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爱问旅游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生态经济学

生态经济学

来源:爱问旅游网


一、名词解释:

1、生态经济学:是一门从经济学角度来研究由社会经济系统和自然生态系统复合而成的生态经济系统运动规律的科学,它研究自然生态和人类社会经济活动的相互作用,从中探索生态经济复合系统的协调和可持续发展的规律性。

2、循环经济:是一种以资源的高效利用和循环利用为核心,以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为原则,以低消耗,低排放,高效率为基本特征,符合可持续发展理念的经济增长模式,是对大量生产,大量消费、大量废弃的传统增长模式的根本变革。它要求按“资源-产品-再生资源”的反馈式流程进行资源配置,以消解长期以来资源消耗和经济需求的尖锐冲突。

3、生态经济系统: 是指由生态系统和经济系统相互耦合形成的复合系统。

4、生态经济效益:生态经济效益是人类社会经济活动中所产生的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的综合和 统一。

5、清洁生产:清洁生产是指将综合预防的环境保护策略持续应用于生产过程和产品中,以期减少对人类和环境的风险。内涵清洁生产从本质上来说,就是对生产过程与产品采取整体预防的环境策略,减少或者消除它们对人类及环境的可能危害,同时充分满足人类需要,使社会经济效益最大化的一种生产模式

6、生态经济生产力:生态经济生产力是生态生产力与经济生产力的有机统一。生态生产力是生态系统的物质变换能力,即生态系统与其环境系统之间的变换能力,经济生产力是经济系统的劳动变换能力,即劳动者的生产力与其物质资料生产力之间的变技能力。二

1 / 13

者相互依存、协同发展,构成了一个完整的生态与经济有机结合的生态经济生产力

7、绿色GDP:一个国家或地区范围内所有常住单位,在一定时期内生产最终产品和提供劳务的价值总和,在扣除了原始资源消耗价值与环境破坏损失成本后得到的剩余价值能量,代表了一个国家和地区更加综合的经济福利水平。

8、生态平衡是指,在一定时间内生态系统中的生物和环境之间、生物各个种群之间,通过能量流动、物质循环和信息传递,使它们相互之间达到高度适应、协调和统一的状态。也就是说当生态系统处于平衡状态时,系统内各组成成分之间保持一定的比例关系,能量、物质的输入与输出在较长时间内趋于相等,结构和功能处于相对稳定状态,在受到外来干扰时,能通过自我调节恢复到初始的稳定状态。

9、生态经济平衡:生态系统内生物与生物之间、生物与环境之间,通过物质循环、能量转化和信息传递关系所达到的结构和功能相互适应的稳定状态。

10、生态工程:生态工程是指应用生态系统中物质循环原理,结合系统工程的最优化方法设计的分层多级利用物质的生产工艺系统,其目的是将生物群落内不同物种共生、物质与能量多级利用、环境自净和物质循环再生等原理与系统工程的优化方法相结合,达到资源多层次和循环利用的目的。

11、能质:

12、全球生态标杆

13、生态生产性面积

2 / 13

14、能值:Emergy,是指对在做功过程中的各种能量形式(包括生产产品和服务),用同一个能量单位来表示,一个产品的太阳能值是产生该产品需的等价的太阳能数量。

15、生态足迹Ecological footprint,或称生态空间占用,是一种衡量人类对自然资源利用程度以及自然界为人类提供的生命支持服务功能的方法。该方法通过估算维持人类的自然资源消费量和人类产生的废弃物所需的生态生产性空间面积大小,并与给定人口区域的生态承载力进行比较,来衡量区域的可持续发展状况。

二.单项选择题:

1、目前,世界上广泛流行的清洁生产工具有清洁生产审计、环境管理体系、生态设计、生命周期评价、环境标志和环境管理会计等,其中使用的最早和最多的工具是

• A、环境标志 B、环境管理体系

• C、清洁生产审计 D、生态设计

2、由大气圈、水圈、土壤圈、岩石圈和生物圈组成的环境一般称为

• A、地理环境 B、地质环境 C、宇宙环境 D、生活环境

3、下列种类的资源中,属于不可更新资源的是

• A、土地资源 B、气候资源 C、水资源 D、矿产资源

4、生态经济学的三个基本理论范畴是

3 / 13

• A、生态经济协调,生态经济平衡和生态经济效益

• B、生态经济系统、生态经济平衡和生态经济效益

• C、生态经济系统、生态经济生产力和生态经济效益

• D、生态经济协调、生态经济平衡和生态经济生产力

5、生态经济学的核心理论是

• A、生态经济生产力理论 B、生态经济效益理论

• C、生态经济协调发展理论 D、可持续发展理论

6、一般认为,生物多样性的选择价值和遗传价值属于

• A、使用价值 B、 直接使用价值

• C、非使用价值 D、间接使用价值

7、从农业生产的运动过程看,作为农业生产对象的动物和植物其实质是自然生态系统的组成要素。农业生产的这一基本自然特点告诉我们,农业的本质是

• A、生态农业 B、原始农业 C、传统农业 D、现代农业

8、产业带动型生态农业建设模式比较适用于

4 / 13

• A、长江中上游地区 B、东北平原区

• C、沿海经济发达地区 D、长江中下游农业区

9、我国草地资源利用中存在的草原植物生产效率较低的问题说明了我国草原的

• A、生产者效率较低 B、消费者效率较低

• C、分解者效率较低 D、还原者效率较低

10、以下不属于渔业的生态经济特点的是

• A、渔业生态系统的食物链长

• B、渔业生态系统有更大的难见性

• C、渔业资源分布有立体性

• D、渔业资源分布有广泛性

11、首次提出“生态经济学”这一概念的是

• A、经济学家鲍尔丁 B、经济学家列昂捷夫

• C、罗马俱乐部 D、联合国环境规划署

5 / 13

12、循环经济的“3R”原则的优先顺序为

• A、再循环、再利用、减量化

• B、减量化、再循环、再利用

• C、减量化、再利用、再循环

• D、没有优先顺序

13、生态经济学与其他经济学科的根本区别是

• A、利他性 B、利已性 C、外部性 D、协调性

14、以下叙述不正确的是

• A、生态经济市是一个人工生态系统

• B、生态经济市是一个不完全的生态系统

• C、生态经济市是一个自然生态系统

• D、生态经济市是一个生态经济系统

15、现代农业(石油农业)的基本特点是

6 / 13

• A、低投入、高产出 B、高投入、高产出

• C、高投入、低产出 D、低投入、低产出

16、一般认为,生物多样性的游憇价值属于

• A、存在价值 B、直接使用价值

• C、非使用价值 D、间接使用价值

17、回归自然型生态农业建设模式比较适用于

• A、长江中上游地区 B、东北平原区

• C、沿海经济发达地区 D、长江中下游农业区

18、当一个地区的生态承载力大于生态足迹时,则出现

• A、生态盈余 B、生态赤字

• C、全球盈余 D、全球盈余

19、熵增定律是指

• A、热力学第一定律 B、热力学第二定律

7 / 13

• C、热力学第三定律 D、能量守恒定律

20、提出能值理论和分析方法的是

• A、经济学家鲍尔丁 B、经济学家列昂捷夫

• C、罗马俱乐部 D、系统生态学家奥多姆

21、以下不是生态经济系统的组成要素的是

• A、人口要素 B、环境要素

• C、科技与信息要素 D、资本要素

22、已被公认是21世纪城市建设模式的是

• A、信息城市 B、知识城市 C、智能城市 D、生态城市

三、填空题:

1、生态经济的研究内容与清洁生产、工业生态学和循环经济既有一定的了解,又有显著的不同。生态经济最重要之处是为后三者提供(理念和方法论上的支持),而后三者则是生态经济(理念成为现实的途径)。

2、我国森林环境保护工程建设规划的六大工程是三北防护林体系工程、 (长江中上游防护林体系工程)、(沿海防护林体系工程平原绿化工程)、( 治沙工程)和(太

8 / 13

行山绿化工程)。

3、生态生产力的循环转换是指生态系统中的(生物生产力和环境生产力)

之间的循环转换,这种转换是建立在( 有机物与无机物)循环转换的基础之上的。经济生产力的循环转换是指经济系统中的(劳动者生产力与物质资料生产力)之间的循环转换,这种转换是建立在(劳动力的生产和消费)的基础之上的。

4、生态经济学科的主要研究领域包括:(1)生态经济理论与方法;(2) ;(3) ;

(4) 。

5、请列举二个主要的国际环境组织(NGO):(1)(罗马俱乐部)、

(2)(绿色和平组织);二个主要的国际环境公约或协议:(1)(气候变化框架公约)、(2)(生物多样性保护公约)。

6、农业的发展可以简要划分为以下几个阶段即(原始农业)、(传统农业)

、(现代农业)和(生态农业)。

7、生态经济市的基本特点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即 、

和 。

9 / 13

8、工业生态学是以工业企业之间的 关系为基础的,工业生态学的要点是 ,它是“清洁生产”的一个更新更高阶段。一般而言,这种新型的工业组织形态固化在 中。

四.简答题:

2、生态经济协调发展论的理论创新特色是什么?

3、现行GDP指标的主要缺陷。

4、简述生态经济系统的基本原理。

5、简述中国的主要生态环境问题

7、为什么说生态经济学为可持续发展提供理论基础?

8、目前全球关注的主要资源与环境问题有哪些?

9、简述生态经济学的主要研究内容。

10、生态经济复合系统调控的主要途径有哪些?

11、生态经济效益的基本内涵是什么?

12、简述生态系统与经济系统的相互关系。

10 / 13

14、如何进行生态经济系统的效益评价?

15、为什么说生态与经济协调理论是生态经济学的核心理论?

16、全球化的生态危机有哪些表现?

17、生态经济系统的基本特征是什么?

19、生态经济系统的基本矛盾是什么?它有何具体表现?

20、简述生态经济学与清洁生产、工业生态学及循环经济的关系。

21、简述生态平衡与经济平衡的关系?

22、简述中国建设绿色国民经济核算体系面临的机遇。

23、简要分析生态经济系统的物质循环。

24、简述中国绿色国民经济核算体系的基本框架。

25、简要分析生态经济系统的能量流动。

五、论述题:

1、目前,我国的生态经济实践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

11 / 13

(1)我国的生态经济实践主要从区域和产业二个层面展开。区域层面主要是生态省和生态县(市)及生态家园建设试点。产业层面主要是加强循环型产业模式的建设发展。(2分)

(2)我国生态经济实践中最有影响的是生态省建设。1999年3月以来,国家环保总局先后批准海南、吉林、黑龙江、福建、浙江、山东、安徽、广东8省为生态省建设试点。江苏、陕西等省也在开展生态省建设的试点工作。生态省建设亟待研究的问题是:生态省建设的宏观政策,包括法律、法规,管理制度,经济机制和奖惩政策,以及国外有关生态保护与生态建设的经验教训;生态经济区划和生态产业发展研究,包括如何处理政府调控、市场调节和社区参与的关系,如何使这些活动走上市场化、产业化的道路;生态省建设监控体系、标准和指标体系,包括空间数据的基础框架,生态省建设的动态模拟与决策支持系统,生态监测网络与管理的基础设施,生态省建设的管理能力和决策水平。(3分)

(3)推进产业层面的循环经济发展,具体地说。就是以企业为单元,推行清洁生产,建立“点”上的小循环;以行业或企业群为单元,延长产业链,建立“线”上的中循环;以产业群为单元,建立工业生态学意义上的共生互动的生态产业体系,建立“面”上的大循环,形成共生互动的生态产业体系。(2分)

2、总结我国经济发展中的主要资源与环境问题?

(1)森林和其他资源过度消耗;

(2)水土流失;

(3)荒漠化加剧;

12 / 13

(4)地质灾害频繁;

(5)耕地流失严重;

(6)草地资源退化;

(7)水资源危机;

(8)江河湖库干涸;

(9)气候灾变;

(10)污染加剧;

(11)物种和生物多样性锐减;

(12)能源危机迫在眉睫。

4、试述生态足迹分析方法的内涵及其作用。

5、试分析能值分析方法的内涵及其意义。

6、试分析中国实施绿色GDP面临的主要挑战?

[文档可能无法思考全面,请浏览后下载,另外祝您生活愉快,工作顺利,万事如意!]

13 / 13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awee.cn 版权所有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