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电力教育CEPE 201 0年第24期总第1 75期 DOI编码:10.3969/j.issn.1007—0079.2010.24.037 工程管理专业“房屋建筑学’’ 教学改革 张洪青韩宁宁 摘要:“房屋建筑学”作为工程管理专业及其他相关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程,具有很强的综合性、实践性与专业性。本文结合工 程管理专业对“房屋建筑学”的课程要求,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和实践教学四个方面就本课程的教学改革进行了探索,旨 在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创新能力、实践能力,为后续的课程设计乃至毕业设计打下良好的基础。 关键词:工程管理;房屋建筑学;教学改革 作者简介:张洪青(1962一),男,山东蓬莱人,华北电力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副教授,管理学硕士,主要研究方向:工程管理; 韩宁宁(1987-),女,河北沧州人,华北电力大学工商学院硕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工程管理。(北京102206) 基金项目:本文系北京市共建项目的研究成果。 “房屋建筑学”是研究房屋各组成部分的组合原理、构造 教学方法,并注意把多种教学方法结合使用。方法及建筑空间环境设计原理的一门综合性课程,主要包括 建筑构造及建筑设计原理两个部分。…工程管理相关的各个职 二、教学手段的改革 心理学家赤瑞特拉曾通过实验证实:人类获取的信息83% 业如造价工程师、建筑师、建造师、监理工程师等都离不开 来自视觉,1l%来自听觉,这两个加起来就有94%。多媒体教 房屋建筑学中所涉及到的相关专业知识。因此,房屋建筑学的 学集文字、图形、图像和声音于一体,具有丰富多彩的视听效 教学水平和教学效果,直接影响到学生专业能力和专业素质的 果和较大的信息量,可以增强教学的直观性、形象性和生动性,培养。 有很强的真实感和表现力,同时使学生的视觉、听觉在直观的 在教学过程中,应用多媒体教学手段,通过一些优秀建筑 学生在轻松的环境下掌握各种建筑的特征,而且可以极大地激 发他们的学习兴趣;通过展示施工现场的照片,学生可以直观 地看到建筑的施工过程和细部处理方法,可以极大地弥补现场 高等教育要发展,根本靠改革。“房屋建筑学”作为工程 教学情景中得到延伸。 管理专业的一门基础性课程,从开设至今—直受到大家的重视, 教学改革方面进行了一些尝试和探索,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一笔者在近几年的教学实践中,一直十分重视提高教学质量,在 作品的展示,不仅可以活跃课堂气氛,集中学生的注意力,使 教学内容的改革 、1.教学内容推陈出新 一现代科技日新月异,新技术、新材料的新构造不断涌现, 实习少所带来的缺憾,提高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通过FLASH 建筑设计理念及建筑构造不断发生变化,所用教材的一些内容 以及AUTOCAD的三维立体效果的展示,可以使学生更加直 已落后于现代建筑业的发展。所以应及时更新过时的技术规范, 观地了解建筑的内部构造。采用声音、动画、三维立体效果图 压缩陈旧落后的教学内容,增加前沿的工程技术及建筑业的最 的联合教学,摆脱了传统教学的枯燥,大大激发了学生的主动性, 新发展状况,在保持教学体系完整性与合理性的前提下把这些 也扩充了教学内容。 最近技术进展融人到每个章节,使学生易于接受与理解。 这就需要教师站在学术前沿,开放式地授课。比如应对在 建筑设计基本原理 建 筑 设 计 原 理 实际工程中极少采用的过时的构造做法,如墙体中空斗墙的构 造、瓦屋面的构造、隔墙中的板条抹灰等用较少的课时进行讲解。 对现在比较热门的房屋建筑的节能体系、隔震和消能减震技术、 智能建筑、生态建筑等前沿科技,适当向学生作一些内容补充, 拓宽学生知识面。 2.建立教学模块 各类型墙体墙面、地基、地下室 房屋建筑学主要分为建筑设计原理和建筑构造两大部分, 内容庞杂,知识点多,学生在学习时难免会感到困难,因此应 建立教学模块,形成主要内容的知识框架,然后再对具体内容 楼地面、阳台、南篷等 各类型楼梯及其它垂直运输工具 平、坡及其它各类型屋顶 术门窗、钢窗、铝合金窗、耀钢窗 伸缩缝、沉降缝、防震缝等 进行梳理,使学生在头脑中形成层次清晰的知识脉络,这样势 必会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根据房屋建筑学的知识体系,笔者 建立房屋建筑学的知识模块如图1所示。在对知识模块进行讲 解过程中,应坚持以学生为本,针对不同知识模块选用不同的 图1教学知识模块 团 CEPE中国电力教育 而 面 萄 一 采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增大了信息量,有效扩展课时容量, 博中国展厅等著名公用建筑和英国红屋、法国马赛公寓等著名 解决了教学内容扩充与教学时数减少之间的矛盾;使一些在普 的住宅楼等实例,讲述建筑体型和立面设计的要求,阐明建筑 通条件下难以实现、难以观察到的过程形象化地显示出来,活 构图的一些基本规律,增大信息量,提高教学效果。 跃课堂气氛,加深巩固教学内容,使学生感受到学习的喜悦, 寓学于乐,教学效果良好。 4.现场教学 根据授课内容,适当采用现场教学也是提高教学效果的一 种很好的教学方法。可以在讲解完具体建筑构造时,集中一段 时间带领学生到周围所熟悉的建筑或是工程现场进行参观学习, 三、教学方法的改革 1.启发式教学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始终起着主导作用,如果只是单纯采 并进行现场讲解。比如在讲到楼梯的组成、类型及细部构造时, 取教师教、学生听的教学模式,势必会造成学生思维的懒惰性, 带学生到教学楼或周围工程现场观察具体楼梯。这样学生通过 达不到现代教育要求学生达到具有创造能力的目的。所以教师 直观生动的现场观察,使抽象而复杂的知识直观化、简明化, 在教学过程中,应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在教学中,教师可运 用联想式启发、对比式启发、由浅人深式启发、讨论式启发等 多种启发方法,从传授知识逐步过渡到方法传授和能力的培养, 把教书育人的理念贯穿到课堂教学的全过程之中。。 例如在讲到墙体类型与设计要求的时候,可以首先引导学 生归纳平常所见到的墙体类型,总结出墙体设计的要求,然后 再由教师讲解墙体的各种类型与具体的设计要求,这样可以激 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兴趣,提高课堂的教学质量和效率,活跃 课堂气氛。 2.研讨式教学 研讨式教学是指在教师指导下,针对某一具体教学内容或 理论技术,在学生查阅相关数据资料的前提下,通过师生之间 相互的研究讨论,从而提出自己的相关见解、相关看法的一种 学习过程。例如在讲到楼梯构造时,可以让学生就底层楼梯平 台下要求做通道又不能满足净高要求时,应采取何种方法解决 的问题进行探讨,发表自己相关见解。这种教学方法引导学生 重视独自思考和探寻解决问题思路,使学生从被动学习变为主 动学习,从而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 发散思维能力及语言表达能力。 在“房屋建筑学”的课程教学中,应突出学生的主体与教 师的主导作用。研讨式教学中应先由教师提出一个值得思考的 课题,组织学生思考,集中或分散讨论。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应 充分肯定学生的学习自主性,鼓励学生大胆质疑,标新立异, 充分发表自己的见解。教师在评价研讨成果时要尊重学生的成 果,不能随意否定学生的观点,刺伤学生的自尊心,让学生形 成一种勇于进取、勇于创新的学习氛围。 3.结合案例教学 在“房屋建筑学”原有课的教学体系是以一种类型的建造 工艺(通常是混合结构的建筑)为蓝本,从建筑物本身的构筑 过程以及几大部类的分别构成来描绘对象的。例如,原有的构 造教材将建筑物分为基础、墙、楼板、屋面、楼梯、门窗、变 形缝等几大部件,然后以此为主,分别依次加以详尽的叙述。 』 因而知识抽象而繁琐,所以只是单纯地讲可能收效甚微,学生 不易理解。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应以学生常常接触到的宿舍楼及 教学楼为案例,变抽象为具体化,增强学生对建筑物的真实感, 同时向学生介绍一些知名建筑,拓展学生知识面。 案例教学效果的好环,主要取决于案例题材的选取是否适 当。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合理选择案例,调动学生积极性。例 如在讲到建筑设计立面与体型设计时,结龠鸟巢、水立方、世 闺 使学生对建筑从理性认识到感性认识。 在安排教学参观的内容与时间时,应注意让学生与自己所 做的房屋建筑学课程设计有机结合,使学生在课程设计中遇到 的问题在参观中得以解决,这样具有针对性的参观势必能增加 学生的积极性与创造性,并且锻炼了独立思考的能力。 四、加强实践教学环节 实践教学是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的一种非常有效的 方法,一方面可以巩固学生所学的专业基础知识,—方面还可 增加学生的感性经验,因此应当重视实践教学,充分利用实践 教学的优点,提高学生的创造力。 实践教学环节主要包括习题课、课程设计。 1.习题课 教师一定要重视习题课的作用,大纲规定的习题如墙体构 造设计、楼梯构造设计、屋顶排水设计等一定要学生完成,学 生在完成这些设计的过程中能达到融会贯通所学知识的作用, 并为以后的课程设计打下良好的基础。 2.课程设计 课程设计的目的在于通过课程设计加深学生对所学的建筑 设计原理、构造方法的理解,培养学生查阅、运用各种规范、 图集和各种设计参考资料的能力,以提高他们解决实际问题的 能力。 为了抓好这一环节应注意以下三个方面:第一,合理选择 设计题目。设计题目应当尽量贴近实际,所以设计题目应该是 学生所熟知的教学楼、住宅楼,难度适中,令学生根据自己的 兴趣进行选择,这样大多数学生就会对自己选择的设计题目有 较高的积极性,能够自主地查阅资料实地考察,学习效果比较好。 第二,强化建筑设计规范。现在所用《房屋建筑学 教科书的 内容上重点放在对设计原理的讲解上,而对实际设计中所用的 建筑设计规范却没有太多的提及,有些即便提到,随着房屋建 筑的发展,也相对过时。实际上,在建筑设计过程中,建筑设 计规范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所以老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对建筑 设计规范加以补充或更新。第三,重视学生设计成果。应当采 用讨论式的评图方法,学生介绍其指导方法、主要结构、思维 方式,教师进行总结归纳,发现优点,指出优点,并提出改进 方向。 五、结束语 上述教学改革措施在教学实践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提高 了“房屋建筑学”的教学质量。教学改革是一项与时俱进的工作, 随着建筑业的发展,“房屋建筑学”的改革需要不断地进行深 中国电力教育CEPE — 羁 丽i 提高“ 检测技术与仪表”课程教学质量的方法探讨 郭锦涛 摘要:为适应培养创造性、复合型高素质人才的需要,本文针对“检测技术与仪 ’课程特点、教学现状和目前存在的问题,对其 教学内容、教学方式、考核方式的改进进行了讨论,旨在能进一步提高课程的教学质量。 关键词:检测技术与仪表;教学质量;教学内容;教学方式 作者简介:郭锦涛(1978--),女,满族,内蒙古锡林郭勒人,内蒙古工业大学电力学院,讲师,工学硕士,主要研究方向:火电厂 热工测量、热工自动控制。(内蒙古呼和浩特010080) “检测技术与仪表”是动力工程、自动化、测控等专业的一 没有处理好教师与学生在教学中的关系,教学模式是“以教师 门重要的技术基础课,该课程具有内容多、涉及方面广、与现 为中心”,过分突出了教师的作用,由教师控制着教学中的所有 场联系紧密等特点。本课程的任务是使学生能掌握测量的基本 环节,忽视了学生的作用,没有“以学生为中心”,没有体现出 知识,电厂主要热工参数的测量原理、测量方法,常用检测仪 学生是主体、教师是主导的地位,学生始终处于被动的盲目顺 表的结构和使用方法,并了解现代检测技术的牦 和发展趋势。 从状态,结果导致事倍功半。 随着培养目标由过去主要为电厂培养技术人员转变为培养适用 教学质量是摆在我们面前的当务之急。 一同时,教学环节与实践环节严重脱节,实验和实践环节较少, 展不能适应测量技术的快速发展,导致所学的知识跟不上时代 的需要,学生的积极性不高;考核方式存在问题,一直是采用 面较广的复合型人才的变化,提高“检测技术与仪表”课程的 技能训练不能达到熟练程度,造成教学效果不理想;教材的发 课程特点 ,“检测技术与仪表”这门课程具有如下特点:课程涉及到的 课堂教学理论为主,实验成绩为辅的考核方式,实验成绩以实 检测参数类型比较多,如温度、压力、流量、液位等,相互联 验报告累积成绩计算,理论课程和实验课程分别进行考核,这 系不紧密,逻辑性差。与现场联系紧密,如果教师缺乏感性知 样容易造成理论与实践相脱节,教学效果不理想,忽视了学生 识在讲解时容易讲得不生动,导致学生听不懂。与其他课程联 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不能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系紧密。其相关课程主要有:工程流体力学、热工基础、电路、 三 解决方案 1.教学内容的改进 电子技术基础、电厂热力设备运行等,因此教师授课时需要特 别注意和相关课程内容的衔接。该课程具有的这些特点导致学 二、教学现状与存在问题 做实验,理论和实践在教学结构上各自错开,导致课程教学目 实践学时的限制,技能训练不能达到熟练程度。 一(1)理论教学内容。授课中注意把握基本理论的应用,把 的知识体系。注重讲授过程中的生动性、系统的综合性、描述 获取新知识新技术的迫切愿望。针对课程内容广而多,深浅程 挥课堂讲授的主渠道作用,深入浅出,循序渐进,穿插应用实 生学习时感觉思维跟不上、不适应,容易出现枯燥、难学的现象。 低年级所学知识与本课程的知识有机地结合,使学生形成完整 这门课程传统的教学模式,是在课堂上讲理论,在实验室 的准确性外,还应注意新技术新知识的引入和介绍,满足学生 标完成的效果不能令人满意,学生在理论上一知半解,而由于 度不一的特点,精选教学内容,发挥任课教师的主导作用,发 直以来“检测技术与仪表”的教学都是按照课本及教学 例,将抽象的理论融人实例的分析当中,易于学生理解。针对“检 测技术与仪表”与其他课程联系紧密的特点,因此教学过程中 大纲的要求,主要采取课堂讲授的方法,以注入式教学为主; 人和探索。为了适应社会需求,今后“房屋建筑学”的改革还 才的目标。 [ 张晓宏.高校研究型教学范式之探索——启发式教学[J】.教育 [4】郑慧涵.谈谈研讨式教学在教改中的应用[J]教育与职业,2004 (3):45--46 需进一步的研究,以期更好地实现培养高素质工程管理专业人 探索,2007,(3):63--64. 参考文献: 出版社,2006 [5]郑红,崔艳秋,刘凤菊,吕树俭.“房屋建筑学”教学改革探讨 【6】郭俊辉,曹旭华,王富忠案例教学效果的最优模型探索【J】l高 (责任编辑:赵赘) [1】同济大学等合编.房屋建筑学(第四版)[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 【J]l中国成人教育,2007,(6):153-]54. [2】郭玉华,凌浩美,李琚高职“房屋建筑学”课程教学改革探索 等工程教育研究,201o,(3):140--144. 与实践[J]_职业技术育,2009,(14):29—45 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