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备知识
我们学习摄影以及摄影艺术赏析的前提是必须对照相机及相关 知识有一
个初步的了解。
一、照相机的成像原理
当来自物体的光线通过照相机的凸透镜后将影像投射在感光材 料(胶卷)上,形成一个倒立的实像。与人眼看东西的成像机理类似。
实物
凸透镜 成像
最早的照相机结构十分简单,仅由暗箱、针孔(相当于镜头)和 感光板组成。
世界上第一台照相机是利用银化合物见光后会慢慢变色的原理
所激发出的灵感设计而成的。就是将碘化银的铜板放入一个暗箱中试 着照相曝光,然后用水银蒸汽显影,用食盐溶液定影后从而获得永久 性影像照片。
现代照相机就比较复杂了,具有镜头、光圈、快门、测距、取景、 测光、输片、计数、自拍等系统,是一种结合物理学、光学、精密机 械、电子技术和化学等技术的复杂产品。一般按外形说较常见的分为 袖珍照相机(俗称傻瓜相机或卡片相机)和单镜头反光照相机(简称 单反相机)。前者摄影用旁轴取景模式,后者摄影是用一只镜头并通 过此镜头反光完成取景的模式(也即曝光光路
和取景光路共用一个镜 头)。如下图
照栢机的戚像原理
单镜头反光照相机的工作原理是用反光镜把镜头传输过来的光 影图像反射到聚集屏然后再经过五棱镜将对焦屏上左右颠倒的图像 矫正过来并传输到目镜,人眼通过目镜取景,看到的实际景像与成像 后的景像是基本一致的。在按下快门按钮让快门开启时,反光镜向上 翻起让出光路,光线照射到胶片上实现了曝光。
而近十多年迅猛发展的数码照相机(Digital Still Camera简称
DC)又给摄影技术插上了腾飞的翅膀。传统光学照相机与数码相机最 大的不同
在于感光材料,数码相机用CMOS或CCD取代了胶卷。
CMOS 即 Complementary Metal Oxide Semiconductor 互补金属
氧化物半导体;CCD即Charge-coupled Device,电荷耦合元件。它 们都是一种半导体图像传感器,能够把光学影像准确转化为数字信 号,从而实现准确、快捷和高效。
上图是一架传统单镜头反光照相机的切面示意图。图中反映了现 代照相机的精密结构以及光学控制的重要环节,揭示了人们对摄影器 材的主导把握。
下面简介几个常见的摄影参数: •快门
快门就是相机里控制曝光时间的装置。有机械快门,电子快门, 以及电子机械联合快门等很多种类。我们现在常见的是电子快门。 •光圈
光圈就是镜头里调节进光孔大小的装置。常见的光圈值如下:
Fl, F1.4, F2, F2.8, F4, F5.6, F8, Fll, F16, F22, F32, F44, F64O
光圈示意图
世 妙 於
OOO©
丝6
光圈的作用
1. 控制进光量,这直接影响到图片是否能正确曝光,是拍摄成 功与否的关
键;
2. 控制景深,光圈越小,景深越大。虽然焦距和拍摄远近都影 响景深,但
焦距和被摄物远近的改变同时也会影响构图,如果构图确 定,我们能控制景深的武器就只剩下光圈了;
3. 光圈影响图片的清晰度,任何一个镜头都是在中等光圈的时 候成像最
好(图片最清晰),在最大光圈和最小光圈的时候解像度差。
4. 如上图,光圈F后面的数值越小,就代表光圈越大,反之,则 代表光
圈越小。例如光圈值F2所代表的光圈是比光圈值F16所代表 的光圈要大(初学者往往容易记错)。 ・曝光
曝光简单的来说就是感光材料胶卷或感光元件CMOS/CCD接受从 镜头射进来的光而形成影像的一个过程。在我们拍摄照片时如果将被 摄物体拍的过亮,那么画面较亮的部分就会因为过亮而失去细节的表 现,我们就说这样的照片过曝了;同理,当你把被摄物体拍的过暗时, 画面暗处的细节也会有所缺失,这样的照片就欠曝了。 •焦距
相机的焦距,就是指相机镜头从镜片中心到胶片或CMOS/CCD 等成像感
光平面的距离。
二、摄影的构图与用光
初学者心中最容易犯嘀咕的就是:“为什么同样的场景、同样的 环境条件下自己拍出来的照片就是不如摄影师的好? ”
一幅照片拍得好与不好,关健因素要把握好构图与用光,这两点 运用好了,就一定能拍出好照片来。摄影是一个创作过程,有时摄影 者受地理、季节、时间等条件的限制往往需要付出很大代价、克服许 多困难后才能完成,就如同写文章一样。一般提笔写文章首先要明确 “为什么写”、“写什么”、“怎样写”这样几步立意环节。一张好的照 片所反映给读者的应该是“为什么拍”、“拍什么”、“怎样拍”以充分 体现创作者的思想表达从而引起共鸣。所以,摄影就如同写文章是需 要勤学苦练的。
符合“好照片”的基本原则归纳起来有三项:
① 有一个明确表达寓意的主题。
② 建立一个趣味中心以吸引读者(观众)的注意力。 ③ 符合主题要求的用光并尽力避免可能分散注意力的内容。
(1)构图
传统的构图规则是设想用垂直线把画面等分为三,而被摄主体则 尽量处于画面的某个分割线上。也可以“九宫格法”,将被摄主体尽
量放在九宫格交叉点上,还要注意突出被摄主体在画面中的比例。当 然,后期剪切也是常常用来弥补构图缺憾的方法。
⑵用光
香港著名摄影家李元曾经这样说过:“摄影实际上就是如何用 光。”由此可见,光对于摄影的运用把握是何等重要!
光的基本特征:
•明暗度:表示光的强弱,随光源能量及光线距离的变化而变化。 •方向:光是有方向的,当只有一个光源方向很容易确定,而当 处于多云天气的漫射光下,方向就很难确定。
•色彩:光随不同的光的来源,并随它穿越的物质不同而变化出 多种色彩(一个西瓜没有切开来之前它应当是无色的)。
光的基本方向有:
顺光 45°侧光 90°侧光 侧逆光 逆光
通常情况下选择45°侧光(自然光)能比较好地实现被摄主体 的表现力,因为此时被摄主体被赋予了丰富的影调和细腻的灰度,使 影像产生良好的光影相互作用。
还有一种用光选择就是摄影师普遍喜爱的“漫射光”。阴雨天、 多云时或阴影下都是形成漫射光的条件。漫射光很柔和,投射在被摄 主体上不易产生生硬的阴影,不过所形成的反差也会偏小。
在摄影的实际运用中,对千变万化的光的选择没有定式,全在于 创作者的经验积累与现场把握,在于自己对表达寓意的深刻理解。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