解:(1)由图可见,一个小格代表的温度是1℃,即温度计的分度值为1℃;则此时温度为48℃;

已知试管内物质在熔化过程中,温度保持不变,因此该物质为晶体; (2)由图知,光斑即焦点处,所以焦距f=38cm-30cm=8cm,

当蜡烛、凸透镜位于图乙中刻度对应的位置时,物距大于1倍焦距小于2倍焦距,凸透镜能成倒立放大的实像,投影仪是根据这个原理制成的。 故答案为:(1)48;晶体;(2)8;放大;投影仪。

(1)使用温度计测量液体温度时,先要弄清楚温度计的量程和分度值,读数时视线与液柱最高处所对刻度相垂直,并注意区分温度是零上还是零下。晶体有一定的熔化温度,非晶体没有一定的熔化温度,这是晶体和非晶体的区别。 (2)焦距是指从焦点到凸透镜的距离,根据甲图计算出焦距的大小;

根据物距大于1倍焦距小于2倍焦距时,成倒立放大实像的原理进行分析,投影仪或幻灯机就是根据这个原理制成的。

此题考查熔化和凝固的探究实验和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及应用,需熟练掌握成像特点与物距、像距的关系,同时考查了测量焦距的方法。

30.【答案】使小车到达水平面时具有相同的速度 摩擦阻力的大小不同,对小车运动状态

的影响程度不同,阻力越大,小车运动的距离越远,速度减小得越慢 做匀速直线运动 惯性

【解析】

解:(1)每次都让小车自斜面上同一高度从静止开始滑下,目的是使小车滑到水平面上时具有相同的速度;

(2)小车在不同的水面上运动的距离不同,说明摩擦阻力的大小不同,对小车运动状态的影响程度不同,阻力越大,小车运动的距离越远,速度减小得越慢。 (3)通过类似的实验分析并推论可得出:如果小车不受阻力,那么小车将做匀速直线运动。

(4)由基本知识可知,牛顿第一定律又叫做惯性定律。 故答案为:(1)使小车到达水平面时具有相同的速度;

(2)摩擦阻力的大小不同,对小车运动状态的影响程度不同,阻力越大,小车运动的距离越远,速度减小得越慢; (3)做匀速直线运动;(4)惯性。

(1)实验时让小车从同一斜面的同一位置由静止下滑,小车到达水平面时获得的速度相等;

(2)不同的水平面摩擦阻力不同,对小车运动状态的影响程度不同; (3)根据现象推理,若小车不受摩擦力,将做匀速直线运动; (4)牛顿第一定律又叫做惯性定律。

通过对实验结果的分析可得出阻力对小车运动情况的影响,进而在实验的基础上推理得出运动物体在不受外力时将保持匀速直线运动,并体现了物理研究的基本思路,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

31.【答案】0~0.6 先移动变阻器的滑片看灯泡是否发光 2.2 B 2.5 0.5 0.225

【解析】

解:(1)为保护电路,开关连接时应断开;灯正常工作时的电流大小I=0.6A,所以电流表选用0-0.6A量程, (2)将电流表小量程与灯泡串联,见下图:

=0.25A<

(3)电路连接正确,灯泡不亮,首先应移动滑片看灯泡是否发光,看是不是因为阻值太大导致灯泡不亮;

(4)在图乙中,电压表小量程分度值为0.1V,示数为2.2V,因灯在额定电压下才能正常工作,应增大灯的电压,减小滑动变阻器分的电压,根据分压原理,应变阻器连入电路中的电阻大小,所以,滑片应向B端移动,使电压表的示数为额定电压2.5V;

(5)在图丙中,灯在额定电压2.5V对应的电流大小为I=0.2A,小灯泡的额定功率P=UI=2.5V×0.2A=0.5W;

(6)若将该灯泡与一个20Ω的定值电阻串联,直接接在题中电源两端,在I-U图象中再做出定值电阻的I-U图象,如图所示,

由图象可读出当电流I=0.15A时,小灯泡两端电压为1.5V,定值电阻两端电压为3V(此时两电压之和等于电压电压),由P=UI=1.5×0.15=0.225W。

故答案为:(1)0~0.6;(2)如上图所示;(3)先移动变阻器的滑片看灯泡是否发光; (4)2.2; B;2.5;(5)0.5;(6)0.225。

(1)连接电路时,开关应断开,根据灯正常工作时的电流大小确定电流表的量程; (2)测量小灯泡的功率,需要测量电压和电流,需要把电流表与灯泡串联;

(3)在闭合开关前要把滑动变阻器的阻值调到最大,灯泡不亮,首先要检查是不是滑动变阻器的阻值调的太大,电流过小,导致灯泡不亮;

(4)根据电压表小量程读数;小灯泡的额定功率是在额定电压下测得的,此时电压表的示数比额定电压小,根据分压原理确定滑片移动的方向;

(5)从图象上找出额定电压下对应的电流大小,根据P=UI计算灯的额定功率。 (6)通过图象读出满足条件的坐标点,然后再求功率。

本题考查了电流表量程的选择、连接实物图、电压表的读数、滑动变阻器的调节、求灯泡的额定功率,是实验的常考内容,学生要注意掌握;

要根据灯泡的额定电压确定电压表的量程,根据灯泡正常发光时的电流选择电流表的量程;

本题第(4)的解题的关键是由图象求出灯泡的额定电压对应的额定电流。 32.【答案】解:(1)由GA=mAg=1kg×10N/kg=10N

10N=5N 由F= GA= ×3N=6N (2)对滑轮受力分析对A的拉力:FA=2×

对A受力分析:F浮=GA-FA=10N-6N=4N (3)由F浮=ρ水gV排得: V排=

==4×10-4m3

10-4m3 浸没:VA=V排=4×

ρA= =2.5×103kg/m3

答:(1)物体A静止在空气中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是5N。

(2)若物体A刚好浸没在水中静止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3N,则物体A受到的浮力是4N。

103kg/m3。 (3)物体A的密度是2.5×

【解析】

(1)根据不计动滑轮重、绳重、摩擦,由F=

得到弹簧测力计示数。

(2)对滑轮受力分析确定对A的拉力,对物体A受力分析,确定浮力大小。 (3)由F浮=ρ水gV排,计算出排开液体体积及物体体积,由ρ=

计算出密度。

此题考查了,动滑轮、受力分析、浮力考查知识点较多,难度不大。

33.【答案】解:(1)当S、S1闭合、S2断开,且P位于滑动变阻器R0的中点时,灯泡与滑

动变阻器阻值的一半串联,电流表测电路中的电流, 由P=可得,小灯泡的电阻:

RL===24Ω,

由欧姆定律可得,电路中的总电阻: R总= = =30Ω,

串联电路中总电阻等于各分电阻之和, 所以 R0=R总-RL=30Ω-24Ω=6Ω,

解得:R0=12Ω;

(2)当S、S1、S2都闭合,且P位于a端时,灯泡与R并联,电流表测干路电流, 并联电路中各支路两端的电压相等, 所以两支路的电流分别为: IL= =

=0.5A,IR= =

=0.6A,

并联电路中干路电流等于各支路电流之和, 所以电流表的示数:

I=IL+IR=0.5A+0.6A=1.1A;

(3)当S、S1闭合,S2断开,且P位于b端时,电路中的总电阻最大,总功率最小, P最小=

=

=4W。

答:(1)滑动变阻器R0的最大阻值为12Ω;

(2)当S、S1、S2都闭合,且P位于a端时,电流表的示数为1.1A;

(3)当S、S1闭合、S2断开,且P位于b端时,电路中的总功率最小,最小功率为4W。 【解析】

(1)当S、S1闭合、S2断开,且P位于滑动变阻器R0的中点时,灯泡与滑动变阻器阻值的一半串联,电流表测电路中的电流,根据P=电阻的串联求出滑动变阻器的最大阻值;

(2)当S、S1、S2都闭合,且P位于a端时,灯泡与R并联,电流表测干路电流,根据并联电路的电压特点和欧姆定律求出两支路的电流,再根据并联电路的电流特点求出电流表的示数;

求出灯泡的电阻,再根据

(3)当S、S1闭合,S2断开,且P位于b端时,电路中的总电阻最大,根据P=知电路中的总功率最小,利用电阻的串联和P=

求出其大小。

本题考查了串联电路的特点和并联电路的特点以及欧姆定律、电功率公式的灵活应用,关键是电路最

2019年四川省巴中市巴州区中考物理一模试卷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7小题,共34.0分) 86. 下列数据中最接近实际的是( )

A. 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约为 B. 台灯的额定功率约为500W

C. 人体的平均密度约为 D. 手机正常工作时的电流约为10A

87. 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声音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比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大 B. 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

C. “禁止鸣笛”是为了在声音的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 D. “闻其声便知其人”判断的依据是人发出声音的音调

88. 中华诗词蕴含着丰富的物理知识,以下诗词中有关物态变化的分析正确的是( A. “露似真珠月似弓”,露的形成是液化现象,需要放热 B. “斜月沉沉藏海雾”,雾的形成是汽化现象,需要放热 C. “霜叶红于二月花”,霜的形成是凝华现象,需要吸热 D. “已是悬崖百丈冰”,冰的形成是凝固现象,需要吸热 89. 如图所示的四种现象中,由于光的折射形成的是( )

A. 放大镜把字“放大”

B. 树在水中形成“倒影”

C. 汽车在凸面镜中成像

)D. 皮影戏中屏幕上的“人影”

90. 汽车油箱中的汽油用掉一半后,剩下的汽油( )

A. 比热容和热值都不变

B. 比热容不变,热值变为原来的一半 C. 热值不变,比热容变为原来的一半

D. 比热容变为原来的一半,热值变为原来的一半 91. 关于热机的效率,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一般情况下柴油机的效率比汽油机的高

B. 热机的效率越高,在做功同样多的情况下消耗的能量越多 C. 热机的效率越高说明做功越快

D. 热机损失的能量中,废气带走的能量较少,主要是由于机械摩擦损失的

92. “歼15”飞机在“辽宁号”航母上进行起降训练。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飞机减速降落,机械能增大 B. 飞机静止在航母上,没有惯性 C. 飞机加速起飞,运动状态保持不变

D. 飞机空中飞行,机翼上方空气流速大压强小

93. 用如图甲小车,搬运煤气罐上楼,比直接扛上楼要省力的多。如图乙是小车实际搬运煤

气罐上楼的情形。如果要使小车上一个台阶,正确的操作顺序是手握小车把手K,将力作用在K上,改变用力的方向就可完成。那么上一个台阶,合理的支点顺序是( ) 94.

A. B. C. D.

95. 如图为中国科技馆“球吸”展项。不吹风时,两球静止;当风自下而上吹

向两球中间时,两球会相互靠拢,出现“球吸”现象。下图所示实例中,与“球吸”现象原理相同的是( ) 96. 97.

A. 两人手持磁铁靠近时感到磁铁间有吸引力

B. 运动员起跳后被地球吸引落回地面

C. 沿纸条上方吹气时,纸条向上飘

D. 吸盘挂钩被“吸”在墙上

98. 如图所示,用24N的水平拉力F拉滑轮,可以使重20N的物体A以0.2m/s的速度在水

平地面上匀速运动,物体B重10N,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5N且不变。若不计轮重、弹簧测力计重、绳重和轴摩擦,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地面受到的摩擦力为5N B. 滑轮移动的速度为 C. 水平拉力F的功率为

D. 在2s内绳子对物体A所做的功为

99. 如图所示电路,A、B为两个金属夹,分别在两金属夹之

间接入硬币。铅笔芯。橡皮或塑料尺,闭合开关后观察小灯泡是否发光。在观察到小灯泡发光时,两金属夹之间接入的可能是( ) 100. 101.

A. 铅笔芯或硬币 B. 硬币或橡皮 C. 橡皮或塑料尺 D. 塑料尺或铅笔芯 102. 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 电冰箱可以接在两孔插座中使用

B. wifi 无线信号是通过电磁波来传递信息的

C. 磁感线能形象的描述磁场,它和磁场都是真实存在的

D. 司南是我国早期的指南针,静止时它的长柄指向南方,说明长柄是N极

103. 能源、信息和材料是现代社会发展的三大支柱。关于能源、信息和材料,下列说法正确

的是( )

A. 核能和化石能源均属于不可再生能源 B. 能量是守恒的,所以不会发生能源危机 C. “北斗”导航是利用超声波进行定位和导航的

D. LED灯的核心元件发光二极管是由超导材料制成的

104. 电热水器金属内胆出水口加接一段曲长管道,在电热水器漏电

且接地线失效时,能形成“防电墙”,保障人的安全,如图所示,

当热水器漏电且接地线失效时,其金属内胆与大地间电压为220V,由于曲长管道中水

具有电阻(简称“隔电电阻”),因而人体两端的电压不高于12V,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隔电电阻”大于“人体电阻”

B. 曲长管道应选用导电性能好、管壁较厚的铜管

C. 热水器漏电且接地线失效时,“防电墙”使人体内无电流通过 D. 热水器漏电且接地线失效时,“隔电电阻”与“人体电阻”并联

105.在如图所示电路中,电源电压保持不变。将滑动变阻器的滑片

向右移动,电压表V与电流表A的比值变大。关于电键的通断,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106. ①电键S1闭合,S2断开 107.②电键S1闭合,S2闭合 108.③电键S1断开,S2断开 109. ④电键S1断开,S2闭合 110. 111.

A. B. C. D. 112. 如图所示,开关闭合,两个灯泡都不发光,电流表指针几乎不动,

而电压表指针有明显偏转,该电路故障可能是( ) 113. 114.

A. 电流表开路,并且 、 灯丝断了 B. 灯丝断了 C. 灯泡 开路 D. 灯泡 短路

115. 电冰箱起动时,与电冰箱并联的台灯变暗。针对此现象的科学解释是( )

A. 进户线中电流变小 B. 输电线的电阻变大 C. 输电线中热损耗变大 D. 灯泡两端电压变大 二、多选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2.0分)

116. 小明同学利用压敏电阻设计出判断小车运动状态的装置,其工作原理如图甲所示,将压

敏电阻和一块挡板固定在绝缘小车上,中间放置一个光滑绝缘小球,小车始终在平直的轨道上向右运动。压敏电阻R的阻值随所受的压力增大而减小。小车在整个运动的过程中,电流表的示数随时间的变化情况如图乙所示。已知电源电压为6V,电阻R0为5Ω,小车在0~10s内作匀速直线运动,速度为0.5m/s.则在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 小车在 ~ 内通过的路程是4m

B. 小车在 ~ 内的运动状态发生了变化

C. 小车作匀速直线运动时,压敏电阻R的阻值是

D. 小车在 ~ 内,当电路中电流最大时压敏电阻所消耗的功率是4W

三、填空题(本大题共8小题,共16.0分)

117. 春暖花开,我县净心谷景区甲定山头映山红漫山遍野,吸引了很多游客驱车前往,进入

景区,远处的花海扑面而来,这是以______作为参照物,进入花海,闻到阵阵清香,这是______。

118. 据了解,巴中市巴州区内地热资源非常丰富,主要特点是热储层位多,分布广泛,地热

资源中深部循环,水质良好等。目前已经发现多处天然温泉,温泉水的温度大多在60℃以上,100kg的温泉水从60℃降到20℃放出的热量是______J,相当于______kg的煤气

103J(/kg•℃)107J/kg) 完全燃烧所放出的热量。(水的比热容为4.2×,煤气的热值为4.2×

119. 3D打印技术是近年来兴起的一项高科技生产技术,它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我国首架

拥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大型客机C919就装有中国企业生产的3D打印钛合金零件,3D打印技术就是在高能激光的作用下,钛合金粉末会______(选填“吸收”或“放出”)热量______(填物态变化名称)成液态,然后冷却成型。

120. 如图甲所示,物体甲重40N,被50N的水平压力F甲压在竖直墙壁上保持静止,如图

乙所示,物体乙重60N,在35N的水平拉力F乙作用下,沿水平桌面匀速向右运动,则物体甲受到的摩擦力f甲为______N,物体乙受到的摩擦力f乙为______N。

121. 如图所示,用动滑轮将重为10N的物块竖直向上匀速提升20cm,拉力为6N.此

过程中拉力做的功为______J,动滑轮的机械效率为______。物块在上升过程中,机械能______(选填“增大”、“减小”或“不变”)。 122. 123.

124.电动轮椅为残障人士出行提供了方便。某型号的电动轮椅质量为20kg,轮子与地面的

2

总接触面积为20cm,轮椅静止在水平地面上时对地面的压强是______pa.其工作原理如图所示,操纵杆可以同时控制S1和S2两个开关。 125. 向前推操纵杆时轮椅前进且能调速,向后拉操纵杆时轮椅以恒定速度后退。已知蓄电池

R1为滑动变阻器。电压为24V,定值电阻R2=20Ω,分别将S1和S2同时接触对应点______

(选填“1”或“2”)时,轮椅前进;当轮椅后退时,电流表示数______(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1.2A。

126. 如图所示,电源电压不变,变阻器规格为“20Ω2A”,a、b为其

两端点。闭合开关,当变阻器滑片分别在b端和ab中点时,电流表的示数之比为2:3,电压表的示数之差为4V.则R的阻

值为______Ω,滑片在ab中点时,电流表示数为______A,滑片在b点时,变阻器消耗的电功率为______W。

127.中国的历史有多长,中国的茶就有多香,茶叶深受人们喜爱。巴中罗村茶产于通江铁溪

镇罗村。在唐、宋时品质超群,被列为四川八大名茶之一。其中关于罗村茶文化包含了许多的物理知识:

128.

129.(1)通过加热使新鲜茶叶中的水分快速______,这便是制茶中的杀青。 130.(2)壶嘴与壶身相通而且等高,是利用______原理制成的。

131. (3)壶盖上留有小孔是为了利用______原理,将茶水倒入杯中的。 四、作图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4.0分)

132. 许多居民楼墙外用铁三角架搁放空调主机(如图所示),要使

铁架较为牢固、安全。应把主机放在A处还是B处,请你在选择的位置上画出主机对支架的压力示意图。 133. 134.

135. 在如图所示的家庭电路中,以笔画线代替导线,将一个带按钮

开关的节能灯接入电路。 136. 137. 138.

五、实验探究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16.0分)

139.小皓同学在物理实验室先后完成了以下两个实验。

140.(1)利用如图1甲所示的实验装置,探究“固体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实验时先将

固体物质和温度计分别放入试管内,再放入大烧杯的水中,观察固体的熔化过程。试管内物质在熔化过程中,温度保持不变且温度计示数如图乙所示,此时温度为______℃,该物质属于______(选填“晶体”或“非晶体”)。

141.(2)如图2甲所示,让一束平行光平行于主光轴经过一凸透镜,调节光屏的位置直到

在光屏上得到一个最小、最亮的光斑。小皓用此凸透镜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并用烛焰作光源,请回答以下问题。 142.该凸透镜的焦距为______cm。 143.实验前正确安装器材,并调整凸透镜和光屏的高度,使它们的中心与烛焰的中心在同一

高度上。

144. 某次实验过程中焰心与光心间距如图乙所示,此时光屏(未画出)上得到一个清晰的像,

______“等大”或“缩小”)该像是一个倒立、(选填“放大”、的实像,此时所成的像与______

所成的像性质相同(选填“照相机”、“投影仪”或“放大镜”)。 145.如图所示是小明“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的实验过程:

146.

147.(1)小明在实验中,需要将小车放在斜面的同高度释放,是为了______。 148.(2)小车在不同的水平面上运动的距离不同,说明______。

149.(3)伽利略通过类似的实验分析,并推论:如果小车不受阻力,那么小车将______。 150. (4)牛顿总结了伽利略等科学家的研究成果,概括出了牛顿第一定律,牛顿第一定律

又叫做______定律。

151.在测定“小灯泡电功率”的实验中,电源电压为4.5V,小灯泡额定电压为2.5V,电阻约

为l 0Ω。

152.

153.(1)连接电路时开关应断开,电流表的量程应选______A; 154.(2)请你用笔画线代替导线,将图甲中的实物电路连接完整;

155.(3)实验过程中,小红正确连接电路并检查无误后,闭合开关,但她发现灯泡不亮,

于是立刻举手要求老师更换灯泡,其实小红的做法是欠妥的,她正确的做法应该是______; 156.(4)小华闭合开关,移动滑片P到图甲中某一位置时,电压表示数(如图乙)为______V,

若他想测量小灯泡的额定功率,应将图甲中滑片P向______(选填“A”或“B”)端移动,使电压表的示数为______V;

157.(5)小华移动滑片P,记下多组对应的电压表和电流表的示数,并绘制成图丙所示的

I-U图象,根据图象信息,可计算出小灯泡的额定功率是______W; 158. (6)小明同学将该灯泡与20Ω的定值电阻串联后直接接在上述4.5V的电源上,那么小

灯泡的实际功率为______W。

六、计算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14.0分)

159.如图所示,物体A质量为1kg,挂在动滑轮上,弹簧测力计拉力的方向竖

g取10N/kg。直向上,动滑轮的重、绳的重和大小均不计,且不考虑一切摩擦,

求:

160.(1)物体A静止在空气中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是多少?

161.(2)若物体A刚好浸没在水中静止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3N,则物体

A受到的浮力是多少?

162. (3)物体A的密度是多少? 163. 164. 165. 166.

L是标有“12V6W”的小灯泡,167.如图所示,电源电压保持12V不变,其电阻不随温度变化,

R=20Ω。

168.(1)当S、S1闭合、S2断开,且P位于滑动变阻器R0的中点时,电流表示数为0.4A.求

滑动变阻器R0的最大阻值。

169.(2)当S、S1、S2都闭合,且P位于a端时,求电流表的示数。

170. (3)要使电路中的总功率最小,请指出开关S、S1、S2的开闭情况和滑片P的位置,

并求出此时的最小功率。

答案和解析

1.【答案】C

【解析】

108m/s=3×105km/s,不是3.8×108km/s,故A解:A.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是3×错误;

B. 台灯的额定功率约为40W,500W太大了,故B错误; C.人体的平均密度约为1.0×103kg/m3,符合实际,故C正确; D. 手机正常工作时的电流约为10mA,达不到10A,故D错误; 故选:C。

108m/s=3×105km/s; (1)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是3×(2)台灯的额定功率约为40W;

103kg/m3; (3)人体的平均密度和水的密度差不多,约为1.0×(4)手机正常工作时的电流约为10mA。

本题考查对常见的一些量要有数据、数量级的认识,估测是一种科学的近似计算,它不仅是一种常用的解题方法和思维方法,而且是一种重要的科学研究方法,在生产和生活中也有着重要作用。 2.【答案】B

【解析】

解:

A、声音传播需要介质,不能在真空中传播,故A错误;

B、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故B正确; C、汽车禁止鸣笛,是为了在声源处减弱噪声,故C错误;

D、不同的人说话音色不同,所以“闻其声知其人”是根据声音的音色来判断的,故D错误。 故选:B。

(1)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约为340m/s。声音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 (2)声音是物体振动产生的;振动停止,发声停止;

(3)减弱噪声的三条途径,在声源处减弱,在人耳处减弱,在传播途径中减弱; (4)音调是指声音的高低,由频率决定,响度是指人耳感觉到的声音的强弱或大小,由振幅和听者与声源的距离决定,音色是指声音的品质和特色,由发声体的材料和结构决定。

本题需要学生掌握声音产生的原因、声音的传播、减弱噪声的途径、声音的特征,是一道声学基础题,是中考的热点。 3.【答案】A

【解析】

解:A、“露似真珠月似弓”,露的形成是液化现象,需要放热,故A正确; B、斜月沉沉藏海雾,雾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形成的小水珠,是液化现象,需要放热,故B错误;

C、“霜叶红于二月花”,霜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形成的小冰晶,是凝华现象,凝华放热。故C错误;

D.“已是悬崖百丈冰”,冰是水凝固形成的,是凝固现象,需要放热,故D错误。 故选:A。

(1)物质由气态直接变为固态叫凝华;物质由固态直接变为气态叫升华;由气态变为液态叫液化,由液态变为气态叫汽化;由固态变为液态叫熔化,由液态变为固态叫凝固。

(2)物态变化中吸热的有:熔化、汽化和升华;放热的有:凝固、液化和凝华。 此题考查了生活中的物态变化现象,要求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答生活、自然现象。

4.【答案】A

【解析】

解:A、用放大镜看文字时,文字变大了,属于凸透镜成像,是由于光的折射形成的。故A正确;

B、景物在水中形成“倒影”,属于平面镜成像,是由于光的反射形成的,故B错误。

C、汽车在凸面镜中成像利用的是光的反射现象,故C错误。

D、人影的形成说明光是沿直线传播的,由于光的直线传播,被物体挡住后,物体后面就会呈现出阴影区域,就是影子,故D错误; 故选:A。

要解决此题,需要掌握光的反射现象,知道平面镜成像是由于光的反射形成的。 要掌握光的折射现象,知道水底看起来比实际的要浅、斜插入水中的筷子向上折、海市蜃楼、凸透镜成像都是光的折射。

要掌握光沿直线传播现象,知道影子的形成、日月食的形成、小孔成像都是光沿直线传播形成的。

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现象包括:小孔成像,影子的形成,日、月食的形成等;光遇到物体表面会发生反射:平面镜成像就是光的反射形成的;光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时,光的传播方向会发生偏折:钢笔错位、筷子变折、海市蜃楼,凸透镜成像等都属于光的折射现象。 5.【答案】A

【解析】

解:

比热容是物质的一种特性,各种物质都有自己的比热,某种物质的比热容和其体积大小无关;燃料的热值是燃料的一种特性,与燃料的质量m和体积V无关,故BCD错误,A正确。 故选:A。

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对比热容和燃料的热值的概念要有正确的理解。这三个物理量都是物质的特性,均与体积无关。

此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比热容的概念和燃料的热值的理解和掌握,综合性较强。 6.【答案】A

【解析】

解:A、柴油机的效率一般要高于汽油机,多用在重型机器上。故A正确; B、热机效率越高,做有用功与燃料完全燃烧放出的内能的比值越大,即在做功相同的情况下,消耗的燃料较少,或消耗相同的燃料,做功较多。故B错误; C、热机效率是有用能量在燃料完全燃烧放出热量中所占比值,功率是热机做功的快慢,两者没有必然联系。故C错误;

D、在热机的各种能量损失中,废气带走的热量最多。故D错误。 故选:A。

柴油机的压缩冲程的压缩程度更大,热量燃烧更充分,效率比汽油机高; 在热机中,用来做有用功的那部分能量与燃料完全燃烧放出的能量之比,叫热机的效率;

功率是描述热机做功快慢的物理量;

热机的工作过程中,燃料燃烧放出的能量,废气的温度很高,带走的热量最多。

此题是一道与热机有关的综合题,考查了热机的构造、效率及能量损失的途径。难度不大,熟悉基础知识即可正确解答。 7.【答案】D

【解析】

解:

A、飞机减速降落的过程中,质量不变,速度减小,动能减小,同时高度减小,重力势能减小,动能和势能之和为机械能,所以机械能减小,故A错误; B、物体在任何时候都有惯性,停在甲板上的飞机仍然具有惯性,故B错误;

C、飞机起飞的过程中,速度越来越块,飞机的运动状态改变了,故C错误; D、等质量的空气在相同的时间内同时通过机翼的上表面和下表面,由于机翼上表面弯曲,下表面平直,所以空气通过机翼上方的空气流速大,压强较小;机翼下方的空气流速小,压强大,使飞机受到一个向上的升力,故D正确。 故选:D。

(1)影响动能的影响因素是物体的质量和物体运动的速度,影响重力势能的因素是物体的质量和物体的高度,其中动能和势能统称为机械能;

(2)物体保持原来运动状态不变的性质叫惯性,一切物体都有惯性,惯性是物体的一种属性,惯性大小只跟物体的质量大小有关,跟物体是否受力、是否运动、运动速度等都没有关系,质量越大,惯性越大;

(3)运动状态改变是指速度大小的改变、运动方向的改变或者二者同时改变; (4)飞机机翼上下不对称的设计,应用了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气体和液体称为流体,常见的流体是空气和水,流体流速大,压强小。

本题考查了惯性现象、机械能的影响因素、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运动状态的判断,有一定综合性,难度不大。 8.【答案】B

【解析】

解:

手握小车把手K,向下用力作用在K上,杠杆绕b点转动,此时杠杆的支点为b;

当车轮上台阶后,向前推车,杠杆绕c点转动,此时支点为c;

将力作用在K上向上用力,此时,杠杆绕轮与台阶的接触点a转动,a为支点,故正确答案为B, 故选:B。

根据实际情况分析上台阶的过程,确定支点的位置。

本题考查杠杆的应用,关键是根据实际情况分析上台阶的过程,从而确定支点的位置。

9.【答案】C

【解析】

解:

气流从两只空心球中间的缝隙通过,由于中间空气流速快、压强小,两侧空气流速慢,压强大,所以会发现两只小球向中间靠拢,其原理是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

A、两人手持磁铁靠近时感到磁铁间有吸引力,与流体压强和流速的关系无关。故A不合题意;

B、运动员起跳后被地球吸引落回地面,是因为受到重力的作用,与流体压强和流速的关系无关。故B不合题意;

C、沿纸条上方吹气时,纸条上方空气流速大,压强变小,下方的空气流速不变、压强不变,纸条在空气压强差的作用下飘起来,应用的是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故C符合题意;

D、吸盘挂钩被“吸”在墙上是由于大气压的作用,与流体压强和流速的关系无关。故D不合题意。 故选:C。

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流速越大,压强越小;流速越小,压强越大。

此题考查流体压强和流速的关系、大气压的应用、带电体有吸引轻小物体的性质等知识点,综合性很强,关键是掌握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并能解释生活中的一些相关应用。 10.【答案】D

【解析】

解:

A、图中使用的是动滑轮,拉力F=2F左, 物体A受到向左的拉力:

F左=F=×24N=12N,而fB=F示=5N,

物体A受到向左的拉力等于地面的摩擦力f地加上B的摩擦力fB,即F左=f地+fB, 所以地面受到的摩擦力:

f地=F左-fB=12N-5N=7N,故A错;

B、滑轮移动的速度v轮=V物=×0.2m/s=0.1m/s,故B错; C、拉力做功功率P=

=

=Fv轮=24N×0.1m/s=2.4W,故C错;

D、A物体移动的距离为s=vt=0.2m/s×2s=0.4m,对A做功:W=Fs=12N×0.4m=4.8J,故D正确。 故选:D。

A、物体A受到向左的拉力等于地面的摩擦力加上B的摩擦力,B对A的摩擦力等于弹簧测力计的示数,据此求地面受到的摩擦力;

B、滑轮为动滑轮,滑轮移动的速度等于物体移动速度的二分之一; C、利用P=Fv求拉力做功功率;

D、利用速度公式求物体A在2s移动的距离,利用W=F左s求做功大小。 本题考查了使用滑轮时速度、功、功率的计算,知识点多、题图复杂,要求灵活运用所学知识。 11.【答案】A

【解析】

解:A、铅笔芯和硬币都容易导电,是导体。符合题意。

B、硬币容易导电,是导体;橡皮不容易导电,是绝缘体。不符合题意。 C、橡皮和塑料尺都不容易导电,是绝缘体。不符合题意。

D、塑料尺不容易导电,是绝缘体;铅笔芯容易导电,是导体。不符合题意。 故选:A。

根据导体和绝缘体的定义进行判断,AB之间接入导体,小灯泡发光,接入绝缘体小灯泡不发光。

容易导电的物体是导体;不容易导电的物体是绝缘体。 常见的导体包括:人体、大地、各种金属、酸碱盐的溶液等。 常见的绝缘体包括:塑料、橡胶、陶瓷、空气、玻璃等。 12.【答案】B

【解析】

解:

A、由于电冰箱有金属外壳,所以为了防止漏电时导致人触电,一定要用三孔插座,故A错误;

B、wifi 无线信号是通过电磁波来传递信息的,故B正确;

C、磁感线能形象的描述磁场,但磁感线不是真实存在的,是为了研究磁场方便而假想的曲线,故C错误;

D、能自由转动的磁体静止时指南的那个磁极叫做南极,又叫S极;司南静止时,长柄指向南方,说明长柄是S极,故D错误。 故选:B。

(1)由于电冰箱有金属外壳,所以为了防止漏电事故导致人触电,故需要用三孔插座;

(2)无线信号是通过电磁波来传递信息的;

(3)磁场是客观存在的物质场,而磁感线是不存在的,是为了研究方便假象出来的;

(4)“司南”是最早的指南针,是利用天然的磁石磨制成的磁勺,磁勺受到地磁场的作用总是一端指南一端指北。

此题考查了安全用电的理解、磁场和磁感线的区别、地磁场及司南的工作原理等知识点的理解,是一道综合题。

13.【答案】A

【解析】

解:

A、核能和化石能源是短时间内不能再次产生的,是不可再生能源,故A正确; B、能量转移具有方向性、不可逆性,所以会出现能源危机,故B错误;

C、超声波和次声波都属于声波,不能在真空中传播;电磁波可以在真空中传播。故“北斗”导航是利用电磁波进行定位和导航的,故C错误;

D、LED灯的核心元件发光二极管是由半导体材料制成的,故D错误。 故选:A。

(1)使用之后可以在短时间内从自然界中再次产生的能源是可再生能源,使用之后在短时间内无法在自然界中再次产生的能源是不可再生能源;

(2)能量既不会凭空消失,也不会凭空产生,它只会从一种形式转化为其他形式,或者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而在转化和转移的过程中,能量的总量保持不变,这就是能量恒守定律;

(3)声波和电磁波都可以传递信息,但是声波不能在真空中传播,而电磁波可以在真空中传播,所以对于没有空气的情况下的信息传递一般都是通过电磁波实现的;

(4)二极管是由半导体做成的器件,它具有单向导电性。

本题考查学生能源、半导体、电磁波等相关知识的掌握情况,属于基础内容的考查,比较简单。 14.【答案】A

【解析】

解:

D、由图可知,“隔电电阻”与“人体电阻”是串联的,且隔电电阻能够起到分压作用,故D错误。

A、当热水器漏电且接地线失效时,其金属内胆与大地间电压为220V,也就是隔电电阻与人体的总电压为220V,且两者是串联的;

已知人体两端的电压不高于12V,说明隔电电阻两端电压大于220V-12V=208V; 由串联电路用电器两端电压与其阻值成正比可知,隔电电阻的阻值远大于人体电阻。故A正确;

B、漏电电流通过曲长管道、人体流入大地,为保证人身安全,通过人体的电流需要非常小,所以曲长管道不能采用导体材料,而应该使用绝缘材料。故B错误; C、当热水器漏电且接地线失效时,由题知人体两端的电压不高于12V,说明此时有电流通过人体流向大地,只不过电流非常小。故C错误; 故选:A。

在串联电路中,用电器两端电压与其阻值成正比; 容易导电的物体叫导体,不容易导电的物体叫绝缘体; 在串联电路中电流处处相等;

串联电路用电器工作过程中相互影响,并联电路用电器互不影响。

此题是一道联系实际的应用题,考查了串联电路的特点、导体和绝缘体的应用。读懂题意,明确隔电电阻与人体的连接关系,是正确解答此题的关键。 15.【答案】C

【解析】

解:将滑动变阻器的滑片向右移动,滑动变阻器接入电路的电阻变大;电压表V与电流表A的比值为电阻,比值变大,说明与电压表并联部分的电阻变大; 电键S1闭合,S2断开时该电路为串联电路,电压表测量的是滑动变阻器两端的电压,滑动变阻器接入电路的电阻变大,则电压表V与电流表A的比值变大; 电键S1闭合,S2闭合时只有滑动变阻器接入电路中,电压表测量的是电源电

压,将滑动变阻器的滑片向右移动,滑动变阻器接入电路的电阻变大,比值变大; 电键S1断开,S2断开时电压表无示数;

电键S1断开,S2闭合时,该电路为串联电路,电压表测量的是电源电压,滑动变阻器接入电路的电阻变大,则电压表V与电流表A的比值变大。 综上所述,C正确。 故选:C。

将滑动变阻器的滑片向右移动,滑动变阻器接入电路的电阻变大;电压表V与电流表A的比值变大,说明与电压表并联部分的电阻变大。

本题考查了串联电路的特点和欧姆定律的应用,关键是滑片移动与开关断开与闭合时对电路影响和各表示数的变化分析。 16.【答案】B

【解析】

解:

A、如果电流表开路,两只灯泡L1、L2灯丝断了不能发光,电压表、电流表无示数。不符合题意;

B、如果灯泡L1灯丝断了,两只灯泡都不发光,电流表无示数,电压表测量电源电压指针偏转。符合题意;

C、如果灯泡L2开路,两只灯泡都不发光,电压表、电流表都无示数。不符合题意;

D、如果灯泡L1短路不能发光,L2能够发光。不符合题意。 故选:B。

闭合开关两灯都不亮,原因有两个:断路或短路。已知两灯串联都不亮,所以不可能是一灯短路,只能是断路。

用电压表检验电路故障时,将电压表与用电器并联,如果电压表无示数,可能是并联的用电器短路或其它部分断路;如果电压表有示数且较大(接近电源电压),

可能是并联的用电器断路或其它部分短路。 17.【答案】C

【解析】

解:A、当电冰箱启动时,电路中的总功率过大,家庭电路的电压一定,由P=UI知道,干路中的电流变大;故A错误;

B、不考虑温度对电阻的影响,输电线的电阻不变;故B错误;

C、干路中的电流变大,由Q=I2Rt可知,输电线的热损耗变大;故C正确; D、由U=IR,线路电阻分压大,台灯两端的电压变小,所以台灯将变暗;故D错误。 故选:C。

电冰箱启动时,功率较大,工作时干路电流较大,据此可以利用焦耳定律分析线路热损耗、利用串联电路的分压关系分析线阻分压(灯两端电压)的变化。 实际家庭电路中,导线电阻是存在的,会影响电路中用电器的工作。类似现象,如刚黑天家家用电,同样的灯这时灯较暗;深夜,用灯的少了,灯比刚黑天时亮。 18.【答案】D

【解析】

解:A、由于小车在0~10s内做匀速直线运动, 由v=得,小车在0~8s内通过的路程: s=vt=0.5m/s×8s=4m,故A正确;

B、在10~20s内,电流I均匀变大,说明压敏电阻R的阻值变小,压力变大, 小车做加速运动,即小车的运动状态发生了变化,故B正确; C、小车作匀速直线运动时,电路中的电流I=0.4A, 由I=R总=

得,电路总电阻: =

=15Ω,

则压敏电阻R的阻值:

R=R总-R0=15Ω-5Ω=10Ω,故C正确;

D、小车在0~20s内,电路中最大电流I最大=1.0A, 由I=

得,电阻R0两端的电压:

U0=I最大R0=1.0A×5Ω=5V, 压敏电阻R两端的电压: U压敏=U-U0=6V-5V=1V, 则压敏电阻所消耗的功率:

P=U压敏I最大=1V×1.0A=1W,故D错误。 故选:D。

(1)知道小车在0~10s内做匀速直线运动,又知道速度和时间,根据速度公式的变形公式s=vt求出小车在0~8s内通过的路程;

(2)根据图象判断在10~20s内电流的变化,进而得出说明压敏电阻的阻值变化,从而得出压力变化,确定小车的运动状态是否发生了变化;

(3)根据欧姆定律的变形公式求出电路总电阻,根据串联电路电阻特点得出压敏电阻R的阻值;

(4)根据欧姆定律的变形公式求出电阻R0两端的电压,根据串联电路电压规律得出压敏电阻R两端的电压,然后根据P=UI求出压敏电阻所消耗的功率。 本题是一道力学和电学的综合应用题,涉及到的知识点较多,关键是充分利用图象并结合所学的相关知识即可正确解题,知识跨度大,有一定的难度。 19.【答案】运动的汽车 扩散现象

【解析】

解: 游客进入景区,感觉花海扑面而来,这是因为游客选择的参照物是自己所乘坐的汽车,花海相对于运动的汽车位置不断变化;

游客能闻到花开时发出的阵阵清香,这是扩散现象,说明了分子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

故答案为:运动的汽车;扩散现象。

研究物体的运动时,必须事先选定一个标准的物体,这个事先被选作标准的物体叫参照物。如果被研究的物体相对于这个标准位置发生了改变,则是运动的;如果被研究的物体相对于这个标准位置没有发生了改变,则是静止的。 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的运动,这一运动的外在表现就是扩散现象的产生。

此题考查了参照物的判断及扩散现象,是一道联系生活实际的应用题,难度不大。

20.【答案】1.68×107 0.4

【解析】

解:(1)水放出的热量:

Q放=cm△t=4.2×103J/(kg•℃)×100kg×107J; (60℃-20℃)=1.68×(2)由题知:Q放=m′q, 需要燃烧煤气的质量: m′=

=

=0.4kg。

107;0.4。 故答案为:1.68×

(1)知道水的质量、水温的降低值、水的比热容,利用放热公式求水放出的热量; (2)这些热量由燃烧煤气提供,利用Q放=mq计算需要的煤气的质量。

本题考查了学生对放热公式、燃料燃烧放热公式的掌握和运用,因条件已给出,难度不大。

21.【答案】吸收 熔化

【解析】

解:钛合金粉末在高温下由固态变成液态,是熔化现象,需要吸热,然后按构件形

状重新凝固成型。 故答案为:吸收;熔化

物质由固态变成液态的过程叫做熔化,熔化吸热。

本题考查了学生对生活中熔化现象的理解,把握住物质前后的状态变化是解题的关键。 22.【答案】40 35

【解析】

解:

(1)以物体甲为研究对象,甲物体在水平方向受到压力和墙壁的支持力,竖直方向受到竖直向下的重力和竖直向上的摩擦力,由于甲物体静止,因此这两对力都是平衡力,所以f甲=G甲=40N;墙壁受到的压力是50N;

(2)以乙物体为研究对象,乙物体在竖直方向上受到竖直向下的重力和竖直向上的支持力,水平方向受到水平向右的拉力和水平向左的摩擦力,由于乙匀速向右运动,因此拉力和摩擦力是一对平衡力,所以f乙=F乙=35N。 故答案为:40;35。

(1)对甲、乙两物体进行受力分析,分析出水平方向和竖直方向上物体的受力情况;

(2)根据物体的受力情况,结合物体的运动状态,由平衡条件求出物体受到的摩擦力。

本题考查了求物体受到的摩擦力,正确对物体进行受力分析、灵活应用平衡条件是正确解题的关键。 23.【答案】2.4 83.3% 增大

【解析】

解:

(1)由图可知,n=2, 拉力端移动的距离: s=2h=2×20cm=40cm=0.4m, 拉力做功:

W总=Fs=6N×0.4m=2.4J, W有用=Gh=10N×0.2m=2J, η=

=

≈83.3%。

(2)物体在被匀速提升的过程中,质量不变、速度不变,动能不变;质量不变、高度增大,重力势能增大。因为物体的机械能等于物体的动能和重力势能之和,因此物体的机械能增大。 故答案为:2.4;83.3%;增大。

(1)图中使用的是动滑轮,承担物重的绳子股数n=2,则s=2h;

知道拉力大小,利用W=Fs求拉力做功;利用W=Gh求有用功;再利用效率公式η=

求动滑轮的机械效率;

(2)动能大小的影响因素:质量和速度,质量越大,速度越大,动能越大;重力势能大小的影响因素:质量和高度,质量越大,高度越高,重力势能越大;机械能等于动能和势能之和。据此分析回答。

本题考查了有用功、总功、机械效率的计算以及动能和重力势能的影响因素,计算时注意区分有用功和总功;虽知识点多,但都属于基础,难度不大。 24.【答案】1×105 1 小于

【解析】

解:

10N/kg=200N, (1)轮椅的重力:G=mg=20kg×水平地面受到的压力:F=G=200N, 轮椅静止在水平地面上时对地面的压强: p=

=

=1×105Pa;

(2)因为轮椅向前运动时能调速,说明可以改变通过电动机的电流,所以电动机与滑动变阻器串联,故前进时将S1和S2同时接触对应点1。

若只有R2工作时,电路中的电流:I=

==1.2A,

当轮椅后退时,R2与电动机串联,R2两端的电压变小,所以当轮椅后退时,电路中的电流小于1.2A,即电流表示数小于1.2A。 105;1;小于。 故答案为:1×

(1)轮椅静止在水平地面时的压强,先求出压力,此时压力等于重力,利用压强定义式计算压强。

(2)首先要看明白电路图,并且还要理解电动机的转动方向与电流方向有关;当轮椅后退时,R2与电动机串联,所以电流小于1.2A。

这道题是一道集电学力学电磁学于一体的综合题目,要求熟练掌握有关基本知识,基本公式概念,欧姆定律的应用。求电流时,电源电压除以R2和电动机电阻之和,所以电流小于1.2A。 25.【答案】10 1.2 12.8

【解析】

解:(1)设总电压为U,滑片在b点时电流为I1,滑片在变阻器中点时电流为I2, 则有

=,即I1=I2,

因电源电压一定时,电流与总电阻成反比, 所以,

=

=,

整理可得:R=R滑=×20Ω=10Ω; (2)由I=

可得,电压表的示数之差:

△UR=I2R-I1R=I2R-I2R=I2×10Ω=4V,

解得:I2=1.2A,即滑片在ab中点时,电流表示数为1.2A; (3)滑片在b点时,电路中的电流:

I1=I2=×1.2A=0.8A, 此时变阻器消耗的电功率: P滑=I12R滑=(0.8A)2×20Ω=12.8W。 故答案为:10;1.2;12.8。

(1)根据串联电路的特点和欧姆定律表示出滑片位于b端、ab中点时电源的电压,利用电源的电压不变得出等式即可求出R的阻值;

(2)根据欧姆定律表示出两种情况下电压表的示数,进一步表示出电压表的示数之差即可求出滑片在ab中点时电流表的示数,利用电阻的串联和欧姆定律求出电源的电压;

2

(3)先求出滑片在b点时电路中的电流,利用P=IR求出R消耗的电功率。

本题考查了串联电路的特点和欧姆定律、电功率公式的灵活应用,关键是利用好电源的电压不变和电压表的示数之差。 26.【答案】蒸发 连通器 大气压

【解析】

解:

(1)经过加热使茶叶变干,即让茶叶中的水分由液态变为气态,这是蒸发现象。 (2)茶壶的底部连通、上端开口,在结构上是一个连通器,为了使茶水能够顺利的从壶嘴倒出,且在向壶中加水时,水不从壶嘴流出,所以要做成壶嘴与壶身等高。

(3)当水由茶壶向外流出时,壶内的水面上方的空间增大,气体压强减小,小于外界大气压,若不及时增大壶内气压,水在外界大气压的作用下就不会流出来,因此在壶盖上增加一个小孔,是为了利用大气压将茶水倒入杯中的。 故答案为:(1)蒸发;(2)连通器;(3)大气压。

(1)茶叶中的水由液态变为气态,根据物态变化的定义可以确定答案。

(2)从茶壶的构造可以确定,它是一个连通器。

(3)从茶壶内的水流出时,造成壶内压强的变化,入手分析即可解决此题。 此题是一道非常不错的题目,从一个日常生活中最常见场景展开,考查了多个知识点。开阔了学生的思维,体现了为了来源生活的理念。

27.【答案】解:①根据杠杆平衡的条件: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当阻力一定时,阻

力臂越短,动力和动力臂的乘积就越小,三脚架就越稳定。故应该把空调放在A处; ②压力的作用点在空调机与支架的接触面的中点上,方向垂直于支架向下,过压力的作用点,沿压力的方向画一条有向线段,用F表示。如图所示:

【解析】

根据杠杆平衡的条件判断出主机放在A处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根据力的示意图的定义,将压力的三要素:大小;方向;作用点表示出来即可。 在画图题中,要仔细审题,看清题干的要求;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力的示意图的画法的了解,以及杠杆平衡条件应用的理解。

28.【答案】解:灯泡接法:火线进入开关,再进入灯泡顶端的金属点,零线直接接入灯泡

的螺旋套,这样在断开开关能切断火线,接触灯泡不会发生触电事故。既能控制灯泡,又能更安全。如图所示:

【解析】

从安全用电角度进行分析,与灯泡串联的开关控制火线,灯泡螺旋套与零线相连。连接顺序为:火线进入开关,再进入灯泡顶端的金属点;零线直接接入灯泡的螺旋套。

本题考查了家庭电路中的电灯与开关的连接。开关应接在灯与火线之间,灯的螺丝套应与零线相接。

29.【答案】48 晶体 8 放大 投影仪

【解析】

解:(1)由图可见,一个小格代表的温度是1℃,即温度计的分度值为1℃;则此时温度为48℃;

已知试管内物质在熔化过程中,温度保持不变,因此该物质为晶体; (2)由图知,光斑即焦点处,所以焦距f=38cm-30cm=8cm,

当蜡烛、凸透镜位于图乙中刻度对应的位置时,物距大于1倍焦距小于2倍焦距,凸透镜能成倒立放大的实像,投影仪是根据这个原理制成的。 故答案为:(1)48;晶体;(2)8;放大;投影仪。

(1)使用温度计测量液体温度时,先要弄清楚温度计的量程和分度值,读数时视线与液柱最高处所对刻度相垂直,并注意区分温度是零上还是零下。晶体有一定的熔化温度,非晶体没有一定的熔化温度,这是晶体和非晶体的区别。 (2)焦距是指从焦点到凸透镜的距离,根据甲图计算出焦距的大小;

根据物距大于1倍焦距小于2倍焦距时,成倒立放大实像的原理进行分析,投影仪或幻灯机就是根据这个原理制成的。

此题考查熔化和凝固的探究实验和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及应用,需熟练掌握成像特点与物距、像距的关系,同时考查了测量焦距的方法。

30.【答案】使小车到达水平面时具有相同的速度 摩擦阻力的大小不同,对小车运动状态

的影响程度不同,阻力越大,小车运动的距离越远,速度减小得越慢 做匀速直线运动 惯性

【解析】

解:(1)每次都让小车自斜面上同一高度从静止开始滑下,目的是使小车滑到水平面上时具有相同的速度;

(2)小车在不同的水面上运动的距离不同,说明摩擦阻力的大小不同,对小车运动状态的影响程度不同,阻力越大,小车运动的距离越远,速度减小得越慢。 (3)通过类似的实验分析并推论可得出:如果小车不受阻力,那么小车将做匀速直线运动。

(4)由基本知识可知,牛顿第一定律又叫做惯性定律。 故答案为:(1)使小车到达水平面时具有相同的速度;

(2)摩擦阻力的大小不同,对小车运动状态的影响程度不同,阻力越大,小车运动的距离越远,速度减小得越慢; (3)做匀速直线运动;(4)惯性。

(1)实验时让小车从同一斜面的同一位置由静止下滑,小车到达水平面时获得的速度相等;

(2)不同的水平面摩擦阻力不同,对小车运动状态的影响程度不同; (3)根据现象推理,若小车不受摩擦力,将做匀速直线运动; (4)牛顿第一定律又叫做惯性定律。

通过对实验结果的分析可得出阻力对小车运动情况的影响,进而在实验的基础上推理得出运动物体在不受外力时将保持匀速直线运动,并体现了物理研究的基本思路,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

31.【答案】0~0.6 先移动变阻器的滑片看灯泡是否发光 2.2 B 2.5 0.5 0.225

【解析】

解:(1)为保护电路,开关连接时应断开;灯正常工作时的电流大小I=0.6A,所以电流表选用0-0.6A量程, (2)将电流表小量程与灯泡串联,见下图:

=0.25A<

(3)电路连接正确,灯泡不亮,首先应移动滑片看灯泡是否发光,看是不是因为阻值太大导致灯泡不亮;

(4)在图乙中,电压表小量程分度值为0.1V,示数为2.2V,因灯在额定电压下才能正常工作,应增大灯的电压,减小滑动变阻器分的电压,根据分压原理,应变阻器连入电路中的电阻大小,所以,滑片应向B端移动,使电压表的示数为额定电压2.5V;

(5)在图丙中,灯在额定电压2.5V对应的电流大小为I=0.2A,小灯泡的额定功率P=UI=2.5V×0.2A=0.5W;

(6)若将该灯泡与一个20Ω的定值电阻串联,直接接在题中电源两端,在I-U图象中再做出定值电阻的I-U图象,如图所示,

由图象可读出当电流I=0.15A时,小灯泡两端电压为1.5V,定值电阻两端电压为3V(此时两电压之和等于电压电压),由P=UI=1.5×0.15=0.225W。

故答案为:(1)0~0.6;(2)如上图所示;(3)先移动变阻器的滑片看灯泡是否发光; (4)2.2; B;2.5;(5)0.5;(6)0.225。

(1)连接电路时,开关应断开,根据灯正常工作时的电流大小确定电流表的量程; (2)测量小灯泡的功率,需要测量电压和电流,需要把电流表与灯泡串联;

(3)在闭合开关前要把滑动变阻器的阻值调到最大,灯泡不亮,首先要检查是不是滑动变阻器的阻值调的太大,电流过小,导致灯泡不亮;

(4)根据电压表小量程读数;小灯泡的额定功率是在额定电压下测得的,此时电压表的示数比额定电压小,根据分压原理确定滑片移动的方向;

(5)从图象上找出额定电压下对应的电流大小,根据P=UI计算灯的额定功率。 (6)通过图象读出满足条件的坐标点,然后再求功率。

本题考查了电流表量程的选择、连接实物图、电压表的读数、滑动变阻器的调节、求灯泡的额定功率,是实验的常考内容,学生要注意掌握;

要根据灯泡的额定电压确定电压表的量程,根据灯泡正常发光时的电流选择电流表的量程;

本题第(4)的解题的关键是由图象求出灯泡的额定电压对应的额定电流。 32.【答案】解:(1)由GA=mAg=1kg×10N/kg=10N

10N=5N 由F= GA= ×3N=6N (2)对滑轮受力分析对A的拉力:FA=2×

对A受力分析:F浮=GA-FA=10N-6N=4N (3)由F浮=ρ水gV排得: V排=

==4×10-4m3

10-4m3 浸没:VA=V排=4×

ρA= =2.5×103kg/m3

答:(1)物体A静止在空气中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是5N。

(2)若物体A刚好浸没在水中静止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3N,则物体A受到的浮力是4N。

103kg/m3。 (3)物体A的密度是2.5×

【解析】

(1)根据不计动滑轮重、绳重、摩擦,由F=

得到弹簧测力计示数。

(2)对滑轮受力分析确定对A的拉力,对物体A受力分析,确定浮力大小。 (3)由F浮=ρ水gV排,计算出排开液体体积及物体体积,由ρ=

计算出密度。

此题考查了,动滑轮、受力分析、浮力考查知识点较多,难度不大。

33.【答案】解:(1)当S、S1闭合、S2断开,且P位于滑动变阻器R0的中点时,灯泡与滑

动变阻器阻值的一半串联,电流表测电路中的电流, 由P=可得,小灯泡的电阻:

RL===24Ω,

由欧姆定律可得,电路中的总电阻: R总= = =30Ω,

串联电路中总电阻等于各分电阻之和, 所以 R0=R总-RL=30Ω-24Ω=6Ω,

解得:R0=12Ω;

(2)当S、S1、S2都闭合,且P位于a端时,灯泡与R并联,电流表测干路电流, 并联电路中各支路两端的电压相等, 所以两支路的电流分别为: IL= =

=0.5A,IR= =

=0.6A,

并联电路中干路电流等于各支路电流之和, 所以电流表的示数:

I=IL+IR=0.5A+0.6A=1.1A;

(3)当S、S1闭合,S2断开,且P位于b端时,电路中的总电阻最大,总功率最小, P最小=

=

=4W。

答:(1)滑动变阻器R0的最大阻值为12Ω;

(2)当S、S1、S2都闭合,且P位于a端时,电流表的示数为1.1A;

(3)当S、S1闭合、S2断开,且P位于b端时,电路中的总功率最小,最小功率为4W。 【解析】

(1)当S、S1闭合、S2断开,且P位于滑动变阻器R0的中点时,灯泡与滑动变阻器阻值的一半串联,电流表测电路中的电流,根据P=电阻的串联求出滑动变阻器的最大阻值;

(2)当S、S1、S2都闭合,且P位于a端时,灯泡与R并联,电流表测干路电流,根据并联电路的电压特点和欧姆定律求出两支路的电流,再根据并联电路的电流特点求出电流表的示数;

求出灯泡的电阻,再根据

(3)当S、S1闭合,S2断开,且P位于b端时,电路中的总电阻最大,根据P=知电路中的总功率最小,利用电阻的串联和P=

求出其大小。

本题考查了串联电路的特点和并联电路的特点以及欧姆定律、电功率公式的灵活应用,关键是电路最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