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二承上启下,继续积累语文知识和词语,培养学生的阅读分析能力和写作
能力,提高写作表达技巧,培养文体感。重点是学好复杂的记叙文和说明文,同时也加强了文言文的教学,为初三的议论文教学及总复习打下基础。 单目 标 课 文 1《新闻二则》(新闻) 教 学 重 点 了解回顾历史。认识新闻体裁的特点、语言要求。学习概括 练 习 根据新闻的写作要求,元 人文目标 认知目标 第正确认识一人类产生单后战争的元 历史、实 深入学习虚实好叙事性作品,掌握根据不同内容 叙述、背景叙述、细节(典型)分析报刊新叙述等不同叙述。 了解孙犁小说的总体特点,从小说三要素出发,分析本文的思想内容、人物、艺术。 回顾世界反法西斯斗争历史。继续掌握小说的特点。分析本文中两个人物(陪衬与重点关系) 闻。 课外阅读孙犁的其他小说。 质,区分两选择不同文类不同性体和表达方2《芦花荡》(小说) 质的战争,法的构思原谴责非正则,认识叙事3《蜡烛》义战争,支类中新闻、小(小说) 持反侵略 说的文体。 4《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给罢特勒上尉的信》(书信) 了解、谴责帝国主义侵略中国的历史与罪恶。理解雨果的人道主义精神。读懂文中含义(特别是讽刺句子)。复习正确的书信知识。 正确对待历史(联系对日),学习本文历史、现实交叉互现的叙述方法,通过想象展现历史,启示现实,表达作者的思想观点。 写一封信(内容、格式上要求) 5《亲爱的爸爸妈妈》(记叙性散文) 综合性练习 收集交流古今中外关于战争的史料、诗文。 关于新闻文体:新闻是使用广泛的文体。广义的新闻包括消息、通讯、特写、报告文学等。狭义的新闻专指消息,即时发生的事件报导,要求真实、客观、简洁、时效。通讯是比消息更详尽、生动的报道。特写是抓住新闻消息中一个细节重点叙写的一种报导。报告文学是一种兼具新闻和文学双重特点的文体,它以真人真事为对象,可以以文学性的表现手段报导。它们的共同特点是真实性。
八年级(上)语文单元、课文总体目标(二)
单目 标 课 文 教 学 重 点 练 习 元 人文目标 认知目标 第本文是培养 学习观察 观察、体味普通人身上的人情,重视亲情、友情,学会关爱人。学习本文从平凡小事中挖掘人物个性、刻画人物和“欲扬先抑”的手法。 6《阿长与〈山海经〉》(记叙性散文) 二爱心的单元,生活、挖单培养学生体元 验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和掘普通人身上的写作材料。7《背影》(记叙性散文) 体会感受父母亲之爱。学习本文围绕中心事物逐层深入、叙述白描中饱含感情的手法。 作文:写一个人,要求从事件中突出个性,多种构思和表达手法。 情感,培养学进一步学生的体谅人、习记叙文同情人、关爱中多种手人的感情,特法的运别是关注关用,使记 8《台阶》(小说) 体会、理解父母亲养家的艰辛及对子女的爱心。学习从平凡普通生活中寻找题材、围绕中心事件、通过“我”的眼光塑造中心人物的手法。与《背影》比较不同。 爱普通人、弱叙文向艺势群体。 术性发展。 9《老王》(记叙性散文) 观察、感受普通人身上的美德和善良,学习本文从常见小事中观察、提炼题材及白描叙述中含情的手法。 10《信客》(记叙性散文) 观察、学习普通人身上的美德,培养诚信为中心的个人品质。掌握本文词语。分析本文两个人物及作者的构思与表达。 综合性练习 引导学生关爱身边的普通人,观察、调查他们生活,挖掘他们身上的“美”,并写好观察笔记,作为写作素材。 记叙文与记叙性散文:前者以记叙人或事情经过为主要目的,要求记述完整。后者的重点在于通过记叙人或事表达一定的情感,不要求事件的完整,叙事是为抒情服务的。
八年级(上)语文单元、课文总体目标(三)
单目 标 课 文 教 学 重 点 练 习 元 人文目标 认知目标 第说明文单 学习建 了解中国造桥历史和技术, 了解劳动人民的聪明才智。作文:三元(建筑、筑、园林、11《中国石学习本文抓住事物特点、按写一篇单园林),从工艺等可元 美学的观感事物的 12《桥之美》 拱桥》 照一定次序说明的顺序和介绍有由总到分到总的结构特点。 形可感理解和学会从“美”的角度事物的去观赏事物。学习本文紧扣说明桥“绘画形式美”特点、举文。 例说明的手法(与前文介绍事物本身不同,本文着重从艺术美角度谈。 点出发,在说明方法学习课文同时了解我国的建(构思、层次、手法、语言筑、工艺文等) 化,了解劳动人民的聪明才智。 了解苏州园林幽深小巧的 13《苏州园南方园林美学特色。学习本林》 文抓住“一幅完美的图画”逐层说明的次序、由总到分的结构和打比方、作比较等多种说明方法。 了解故宫园林宏大壮丽的 14《故宫博北方园林美学特色。学习本物院》 文按照建筑物本身结构次序、突出重点说明的手法。 15《说“屏”》 学习本文围绕说明对象从各个不同角度介绍、穿插趣味性的诗文知识的手法。 综合性练习 调查、收集有关当地桥的各 种资料,写一篇调查报告或散文。
八年级(上)语文单元、课文总体目标(四)
单目 标 课 文 教 学 重 点 练 习 元 人文目标 认知目标 第通过科学四事理说明 学习抽象事理16《大自然了解物候学,观察关注大自 的语言》 然的现象,学习本文按照说明对象一定逻辑逐层说明的结构和运用丰富语言和多种说明的方法。 单文学习,引的说明元 导学生崇方法。 尚科学的思想,培养学生注重观察、讲究实证的科学方法,求真创新的科学态度和正确的科学思想方法。 17《奇妙的了解克隆技术,正确对待克克隆》 隆技术,培养科学兴趣。学习本文围绕说明对象,采用多种方法(多种举例、下定义等),使深奥的科技知识变得生动浅显的方法。 18《阿西莫培养大胆设想与严密考证夫短文两篇》 相结合的科学方法,探索科学奥秘。学习本文运用不同材料、从不同角度解释科学现象的方法和写作手法。 写一篇关于抽象事理的说明文(介绍学习方法、一种新的技术等) 19《生物入了解最新的科技知识,关注 侵者》 最新的科技成果。学习本文从现象到本质、逐层深入的说明构思和多种说明方法。 20《你一定学习本文运用大量具体例会听见》 子说明抽象事物的方法,学习本文第二人称及形象生动的说明语言。 综合性练习 收集资料,交流讨论“克窿”、“上网”等当前热点问题。
八年级(上)语文单元、课文总体目标(五)
单目 标 元 人文目标 认知目标 第学习、了 掌握常用课 文 教 学 重 点 练 习 21《桃花源记》(记了解作者和本文的有关背景及意义。掌握本文按顺序记述的构思和古今词义相异的词语,了解句子成分在文中的省略。 学习古人淡泊名利、保持高洁品格的高雅志趣。了解“铭”、“说”两种文体。理解文章的含义,掌握文中字词。背诵。 五解、关注、的文言虚、叙文) 单热爱中国元 古代文化,熟悉古代名篇佳文,增强自己的文化知识底蕴。 实词和句式(作些归22《短文纳,并经常两篇》 复习),学习和掌握阅读、分23《核舟记》(说 了解中国古代劳动人民的聪明才智。了解作者身世。学习本文仔细观察、选择好事物角度和说明次序的饿方法。 了解《礼记》一书,评析“大同”理想 析、评价古明文) 代文言文的能力。 24《大道之行 也》(议论文) (与“桃花源”比较)。掌握本文字词。 25《杜甫诗三首》 了解、学习杜甫的忧国忧民精神和“诗史”的含义。背诵、理解三诗的内容和表现艺术。联系第一单元分析杜甫的战争观。 综合性练“莲”文化的研讨。 习 陶渊明《桃花源诗》: 赢氏乱天纪,贤者避其世。黄绮之商山,伊人亦云逝。
往迹浸复湮,来径遂芜废。相命肆农耕,日入所从憩。桑竹垂余荫,菽
稷随时艺。
春蚕收长丝,秋熟靡王税。荒路暧交通,鸡犬互鸣吠。俎豆犹古法,衣
裳无新制。
童孺纵行歌,斑白欢游诣。草荣识节和,木衰知风厉。虽无纪历志,四
时自成岁。
怡然有余乐,于何劳智慧。奇踪隐五百,一朝敞神界。淳薄既异源,旋
复还幽蔽。
借问游方士,焉测尘嚣外。愿言蹑清风,高举寻吾契。
《礼记·礼运》:今大道既隐,天下为家。各亲其亲,子其子,货力为己。大人世及以为礼,城郭沟池以为固。礼义以为纪,以正君臣,以笃父子,以睦兄弟,以和夫妇,以设制度,以立田里,以贤勇知。以功为己,故谋用是作,而兵由此起。禹、汤、文、武、成王、周公,由此其选也。此六君子者,未有不谨于礼者也。以著其义,以考其信,著有过,刑仁讲让,示民有常。如有不由此者,在势者去,众以为殃。是为小康。
杜甫《前出塞》:“挽弓当挽强,用箭当有长。射人先射马,擒贼先擒王。 杀人亦有限,列国自有疆。苟能制侵凌,岂在多杀伤!”
八年级(上)语文单元、课文总体目标(六)
单目 标 课 文 教 学 重 点 了解和体会三峡山水自然之美。学习本文从不同角度、抓住四季特点刻画景物的手法。背诵默写其中佳句。 领略文中的美妙境界,体会作者的志趣。背诵默写,学习对偶佳句。 学习本文的场景描写手法,掌握文中的文言时间词及其他字词。 练 习 元 人文目标 认知目标 第体会古人六从大自然单中领略和元 感受到的人文熏陶和审美观 通过教学,26《三峡》从审美和认知两个角度提高学生对古代美文佳(写景散文) 27《短文两篇》(笔记体小品) 感。引导培篇的阅读、28《观潮》养学生的饿人文素养和审美感知、赏(笔记体析、体味、记叙文) 领悟能力。29《湖心亭看雪》(笔记体小品) 体会其中文人的雅趣(明亡特定环境下的回忆),学习本文抓住特点、简练成趣,叙事、绘景、写情结合的手法。 情趣,丰富掌握重点他们的问哈积累。 字词和基本句式,背诵美篇佳句。 30《诗四首》 综合性练习 体会诗中的情趣美色,领略不同的表现手法,背诵默写。 扩大阅读。 张岱《陶庵梦忆·烟雨楼》嘉兴人开口烟雨楼,天下笑之。然烟雨楼故自佳。楼襟对莺泽湖,涳涳蒙蒙,时带雨意,长芦高柳,能与湖为浅深。 湖多精舫,美人航之,载书画茶酒,与客期于烟雨楼。客至,则载之去,舣舟干烟波缥缈。态度幽闲,茗炉相对,意之所安,经旬不返。舟中有所需,则逸出宣公桥、甪里街,果蓏蔬鲜,法膳琼苏,咄嗟立办,旋即归航。柳湾桃坞,痴迷伫想,若遇仙缘,洒然言别,不落姓氏。间有倩女离魂,文君新寡,亦效颦为之。淫靡之事,出以风韵,习俗之恶,愈出愈奇。
本册选入古诗词25首(含课文练习中),涉及到汉至宋代的15位诗人,另有毛泽东《长征》诗。从诗歌体裁上讲,有古体诗(《古诗十九首》、《归园田居》、《望岳》等)、乐府诗(《长歌行》、《西洲曲》、《石壕吏》等)、有词(《破阵子》、《浣溪沙》等),其余均为格律诗(七绝、五律、七律)。从内容、风格、手法上看,也十分丰富、广泛。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