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爱问旅游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特大城市新兴城区土地利用及景观格局变化研究——以武汉市洪山区为例

特大城市新兴城区土地利用及景观格局变化研究——以武汉市洪山区为例

来源:爱问旅游网
·资源与环境· 资源开发与市场Resource Development&Market 2018 34(4) doi:10.3969/j.issn.1005—8141.2018.04.010 特大城 市新兴 城区土地利用及景观格局变化研究 以武汉市洪山区为例 韩 勇 ,高军波 ,余 斌 (1.信阳师范学院地理科学学院,河南信阳464000;2,华中师范大学城市与环境科学学院,湖北武汉430079) 摘要:新兴城区是快速城镇化进程中由城郊区向主城区转型的一种城市空间类型,是特大城市土地利用变化的主要载 体。以武汉市洪山区为研究对象,利用景观生态学方法分析了该区2000--2015年土地利用变化特征。结果表明:研究期问武 汉市洪山区土地利用变化速率较快。从土地利用结构变化来看,洪山区建设用地是景观转入主体,城区基底面积增加、空间 承载力增强。从土地利用空间变化来看,洪山区建设用地供给系统稳定,水域和农业用地景观破碎化程度加剧、空间范围缩 小。洪山区城区边缘特征逐渐消失,中心城区的城市特性进一步增显,研究结论可为武汉市土地规划和城市发展提供一定的 借鉴和启示。 关键词:新兴城区;土地利用;景观格局;武汉市;洪山区 中图分类号:F301.2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5—8141(2018)04—0506—07 Analysis on Land Use and Landscape Pattern Changes of Emerging Districts in China S Megacity ’’’ ’。— A Case Study of Hongshan District in Wuhan City HAN Yong ,GAO Jun—bo ,YU Bin (1.School of Geographic Sciences,Xinyang Normal University,Xinyang 464000,China; 2.College of Urban and Environment Science,Central China Normal University,Wuhan 430079,China) Abstract:Emerging urban district was a kind of urban space which was transformed from suburban areas to a main city zone under the rapid urbanization in megacity.It was the main space representing the chances of land use in megacity.The land use changes of Hongshan Dis— trict in Wuhan City from 2000 to 2015 were analyzed by using the methods from landscape ecology.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land use changes were accelerating during the research period.From the point of land use structure,construction land was the main part of transformation from water area and farmland with the result that foundation area was increasing and space beating capacity enhancing.From the point of spatial changes in land use,construction land was suppofled steadily,while the landscape of water and agricultural land was more fragmented and the scope of their space was reduced.In a word,the marginal features of Hongshan District gradually disappeared,and the urban characteristics of central urban areas were further developed.The conclusion was intended to provide reference and inspiration for the land planning and urban development in Wuhan City. Key words:emerging distictrs;land use;landscape pattern;Wuhan City;Hongshan District 1 弓l言 要载体。 土地利用/覆被变化与景观格局变化是地理学 和景观生态学领域长期关注的热点问题 J。尤其是 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城镇化速度以年均1%的速 度增长,进入快速城镇化阶段,土地城镇化是其重要 我国快速城镇化正在持续形成规模外延扩张和 功能内涵提升有机结合的城市空间过程 。 ,这种城 市空间过程已催生出一种新的城区类型,该类城区 的典型特征是地域空间正在经历由城郊区向主城区 的转型之中。在此过程中,新兴城区土地覆盖情况 的表现形式之一。一方面,在城市空间扩张的不同 阶段,土地利用景观类型在数量、面积、方向和强度 上映射出不同的变化特征 。尤其是在城市空间快 速扩张阶段,农业用地、林地和水域景观向建设用地 发生了极大变化,是特大城市土地利用变化的前沿 阵地。以新兴城区为空间棱镜,是进一步发掘我国 特大城市快速城镇化进程中土地利用时空变化的重 收稿日期:2018—02—07;修订日期:2018—03—16 转移构成特大城市土地利用方式的主要类型 , 。 另一方面,城镇化速度与土地利用景观格局变化的 时间和空间序列之间存在明显的关联性。尤其是特 大城市行政区域的频繁替换和加速转型引发土地利 用景观格局的强烈变化,异质化 ’ 、破碎化 '川成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编号:41671179)。 第一作者简介:韩勇(1983一),男,河南省信阳人,博士,讲师 主要研究方向为区域发展与城乡规划、社会地理学。 通讯作者简介:余斌(1963一),男,河南省信阳人,博士,教授 主要研究方向为区域发展与城乡规划。 ·506· 资源开发与市场Resource Development&Manet 2018 34(4) ·资源与环境· 为其景观格局的一般特征。同时,在动态的变化过 程中,特大城市综合土地利用表现出明显的从中心 向边缘递减的空间趋势 ,特大城市的边缘地区和 新城市空间自然景观破碎化程度逐渐加剧 ’” 。值 得注意的是,伴随着特大城市空间形态多元化特征, 洪山区位于武汉江以南地区,是该市版图 面积最大的中心城区(图1)。全区行政区域总面积 480.2km ,其中辖区总面积220.5kin 、托管区总面积 259.7km 。2000年以来,伴随着洪山区城区从“以城 带郊”向“中心城区”的行政地位转变,城区发展提 速,土地覆盖发生了剧烈变化。统计数据显示,2003 年洪山区固定资产投资294283万元,占武汉市投资 总额的l7%,位列各城区之首,其中41.8%的部分 用于城区基本建设。截止2015年底,洪山区全社会 新城市空间不断涌现,其土地利用研究成为当前研 究热点。 本研究以武汉市洪山区作为研究对象,并借助 景观生态学的研究方法对洪山区2000--2015年土 地利用景观格局进行定量分析,以探索其快速城镇 化进程中土地利用景观格局变化的一般特征及其空 固定资产投资仍位列武汉市各行政区之首。在国民 生产总值核算中,建筑业和房地产业均以年均 间规律,为我国特大城市发展规划提供一定的借鉴 和启示。 2研究区域、研究方法、数据来源及处理 2.1 区域概况 l8.21%和27.11%的速度增长,快速城镇化建设使 洪山区在近1O年内城区土地利用景观发生了极大 变化,是武汉市城市外延扩张和内部更新同时发生 变化的空间缩影。本研究以湖北省第二次国土调查 洪山区行政范围(2000年)为研究对象。 2.2研究方法 取值范围在O一1之间,0表示景观完全未被破坏即 无生境破碎化的存在,l表示给定性质的景观已完 全破碎。 破碎化指数:破碎化指数足用以反映景观格局 的破碎化程度,随着人类活动的加剧,景观斑块数破 碎化指数也随之增高。破碎化指数值越小,说明景 观斑块具有较好的完整性;破碎化指数值越大,表明 受人类活动干扰强度越大 。计算公式为 : FN: 』 c 分维数指数:分维数指数可以定量描述某类型 景观核心面积的大小及其边界线的曲折性。分维数 越趋近于1,说明景观斑块具有较小的核心面积和 ………………………(1) 较大的边界曲折性,斑块的几何形状越趋于规则;反 之,分维数越趋近于2,说明景观斑块具有较大的核 心面积和较小的边界曲折性,斑块的几何形状趋于 不规则 。同时,分维数在某种意义上主要反映了 ·式中,FN为破碎化指数;N 为景观斑块总数; N 为研究区总面积与最小斑块面积的比值。FN的 507· ·资源与环境· 系统对于空间的填充能力n 。计算公式为n : FD:—21n (p/4)_……………………………(2) 式中,FD表示分维数;P表示斑块周长;A表示 斑块面积。 核密度估计法:核密度估计法(Kernel Density Estimation,KDE)是一种非参数估计方法,其优点主 要是可随意设定函数形式,解释变量与被解释变量 的分布形式较少受到n 。它认为地理事件可 发生在空间的任何位置上,但是不同位置上的概率 不一样“ 。通过核密度分析,可观测样本点分布的 位置、延展性以及形状特征,从而得到关于整体分布 状况的直观且清晰的描述n 。此外,核密度估计法 还被广泛应用于空间热点分析与探测研究中 ]。 计算公式为: )= 1烈 )..…………(3) 式中,k《 l称之为核函数;h>0为带宽; (X—X )表示估值点x到事件xi处的距离¨ 。 在核密度估计中,宽带(h)的确定或选择对于计 算结果影响很大,随着h的增加,空间上点密度的变 化更为光滑,但会掩盖密度的结构;当h减小时,估 计点密度变化突兀不平 。本文以1000m、1500m、 2000m和2500m为宽带分别对数据进行处理,结果 发现以2000m为宽带能够更好地发掘数据的空间特 征。 2.3数据来源及处理 本文主要选取2000年、2005年和2010年的 Landsat 4~5 TM影像、2015年Landsat 8 OLI—TIRS 影像作为基础数据,分辨率均为30m,数据主要来源 于中国科学院计算机网络中心地理空间数据云。在 ENVI5.1软件支持下,遥感影像经过几何校正后,通 过应用掩膜裁剪出本文研究区域的遥感影像图,以 TM 5、4、3波段进行假彩色合成。依据全国土地利用 分类标准及区域的实际情况,将土地利用景观类型 分为四类:建设用地(城镇建设用地、农村居民点用 地和交通用地)、林地、水域(河流、湖泊、坑塘等水 体)和农业用地(耕地、园地和鱼塘)。选取监督分类 和人机交互目视解译相结合的方法,并借助Google earth历史影像查询功能进行研究区土地利用的分 类。分类结果经检验Kappa系数均在0.90以上,符 合分类精度要求。基于缀块内部均质性的原则,合 并小斑块,进行分类后处理。 · 508 · 资源开发与市场Resource Development&Market 2018 34(4) 研究步骤:首先,本文运用景观格局分析软件 Fragstats 4.2计算破碎化指数和分维数指数,以及面 积和斑块数等描述性指标;其次,以武汉市第二次土 地调查成果中的洪山区行政图为底图,并借助Arc. GIS10.0软件Data Management tools工具创建随机样 本点3000个,通过Spatial Analyst Tools模块将栅格 单元上的景观破碎化指数和分维数指数值赋给随机 点;第三,利用核密度估算法揭示土地利用空间变化 规律。 3结果分析 3.1 武汉市洪山区土地利用类型变化特征 土地利用景观指数变化分析:根据各时段土地 利用景观分类结果,利用ENVI软件计算各类景观 面积和斑块数所占比例,反映武汉市洪山区土地利 用景观总体特征(表1)。从景观面积变化数量上 看,研究期间建设用地数量持续增加,水域面积先减 后增,农业用地数量持续减少。由表1可见,2o00— 2015年武汉市洪山区建设用地面积占比持续增加, 由2000年的22.04%增加到2015年的57.84%,增 加了近35.8%;水域面积占比由2000年的26.71% 下降到2010年的20.70%,2015年又升至21.35%, 呈现先减后增的趋势;农业用地面积占比持续减少, 由2000年的48.40%减少到2015年的33.17%,减 少了近15.23%,林地面积变化不大。 表1 2000--2015年洪山区土地利用类型面积及斑块数占比 从景观斑块变化数量上看,各类景观斑块数占 比较为稳定,建设用地斑块数量先减后增,水域斑块 数量持续减少,农业用地斑块数量持续增加,林地斑 块数量先增后减。由表1可见,建设用地斑块数占 比由2000年的57.87%下降至2005年的49.81%, 在2015年又达到57.87%;水域斑块数量持续减少, 由2000年的15.46%下降至2015年的11.60%,减 少了3.86%;农业用地斑块数量持续增加,由2000 年的16.30%增加至22.4l%,增加了6.11%;林地斑 块数量由2000年的l0.37%增加至2005年的 15.11%,后持续下降,2015年仅占全部斑块数量的 8.16%。 以破碎化指数和分维数指数反映土地利用格局 资源开发与市场Resource Development&Market 2018 34(4) 的异质性特征,揭示其背后的人类活动干扰强度和 景观稳定性程度。从景观破碎化指数计算结果来看 (图2),2000--2015年武汉市洪山区土地利用景观 破碎化值呈不同程度的上升趋势,其中建设用地破 碎化值由0.0017增加到0.0037,林地由0.O1增加 到0.03,水域由0.0067增加到0.018,农业用地由 0.o064增加到0.0096。洪山区林地景观类型被分割 的破碎化程度高、景观空间复杂、异质化程度高,水域 景观类型次之,建筑用地和农业用地的景观破碎化值 较低。在景观生态学中,由于这两类景观受人类规划 思维构筑的影响,形状较为方正和规则,因此其破碎 化程度低、景观空间结构简单、均质化程度较高。 0.030 O.025 0.O2O 0.015 亡;, 0.010 —一一一 0.005 0 n一 『丌] _ 一 . _卜_ 建设用地 林地 水域 农业用地 口2000年 ●2005年 2010年 田201绰 图2洪山区2000--2015年各景观类型破碎化指数 从景观分维数指数的绝对值来看,分维数均值 表现为建设用地>农业用地>林地>水域。从景观 分维数指数的动态变化来看,洪山区2000--2015年 景观分维数指数总体随时间变化不大,呈局部时间 内的稳定性特征(图3)。其中,建设用地分维数指 数在2000 ̄2010年间较为稳定,三个时间节点分维 数值为1.54、1.53和1.54,数值趋近于2,2015年下 降至1.48。林地景观分维数值2000--2010年较为 稳定,三个时间节点分维数值为1.40、1.41和1.41, 2015年降低到1.34。水域景观分维数指数不断减 小,分别由1.43、1.39降低到1.32。农业用地景观 分维数指数从2000年的1.54降低到2005年的 1.48,之后分维数指数较为稳定。 建设用地 林地 水域 农业用地 口2000年一2005年 2010年 Ⅲ20l5年 图3洪山区2000--2015年各景观类型分维数 ·资源与环境· 从上述结果来看,武汉市洪山区建设用地在景 观生态学中表现为斑块边界较为复杂,相似性程度 低,以核心面积增长为主要特征。2015年洪山区景 观分维数下降,建设用地景观填充性降低,且新增用 地具有较小的核心面积和较大的边界曲折性,斑块 的几何形状相对规则;农业用地分维数值在研究期 间整体较为平稳,可判断为建设用地对农业用地的 侵占是从边缘向核心的缓慢推进过程,因此保证了 洪山区农业用地的核心面积未受到较大影响,分维 数值较为稳定。一般情况下,自然过程造成的斑块 常表现出不规则的复杂形状u 。而武汉市洪山区 林地和水域景观分维数平均值较低,分维数指数呈 下降趋势且趋近于1,反映出在人类活动的干扰下, 林地和水域景观核心面积逐渐缩小,斑块几何形状 趋于规则。 土地利用类型转移矩阵分析:本文借助ENVI 5.1软件分析了武汉市洪山区土地类型相互转移情 况(表2—4)。表中,横字段表示前一时间段的土地 利用类型面积;纵字段为后一时间段的土地利用类 型面积;对角线表示未发生类型转移的数量;变化量 为发生类型转移的面积;变化率为发生类型转移面 积占总面积的百分比。 表2 2000--2005年研究区土地利用类型转移矩阵Ik ) 表3 2005--2010年研究区土地利用类型转移矩阵(km2) 表4 2010--2015年研究区土地利用类型转移矩阵(km2) ·509· ·资源与环境· 资源 发 j市场R Ⅲ 1]Pvr1o!Ⅲ nt&Ma,’ f 2018 34(4) 2000--2005 (表2),武汉市洪山区建没用地 生成涵盖洪I…)‘=行政范罔的外接圆,以正北 … 变化昔和变化牢最高,为景观转入主体,水域和农业 川地变化垃和变化率呈负增长,为景观转出主体 陔阶段水域景观为建设用地的转f{j主体,洪IIj区城 镇化建设 地以“填湖造地”为主、2005--2010年, 起点,按顺时针疗向将圆划分为l6个央角相等的痢 形区域..基于叠置分析方法,汁辫:各鹚形区域【人】 地利用景观指数值,绘制各年份景观指数雷达 ,解 析武汉市洪11l 空间异质 特 。2000—2015年, 武汉市洪山 建设用地空l1_IJ lf1心 白西向东的 腱 缱没用地为景观转入主体,与2000--2005年问卡H 比,增K J二升(增长了l1.47km:),而增长率下降 r3.52%,建设用地景观基底面积增加;水域币¨农业 趋势。其中.2000--2005年 JI}I心向尔移动J 1.84km,2005—2()l0年空 中心…东移动I,2.41 km, 20l0—2015年 问中心向』匕偏尔约10。方向移动r 1.14kin。 川地变化量干"变化率呈负增长,为景观转出主体 . 陔阶段农、l 用地变化量和变化率绝对值高于水域景 ,农业川地为主要转出主体,洪山【x=城镇化建没用 从景观分维数指数等粥分析雷达 可以彳亍f{j (图4),2000--2015年,洪… 土地利用景观分维数 地以侵r 农业川地为主 20l0—20l5年,武汉市洪 J… 建没用地增长速度放缓;水域景观呈正增长,景 脱 修复趋势;农、l 厢地变化牢较之 一阶段变小 值的高值均分 在sE—ssw之I'nj。2000年,洪… 景观分维数指数主要方向 sE方向,2005 q-: SSW方向,2010年在SSW方阳,2015年则往S干¨ 陔阶段农业 地址城镇化建设刚地的输出主体。 3.2武汉市洪il1I 土地利用宅问变化特征 SSW方向。土地利用景观分维数指数各年份的办化 变化情况一方面表明洪山区东南部地区土地利川 观形状复杂,不规则程度商;另一方面表l1月,…丁建 设用地的分维数指数平均值最火,进一步说fi』】洪III 区城镇化扩展方向以尔南部地 为主,且较 仃稳 土地利用景观 问稳定性分析: 先,本文借助 ArcGIS J0.0软什I1I的Spatial Statistics Tools工具计算 洪LLI 建设用地 中心(各年份 问中心在核密 度图中标f“,此处小再单独用 说明)。然后,采用 等嫡分析方法,以各年份建设用地空f¨J中心为圆心, N NNW,定性和持续性特征。 N N N NN 一—一Nw/,— 一 —~ /\ “一  一~ ‘ N/NW ~— H, NwfJ 一 ~~ HE 、H ,: ~ \: ~ S S S 2000 2005年 2OlO 图4土地利用景观分维数指数的等扇分析雷达图 将各年份分维数指数核密度估值进行可视化处 理(【皋]5),按自然n1J断点分级法分为h级(从上到下 的主要方向为SEE方向,2005 NWW方 ,2010 年在NWW方向,而2015年 w、SW、E和SE方 分别为低值区、较低值区、中值 、较高值区和高值 f)(), .2005--2010年,洪』J J区土地利川t景观破碎化指数『岛 值区趋同。 从核密度估值的等级性看,2000--2015年最高 值(分别为l1.40、11.15、l1_l5和l1)和等级范围没 明显波动性 、从分维数指数空问集聚性和延展性 从核密度估值计算结 的等级性来看( 7), 2000—20l5年 ,最高值(分刖为0.0562、0.073l、 0.1882和0.1388)和等级范f纠 出以2010年为【I1f 米胥,研究期问分维数指数空问格局并没有随着城 镇化建设空问中心的转移而转移,夺问稳定性特 较为明显 间_节点先升后降的趋势。破碎化指数空间集聚性和 延展性整体上表现为范刖的缩小 、各时段土地利川 空间特征均表现出景观破碎化离值区分布在洪111』x: 中部和地 破碎化指数高值区和较高值I)( 范 土地利用景观 问破碎化分析:从土地利用景 观破碎化指数的等搦分析雷达图来看(图6),研究 期间武汉市洪山f)(土地利用景观破碎化指数高值 现 规则变化趋势 、2000年土地利用景观破碎化 · 围缩小,低值区、较低值 和中值 从中心向外Ⅲ延 伸,并}1.S—w范围内表现出较好的空问稳定性特 征 5 l 0 · ·资源与环境· 图5 1(1(H)一2()15年洪山区土地利用分维数指数核密度 N NNW 一 ~~一HH£ HNW, 一一 ~— Nil N NN r ~~—、HHt 熊 \ss L、~ \;卜、: S S S 2005年 2010年 201 5年 图6土地利用景观破碎化指数的等扇分析雷达图 和水域提供r城区发展的重组土地资源,各类型土 4 结论 地 系统稳定。另一方面,洪山 水域和农、 用 2000年以米,快速城镇化冲.1 ’现有的行政区 框 ,武汉市洪山区由一般虑义I “以城带郊”区升 级为 城 在此过 I{1,J㈠:地利川景观格局 : 地肢 化程度最高,建设用地斑块趋…规则;土地破 碎化 度向外旧地区辐射,趋向静止状态,土地利用 表现}¨多中心波浪式的景观格局特 , 川分异特 fJ』j 。 变化t婴表现为以下三大 允,2000--2015年武汉f 洪… 不 土地利 川类, 变化 明显,转入转¨:频繁, IfJ以水域和 第r ,武汉市洪Il_J 在快速城镇化的背景之下, 伴随符一身发腱千¨行政托管的内外力作川,就土地 利J}J力‘式和景观格局变化来看已经实现 从边缘 阳rII心城 的过渡,进入城p(f~ 新阶段 . 农、J 川地为主要转出对象, 建没川地为主要转入 埘象,上地 农化特征叫{ll!.;建没川地琏底丽积增 JJf1. 问承裁力增强,其 } 心城I 的城I 特性进一步 增 ,进一步表明新必城I 址特久城『『』外 扩张的 要审问载体 其次.土地利用稳定 卞¨做碎化特征明 ..一 址研究期『HJ武汉市洪山i 址}殳川地术源稳定,转变 次稳定 从伞问特征_柬行.洪山p(农 用地、林地 新兴城I)(是我田特大城『 快速城镇化建设下的阶段 H-J :物 当前,洪山区城 土地空M十}j对稳定,主要 表现住建没几j地成片出现、斑块面干j、! t-rYT JJll、破碎化降 低、精舭变得 调、尤其值得注意的足,针对洪…区 环线以南地 ,虽然从土地利用景观格 }¨) 仍显 尔为农业川地, 是当前城区土地性质 从农业用 ·S l】· ·资源与环境· 资源开发与市场Resource Development&Market 2018 34(4) 地转变为城市建设用地,如何有效开发和管理该地 N 区土地关系到武汉市土地利用的集约和协调发展。 N 图7 2000--2015年洪山区土地利用破碎化指数核密度 参考文献: 1468—1479. [1]房国坤,王咏,姚士谋.快速城市化时期城市形态及其动力机制研 究[J].人文地理,2009,24(2):40—43. [12]李灿,张风荣,朱泰峰,等.大城市边缘区景观破碎化空间异质性 ——以北京市顺义区为例[J].生态学报.2013,(17):5363— [2]刘新卫,张定祥,陈百明.快速城镇化过程中的中国城镇土地利用 特征[J].地理学报,2008,63(3):301—310. [3]刘吉平,赵丹丹,田学智.等.1954--2010年三江平原土地利用景 观格局动态变化及驱动力[J].生态学报,2014,12(34):3234— 3244. 5374. [13]吴箐,李字.土地经济生态位变化下的城乡空间景观格局表征 ——以广东省惠州市为例[J].地理科学.2014。34(6):705—710. [14]由畅,周永斌,于丽芬.景观破碎化数量分析方法概述[J].中国 农学通报,2006.22(5):146—151. [4]陈永林,谢炳庚,李晓青,等.2003--2013年长沙市土地利用变化 [15]Batty M,Longley P A.Fraetal Cities:A Geometry of Form and Function [M].Academic Press,1994. 与城市化的关系[J].经济地理,2015,35(1):149—154. [5]王日明,熊兴耀,肖洋,重庆市永川区土地利用空间格局变化模拟 [16]邬建国.景观生态学——格局、过程、尺度与等级[M].北京:高 等教育出版社,2000. [17]安康.我国区域经济协调互动发展统计测度研究[D].广州:暨 南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10. [J].中国农学通报,2014,30(35):166—171. [6]孙云华,郭涛.崔希民.昆明市土地利用变化的强度分析与稳定性 研究[J].地理科学进展,2016,(2):245—254. [7]贾琦,运迎霞.快速城镇化背景下天津滨海新区湖泊水体景观变 化研究[J].资源开发与市场,2014,30(8):968—970. [8]吴波,慈龙骏.毛乌素沙地景观格局变化研究[J].生态学报, 2001,21(2):191—196. [I8]程乾,凌素培.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空间分布特征及影响因素 分析[J].地理科学,2013,33(10):1166—1172. [19]刘靖,张车伟,毛学峰.中国1991—2oo6年收入分布的动态变化: 基于核密度函数的分解分析[J].世界经济,2009,(10):3—13. [2O]李强,王士君,梅林.长春市中心城区大型超市空问演变过程及 机理研究[J].地理科学,2013,33(5):553—561. [9]仇江啸,王效科,逯非,等.城市景观破碎化格局与城市化及社会 经济发展水平的关系——以北京城区为例[J].生态学报,2012, 32(9):2659—2669. [21]何洪林,王远飞.空间数据分析方法[M].北京:科学出版社, 20o7. [10]袁青,马彦红.快速城镇化背景下景观破碎化的生态、社会影响 探析【C].天津:2014(第九届)城市发展与规划大会.2014. [11]史利江,王圣云,姚晓军,等.1994--2006年上海市土地利用时空 变化特征及驱动力分析[J].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2012,21(12): [22]魏伟,周婕,许峰.大城市边缘区土地利用时空格局模拟——以 武汉市洪山区为例[J].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2006.15(2):174— 179. · 5l2 -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awee.cn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3022495号-5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