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城镇规划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摘 要:城镇化有助于工业化效率的提高,促进第三产业的繁荣和发展,是生产力发展的必经之路。发展小城镇有利于发挥城乡两方面优势,促进城乡融合和城乡一体化。小城镇由于地理位置适中,兼有城市乡村两个特点和两种职能,自然就成为城乡融合的交汇点,是实现农村城市化的基地。小城镇在建设规划中取得了不小的成就,但同时在认识上还存在一些误区,这使得现阶段我国部分小城镇发展已经面临众多限制,因此需要加强引导,积极推进。本文就小城镇规划设计中存在问题及解决措施展开讨论。
关键词:小城镇;规划;设计
1小城镇规划设计原则
1、与环境相互平衡适应及与人为本原则。人类作为小城镇的主体,在改善生存环境的同时会不知不觉对环境造成一定的破坏,排向大气及水土中的废气废物会直接打破生态系统的平衡。近年来不断增长的人口对环境失衡的影响日趋严重,失去调节能力控制的生态系统会对人类的身体健康产生直接的影响,所以小城镇的工业规划布局,人口规模与环境的平衡度在规划设计中需极其注重。
2、小城镇的灵魂就是它本身的特色。有特色的小镇可为其树立起良好的形象并为其提高知名度,在一定程度上将为小城镇的发展产生促进的作用。有历史文化底蕴的特色小镇固然是好,但是,在没有的情况下,在规划设计过程中必须注重其生态景观特色的设计,避免产生”千城一面”的印象。
3、乡镇工业的合理布局原则。小城镇的工业结构及布局在体现小城镇本身产业特色的同时,在本质上决定了小城镇的技术经济系统的构成。因此,小城镇的自然资源及社会经济资源的分配及利用的合理性取决于工业结构及布局,它也是生态系统的良性循环核心。
2小城镇建设规划的现状
1、小城镇的概念界定
小城镇,从字意上理解就是较小的城镇。它是城乡之间的结合部,地位较为特殊。小城镇概念有狭义和广义两种。狭义上小城镇是指除设市以外的建制镇,包括一般县城。这个概念比较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的法定含义。广义上的小城镇是指除了狭义概念中的县城和建制镇外,还包括了集镇的概念。在我国的城镇体系中,小城镇是大中小城市建设的补充和延续,是一定区域内的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和有机实体。本文所探討的是狭义上的小城镇。
2、小城镇建设现状
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推动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产业和城镇融合发展”,凸显新型城镇化发展的新趋势。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城镇化发展迅速。目前,小城镇建设虽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由于小城镇建设起步较晚,相关建设经验不足,规划意识淡薄,以及资金、政策等因素的制约,依然存在小城镇发展定位不够明确,建设缺乏特色;小城镇的规模偏小,集聚与辐射作用不强;小城镇建设投入渠道单一,小城镇建设的积极性不高等问题。
3目前小城镇规划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1、城镇化滞后于工业化
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城镇化水平有了较大幅度的提高,但与世界城镇化水平相比还是偏低的,尤其是城镇化水平严重滞后于工业化。研究表明,进人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农村城镇化滞后于农村工业化的程度加大态势。
我国城镇化滞后的主要原因有基本国情的制约,有思想认识的局限,更有经济的影响。长期以来我们对农村人口城镇化的发展趋势缺乏认识,而把农村人口长期稳定在农村视为社会稳定的标志。对发展和建设小城镇的问题,对农村工业化、城镇化发展的问题,对实行城乡一体化的问题,都没有清楚的认识。
2、小城镇规模小,难以发挥聚集效应和规模效益
小城镇只有达到一定规模才能产生一定的聚集效应。理论研究表明:当一个小城镇人口在5万人以上,镇区人口在2-3万人时才能产生一定的聚集效应和规模效益。目前我市镇区常驻人口在3万人以上的镇还没有,因此很难产生聚集效应。其次小城镇在聚集企业、劳动力和经济总量等方面能力也较弱。大部分乡镇纯粹是“吃饭财政”,政府根本就没有钱投在小城镇建设上。
3、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不协调
目前由于决策层对小城镇规划的作用缺乏足够的认识,没有把规划看成是小城镇建设的“龙头”,在注重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忽视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忽视环境保护设施的同步建设,造成各种污染物排放量急剧增加,使小城镇环境状况日益恶化。中国小城镇环境问题主要来自于生产企业,其中高速发展的乡镇企业(主要是占乡镇企业总产值约75%的乡镇工业)是小城镇环境的重要污染源。
4、小城镇缺乏地域特色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以小城镇为主要聚居点的新一轮建房热潮席卷大江南北。而材料、设备、施工的趋同化,使得从南到北都是枯燥单调的方盒子楼房和粗陋的装饰。地域建筑文化特色丧失,地方材料和有科学价值的传统技术方法被弃用,全国各地小城镇住宅已经没有明显的地域特征。
4小城镇建设规划的对策
城乡规划要发挥出城乡的调节作用,按照科学、合理规划和有效实施的原则来进行,要把规划的重点转移到县城,提高城镇的规划水平,带动乡镇的发展,建立具有规模和秩序的网络体系,推动小城镇的建设。
1、因地制宜
我国的发展有地域性,各个城市的发展有很大的差异,这使得小城镇在发展过程当中有了各种不同的功能,所以,在进行小城镇建设规划的时候要能够把区域条件作为考虑的前提条件,要能够突出特色,还要对小城镇的分类指导不断加强,这样才能符合小城镇的发展。从小城镇的布局来看,可以在大城市的周边来发展房地产业,或者是生活的服务区,用优雅的环境和便利的交通来吸引顾客。远郊的区域,可以发展专业市场,有效加快小城镇的经济发展。以农业为主的小城镇可以发展农业经济,构建农产品的流通市场,推动农业的发展。
2、改革户籍管理制度,建设工业小区
在小城镇应该根据居住的地点来划分农村和城镇人口,用职业的标准来划分务农和非务农的户籍管理方法。农民如果在小城镇有稳定的收入以及固定的住房,就可以划分为小城镇户口。对于小城镇的居民,应该在医疗以及保险等方面都享有同等的权利,这样来吸引更多的人来到小城镇落户,加大城镇的人口规模。要建设工业小区,乡镇企业不断涌现能够推进小城镇的建设,也能促进企业的发展。要使用合理的经济受到,在合适的位置来建设比较集中的工业小区。很多企业都有自己的小区,但是却没有很好地规划和建设,没有足够的吸引力。政府要制定相关的制度来保障投资者的利益,加强小城镇企业的集中化。
3、必须形成自己的风格和特色
小城镇在建设中依据规划一定要形成自己的风格,风格应是小城镇建设的主题词。对于小城镇发展中没有特色的问题,在对小城镇进行规划时,应首先对其所处的大区域背景进行宏观分析,确定小城镇的支柱产业和拳头产品,突出小城镇的产业特色;其次要尽量保持小城镇原有的格局,小城镇小巧近人的规模尺度、环境优美的山水风光、自然亲切的田园气息都可以巧妙地利用以强化小城镇的建设特色。一个城镇,只要形成了自己的特色文化,才有自己的个性与灵魂,才有生命力。
5 结束语
小城镇处于城乡结合部和城乡融合的交汇点,是一种承上启下,兼有城乡特点的基层城镇。小城镇与农村相近,并有着密切的联系,在乡村向城市过度的进程中,必须要经历由小城市发展为中等城市再变为大城市的成长发育过程。要加快小城镇建设需要一个很好的规划和严格的管理,需要一个过程,需要不断的积累经验,小城镇建设应高举节约用地这面旗帜,从大局出发,处理好建设与环境、近期与长远的关系,采取有力措施,使小城镇建设更具有生机与活力,小城镇建
设一定会走出一条较为理想的建设之路。
参考文献
[1]谢元水.浅析小城镇规划建设与管理[J].山西建筑,2010.
[2]赵永泰.浅谈镇建设中的若干问题思考[J].黑龙江工程学院,2006.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