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液化石油气与液化天然气的特性

液化石油气与液化天然气的特性

来源:爱问旅游网


Chapter

2

液化石油氣與液化 天然氣之特性

2-1 液化石油氣之組成 2-2 液化石油氣的一般性質 2-3 液化石油氣之燃燒性質 2-4 液化天然氣 2-5 液化天然氣之特性

油氣雙燃料車-LPG引擎

2-1 液化石油氣之組成 所謂液化石油氣,其英文名稱為“Liquid Petroleum Gas”仍石油氣液化後所得之產品,通常取英文名詞中之三個字首“LPG”為簡稱。中文俗稱“液化瓦斯”,主要成分乃石油中所含的丙烷、丁烷之類比較容易液化的液化氣體製成的;對象由丙烷與丁烷等之碳氫化合物,俗稱為烴,而若其組成中碳原子數少於5者稱之為低級碳氫化合物或稱低烴類。

甲烷(CH4)、乙烷(C2H6)、丙烷(C3H8)、丁烷(C4H10)等,其分子式概屬於CnH2n+2型(n為碳原子數目),稱為烷系碳氫化合物或石腊烴。

乙烯(C2H4)、丙烯(C3H6)、丁烯(C4H8)等,其分子式概屬於CnH2n型,稱為烯系碳氫化合物或稱烯烴。

液化石油氣(LPG)中所含之碳氫化合物以石腊烴為主,但仍含有少量之低級烯烴(碳原子量少於5的烯烴),因此液化石油氣可說是低級碳氫化合物的混合氣體。

一般高壓氣體依其狀態可概分為三種,即壓縮氣體、溶解氣體及液化氣體等。 1. 2.

壓縮氣體是指將氣體壓縮,而壓縮後在常溫下仍為氣體,如氫氣、氧氣、氮氣等,其在容器內之壓力通常約為150kg/cm2。

溶解氣體是指在容器內先填入多孔性質的固體,再注入溶劑,最後才把氣體以高壓灌入溶解而成;如乙炔氣,因若單獨將乙炔氣加以壓縮,則有分解爆炸之危險,故通常以丙酮為溶劑,使成溶解氣體狀態存在容器內。 3.

液化氣體是指如丙烷、丁烷、丙烯、丁烯氯氣、二氧化碳等氣體,在常溫常壓下為氣體狀態,但經壓縮後則易變成液態,故能以液態保存在容器內,容器內之壓力則隨所裝氣體之種類及溫度條件而異。

目前台灣的液化石油氣(LPG),都為中國石油公司所供應,有的從苗栗、新竹一帶盛產的天然氣中分離而得,內含丙烷、丁烷各佔約50%;另外就是靠由高雄煉油廠在原油提煉過程中之油氣製成,其丙烷與丁烷之比例約為30%與70%,並滲有少量之其他烯烴或烷烴。 4. LPG之分類

依據美國ASTM的分類方法,可分為4大類: (1) 商用丙烷(Commercial propane)

供寒帶地區對燃料成分要求較嚴之地區,以及對燃料要求較嚴格之引擎使用。 (2) 商用混合丙丁烷(Commercial PB mixture)

為一般狀況所使用。

2-2

第2章 液化石油氣與液化天然氣之特性

(3) 商用丁烷(Commercial butane)

為非寒帶地區所使用。

(4) 特殊規格丙烷(Special-duty propane)

供給對燃料要求非常嚴格之引擎所使用。

2-2 液化石油氣的一般性質 如前所述,液化石油氣(LPG)為丙烷、丁烷、丙烯、丁烯等多種低碳系烴類氣體的混合氣,其通性如下。

1. LPG在常溫常壓下為氣體,但加壓則可成液態存在,可貯存在密閉鋼筒中,使運

送作業及使用上均極為方便。 2. 3.

氣態時之比重約為空氣之1.5倍,較空氣重故洩漏時,會滯留在低下處,容易造成窒息、火災等傷害事故。

理論上欲完全燃燒,丙烷與空氣之混合比約為1:24,丁烷則達1:31,故其燃燒之空氣供給量需求大。

除上述之通性外,我們亦可由下列數端來了解LPG之一般性質。

2-2-1 LPG氣體之密度 一單位體積之氣體所含的質量,稱為氣體密度(density)以g/ℓ表之,氣態丙烷(C3H8)在標準狀態下(0℃,1atm),其密度約為2g/ℓ,氣態丁烷(C4H10)約為2.59g/ℓ。

算法如下:

C3H8→分子量12×3+8=44即一摩爾為44g

因一摩爾氣體在標準狀態下(0℃,1atm),其體積為22.4ℓ。 故C3H8丙烷之氣體密度=44g÷22.4A

≒1.96(g/ℓ)

C4H10丁烷之氣體密度=(12×4+10)g÷22.4A

≒2.59(g/ℓ)

2-3

油氣雙燃料車-LPG引擎

2-2-2 LPG氣體之比重 氣體的質量在標準狀態下(0℃,1atm)與同體積之空氣質量比,稱為氣體比重。在標準狀態下,一摩爾之空氣(22.4ℓ)的質量約為29克,故丙烷之氣態比重為44克/29克≒

1.52,丁烷之氣態比重為58克/29克≒2.0。

空氣質量的算法:因空氣中之組成分子

氮(N2)之體積比約為78%(N2分子量為28) 氧(O2)之體積比約為21%(O2分子量為32) 氬(Ar)之體積比約為1%(Ar分子量為40) 故一摩爾(22.4ℓ)空氣之質量:

28×78%+32×21%+40×1%=28.96(g)

氣化丙烷(或丁烷)的重量為空氣%的1.52(或2.0)倍。比空氣重,故外洩時易沈降不易

擴散,且易生火災。而液化丙烷(或丁烷)的重量為水的0.51(或0.58)倍,比水及汽油輕。

1公升的液化丙烷重量約0.5公斤(即1公斤液化丙烷容量約2公升),而1公升液化丁烷重量約0.6公斤(即1公升液化丁烷容量約1.7公升)。

2-2-3 LPG液體之密度 液態LPG與一般物質類似,溫度上升時會膨脹,體積增大;溫度下降時即收縮,體積變小,一般我們把15℃時之液態丙烷單位體積定為100%,則其溫度與體積之變化如表

2-1所示。

表2-1

溫度℃ 液態丙烷體積 變化比例%

−20

0 10 15 20 30 40 50 60 96.2 98.7 100 101.7104.9

109.1

113.8 119.391.4

所以其液態密度(單位體積之質量)隨溫度而變,溫度愈高,密度愈小;溫度愈低,密

度愈大,如表2-2所示。

2-4

第2章 液化石油氣與液化天然氣之特性

表2-2

0℃ 常溫加壓下液體密度(kg/ℓ) 15℃ 20℃ 丙烷 丁烷 0.5282 0.6011 0.5077 0.5844 0.5005 0.5788

2-2-4 LPG液體之比重 液體比重與氣體比重算法不同,它是指液體之質量與同體積4℃之純水質量的比值,例如4℃的純水1ℓ之質量為1kg(密度為1);15℃之液化丙烷1ℓ之質量為0.5077kg(密度為

0.5077)因此15℃時之液化丙烷比重為:

0.5077kg/1kg=0.5077

一般比重適為密度之倒數,故其比重如表2-3所示。

表2-3

0℃ 常溫加壓下 之液體比重 15℃ 20℃ 丙烷 丁烷 0.5282 0.6011 0.5077 0.5844 0.5005 0.5788

2-2-5 揮發點(沸點) 隨溫度上升,分子之活動增加,若溫度上升至某一點時,液體之分子由液態變成氣態,而從液面或內部向空間逃逸的現象,稱為蒸發或沸騰,此時之溫度即稱為揮發點或沸點,一般揮發點受物質成份及壓力影響,液面壓力大則沸點增高,壓力低則沸點降低。故高山上煮飯或蛋不易熟。一般在一大氣壓下丙烷之沸點為−42.07℃,正丁烷為−0.50℃。

2-2-6 LPG之蒸氣壓 如圖2-1所示,容器內之LPG液體,當溫度保持一定時,一部份之LPG液體蒸發成氣態充塞於容器之上方空間,由於不斷蒸發,故氣態分子愈來愈多,最後使LPG之液面上形成如圖所示之一般LPG蒸氣壓,如容器是密閉且溫度維持一定,則最後此LPG蒸氣

2-5

油氣雙燃料車-LPG引擎 壓將達一定值,即此時由液態蒸發成氣態之LPG分子速率,與由氣態之LPG分子落回液態的速率相等,俗稱氣液飽和平衡狀態。此時之LPG蒸氣壓稱飽和蒸氣壓,如圖2-1所示。 圖2-1 液化石油氣(LPG)之蒸氣壓,受LPG之組成(丙烷、丁烷等混合比例)及溫度而定,和液量多寡無關,即若組成和溫度一定,則不管液量如何變化,其容器內蒸氣壓均一定,如表2-4所示為不同成分之飽和蒸氣壓。 表2-4 溫度℃ 飽和蒸氣壓kg/cm 20 丙烷 丁烷 3.9 0 10 20 30 40 5.4 7.4 9.5 12.7 0.4 1.1 1.8 2.8 2-6 第2章 液化石油氣與液化天然氣之特性

丙烷與丁烷各種不同混合比例下之飽和蒸氣壓如圖2-2所示。

圖2-2 丙烷與丁烷混合氣之飽和蒸氣壓

由上可知當容器內之蒸氣壓低於飽和蒸氣壓時,即表示容器內已無液態之LPG,如丙烷在20℃時,容器內之壓力為6.5kg/cm2時,即表示容器內已無液態之丙烷了,表2-5為低碳及碳氫化合物之物理化學性質。

2-7

油氣雙燃料車-LPG引擎

表2-5 輕質碳氫化合物之物理化學性質

甲烷 乙烷 丙烷 正丁烷異丁烷正戊烷異戊烷新戊烷乙烯丙烯1-丁烯 丁烯 順-2-丁烯 反-2-異丁烯丁烯 分子式 分子量 氣體密度kg/m3 CH4 16.04 C2H6 30.07 C3H8 44.09 C4H10 58.12 C4H1058.12C5H1272.15C5H1272.15C5H1272.15C2H428.05C2H642.08C4H8 56.10 C4H8 C4H8 C4H8 0℃1atm 氣體比重0℃1atm空氣=1 液體密度 0.7168 1.3562 2.0200 2.5985 1.260361.91492.503 0.5544 1.0493 1.520 2.0098 0.97491.4811.936 ※ ※※ 0.6394 0.61970.230.6227.85187.332.90.234 0.6138※ ※ ※ ※ ※ ※ 0℃1atm kg/1 20℃1atm 蒸氣壓atm0℃ 0.5282※ 0.6011 0.58120.6452※ 0.62620.160.4236.07196.6233.310.232 0.54640.6190 ※ ※ 0.5005 0.5788(176) (293) 2.4 3.7 4.7 8.4 1.03 2.10 -0.50 0.55721.602.95-11.730.591040 (60) 0.51390.5951 0.6213 0.6042 0.59425.9 9.8 1.3 2.5 -6.90(絕對)20℃ 沸點0℃1atm 臨界溫度℃ 臨界壓力atm 臨界密度kg/1 蒸發潛熱 -161.49 -88.63 -42.07 -82.5 950 160.6031.570.238-103.71-47.70-6.26 3.72 0.88 32.27 48.20 0.203 96.81 42.01 0.220 152.0137.46 0.228 134.9836.000.2219.9050.500.22791.945.40.233146.4 39.7 0.238 155 41 0.238 144.7339.450.23445.80 0.162 (沸點)kcal/kg 發熱量(氣態) 121.9 117.0 101.8 92.09 87.5685.3881.7975.37115.4104.693.36 99.46 96.94 94.221atmkcal/kg.25℃ 燃燒範圍上限 下限 13.265 12.399 12.034 11.83211.79711.71511.68811.65012.02211.69211.577 11.547 11.529 11.505140 5.3 12.5 3.0 9.5 2.2 8.5 1.9 32.03.1 10.32.4 9.3 1.6 (%) ※為飽和壓時之值。

2-8

第2章 液化石油氣與液化天然氣之特性

2-3 液化石油氣之燃燒性質 1. 著火溫度

可燃性物質在空氣中徐徐地加熱下,達到某一溫度以上,即使附近沒有火種也會自然開始燃燒的最低溫度稱之為著火溫度(或稱著火點)。

丙烷的著火溫度為481℃,丁烷是441℃,汽油的著火溫度為210~300℃,故丙烷比汽油安全性高。但其燃燒範圍的下限很低,一旦洩漏出來即成高危險具爆炸性之混合氣體,且會沿地面廣泛地擴散開來,引火之危險性較汽油還大,因而在處理LPG時應特別注意煙火。

2. 閃火點

將汽油及酒精之類容易揮發的物質加熱至某一溫度以上時,若有火種接近其蒸氣時,即會引火開始燃燒之引火最低溫度稱之為閃火點或稱引火點。

液化石油氣當其完全燃燒時,會生成二氧化碳(CO2)與水蒸氣(H2O)。但如果空氣之供給量少時,液化石油氣就無法完全氧化,致發生不完全燃燒而生成一氧化碳(CO) 、氫氣(H2)、碳(C)等物質。

3. 沸點

丙烷是−42.07℃,丁烷是−0.5℃,常溫下均為氣體。汽油沸點是25~232℃,常溫下為液體。

4. 蒸發潛熱

LPG在氣化時,須吸收周圍大量熱氣,此稱為蒸發潛熱或氣化潛熱。 (1) 丙烷蒸發潛熱101.8kcal/kg,丁烷蒸發潛熱92.09kcal/kg。

(2) LPG汽車雖使用氣化器將LPG氣化,但可能因蒸發潛熱而使氣化器冷卻凍結乃

致破損,所以必須使用汽車水箱(radiator)之溫水環繞氣化器之內部,以預防氣化器凍結。

(3) 萬一LPG汽車發生火災事故時,瓦斯容器因受熱使內部之LPG氣化,當蒸氣壓

約達24kg/cm2以上時,安全閥會自動打開,使氣化後之LPG排出車體外,當瓦斯容器之蒸氣壓下降至16kg/cm2以下時,安全閥即再自動關閉,瓦斯容器內之

LPG即再開始氣化,而在氣化時即因蒸發潛熱使瓦斯容器冷卻,如此利用瓦斯容器內之自動調壓及冷卻作用,瓦斯容器會保持在一定壓力、溫度以下,故瓦斯容器不會爆發破裂。

2-9

油氣雙燃料車-LPG引擎

5. 蒸氣壓

將LPG放進密閉容器,部份會蒸發變成氣體,而產生壓力,當達某一定壓力時,蒸發會自然停止,容器內之壓力即安定下來,此時之壓力稱之為蒸氣壓。

(1) 在20℃時丙烷蒸氣壓是8.0kg/cm2,丁烷是2.0kg/cm2,汽油是0,故LPG被稱為

高壓瓦斯。

(2) 不論容器內液狀瓦斯量為多少,蒸氣壓均為一定,兩種以上之LPG混合時,亦

依其瓦斯之混合比例與溫度顯示出一定值。

6. 發熱量

(1) 平均每重量之發熱量:丙烷是12,034kcal/kg,丁烷是11,832kcal/kg,汽油是

11,200kcal/kg。

(2) 平均每公升之發熱量:丙烷是6,113kcal/ℓ,丁烷是6,909kcal/ℓ,汽油是

7,390kcal/ℓ,LPG之發熱量僅為汽油之80~90%,但日本已開發出LPG專用引擎及燃料裝置,可彌補上述缺點。

7. 燃燒範圍(空氣中重量百分比)

(1) 丙烷是2.37~9.50,丁烷是1.86~8.41,汽油是1.5~7.6。 (2) 燃燒範圍愈廣愈易燃燒,故LPG較汽油燃燒範圍大。 8.

完全燃燒所需空氣量(空氣中氧佔21%)

(1) 丙烷是15.71kg/kg,丁烷是15.49kg/kg,汽油是14.7kg/kg。 (2) 完全燃燒之方程式:

丙烷:C3H8+5O2⇒3CO2+4H2O 丁烷:C4H10+6.5O2⇒4CO2+5H2O

9.

丙烷1m3完全燃燒約需24m3之空氣 丁烷1m3完全燃燒約需31m3之空氣

故LPG可完全燃燒成CO2和水,對空氣不會造成污染。

丙烷是125,丁烷是91,較汽油還高,故LPG車可使用較高壓縮比之引擎,通

辛烷值

常壓縮比在10:1左右。

2-3-1 日本車用液化石油氣之品質規格 日本工業規格(JIS K2240-1987)對LPG之品質作如下規定:

2-10

第2章 液化石油氣與液化天然氣之特性

表2-5 日本LPG之工業規格

項目 種類 種類 1號 1 2號 種 3號 1號 2號 - - - 組成(mole%) 乙烷+乙烯 丙烷+丙烯 丁烷+丁烯丁二烯- 5以下 80以上 60以上 80以下 60以下 (不含60) 90以上 50以上 90以下 50以下 10以下 20以下 40以下 0.5 以下30以上 10以下 50以下 ※(1)50以上 90以下 90以上 硫含量(%) 蒸氣壓 MPa(kgf/cm2)密度 (15℃) g/cm3 主要 用途 0.015以下1.53(15.6)以下0.50~0.62 家庭用燃料及業務用燃料 1.55(15.8)以下1.55(15.8)以下0.02以下1.25(12.7)以下0.52(5.3)以下工業用燃料、0.50~0.62 原料及汽車用燃料 2 種 3號 4號 - - ※(1):使用於汽車用、工業用等時,應注意丁二烯含量,以免發生問題,最好是不要有丁二烯。

2-3-2 LPG使用於汽車之特徵 1.

被使用於汽車之優點

(1) 起動性好

目前市面販賣之LPG係由丙烷(propane C3H8)及丁烷(putane C4H10)混合之液化氣。丙烷之沸點為−40℃,丁烷則為−0.5℃,其揮發性好,故流動性甚佳,即在嚴苛寒帶地區已不使用阻風裝置亦能容易發動引擎。

(2) 辛烷值高

丙烷之辛烷值為125,丁烷則為91,故可以直接使用於現今之最高壓縮比

(10.5:1)之引擎。在一般引擎上,將點火角度提前至相當位置時,則可節省其燃料消耗量。

(3) 不污染潤滑油

LPG在引擎內燃燒,不會引起機油污損,能維持機油及引擎之清潔。所以一般未加添加劑之普通級機油亦可以使用。因為燃燒時不產生碳渣(sludge),故機

2-11

油氣雙燃料車-LPG引擎

油濾清器芯子(oil filter element)之使用壽命可延長數倍。引擎之腐蝕磨耗亦顯著地減少,即可延長引擎壽命至3~4倍。

(4) 火星塞之持久性

由於火星塞不會受燃料中之鉛的傷害、機油之污損,所以形成半永久性產品。

(5) 可節省供油泵及化油器裝置

由於LPG燃料裝置,係將容器中之LPG予以減壓後引導於進氣歧管,進入引擎內燃燒(以進氣歧管內與空氣混合成可燃氣體),故不但不需要化油器,亦不需供油泵,當然必須有其必要的蒸發器(vaporizer)。

(6) 排氣公害

因都能完全燃燒,故排氣中含有害氣體或污染物質較少。

2. 未被普遍使用之原因

(1) 蒸發器

至目前為止小型蒸發器之性能尚未達理想階段,其加溫裝置在日本規定應使用40℃溫水,但在汽車而言頗為困難。

目前部份LPG產品不太純淨尚含有殘留焦油,會影響蒸發性能。

(2) 單位容積之熱量較少

因單位容積之發熱量較少,輸出馬力較小,故僅適用於轎車及小型貨車行駛於平坦道路。高負載之重車及行駛於山區道路者不適使用。

(3) 加氣站不足

加氣較困難,尤其長途行駛時,必須中途有加氣站,否則便利性不足,汽油車使用者興趣缺缺。

2-4 液化天然氣 2-4-1 天然氣之成分 天然氣(natural gas)簡稱NG,是指深藏於地層,而以碳氫化合物為主要成份之可燃性氣體,而其中含量最多者為甲烷(CH4),此外尚含有少量的乙烷(C2H6)、丙烷(C3H8)、丁烷

(C4H10)、戊烷(C5H12)等,以及少量的不燃性氣體,如氮氣(N2)、二氧化碳(CO2)、硫化氫(H2S)等。

天然氣之組成依產地而有所差別,即使在同一產地、同一口氣井,其成份亦隨著地層深度的不同而有所差異,如表2-6所示為各國天然氣之成份。

2-12

第2章 液化石油氣與液化天然氣之特性

表2-6 世界各地天然氣成份 甲烷 乙烷 丙烷 異丁烷 正丁烷 戊烷 組成 (體積%) 己烷 二氧化碳 氮 氧 氦 硫化氫 合計 比重(空氣=1) 台灣 錦水 台灣 八掌溪阿拉斯加 汶萊 阿爾及利亞 美國 德州 CH4 87.06 94.81 99.34 90.7 C2H6 4.29 2.64 0.11 4.8 - - 79.5 71.50 7.5 7.00 C3H8 0.74 0.48 iC4H10 0.10 nC4H10 0.15 2.5 2.5 4.40 0.30 1.4 5.0 0.70 0.1 - - - - 0.13 0.08 - - - C5H12 0.08 0.03 C6H14 0.02 0.14 CO2 0.02 - - 6.34 0.62 0.02 0.5 - N2 0.52 5.5 15.50 0.70 1.05 - - - O2 0.11 He H2S - - - - - - - - - 0.58 - 1ppm 100 100 100 100 100 100 0.650 0.590 0.556 0.628 0.709 0.727 發熱量(Kcal/Nm3) 9,219 9,755 9,456 10,476 10,923 9,315 2-4-2 液化天然氣之成分 液化天然氣(liquified natural gas),簡稱為LNG。此乃將天然氣低溫液化,體積可縮為六百分之一,以利於儲存及運輸,此種超低溫液體(−160℃)即為LNG。

但天然氣在液化前必須先除去水份、二氧化碳、硫化氫等雜質,以避免在低溫時雜質凝固而堵塞了設備,因此LNG亦稱為乾淨的能源,LNG之成份大部份和NG之成份相同,如表2-7所示為世界各地之LNG成份。

2-13

油氣雙燃料車-LPG引擎

表2-7 世界各地LNG成份分析(1980年)

產地 氮(mol%) 甲烷 乙烷 丙烷 異丁烷 正丁烷 戊烷以上 平均分子量 總發熱量kcal/Nm3 氣體比重 液體密度kg/l

美國阿拉斯加

Kenai

汶萊 Lumut

阿布達比 Das

印尼 Badak

印尼 Arun

0.12 0.02 0.05 0.04 0.06 99.81

89.83

82.07

89.91

86.96

0.07 5.89 15.86 5.44 8.40 0

2.92

1.89

3.16

3.66

0 0.56 0.06 0.67 0.53 0

0.74

0.07

0.75

0.39

0 0.04 0 0.03 0 16.067

18.286

18.859

18.312

18.642

9,491 10,617 10,921 10,639 10,805 0.554 0.415

- -

- -

0.647 0.465

- -

2-5 液化天然氣之特性 2-5-1 比重 天然氣與空氣相比較時,其比重約在0.58~0.79之間而空氣之比重為1.00,純甲烷之比重為0.555,亦即是天然氣較同體積之空氣為輕,如表2-8為天然氣中各成分之氣體加重。

2-5-2 沸點蒸氣壓 液體之蒸氣壓隨溫度之增加而昇高,如圖2-3所示為天然氣中各成份之蒸氣壓與溫度之關係。

2-14

第2章 液化石油氣與液化天然氣之特性

表2-8 天然氣成份及其物理性質

成份物性 分子式 分子量 分子容 融點℃(latm) 沸點℃(latm) 液體比重(60/60℉) 氣體比重(空氣=1)臨界溫度℃ 臨界壓力atm 蒸發潛熱kcal/kg 融解潛熱kcal/kg 空氣混合上限% 爆發限界下限% 總發熱量kcal/Nm3 kcal/kg 有效發熱量kcal/Nm3氣體比熱kcal/kg Cp(kcal/kg) Cv(kcal/kg) Cp/Cv 液體比熱kcal/kg 蒸氣壓kg/cm3(37.7℃)燃燒必要空氣量m3/m3甲烷 CH4 16.04 22.36 −182.6 −161.4 乙烷 C2H6 30.07 22.16 −172.0−88.6 丙烷 C3H8 44.09 21.82 −187.1−42.2 異丁烷C4H10 58.12 21.77 −145.0−10.0 正丁烷C4H10 58.12 21.49 −135.0−0.6 二氧化碳 硫化氫CO2 44.01 22.26 −56.6 −78.3 H2S 34.08 22.14 −85.5 −60.3 0.300 0.555 −82.5 0.378 1.049 32.3 50.45 116.9 22.2 2.9 13.0 16,820 12,400 15,370 11,350 0.2279 0.191 1.193 - 54.8 16.67 0.512 1.522 96.8 44.5 101.8 19.1 2.1 9.5 24,320 12,030 22,350 11,080 0.2158 0.191 1.133 0.297 (6.1℃)13.4 23.82 0.562 2.007 135.0 38.3 87.56 - 1.8 8.4 31,530 11,810 29,050 10,900 0.2151 0.196 1.097 0.581 2.010 152.0 37.2 92.09 18.0 1.8 8.4 32,010 11,840 29,510 10,930 0.2205 0.202 1.094 0.816 1.529 31.1 73.5 137.8 45.3 - - - - - - 0.1106 0.095 1.164 - - - 0.790 1.176 100.4 91.8 131.1 - 4.30 45.50 - - - - 0.141 0.107 1.32 - 39.1 - 47.4 121.9 14.0 5.0 15.0 9,520 13,270 8,550 11,950 0.2928 0.223 1.308 - - 9.53 0.298 0.304 (−10℃)(−17.8℃)5.1 30.97 3.6 30.97 註:有效發熱量亦稱淨發熱量。

2-15

油氣雙燃料車-LPG引擎

圖2-3

2-5-3 液化之溫度與壓力 甲烷的臨界溫度為−82.5℃,臨界壓力為47.4atm,通常甲烷須冷至−82.5℃以下並壓縮至47.4atm以上時才能液化,若在常壓(1atm)下,須冷至其沸點(−162℃)以下,才能液化。

2-5-4 著火溫度 著火溫度是指物質在空氣中或氧氣中受到加熱起火燃燒之最低溫度,如表2-9所示為碳氫化合物之著火溫度。

以LNG主成份(甲烷)和LPG成份(丙烷、丁烷)相比較,甲烷的著火溫度比丙烷、丁烷為高,亦即是較不易起火,同時LNG氣體比重較空氣小,不會有滯留於低處之危險,因此一般而言LNG較LPG為安全。

2-5-5 燃燒速度 燃燒是一種發熱反應。於此將各種可燃氣體之燃燒速度列於表2-10。

2-16

第2章 液化石油氣與液化天然氣之特性

表2-9

著火溫度(℃) 引火點(℃) 燃燒限界下限(Vol%)燃燒限界上限(Vol%)蒸氣密度(空氣=1.0)總發熱量(kcal/Nm3) 淨發熱量(kcal/Nm3)

甲烷 595 - 5.0 15.0 0.55 9,497 8,551

乙烷 515 - 2.9 13.0 1.04 16,638 15,217

丙烷 470 - 2.1 9.5 1.52 23,679 21,786

丁烷 462 - 1.8 8.4 2.01 30,595 28,229

戊烷 365 - 1.8 8.4 2.01 30,684 28,316

己烷 285

−40

1.4 8.3 2.49 37,714 34,873

表2-10 可燃氣體之燃燒速度

混合氣體 甲烷-空氣 乙烷-空氣 丙烷-空氣 丁烷-空氣 戊烷-空氣 氫-空氣 甲烷-氧氣 丙烷-氧氣 氫氣-氧氣

燃燒速度 33.8cm/秒

40.1 39.0 37.9 38.5 27.0 330 360 890

混合比例 9.96% 6.28 4.54 3.52 2.92 43.00 33.0 15.1 70.0

一般可燃性氣體之火焰速度達每秒800~2,000公尺時稱之為爆轟,如在密閉之容器

內,爆轟產生強烈的衝擊波,對周圍會產生很大的破壞力量。

2-5-6 發熱量 發熱量又稱之熱值,天然氣發熱量之高低,視其組成而定,又天然氣之發熱量有總發熱量(gross heating value)與淨發熱量(net heating value)之分。

2-17

油氣雙燃料車-LPG引擎

總發熱量是指天然氣燃燒後,所生成之水蒸氣全部凝結為液態水時所產生之全部熱量。而淨發熱量乃指燃燒後所生產之水蒸氣仍舊為氣態時所產生熱量,也就是說,總發熱量是淨發熱量加水蒸氣凝結時所放出熱量的和。

總發熱量(GHV)=淨發熱量(NHV)+水蒸氣凝結所放出之熱量

2-18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