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学生发散性与批判性思维的培养

学生发散性与批判性思维的培养

来源:爱问旅游网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学生发散性与批判性思维的培养

作者:李静英 高华元

来源:《山西教育·教学》2017年第12期

《史记》作为中国古代优秀作品,不仅蕴含着丰富的中华民族精神,而且典范的语言也有利于学生积淀更深厚的传统文化底蕴。在《〈史记〉选读》的学习中,笔者尝试运用“历史人物比较法”,培养学生发散性思维,使学生能“从历史发展角度理解古代作品的内容价值,从中汲取民族智慧”。新的社会历史大背景下,要求教师站在更为广阔的文化背景下审视经典文言文《史记》。

任何时代,教育的宗旨都是促进人的现实发展。在经典文言文的学习中,教师要尽可能运用科学合理的思维方式,借人物分析培养学生的现代人格。在科学的思维中,发散性思维和批判性思维尤为重要。发散性思维,表现为放射状、求异状,使人的视野开阔。

以《史记·淮阴侯列传》为例。首先,提示学生寻找发散的合理角度,确定比较的对象,可以是人物的经历、人物的品格、人物的选择、人物的命运等等。例如,韩信这一历史上的风云人物,作为悲剧武将,教师可以运用发散性思维,从“悲剧”的角度,逐步发散到竭忠尽智、高洁耀眼却怀石投江的屈原,能征善战却缺乏心机、自刎乌江的项羽,命途多舛、怀才不遇而引刀自刭的李广,自然也可以想到不同时代的另一位悲剧英雄——岳飞。相较于屈原、项羽、李广的主动放弃生命不同,我们将悲剧的视角投向了同样无奈的悲剧英雄——岳飞。 单一的人物分析不能全面说明问题的实质,漫长的历史、纷繁的人物需要学生全面对比了解封建社会历史同类人物的异同,尽量把自己的视野放得更广阔,进而从社会发展的角度深刻认识问题的本质。这种真实、公正、理性的思维方式即为批判性思维的特质,它并非为了否认,而是为了让学生理解和认识传统文化中体现的文化价值,进而培养学生的现代人格。 将比较这种方法运用到文本阅读中,抓住西汉韩信和南宋岳飞的本质特征,理解更透彻,凸现出比较阅读的优势。我们将从出身、才干、理想和功绩等方面比较得出封建社会武将悲剧命运的深层次原因。 一、出身卑微,境遇坎坷

韩信:始为布衣时,贫,好带刀剑。说明他是没官职的人,但他佩带刀剑,且认识南昌亭长,也说明他是个贵族,但他很穷,所以他是个没落的贵族。另外韩信年少父母双亡,自己又没一门手艺,只能靠混饭吃,《史记》中有“漂母饭信,人多厌之者”的记载。

岳飞:父岳和,母姚氏,世代务农。岳飞青少年时先后向周同、陈广学习射箭、枪技,成为全县武艺最高强的人,但因家境贫困,后到相州(今安阳)“为韩魏公(琦)家庄客,耕种为生”。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二、卓尔不凡,少有大志

韩信:年轻时虽常从人寄食,但习读兵书,胸怀大志。秦末参加反秦斗争投奔项羽,未得到重用。萧何向刘邦保举韩信,拜为大将军。韩信抓住机会,展现了自己的军事谋略和才华,刘邦重用他,在倒秦的起义军中占了先机。从此以后年轻的韩信也奠定了他在刘邦军中的地位。

岳飞:从小天资聪悟,爱读《左氏春秋》《孙吴兵法》。臂力超人,成为一县无敌的枪手,少有大志,矢志报国。二十岁,带兵首战告捷,活捉贼首陶俊、贾进和,表现出非凡的军事指挥才能,一战成名。

总的来看,他们二人出身卑微,境遇坎坷,有着相似的苦难经历,都是从底层走出来的大将。底层的生活经历和封建社会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思想都影响着二人的人生观和世界观,也促使他们走上建功立业、光耀门楣的上升之路,客观上又适逢乱世天下,给他们的上升之路提供了可能。 三、建功立业,忠君爱国

韩信:作为西汉开国名将,汉初三杰之一,留下许多著名战例和策略。尤其在楚汉战争中,韩信发挥了卓越的军事才能。平定魏国,击败代、赵,降服燕国,汉四年围歼楚军,迫使项羽自刎,可以说是在楚汉之争中,韩信为刘邦打下了半个天下。

岳飞:戎马一生,大小战役无数,可以说是战无不胜,攻无不克。建炎四年收复建康,北渡长江后,收复了泰州高邮等大片国土,岳家军威名大振,人民感恩,为他建生祠祭祀;绍兴三年(1133年)九月九日,高宗在临安召见岳飞父子,并赐“精忠岳飞”锦旗,授镇南军承宣使、江西沿江制置使等官职,岳飞在江州写下了振铄千古的《满江红》词;岳飞在与金人的无数次交锋中威振敌胆,金兀术叹呼:“撼山易、撼岳家军难!” 四、忠而见疑,死不瞑目

韩信:汉高祖刘邦战胜主要对手项羽后,韩信的势力被一再削弱。最后,韩信由于被控谋反,被吕雉(吕后)及萧何骗入宫内,处死于长乐宫钟室。

岳飞:绍兴十一年十二月二十九日,赵构、秦桧以“莫须有”的谋反罪名,将岳飞父子和张宪诬害,岳飞宁死不屈,临刑前挥笔写下“天日昭昭,天日昭昭”八个大字,时年仅三十九岁。 从以上几个方面,我们通过比较阅读可以一窥韩信和岳飞的人物形象、人生轨迹。前期的他们都经过自己的努力,在乱世当中抓住时机,走向了通往上层社会的道路,这是底层的他们梦想的人生巅峰。但是当太平盛世来临之后或者是当统治者感觉到自身统治受到威胁以后,他们也就成了帝王最大的隐患。古人云:“狡兔死走狗烹,飞鸟尽,良弓藏。”并非没有道理。所以说武将的功高震主必将招致死亡的命运,真正杀死他们的不是吕后和赵构,而是身居高位者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对自我权势的维护,是身居下位或身居任何位置的人,对自我所缺乏的正确认识和客观评价以及由此而衍生出的种种行为。通过这样的比较整理,当我们摒弃了先入为主的文本观与阅读观,立足于“育人”来开展文言文教学时,韩信、岳飞的人生经历、人格特质就具有了一定的文化价值,如此分析人物的思维方式和结论才有可能培养学生的现代人格。

除大处着眼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与发散性思维能力外,我们还采用“经典细读”的方法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在《淮阴侯列传》中,学生读完文章后,笔者提出:“有没有别的什么认识?”“在文章的什么地方?”有学生真的有所置疑,写下《‘胯下之辱’有疑点》。 《淮阴侯列传》里讲有个少年屠夫挑衅韩信,说你要不怕死,捅死我;怕死,钻过我胯下。旁边还有一群看客,韩信就真钻了。细想屠夫这番话就会发现有问题。我们分析一下,要迫使某人做件事须让他别无选择。韩信此时必须从两条路里选一条吗?不,他可以全当那是疯狗乱吠,自行走开。他在这种挑衅——这种不以严重下场为威胁的挑衅下,钻了裤裆,不太可能。依我看如果真有“胯下之辱”,那少年應当说“你要有种,站好了我捅你一刀”抑或是“来,拼个死活”然后又说“不然,钻裤裆”,这样事情才合理……

这种“发现问题—指出问题—新的看法—说出理由”的阅读方式就是批判性的阅读方式。 以上“大处着眼对比分析人物形象”和“经典细读辨析文本真相”,我们想要教给学生的是发散性思维的运用与批判性思维能力的提升。当教师有意识地去培养时,学生的能力自然会有提升,见解也会逐渐深刻,自然会从古代优秀作品这座宝藏中挖掘出闪光的金子。 (作者单位:山西省文水中学) (责任编辑 吴 磊)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