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
一、 字词书写 (共1题;共4分)
1. (4分) (2018七下·宜兴期中) 音汉互写 ________ 殷红
________ 憎恶
dì
取________
jié
________问
二、 句子默写 (共1题;共10分)
2. (10分) (2017八上·荣昌期中) 古诗文默写填空。 (1) 仍怜故乡水,________。(李白《渡荆门送别》) (2) 老骥伏枥,________。(曹操《龟虽寿》)
(3) 山川之美,古来共谈。________,________。(陶弘景《答谢中书书》) (4) 树树皆秋色,________。(王绩《野望》) (5) ________,长河落日圆。(王维《使至塞上》)
(6) 崔颢在《黄鹤楼》中直抒胸臆,道出了心中深沉的思乡之情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
(7) 晏殊在《浣溪沙》一词中被兴誉为“千古奇偶”的名句。表达对春光逝去的惋惜,怅惘之情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
三、 中国名著 (共1题;共3分)
3. (3分) (2017八上·潘集期中) 《红星照耀中国》又名《________》,作为美国记者,斯诺在华采访的主要地点是________,他探求了________发生的背景、发生的原因。他判断由于中国共产党的宣传和行动,使穷人和受压迫者对国家、社会与个人有了必须行动起来的新的信念。
四、 语言表达 (共1题;共4分)
4. (4分) (2018八下·扬州月考) 根据拼音写汉字。
烟花三月的扬州城,有的是娇艳的花,婆娑的树,爽sà________的风,飘yì________的云朵。最爱她傍晚的时刻,春阳的光线空灵得如同饮醉了的月华:透着微xūn________,透着温柔,liǎn________起那份耀眼的光彩。
五、 其他 (共1题;共5分)
5. (5分) (2016·丹阳模拟) 下面是某校黑板报上一则消息的摘录,有不少毛病,请选择4﹣6处(不超过6处)在原文上加以改正。
我校初三学生杨亮,在全市演讲比赛中荣获一等奖,并受到评委的赞赏。
今年十五岁的杨亮,人小志高,平时学习克苦,全面发展,各科成绩都超过90分以上。他不但注重课外学习,而且十分重视课内学习,并且注意运用书本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据他的班主任:李老师介绍,在比赛中,杨亮同学流利的语言、得体的姿式、渊博的知识赢得了各位评委的赞赏。
六、 现代文阅读 (共2题;共30分)
第 1 页 共 9 页
6. (20分)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1——4题。 最美的对视 孙道荣
(1)她久久凝视着,凝视着。
(2)站在她面前的,是一个16岁的男孩。与所有这个年龄的男孩子一样,他有着清澈、纯净、稚气未脱的眼睛。他也深情地凝视着她,凝视着她,然后,向她深深地鞠了一躬。
(3)几个月前,他的眼前还一片漆黑。四岁那年,因为一场大病,他失明了,从此,他的世界就漆黑一团。直到三个月前,他获得了一位刚刚去世的老人无偿捐助的一只眼角膜,才得以重见光明。
(4)那位老人,就是她的母亲。
(5)她的母亲,被社区追评为“最美的人”。她代表已经去世的母亲,上台领奖。让她没有想到的是,为母亲颁奖的,正是受捐的男孩。
(6)早在六年前,年已八旬的老母亲,就向子女表达了最后的心愿,在百年之后,将自己的眼角膜无偿捐献给需要的人。对此,儿女都表示赞成,并和老母亲同时做了捐献登记,一家三口身后捐献眼角膜登记表的编号连在了一起,分别是“351、352、353\"。这组温暖的数字,就像小时候妈妈牵着她和弟弟的两只小手一样,齐步向前走着,温情、坚定而有力。
(7)随着年龄增长,老母亲的身体每况愈下,尤其是她的眼睛,因为白内障而使视力严重下降,看东西都是模模糊糊的。她说服母亲去做白内障手术,这是个小手术,可以恢复不少的视力。可是,老母亲却死活不肯答应。老人说,自己身上的器官都老化了·,没啥用了,只有这眼角膜还行,将来还能够捐给别人,万一做了手术,损坏了眼角膜,那可怎么办?而且,自己也活不了几年了,看不清楚也没什么关系,但保住眼角膜,就可以让别人一辈子都看得见。老人固执己见。最后,还是眼科医生说服了老人,做白内障手术,对眼角膜不会有任何损伤,老母亲这才放心地接受了手术。
(8)老母亲又生病住院了,这一次,病情凶险。自知时日不多,老母亲心里惦记着的,仍然是捐献眼角膜的事,这可是她这一生最后的愿望。担心自己临终时,可能无法再清晰地表达捐献的意愿;也害怕自己一旦撒手走了,子女悲痛之中也许会忘了这重要的一茬,老人将那张“自愿捐献眼角膜登记卡”,放在了自己的病历本中,好让子女或者医生,在最后时刻,也不忘她的心愿。
(9)一个静悄悄的凌晨,老母亲安静地走完了一生,溘然长逝。
(10)她强忍悲痛,第一时间通知了有关部门。眼科医生小心翼翼地取走了老人的眼角膜,那“0.5克的挚爱”。 (11)老母亲的眼角膜,很快就被移植给了受捐人,为他人点亮了光明。
(12)在母亲节那天,她发了一条微信:“我知道,有些人正用您的眼睛看着这个从未谋面的世界。说不定哪天,我们的目光在茫茫人海中再相视,我知道,那是您爱的目光。”这是老母亲离开之后的第一个母亲节,她再也不能喊一声“妈妈”了,但她知道,母亲仍在注视着这个世界。
(13)她没有想到,会在这个场合,再一次看到母亲的眼睛。她凝视着,凝视着,热泪盈眶。
第 2 页 共 9 页
(14)男孩也惊喜而羞怯地凝视着她。
(15)两个人的目光,就这样对视,凝视。那是思念的目光,那是充满柔情的爱的交汇,那是我们所见过的最美最亲的对视。
(选自2014年9月17日《黄山日报》) (1)
结合第(6)~(9)段中某一具体细节,说说母亲这个“最美的人”身上体现出的美德。 (2)
体会本文用“0.5克的挚爱”指代“眼角膜”的深层含义。 (3)
品味第(13)段画线句,发挥想象,试将“她”此刻的心理描写出来。(不超过60字) (4)
本文最后一段在结构和内容上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 7. (10分)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读书是件很安静的事情 陈丹青
①读书是一件很安静的事情。要是论教养,你真的是读书人,你不要讲出来。读书也好,画画也好,不能弄成一种身份。
②这是我到国外才学会的。国外很“牛”的人都害羞得要命,躲着不讲自己挺在行的那些事。出国之前还没有人说我是读书人,是知识分子,回来后听到不少人说我是做学问的,是艺术家等等。我很害臊,这怎么好意思说出来?
③陈寅恪先生周游列国,通晓20多种语言,可是他在清华填表时只填了两种:梵语和德语。逃亡香港时,日本人在他家里要挟他出来做事,他不肯,日本人就要行使暴力。当时楼里有很多人,他突然站出来和日本人交涉,说很流利的日语,他的家人都不知道他的日语这么好。不到万不得已,你都不知道他会讲日语,这就是教养。
④我读书实在是少,但是我读过的书实在地告诉我:你知道的非常少,你还有非常多的不知道。所有书教给我的就是一件事情——你不要自以为是。
⑤弗吉尼亚·伍尔夫的《一个人的房间》中说:“若以书而论,每本书都会变成你自己的房间,给你一个庇护,让你安静下来。”确实,一本好书会让我安静下来,会让我有内心生活。我每天出去都是应酬、谋生、作假,片刻的安静都是读书带来的。法国人蒙田有句话,大意是人类一切灾难在于人回到家还安静不下来。我很庆幸我没有变成在自己的房间里面安静不下来的人。这和我这么多年多多少少读书有很大的关系。
⑥我对阅读充满感激。 (1)
第③自然段主要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
第 3 页 共 9 页
(2)
说说你对文中“读书是一件很安静的事情”这句话中“安静”一词的理解。
七、 综合性学习 (共2题;共25分)
8. (10分) 综合性学习。完成1-2题。 (1)
某校需制作介绍爱因斯坦科学成就的信息卡,挂在物理实验室的墙上。请你从下列信息中筛选出三则有效信息。(只需写出序号,多选不给分)
爱 因斯坦 ①阿尔伯特·爱因斯坦(1879-1955)。物理学家。生于德国,1933年因受纳粹政权迫害,迁居美国。②最重要的是在二十世纪初的一些新发现的推动 下,建立了狭义相对论;并在这基础上推广为广义相对论。③提出了光的量子概念,并用量子理论解释了光电效应、辐射过程和固体的比热。④在阐明布朗运动,发 展量子统计法方面都有成就。⑤后期致力于相对论“统一场论”的建立,企图把电磁场和引力场统一起来,惜无成效。⑥爱因斯坦的理论,特别是相对论,揭示了空 间一时间的辩证关系,加深了人们对物质和运动的认识,无论在科学上,还是在哲学上,都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
筛
选
的
信
息: 。
(2)
科学进步离不开科学精神。阅读下面材料,你认为最重要的科学精神是什么?
材料一:意大利物理学家、天文学家和哲学家,近代实验科学的先驱者伽利略说:“一切推理都必须从试验中得来。”
材料二:爱迪生做了1600多次耐热材料和600多种植物纤维的实验,才制造出第一个炭丝灯泡,可以一次燃烧45个钟头。后来他在这基础上不断改良制造的方法,终于推出可以点燃1200小时的竹丝灯泡。
9. (15分) 综合性学习。
文韬中学将举行“成长的足迹”系列活动,请你参加。 (1)
请你设计一个活动,仿照示例,写出活动名称。 示例:聆听名人故事 (2)
请你以文学社社长的身份给著名女作家秦文君打电话,邀请她于6月20日下午两点到学校礼堂作关于成长的主题报告。请写出你的电话内容。
(3)
下列篇目选自《朝花夕拾》,请任选一篇,结合文中具体内容,说说鲁迅早年的生活经历,对他的成长产生了
第 4 页 共 9 页
怎样的影响?
《阿长与〈山海经〉》 《父亲的病》 《藤野先生》
八、 文言文阅读 (共1题;共23分)
10. (23分) (2019·滨江模拟) 阅读下面有关北宋文人黄庭坚的传、诗,完成小题。 黄庭坚传
黄庭坚字鲁直,洪州分宁人。幼警悟,读书数过辄诵。举进士,调叶县尉。熙宁初,举四京学官,第文为优,教授北京国子监。苏轼尝见其诗文,以为超轶绝尘,独立万物之表,世久无此作,由是声名始震。知太和县,以平易为治 , 时课颁盐策,诸县争占多数,太和独否,吏不悦,而民安之。
哲宗立,召为校书郎、《神宗实录》检讨官。逾年,《实录》成,擢①起居舍人。庭坚性笃孝,母病弥年,昼夜视颜色 , 衣不解带,及亡,庐墓下,哀毁得疾几殆。服除,为秘书丞,兼国史编修官。章敦、蔡卞与其党论《实录》多诬。凡有问,庭坚皆直辞以对。贬涪州别驾、黔州安置,言者犹以处善地为骫法②。以亲嫌,遂移戍州,庭坚泊然,不以迁谪介意。蜀士慕从之游讲学不倦凡经指授下笔皆可观。
庭坚学问文章,天成性得,陈师道谓其诗得法杜甫,学甫而不为者。善行、草书,楷法亦自成一家。庭坚于文章尤长于诗,蜀、江西君子以庭坚配苏轼,故称“苏、黄”。
(节选自《宋史·文苑》③ , 有删减) 池口风雨留三日④ (北宋)黄庭坚
孤城三日风吹雨,小市人家只菜蔬。 水远山长双属玉⑤ , 身闲心苦一舂锄⑥。 翁从旁舍来收网,我适临渊不羡鱼。 俯仰之间已陈迹,暮窗归了读残书。
【注】①擢:选拔,提拔。②骫(wěi)法:枉法。③《宋史·文苑》:《宋史》为元人主持修撰,但基本引用了宋代列朝的《国史》。④元丰三年秋,授知吉州太和县,黄庭坚在做官赴任途中因风雨而留滞池口所写。⑤属玉:水鸟名。⑥舂锄,即白鹭。
(1) 下列句子中划线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 . 以平易为治(治理) B . 吏不悦,而民安之(安心) C . 庭坚性笃孝(甚) D . 昼夜视颜色(色彩)
(2) 请用“/”给文中划线的句子断句。(限断三处) 蜀士慕从之游讲学不倦凡经指授下笔皆可观 (3) 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
第 5 页 共 9 页
①及亡,庐墓下,哀毁得疾几殆。
②庭坚于文章尤长于诗,蜀、江西君子以庭坚配苏轼,故称“苏黄”。
(4) 宋代对于文苑人物,规定“艺术著闻者,事迹灼然,亦合书载”。结合全文,分析《黄庭坚传》归入《宋史·文苑》的原因。
(5) 孟浩然在《望洞庭湖赠张丞相》感叹“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表达了诗人希望丞相张九龄予以引荐之意;而黄庭坚“翁从旁舍来收网,我适临渊不羡鱼”,则表达了诗人________(用《宋史》选文中的词语评价)的心志。
(6) 诗以达道之言作结。结尾化用《兰亭集序》成句:“向之所欣,俯仰之间,已为陈迹。”王羲之本意是感叹人生短暂,不觉悲从中来。黄庭坚化用其诗句,表达了什么情感?请结合诗歌尾联与传记作简要分析。
九、 诗歌鉴赏 (共1题;共10分)
11. (10分) (2018七下·越秀期中) 阅读诗歌,回答问题。 逢入京使 岑参
故园东望路漫漫,双袖龙钟泪不干。 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
(1) 诗中“漫漫”“龙钟”是什么意思?请选择一个回答。
(2) 展开联想与想象,描绘一下前两句所展现的画面。作者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第 6 页 共 9 页
参考答案
一、 字词书写 (共1题;共4分)
1-1、
二、 句子默写 (共1题;共10分)
2-1、2-2、
2-3、2-4、2-5、
2-6、
2-7、
三、 中国名著 (共1题;共3分)
3-1、
四、 语言表达 (共1题;共4分)
4-1、
五、 其他 (共1题;共5分)
5-1
、
六、 现代文阅读 (共2题;共30分)
第 7 页 共 9 页
6-1、
6-2、6-3
、
6-4、7-1、7-2、
七、 综合性学习 (共2题;共25分)
8-1、8-2、9-1、9-2
、
9-3
、
八、 文言文阅读 (共1题;共23分)
10-1、
第 8 页 共 9 页
10-2、10-3
、
10-4
、
10-5、10-6
、
九、 诗歌鉴赏 (共1题;共10分)
11-1、11-2
、
第 9 页 共 9 页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