森林茂密的青龙山东南脚下,有一片600余亩的茶园。茶园临山环水、云雾缭绕、鸟语花香,这便是全国著名的“雨花茶”原产地之一南京青泉茶厂。茶厂有位南京茶叶界闻名的制茶女工,叫李桂林。她虽然只是一名普普通通的女工,但却爱岗敬业、潜心钻研、任劳任怨,28年如一日,坚守着制茶的岗位。
1988年4月,19岁的李桂林从江宁育林学校毕业,到南京农垦系统青泉茶厂实习,厂里看她人品好、肯吃苦,就留下了她,安排在车间学炒茶。
李桂林为了把老师傅们的真功夫学到手,摸索出一套“一看二问三练”的特殊方法。一是仔细看,把茶叶制作中的每一个套路、每一个动作要领都看在眼里;二是虚心问,车间的哪个师傅技术好就黏着哪个师傅问,师傅们也乐意教这个既聪慧又肯吃苦的“徒弟”;三是反复练,为了尽快成为真正的炒茶能手,她利用休息时间采摘老叶反复练习抖、散、翻、炒以及合搓、理条、抓条等动作,很快就掌握了“嫩叶老杀,老叶嫩杀”炒茶中“杀青”这道关键的技艺。李桂林在自己的努力和师傅们的指点下,对锅温火候、用力轻重等方面把握得比一般人快、比一般人好。她经过不断实践和摸索,总结出一套“抖闷结合”的方法,杀出的茶叶叶质柔软,透发清香,达到了“嫩而不生,老而不焦”的水平。经李桂林手工炒出的雨花茶,形似松针,条索紧直,锋苗挺秀,茸毫隐露,色呈墨绿;沸水冲泡,芽芽直立,犹如翡翠,清香四溢。
茶叶一般上午采、下午晾、晚上炒,白天采来的鲜叶不管多少,都要晚上炒出来,不然叶子会发酵。春季炒茶,炒到凌晨是家常便饭,有时还会炒到第二天太阳出来。无论什么时候,李桂林总是最后一个离开车间。走之前,她还得挨个检查梅花灶72中国农垦 2018.7
里的柴火是否熄灭,车间的电闸是否关闭,一切排查妥当后才放心离开。李桂林爱岗如家得到茶厂领导和同事们的认可。
为了抓质量创品牌,茶厂领导把炒制极品“龙雾茶”的任务交给了李桂林。一壶龙雾得真味,六泡悠然仍有香。“龙雾茶”的茶树生长在宫氏泉水边,依山环水,但只有100余亩,稀有珍贵。做极品龙雾茶必须是独芽,需用土锅烧柴手工炒制,炒制技术要求极高,对杀青和火候特别讲究。杀青时,杀嫩了,茶的香气不好,而且还涩嘴;杀老了,叶子会脆断,外形不好看,而且有焦糊味道。为了做好这个“拳头产品”,李桂林一锅又一锅反复小量炒制,除了吃饭睡觉,整天呆在灶旁炒茶。锅温高到二三百度,流淌的汗水都来不及去擦,因为双手要不断地下锅翻炒,炒二两极品“龙雾茶”要弯腰一个多小时。在历次茶叶评比中,“龙雾茶”均获金奖。青泉茶厂几任领导都曾感慨地说过,茶叶能够获奖,李桂林当记头功。
要想成为一名出色的手工炒茶师,除了需要5年左右的经验积累外,还需有较好的悟性和不怕吃苦的韧劲。“指尖伸挺两端翘,紧贴锅脐不怕焦”。由于长时间在高温的锅里炒茶,李桂林的一双手皱褶纵横,布满了坚硬的老茧,甚至还生有道道裂口,与她的实际年龄极不相符。可她总是淡淡地说:“炒了这么多年,哪能细皮嫩肉?炒茶时手被铁锅烫伤是常事。”炒茶时不能戴手套,否则把握不住手感,影响茶的品质。“开始学徒时,由于手法不精,手常常会被铁锅烫伤,老茧就是这样积累起来的。晚上睡觉时,发烫的手根本不能放进被窝。”因为炒茶太苦,很多人炒几年就改行了,年轻人更不愿干,尤其是女子绝不肯做炒茶工。“我虽然也曾流过眼泪,但却从未后悔过当初的选择。”李桂林谈起炒茶的经历是那么淡然。由于多年炒茶,她的手指已变形到并不拢、伸不直了,连简单的针线活都做不了。有一次,李桂林爱人的衣服绽了线,她缝了几次还是拆了,针脚实在太难看,只好花钱找外面的裁缝给缝补了。
李桂林的支气管经常犯病。行家都说,这是因为茶叶中有栮毫,长年炒茶会把它吸入鼻腔和肺气
管,引起支气管炎症。可李桂林从没埋怨过一声。
为了确保茶叶的品质,自打工作以来,李桂林从不用香皂、从不涂脂抹粉、从不抹护手霜,也从不染指甲。她的手粗糙不说,指甲缝和手纹里都渗着青黑色,那黑色的铁锈与茶青早已和她手掌上的老茧融为一体,同事戏称之为“铁砂掌”,其实这才是真正炒茶人的标记。
李桂林不但工作走在别人前头,而且在思想上也积极向组织靠拢。1998年,她如愿成了一名。从此,李桂林的工作更加积极,浑身总好像有使不完的劲儿。有人问她为何如此“卖命”,她说:“把事干好,才像个的样子。”
李桂林除了炒茶,还负责管理600亩茶园。前几年,茶园给外人承包,田间管理不太好,影响着茶树生长和茶叶的品质。厂里接管后,李桂林就带着大家起早贪黑,经常加班给茶园深耕理墒、除草施肥、打杈修枝、喷药治虫等等,农活不复杂,但特别消耗体力。李桂林个头瘦小,体重不足百斤,可干活总抢在前头。即便后来当了领导,她每天仍然是早来晚走,不管是在田间地头,还是在车间一线,她总是和职工一样忙碌着。一袋百十斤的肥料,实在扛不动就拆分两次背。10多斤的大修剪刀总是李桂林拿着,她自己剪好了,还帮别人干,一天下来,吃饭拿筷子的手会不停地发抖。她干的活总是,厂里没有人不佩服。提起李桂林,女工李久萍敬佩地说:“桂林总是干最苦最累的活,筛茶时,茶毫像粉尘一样,没人想干,都是她干了。在茶厂,她吃苦最多!”李桂林却说:“我是,我不带头干,人家就不服你。”
一次,她发现炒茶工在理条时温度过高,便虎下脸说:“我晓得你们想早下班,这么高的温度炒的茶叶颜色肯定不好看,这样的茶怎么卖出去?”难怪领导和同事都说:“把事交给李桂林,不用烦心!”
在茶厂艰难的时候,李桂林也想过离开。“那时孩子小,爱人在,工资收入低,家里很困难。日子过得紧巴巴的,有好几个年头,平均月收入都徘徊在300-600元。”李桂林说,那时因销售不畅,厂里只好以发茶叶代替工资。2008年之前,她的月
人物长廊收入没超过1000元。当年同来的20多名同学最后只剩下她一个人了。
作为炒茶高手,李桂林早已闻名于业内。制茶大师傅的身价已飙升到每月15000元,当年的同学多次邀请她出山,有几个民企茶厂承诺给她月工资保底5000元,奖金另算,李桂林都没有动心。她说:“虽然收入少点,但这里的山好、水好、人好,单位培养了我,我不能对不起单位!”
李桂林兼管茶叶仓库18年,从没少过一两茶,经她手的账实始终相符。库中的茶叶分类存放整齐、收发手续齐全、场所干净有序。即便是再大的领导,没有办齐手续也休想取走茶叶。李桂林的家人来茶场买茶,她从不特殊照顾。退休老职工姚宁龙说:我退休10年了,她也没给我吃过一两茶。但我佩服她,她是个好,是好管家!”青泉茶厂曾更替过六任厂长,每任厂长都让李桂林继续管理库房,都众口一词地说“她当管家让人放心,因为这个人心里最干净”。
李桂林还爱管“闲事”。一次,一位家住茶厂附近的女职工趁人不备,想把一个箩筐拿回家。李桂林发现后,便紧追上去要求她放下箩筐。那位女职工连珠炮似的大骂,李桂林虽然被骂哭了,但她紧抓箩筐的手就是不松,嘴里一个劲地说:“这是茶厂的东西,你不能拿回家!”最后,那个女职工拗不过李桂林,只好放弃箩筐识趣地走了。
一个人把一件事做好很容易,如果28年间把每一件事做好,那绝对不容易。李桂林28年如一日,在平凡岗位上勤学苦练、默默奉献。2011年“七一”前夕,李桂林被南京市国资委系统评为优秀。同年11月,南京市妇联授予她“三八红旗手”称号,认为她是“广大妇女群众中的先进典型和优秀代表,各区县妇联要认真组织学习她的先进事迹”,并且在南京市学习贯彻省党代会精神暨推进“三争一创”动员大会上,李桂林的先进事迹受到肯定。2011年底,李桂林当选为“感动南京人物”,并获得南京市劳动模范的光荣称号。2012年6月,李桂林当选为“中国好人”。同年6月,获江苏省“全省创先争优科学发展争一流优秀”称号并
2018.7 中国农垦
73
“样板”“我跟她共事多年,就住茶厂附近,跟她关系不错,人物长廊大浪淘沙终见金文/李向新
每年四月的第一个星期,看着财务人员将10万元善款转到兵团第一师阿拉尔市团委爱心助学基金账号上,赵品舒心地露出了笑容。
产开发、投资等领域,由此赚取了人生第一桶金。
2009年,公司下属企业新苑房地产公司改制,赵品出资340万元收购了其中42.5%的股份,到2015年,实现年产值4亿多元,是改制前的10多倍,年创利税2000余万元。同年,阿拉尔天创管业部分股份转让,赵品又出资近400余万元收购,当年就实现销售额3000余万元,创利税近百万元。为了拓展市场,这一年他又注册3000万元资金在阿克苏成立天创城市建设投资有限责任公司。
第一桶金
赵品,今年41岁,,出生于四川渠县农村,现系生产建设兵团第一师水利水电工程有限公司新苑房地产公司总经理。
1995年,高中毕业的赵品怀揣着母亲给的30元钱,跟着亲戚来到阿克苏,在哥哥赵光东的废品购销公司打下手,挣到了人生的第一份收入,还学会了开车。
2001年,赵品来到水利水电工程有限公司水利工地开方圆车,拉运施工物资。后来他获悉公司改制,许多施工项目面向社会招标,由中标者完成。在公司团委的帮助下,赵品申请到“青年助力贷款”10万元,再用省吃俭用攒下的工资和四处筹措的近百万元资金,购买了一些作价处理的大型施工机械,成立了施工项目部,承接水利、房建工程。
创业初期,为了保质保量完成工程任务,每年他有一多半时间在工地现场、在车上、在旅馆里度过。凭着年轻人不怕吃苦的闯劲和韧性,他赢得了企业及业主的一致好评,工程越揽越多,涉足房地受到表彰。2013年至今,李桂林年年获得农垦集团、新农集团表彰。南京电视台、南京日报、金陵晚报、现代快报、南京广播电视报、《金陵瞭望》杂志社、《南京党史》杂志社等多家媒体持续宣传报道她的先进事迹。
面对这么多的荣誉,李桂林谦逊地说:“荣誉应该属于大家的,我个人受之有愧!炒好茶干好活,才像个的样子。”这就是李桂林,一个平凡的女74中国农垦 2018.7
倾心搭建就业平台
2009年-2010年,赵品在阿克苏纺织工业城、纺织园区以BOT模式投资近1.6亿元建设了纺织园区60公里排水管网,首部泵房投入运营,每年可创利税近千万元,解决了当地100多人的就业,同时为园区环保事业画上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为了拓宽生产和经营领域,更好地发展企业,服务社会。赵品在心中描绘另一幅蓝图——向沙海要效益,把荒漠变绿洲。2009年,赵品在农一师十六团投入资金1000万元开荒近1万亩,建成6千亩红枣园,解决了150多人的就业,使他们脱贫致富。如今,这片曾经的沙海,已是绿树成荫,鸟语花香。
性,一名优秀的。
喝杯好茶,可以让人心情镇静舒服,闻茶香品茶味,甘醇温润的茶韵,让人回味无穷,舒畅一身而怡然自得。有人评价李桂林:“此女如茶,品她,心灵能得到净化。”我想也是。
(作者单位:南京农垦产业(集团)有限公司)
责任编辑:张韧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awee.cn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3022495号-5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