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动目标:
1.幼儿动手操作实验,初步了解塑料袋的特征有弹性。 2.观察实验,大胆说出想法。
3.培养幼儿对科学现象进行探索的兴趣。 4.让幼儿学会初步的记录方法。 活动准备:
物质准备:密封塑料袋、彩色铅笔若干(表面要光滑)、水。 视频准备:铅笔水袋的实验视频。(教师上课实验视频) 活动过程:
谈话导入,激发幼儿的参与活动的兴趣。
教师扮演铅笔角色:大家好,我是一把铅笔,告诉你们一件神奇的事哦!我可以刺穿放在桌子上的水袋,并且水不会流出来。你们相信吗?(事先往袋子里加入水。并密封放在显眼的桌子上)
鼓励幼儿猜想是否能成功?为什么呢?
教师引导幼儿观察实验的过程,提出问题展开讨论。 1、教师第一次操作,引导幼儿观察并提出问题。 教师呈现失误示范
用一把铅笔将密封的袋子戳一个洞,拔出铅笔,密封袋中的水从洞中流出。
模仿铅笔说:糟了糟了,水怎么流出来了?是哪里出现问题了?
幼儿的观察和推测
2、老师第二次操作,引导幼儿再一次观察并讨论。 教师呈现成功示范
袋子注入水并密封。缓慢的把铅笔插入水袋中,并细心观察袋子是否有水流出来?
教师模范铅笔:太棒了,太棒了,我终于成功了。哈哈 为什么第一遍铅笔插入袋子,袋子里的水会流出来,而第二遍铅笔插入袋子,袋子里的水不会流出来。这是为什么?(孩子们自由讨论)
小结;铅笔插入水袋中的时候,速度要缓慢,并且不能随便移动铅笔。模仿铅笔表达成功的喜悦。
幼儿操作实验,教师观察并个别指导。 教师提供材料,幼儿操作实验。
注意事项:实验操作完毕,不能马上拔出铅笔,需用水盆接住,铅笔拔出时削的那头,不能对着自己或者同伴哦!
教师鼓励幼儿大胆表达自己的实验结果,你发现了什么? 小结:塑料袋有弹性的,在它们被插入的瞬间会迅速回弹包裹住铅笔,不会留有空隙。水袋的水量最好要超过袋子的一半哦,铅笔尽量往水袋中间插入。
教学反思:水袋扎不破其实是由密封塑料袋的材质决定的。密封塑料袋、气球还有保鲜膜,它们都是由高分子聚合物组成。这些物品有一个特性就是弹性,在它们被戳穿的瞬间会迅速回弹包裹住铅笔,不会留有空隙,即使有较小的缝隙也会因为水的表面张力而无法流
出。
(一)教师的支持与回应
1.家长与老师的配合,为宝贝们认真准备了实验材料,并让孩子们自己动手操作完成实验。
2.从视频中可以看到,宝贝对这次的实验把控非常好,做事很认真,只有亲身体验过,才能获取关于实验原理的科学认知。孩子们在经历了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后才能逐步形成初步探究的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幼儿的表现
实操了一遍后,孩子的兴趣大大提升,感受到了水袋子的奇妙之处。
(三)、教学过程
在教学活动中,通过操作的形式,让幼儿体验到探究的过程和快乐。利用生活经验交流,讨论操作实验,引导幼儿创新动脑的科学思维。让家长为孩子做好生活观察活动,使孩子的生活经验会更丰富一些。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