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院前急救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护理流程体会

院前急救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护理流程体会

来源:爱问旅游网


院前急救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护理流程体会

目的:探讨院前急救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护理流程,并对其护理效果进行研究分析。方法:在我院2010年6月至2013年6月期间接受治疗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抽选60例作为研究对象,并将其随机分组。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急救护理,实验组患者采取院前急救护理,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死亡率和护理满意度。结果:对照组死亡率为13.3%,护理满意率为63.3%,实验组的死亡率为6.7%,护理满意率为90.0%,实验组的死亡率远远低于对照组,护理满意率远远高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采取院前急救护理措施能为患者提供有效的治疗时间,并降低患者的死亡率,对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起到重要作用,确保了患者的生命安全。效果显著,可将其广泛运用。

标签:急性心肌梗死;院前急救;护理流程

急性心肌梗死是因冠状动脉的供血出现急剧减少甚至中断,使得相应的心肌持久、严重的缺血而导致心肌坏死,是一种常见的临床危重疾病[1]。该病存在病情严重、事发突然且迅速、死亡率高等特点,对患者的生命安全有着严重危害。因此,患者的院前急救尤为重要。患者发生该病时,合理、有效的治疗措施对患者的治愈有着密切联系,对此,笔者通过对其护理流程的分析研究来观察患者的治疗效果,发现疗效甚好,由此可知,该护理流程对患者有积极作用,可运用于临床救治,其具体过程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将我院2010年6月至2013年6月期间接受治疗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按照入院时间的先后依次编号,号码为1、2、3……,并抽取其中双数的前60例作为研究对象,然后再将选出的60例患者按照上述方法再次编号,号码是单数的30例患者为对照组,双数的30例患者为实验组。对照组:30例,男性患者18例,女性患者12例;年龄最小为32岁,最大为78岁,平均年龄为(50.1±5.4)岁。实验组:30例,男性患者21例,女性患者9例;年龄最小为34岁,最大为79岁,平均年龄为(52.3±4.6)岁。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等一般资料无明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急救护理,实验组患者采取院前急救护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2.1 急诊准备充分

医护人员应将急救药品等物资提前准备好;仔细检查救护车等设备,确保设

备良好,能正常运转;对急救药品的数量、品种和摆放位置做严格规定,并安排专门的人员进行看护,及时更换相关药物;接到急救电话时,工作人员应冷静对待,详细询问患者的病情、地点位置,并将该事及时上报给医护人员,相关医护人员应在5min内赶往出事地点,进行出诊[2]。

1.2.2 仔细观察病情

医护人员到达出事地点后,需立即评估患者的病情,并询问发病原因,同时,医护人员应充分了解患者的感受,对患者的临床症状做密切观察。此外,医护人员还需时刻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并对患者做心电图检查以及心电监护[3]。

1.2.3 吸氧治疗

对患者进行吸氧,方法可以是鼻导管吸氧或者是面罩吸氧。将氧流量控制在4~5L/min,如果患者出现左心衰,医护人员可将浓度为20%~30%的酒精加入到湿化瓶中来增加患者的心肌供氧,这能有效缓解患者的疼痛并减轻缺血症状,从而降低患者发生心律失常的概率[4]。

1.2.4 及时建立静脉通道

医护人员可通过留置针来为患者建立静脉通道,并讓患者服用能缓解心律失常、强心利尿的药品,比如:利多卡因、西地兰以及硝酸甘油[5]。

1.2.5 镇痛止痛

护理人员可根据医师的叮嘱为患者服用适量的杜冷丁或者是吗啡来对患者进行镇痛,缓解患者的疼痛感,此外,护理人员还需帮助患者采取平卧位的体位。

1.2.6 现场转运护理

与患者及家属进行交流,向他们讲述将患者转入医院的重要性,在获得他们的同意后方可将患者转运。转运的同时,护理人员应时刻关注患者的呼吸、血压、心率等生命体征。此外,护理人员还需通过语言、眼神、动作等的运用来给予患者安慰与鼓励,以便于缓解患者害怕、焦虑的负面情绪。

1.3 疗效判定/观察指标

(1)详细记录下患者的死亡率;(2)自行设计护理满意度问卷调查表,对患者进行问卷调查。问卷内容主要包括机械运转情况、工作质量以及操作规范性等,每项分为不满意、比较满意、满意三个选项,满意、比较满意统称为满意。

1.4 统计学分析

本次实验数据采用SPSS12.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其中计数资料对比采用

卡方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死亡率比较

根据表1可以看出,对照组死亡4例,占13.3%,实验组死亡2例,占6.7%,实验组的死亡率远远低于对照组,两组患者有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1 两组患者的死亡率比较[n(%)]

2.2 护理满意度比较

由表2可以看出,对照组满意9例,占30.0%,比较满意10例,占33.3%,不满意11例,占37.7%,满意率为63.3%;实验组满意17例,占56.7&,比较满意10例,占33.3%,不满意3例,占10.0%,满意率为90.0%。实验组的满意率远远高于对照组,两组有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2 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比较[n(%)]

3 讨论

急性心肌梗死是一种常见的临床危重疾病,严重危害了患者的生命安全,这种情况下,对患者采取院前急救护理措施就显得尤为重要。要想确保抢救获得圆满成功就必须要保证急救护理程序的及时性、准确性以及规范性,此外,护理人员还需提高自己的素养,并密切观察患者的情绪,及时消除患者紧张、恐惧感,帮助患者保持一份良好的心态。

院前急救的有效实施为患者的抢救赢得了宝贵的时间,对患者来说意义重大。本次试验研究显示,对照组死亡率为13.3%,护理满意率为63.3%,实验组的死亡率为6.7%,护理满意率为90.0%,实验组的死亡率远远低于对照组,满意率远远高于对照组,两组有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由此可见,对患者实施院前急救能有效降低患者的死亡率,并提高患者对医院护理的满意度。

综上所述,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采取院前急救护理措施能为患者提供有效的治疗时间,并降低患者的死亡率,对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起到重要作用,确保了患者的生命安全。效果显著,可将其广泛运用。

参考文献:

[1]刘文霞.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院前急救护理体会[J].河南外科学杂志,2011,17(1):146

[2]周玉英.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院前急救的护理干预[J].航空航天医药,2010,21(12):2136~2137

[3]刘伟丽.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院前急救护理对预后的影响[J].实用医药杂志,2009,26(11):39~40

[4]凌淑芬,黄桑.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院前急救护理[J].实用全科医学,2008,6(4):428~429

[5]郭彩虹.院前急救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护理流程体会[J].中国保健营养(上旬刊),2014,(4):2099~2100

作者简介:叶金,性别:女,出生年月:1987年8月21 籍贯:湖南 长沙,工作单位:中南大学湘雅附三医院 学历:本科 职务:护师。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