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媒体拓宽小学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
作者:徐俊杰
来源:《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2年第07期
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语文课程应植根于现实,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应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注重跨学科的学习和现代科技手段的运用……”并指出:“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应当密切关注当代社会信息化的进程,推动语文课程的变革和发展。”由此可见,多媒体是推动语文课程改革的有利工具。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多媒体对各科教学的影响越来越大,运用多媒体进行教学越来越显示出它的重要性。近年来,将多媒体引入课堂与语文教学进行整合,取得良好的效果。 1 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第斯多惠说:“教育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的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学生的兴趣。”“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是一种渴求知识、探索事物的心理倾向。学生一旦对学习发生兴趣,就会由被动学习转化为主动学习。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应根据学生的心理特征发挥多媒体的优势,创设情境,以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诱发学生强烈的学习动机,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在教学《九寨沟》一课时,笔者先让学生观看一段九寨沟的录像。“你从片中看到了哪些美景呢?”随着笔者的提问,学生的眼里闪烁出兴奋的光彩,纷纷举手畅谈。学生的学习热情高涨,为进一步的理解课文打下基础。可见,在教学中发挥多媒体的优势,以图、文、声并茂的三维方式呈现教学内容,可以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充分激发学习语文的兴趣,更好、更快、更深地把握教学中的重点、难点,为今后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2 充分利用网络资源,丰富学生知识 2.1 网络维持了学生自主阅读的兴趣
网络根据学生的兴趣、习惯、方法等因素,多方创设激励学生主动地参与学习活动的网络教学环境,还提供了丰富的网络阅读资源,网页图文并茂,有声有色,适合儿童年龄特点,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阅读兴趣。学生的阅读需求随时得到满足,维持了阅读的兴趣,就这样,网络教学轻而易举地促进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自主性。 2.2 网络养成学生良好的自主阅读习惯
广泛阅读是养成学生良好阅读习惯的前提。良好的阅读习惯一旦养成,便会成为个人的宝贵财富,终身受用。如执教《泉城》一课时,为了让学生能走进泉城,了解泉城,教学之前,笔者教会学生收集资料的方法,让学生从电脑网页上收集有关全城的资料和图片,并在课堂上充分利用这些图片和资料,学生被泉城美丽的风景深深地吸引住。可见,在课堂上利用网络广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泛阅读,自由地汲取知识,不仅逐渐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还能逐步培养学生自主阅读的良好习惯。
2.3 网络促使学生自得自悟
网络中,教材起着引领的作用。教师带领学生先学习课文内容,鼓励学生多疑、多问、多读、多想,以求自得。在自得的基础上,学生通过多读类似范文内容的文章,启发思考,形成量的积累而达到自悟,如在《秋天》一课的教学中,笔者通过网络资源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学习内容,秋天的花、秋天的境、秋天的歌、秋天的诗,等等。阅读后,笔者带着好奇的神情问:“你是怎样感受到秋天的呢?”学生以不同的方式各抒己见:我是用耳朵听到秋天;我用眼睛看到秋天;我是用手摸到秋天;我是用鼻子闻到秋天……学生在大量阅读后发出一串串感悟,语言真实自然,这即是自得自悟。可见,网络是学生读中感、学中悟的过程。综合上例,网络教学维持了学生阅读的兴趣,养成了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促使学生达到自读自悟的最佳境界,它让学生自主阅读更加真实。
3 多媒体有利于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和合作学习的 学习能力
语文课程标准强调指出:“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学生在课堂上不再是被动地接受知识,而是积极、主动地获取知识。如在教学《航天飞机》一课时,笔者引导学生探究:你还知道哪些有关航天飞机的知识?于是,学生充满好奇地上网查询,通过网上阅读,他们纷纷发言……这样的教学培养了学生利用现代信息技术主动获取所需知识的能力,并促使学生形成自主探究的学习意识。
时代的发展决定了成功必须是相互合作的道路,群体合作的合作学习更是不可缺少的。放眼21世纪,语文教学应该有一个更高的起点,更新的局面。将信息技术引入课堂与语文教学进行整合,有利于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发挥网络教学优势,促使学生自主阅读;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和合作学习的学习能力。随着网络教学理论的深入研究,学习活动将更加个性化、情境化、多样化、综合化,促使学生快乐自主地学习,使课堂焕发新的生命。 (作者单位:吉林省公主岭市陶家屯镇中心小学)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