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柏坡,一个永载中国革命史册的名字。毛泽东同志和中共中央曾在这里领导了全国的土地改革运动,指挥了震惊中外的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召开了具有伟大历史意义的七届二中全会。伟大的革命实践产生伟大的革命精神。这就是以敢于斗争,敢于胜利;严守纪律,团结一致;谦虚谨慎,实事求是;依靠群众,为民创业;艰苦奋斗,不断革命为主要内涵的西柏坡精神。
生活的节奏越来越快,我们的生活也日新月异。在这些繁荣的背后是革命先烈们血拼下来的成果。由此流传下来的各种革命精神也需要我们时刻铭记在心--------弘扬西柏坡精神,争做西柏坡精神传人。
西柏坡精神是党直接从事武装斗争20余年积累了丰富斗争经验的产物,是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在重大历史转折关头的一次大检验、大总结、大发展,是党在长期革命斗争中锻造的革命精神的一次大升华,它的内涵十分丰富,在注重研究它的本质特征时,必须历史地、全面地概括它的全部内容。
西柏坡精神是全党精神风貌的集中反映,西柏坡精神是与西柏坡紧紧连接在一起的,这是因为党中央在西柏坡,党的最后一个农村指挥所在西柏坡,西柏坡同井冈山、延安一样是革命圣地。西柏坡精神是党已经取得了战略决战主动权
的条件下产生的,它汇集了党的传统的革命精神,反映了党进行战略决战的决心,体现了全党和各解放区军民的精神风貌,具有主动性、集中性的特点。
党中央在西柏坡期间,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民主革命进入高潮,战略决战战场上军民浴血奋战,第二条战线的斗争持续不断,解放区人民分田地、建政权全力支援前线,国统区人民抗税反暴此起彼伏,这些汇成了时代的最强音,产生了伟大的时代精神。因此,西柏坡精神是伟大时代的产物,是全党和全国人民革命精神的象征。党中央所在地的军民固然在创造和实践着党的革命精神,并且成为全党和各解放区军民的典范,
西柏坡精神具有指导现实、昭示未来的不朽意义,革命精神是一笔财富,具有凝聚党心、军心、民心的巨大作用。概括西柏坡精神,既要尊重历史,总结出反映当时时代特征的革命精神的内涵,又要遵循历史为现实服务的方针,挖掘出在当时产生,但对现实和未来都有指导作用的革命精神的内涵,以使其成为中华民族永久的精神财富。
凝结在西柏坡精神中的优良传统和作风,有的是我国传统美德的反映,如艰苦朴素、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等;有的是中华民族精神的体现,如爱国主义、维护国家统一等;更多的则是在长期革命斗争中形成的革命精神的汇集和发展,如坚定信念、敢打必胜、求真务实、艰苦奋斗、服从大局、
联系群众等。这些精神对夺取三大战役的胜利,对解放全国大陆,对顺利实现工作重心由农村向城市的转变,对建立和巩固新生政权,对恢复国民经济都产生了巨大的推动作用。由于这些精神并非一时一地的产物,而是全党和全国人民的共同财富,因而能够产生广泛影响,具有强大生命力,乃至对新时期推动四化建设,对在改革开放和实行市场经济中保持清醒头脑,对在取得改革开放巨大成就时刻跨入二十一世纪,迎接更大的挑战,都具有不朽的重要意义。
展望21世纪,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改革开放的任务将更艰巨,面临的国际国内环境将更加复杂,遇到的挑战将更加严峻。这对跨世纪一代特别是青年党员和青年领导干部的政治素质、思想作风、知识水平、工作能力提出新的更高的要求。
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需要一代又一代人坚持不懈的努力,而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须臾不可丢弃的优良作风也同样需要一代又一代人继承发扬下去,当今的我们大学生就要肩负起这个重担,争做西柏坡人!!!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