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持人性化管理 提升教师专业水平
罗山县铁铺镇中心学校
铁铺镇中心校是一所山区小学校,全校只有8个教学班,459名学生,26名教师。其中年轻教师 23名,他们年富力强,但缺乏教学经验。使他们尽快成长起来是提高我校教学质量的关键,因此我校确定了“坚持人性化管理 提升教师专业化成长”的主题,在人性化管理上做文章,在教师专业成长上下功夫,形成多元的管理措施,把教学教研工作做得扎实有效,有利地促进了教师专业化成长。
一、改善办学条件,为教师专业成长提供物质基础。 1、改善办公条件,让教师在舒适的环境中工作。
学校将一部分公用经费用于改善教师的办公条件,为教师购置了新办公桌,为办公室贴上了地板砖,装上了空调,配备了电脑,安上了自动化的饮水机,为每位教师购置了U盘。现在教师心情舒畅了,相当一部分教师午晚两餐均在校就餐,然后在校办公。用我们老师的话说:在学校比在家还要舒服,又何必回家呢。
2、改善教学条件,营造愉悦的教学氛围。
学校为每个班级均配备有多媒体,包括幼儿园也均装有多媒体,还有一间多媒体阶梯教室,并都接入宽带网,这一切为教师教学提供了优越条件,让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能够有效整合。目前教师人人能熟练操作,且能制作较为实用的课件。自此之后,每位教师均能够自觉的使用,以此促进教师教法的改进,提升教师的教学水平。正如有些教师说一样:现在离了多媒体感觉不会上课了。学校还要求教师在公开课中必须使用多媒体,充分利用网上教学资源。
二、优化师德环境,为教师专业成长提供精神支柱。
1、多样文体活动,打造和谐氛围。每年定期组织教师做健康体检,赢得了广大教师的普遍欢迎;每年元旦集体包饺子,让教师们在
1
校也能体验到家的温馨;每年教师节生活会,让教师集中在一起交流,提高教师的幸福指数;定期的教师才艺展示,为教师提供了一展身手的舞台;利用节假日,组织教师爬山、打乒乓球、钓鱼等户外活动,有利于教师身心愉悦。
2、认真落实师德主题教育活动,在开展以“学习身边的‘张丽莉’,做人民满意的教师”为主题的教育活动中,我镇刘露、陈晓义、潘倩撰写的征文被选送到省级评选,全县上报才7篇,我镇就占了三篇,获得了上级领导的好评。
3、每年暑期在组织教师政治学习班的时候,为表彰先进,弘扬尊师重教的良好风尚,激励教师爱岗敬业的精神,努力建设一支素质优良、结构合理的教师和教育管理干部队伍,均对优秀班主任、优秀教师、师德先进个人、先进工作者、优秀校长予以表彰。在教师队伍中树立正能量,引得正迁移作用。
三、多元管理措施,引导教师专业成长取得实质性的突破。 1、拓宽校本培训,增长教师专业学识。
一是为了提高教师业务素质和专业水平,我校坚持每周一次校内业务学习,由校长或主任牵头,务求实效。
二是针对青年教师基本功不扎实的现象,及时组织教师大练基本功,要求40岁以下的教师每周必须训练一定量的毛笔字、钢笔字、简笔画,尤其是近几年分配到我镇的年青教师多练多写。而对40岁以上的教师则放宽要求,提倡根据个人爱好练写。
三是继续开展 “观看优秀教学课例光盘”、“听专家名师讲座”等业务学习活动,次数达20余次。
四是有计划地组织了22名教师参加了省市培训、听课、观摩活动。
2、落实校本教研,提高教师专业技能。
1
一是专业引领,促使校本教研取得实质性进展。教研人员是实施专业引领的重要力量,校本教研中教师与教研员的合作非常普遍。为了更好地交流与合作,我校教研员经常对教学教研工作进行现场指导、帮助,年轻教师与教研员面对面进行沟通、探讨、研究,教师把遇到的困难和困惑摆出来,大家在民主和谐的氛围中共同研究对策和方法。通过专业引领,解决了我校教师专业化成长过程中存在的一些问题,使我校的校本教研工作迈开了实质性的步伐。
二是互助教研,切实提升教师专业化水平。同伴互助研究是校本教研模式的根本。我校的小组活动类型主要有三种,教研组、备课组和手拉手合作组。这些互动合作式的学习通过对比教学式教研活动、课例分析式教研活动、课题研究式教研活动等主题研讨,把教科研工作和日常教学、教研工作有机结合起来。为了增强交流的实效性,每次交流活动我们都在自我反思的基础上确定主题,大家围绕主题有针对性地提出自己的意见和想法。通过专题性交流活动,每位教师都能获得单独学习所得不到的信息和经验。这些收获极大地激发教师参与交流的愿望和积极性,切实提升了教师专业化水平。
三是联动教研,催生新的教研文化阵地。我校与村小建立联动教研制度,整合各校研究资源、教师资源、学科资源等所有教育资源,满足学校、教师的发展需求,促进全镇学校、教师、学生的共同发展。我们本着务实、求效的原则确定了“主题研讨、同课异构、课件评比、直面说课、课例教研”的研讨方向,由学校教研组产生优秀教师,通过全镇内集体备课、评课、主题研讨等形式展示校际间的教育成果,并将各校在活动后的总结、反思汇总,以利于更好地整改提高。每次活动均由教研员主持,充分发挥教研人员的专业引领作用,形成专业引领下合作共赢的教研文化阵地。
四是以课题研究为载体,实践集体智慧,引导教研活动全面展开。
1
本着“围绕课题,规范操作,加强协作,提高实效”的教研方针,我校对课题的实施、考核作了明确的规定。从课题方案的制定、组织实施、阶段总结等进行了具体的规定,特别是加强了课题实施过程的评估,建立了课题奖励制度,注重课题实效的检测,学校建立了校长(或教研员)——教研组长——课题组人员集体协作的课题研究机制,由校长亲自挂帅,由教研组牵头,成立课题工作指导小组,为学校深入开展科技教育工作奠定了坚实的组织基础。领导小组有期初的工作计划布置、期末总结评估。课题组每月进行课题研讨小结,每期举行课题展示,期末进行总结评估。
五是以典型课例为载体,发扬协作精神,扎实做好教材研究工作。推出典型合作课例,“备”同一节课,形成同课异备的局面;“说”同一节课,形成同课异说的局面;教研组组长组织好每一次主题研讨活动,及时捕捉合作课例中形成的智慧火花和亮点之处;教研组成员实践集体智慧同写一份有价值的教学设计;教研组推出一名授课教师做观摩课,为了上好典型合作课例,我们发挥了教研组全体教师的智慧,采用提前介入的方式:确定活动主题——教师个人自主设计——全体教师介入备课、说课——修改整合,执教反思,开展活动。通过组内教师的全体介入,展示的是集体合作,精心准备的课,课的背后承载着不同教师的不同贡献,教师们所关注的不是个人利益,而是研究课的设计是否有实效,是否能起到榜样示范作用。
面对未来,我们有理由相信,在上级部门的正确领导下,在全镇教师的大力支持下,面对新形势、新机遇、新挑战,只要树立信心,理清思路,突出重点,勤奋工作,讲究实效,一定会为铁铺小学教育谱写新的教育篇章、创造美好未来!
1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