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
八 年 级 语 文
时量:120分钟 分数:120分
考生注意:(1)本试卷共26题,时量120分钟,分数120分;(2)答案务必填写在答题卷的相应位置;(3)只交答题卷。
一、基础·运用(25分)
1.下列加点字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匿名(nì) 禁锢(kù) 杳无消息(yǎo) ...B.蛮横(hèng) 炽热(chì) 颔首低眉(hàn) ...C.吹嘘(xū) 悄然(qiāo) 深恶痛疾(è) ...D.翘首(qiáo) .
滞留(chì) 广袤无垠(mào)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2分) A.轩昂 暄嚣 油光可鉴 B.简陋 簇拥 磨肩接踵
C.窒息 序幕 无动于衷 D.遏制 濒临 交头结耳
3.下面有关语文知识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他给我拣定了靠站的一张椅子。”这个句子的主干是“他拣椅子。” B.“我走了,到那边来信!”这个句子是祈使句。 C.“(住在山中的)一位老人微笑着喝(从森林中打来的)泉水。”这个句子里括号中的短语都是定语。
D.“他酒没沾唇,心早就热了。”这句话运用了拟人的手法。 4.下列有关传统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阳”作为一个古代地理名词,是指山的南面、水的北面。
B.《史记》是由司马迁撰写的中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全书共一百三十篇,分为本纪、书、表、世家、列传五大部分。
C.古代男子十五岁行冠礼,表示成年,叫弱冠之年。 D.烽火,古时边防报警的烟火。后常用来指代战争。 5.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2分) A.这家化工厂排出大量废气和噪声,周边居民对此意见很大,纷纷打电话到环保部门投诉。 B.在阅读文学名著过程中,常常能够使我们明白许多做人的道理,悟出世间人生的真谛。 C.真正地亲近自然,融入自然,这样,我们的情感才会更加丰富,我们的生活才会更加美
八年级语文 第1页 共6页
好。
D.5月31日是“世界无烟日”,北京爱卫会发出了当天17:31分至18:31分全国公众禁烟一小时。
6.下列句子组成语段顺序排列正确的一项是( )(2分) ①窗外的竹子或青山,经过窗子的框框望出,就是一幅画。 ②有了窗子,内外就发生交流。
③窗子在园林建筑艺术中起着很重要的作用。
④而且同一个窗子,从不同的角度看出去,景色都不相同。
⑤颐和园乐寿堂差不多四边都是窗子,面向湖景,每个窗子都等于一幅画。 ⑥这样,画的境界就无限地增多了。
A.③①②④⑥⑤ B.③②①⑤④⑥ C.②①⑤④⑥③ D.②③①④⑥⑤ 7.根据提示默写古诗文。(5分)
(1) ,似曾相识燕归来。 (2)东风不与周郎便, 。 (3)烽火连三月, 。
(4) ,霜重鼓寒声不起。
(5)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 。
8.《昆虫记》的作者是法国的 ,它是科学与文学完美结合的典范,被誉为“ ”,其文学性在于 。(3分) 9.阅读下列材料,完成后面的题目。(5分)
2016年11月30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委员会通过决议,将中国申报的“二十四节气”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材料一:农耕时代,当时没有现代技术,一切靠天吃饭,农田的耕作播种需要了解天象,预测天气气候。于是,我们的先人就发现可以通过观察日月星辰的变化来认识外界自然变化,认识一年中时令、气候、物候等方面变化规律,慢慢总结出了“二十四节气”。
材料二:从科学角度上讲,“二十四节气”是根据地球绕太阳公转的轨道也就是太阳在黄道上的位置来划分的。视太阳从春分点,也就是黄金零度出发,此刻太阳垂直照射赤道,每前进15度为一个节气,运行一周又回到春分点,为一回归年,24个节气正好360度。
材料三:不仅古代,在现代“二十四节气”也已融入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清明节气的祭祖活动、冬至的吃饺子等;在农村,二十四节气仍然指导着农民朋友们的农事活动;中医的理论体系会要求医生考虑节气,也就是结合天气气候特点和病人的病症来看病,广大老百姓也会按照节气规律来改变作息饮食和养生。
(1)以上三则材料分别从“二十四节气”的______、_______、______三方面来介绍。(3分) (2)以下是传承“二十四节气”传统文化的措施,其中不恰当的一项是( )(2分) A.把节气列入课本,把节气故事编成民谣 B.各大报纸设专版宣传节气知识
C.各个单位定期举行相关节气的知识竞赛 D.鼓励种植、销售反节气蔬果
八年级语文 第2页 共6页
二、现代文阅读(25分)
(一)阅读下面文段,完成下列各题。(10分)
扬州个园,是一座独具气魄的名园。它和苏州拙政园、北京颐和园、承德避暑山庄并称中国四大园林,是清嘉庆、道光年间两淮盐总黄至筠在明朝“寿芝园”旧址上兴建起来的。其时园中遍植翠竹,盖取东坡诗意境:“宁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无肉令人瘦,无竹令人俗”,以示主人不俗。又因竹叶形状很像一个“个”字,故名“个园”。“个园”以四季假山的堆叠精良而闻名。
进入“个园”大门,便见湖石歪路,修竹繁密茂盛,石笋参差,好似“雨后春天的竹笋”动土而出,此即个园春光。稍前又有十二属相之假山石,皆在似与不似之间,与“春山”以及竹林相映成趣。
“春”去“夏”来,绕过“宜雨轩”,眼前豁然开朗,在浓荫环抱的芙蕖池畔,一座六七米高的大湖石假山呈现在面前,这就是“夏山”。过石桥,进石洞,只感觉藕荷飘香,葱翠生凉。
转过“鹤亭”,是座“一”字形长楼。循楼而去,“秋从夏雨声中入”,长廊止境即是“秋山”。秋山全用荒凉的山石堆叠而成,构思斗胆,用石泼辣,相传为大画家石涛的作品。看此山,山势巍峨,峰峦升沉,又见古柏斜伸,红枫遍植,石钟乳挂,石桥俨然,气象果然不同一般。设若好天傍晚时分,秋山面迎落日,一红如染,“天高气爽”的诗情画意顿时溢出。
步下秋山,过“通风漏月厅”,迎面是一组由白颜色的石英石堆叠而成的“冬景”,一只只“雪狮”似顽皮的孩子用没有融化的积雪堆就。山系、山顶“长年积雪”。南面有一堵白围墙,墙上开了四排风洞,常常令人不寒而觉寒。
冬景虽给人以积雪未消的凛冽之感。但靠春景的西墙却开了两个圆形的漏窗,只见枝枝翠竹过墙来,又给人们“严冬过尽绽春蕾”的深远意境,整个园景犹如一幅构制巨大的画卷,构成美的和谐。
10.从说明对象来看,本文介绍了扬州个园的 特点。(3分) 11.从说明文语言特点的角度,分析加点词语的意义和表达作用。(2分)
南面有一堵白围墙,墙上开了四排风洞,常常令人不寒而觉寒。 .. 12.说说下面的句子采用的说明方法及作用。(3分)
整个园景犹如一幅构制巨大的画卷,构成美的和谐。
13.从说明顺序来看,本文采用了 顺序。(2分) (二)阅读下面文章,完成下列各题。(15分)
看 火 车
①下午,我和狗子、保家、爱军四个人一起悄悄地溜出村子,然后一路小跑,直到我们经过另外一个村子霍家坪,才放慢脚步,长长地舒了一口气。我们不能让村子里的人发现,不能让任何一个同伴发现,因为这个下午对我们来说,是完全应该载入史册的一天———当我们走了整整两个小时弯曲的山路之后,我们在三阳川的渭南镇看到了我们向往以久的火车。
②第一次知道火车,是在一个深夜。那夜,我恰巧和祖母住在一起。可能是半夜两点
八年级语文 第3页 共6页
多吧,叔父背着一个背篓,回来了。祖母急忙下炕,给叔父收拾吃的去了。而我,一个才六岁的孩子也被惊醒了。我一看久别两个月的叔父风尘仆仆地坐在炕沿边,就再睡不着了。叔父给我讲了出门的一些经历——其中让我最觉新鲜的,就是叔父花了三毛钱,从很远的地方坐着火车到了山脚下的渭南镇。从此,火车就像一个魔术师的手,弄得我心神不宁——其实我并没奢望自己能坐上火车,只要能看看它奔跑的样子,也就心满意足了。是啊,看一看火车,是我一个乡下少年对远方的向往。从生在杨家岘这个小村庄开始,我就没出过远门。最远的一次,也就是去了一次三阳川,一个比我的村子略微好一些的地方。于是,我就把看火车这个秘密的愿望告诉给了我的三个好朋友;于是,也就有了我们秘密出村的那个下午——当我们到了渭南车站,好像是下午四点多。
③小心翼翼地进了火车站,在一个极不起眼的角落里坐下来,我们就等着有一列火车能够驶入我们的眼帘。可是,当我们苦苦地等了多半个小时,才有一趟货车驶来了,好像是拉煤的,脏兮兮的,一点也不好看,还有一路的灰尘跟着火车在飘飞。可以说,这无异于渴望已久的漂亮姑娘居然以很丑的样子出现在眼前,让人备感失落。我也就在那个下午突然明白,任何美好的事物在到达内心之前,其实都要走上一段很长很长的路,从而产生一种极为美丽的等待之苦。比如我们期待驶入我们眼帘的第一列火车。但我们没有罢休,并且下了决心,宁可不回家也要看一趟坐人的火车,看一看究竟是穿什么衣服的人坐着火车来来去去地经过祖国的南北大地。
④终于,不到十分钟,来了一趟火车,确实如我们所愿的是一列客车。更让我们兴奋不已的是,它居然就停在我们的眼前,停在西北大地上这个小小的车站上。这也就是我后来所知道的列车在单行道上的会车。火车一停下来,我们就欢呼起来。我心里多多少少还是有点怕,躲得远远地,我看见车里的人来回走动着,有喝水打牌的,有抽烟睡觉的。至今我还记得,那趟火车某个窗口边上的一个中年男子,他总是冲着我们几个笑。我知道他是笑我们的傻。傻,难道不是一种美吗?我现在真希望有人笑我傻,然而没有了。还得补充一句,火车启动时他打开窗户,朝我们挥了手。
⑤随着一声鸣笛,火车慢慢启动了,在我们内心的挽留下驶向了远方。热闹了几分钟的站台沉寂了下来。只留下我们四个人在空荡荡的站台上孤零零地站着,回想着已经远去的火车。我不知道火车最终要去什么地方,也不知道沿途会有什么样的景色,但我可以相信,一路走去,肯定很美,肯定要比我所生长的这个小村子美得多。
⑥后来,在我的百般纠缠下——八岁的我被叔父带着坐了一次火车,但远远没有我所想像的那么美好。是啊,少年时代美好的秘密,如果要想一直保留它天真的面孔,就永远也不要揭开那层朦胧的面纱。
14.阅读选文②-⑤段,完成下面表格。(3分) 事情发展过程 未见火车 A 看到心目中的火车 B 火车离去 C 人物内心变化 向往、不安 恭敬、失望 15.“我”萌生“看火车这个秘密的愿望”的原因是什么?(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按要求回答问题。(4分) (1)赏析下面的句子。(2分)
只留下我们四个人在空荡荡的站台上孤零零地站着,回想着已经远去的火车。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八年级语文 第4页 共6页
(2)说说你对“他总是冲着我们几个笑”一句中“笑”的理解。(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文章以“看火车”为题的作用是什么?(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文章的题目是“看火车”,可是结尾为什么还要写“我”坐火车这件事?(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古诗文阅读(20分)
(一)阅读下面两个语段,完成后面的题目。(共16分)
【甲】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乙】吴既赦越,越王勾践反国乃苦身焦思,置胆于坐,坐卧即仰胆,饮食亦尝胆也。曰:“女忘会稽之耻邪?”身自耕作,夫人自织;食不加肉,衣不重采;折节下贤人,厚遇宾客;振贫吊死,与百姓同其劳。终灭吴。(选自《史记》) 19.对下面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曾益其所不能:曾,通“增”,增加 .B.行拂乱其所为:乱,扰乱 .
C.吴既赦越:赦,赦免 .D.厚遇宾客:遇,遇到、碰到 .
20.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3分) A.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 实是欲界之仙都 ..B.管夷吾举于士 惧其不已,告之于帝 ..C.置胆于坐 且焉置土石 ..
D.身自耕作,夫人自织 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21.用“/”为下面的句子标出停顿。(每句标一处)(2分) (1)故 天 将 降 大 任 于 是 人 也 (2)越 王 勾 践 反 国 乃 苦 身 焦 思 2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4分) (1)人恒过,然后能改。
(2)女忘会稽之耻邪?
八年级语文 第5页 共6页
23.甲文首段列举古代六位贤士的事例,是为了说
明 的道理。乙文故事可以用成语来概括其主要内容。成语是: 。(4分)
(二)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后面的题目。(4分)
社 日 谢逸①
雨柳垂垂叶,风溪澹澹纹②。清欢唯煮茗,美味只羹芹③。 饮不遭田父④,归无遗细君⑤。东皋⑥农事作,举趾⑦待耕耘。
【注释】①谢逸:宋代“江西诗派”诗人,隐居乡里,布衣终身。②风溪澹澹纹:微风吹拂,水生细纹。③羹芹:煮芹为羹。④田父:依杜甫诗意,田父指邀请友人饮酒的农夫。⑤细君:用东方朔典故,指妻子。⑥东皋:水畔高地。⑦举趾:举脚,下田。 24.下列对词的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2分) A.诗歌描写了春社时节淳美的田园风光。
B.首联描摹了一幅春雨丝丝,垂柳依依,微风细细,水波粼粼的早春图画。 C.颔联主要写了诗人在煮茶喝羹过程中体会到的快乐之情。 D.颈联是说喝酒没有知音,赠妻没有物品,流露出哀伤之情。 25.下列对词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这首诗格调清新自然,充满了生机和乐趣。 B.诗人表现了诗人安贫乐道的淡泊情怀。
C.全诗紧扣“待”字,表现诗人慵懒散漫的生活态度。 D.此诗用词精炼,用典贴切,用情真挚。
四、作文(50分)
26.网络使我们的联系更便捷,使我们的生活更精彩,但网络问题对我们的生活和学习也造成了危害,请以班级名义写一份倡议书,向全校师生发生倡议,倡导大家文明上网,健康上网。不少于500字。
八年级语文 第6页 共6页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