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伊索寓言

伊索寓言

来源:爱问旅游网
伊索寓言

1、 了解寓言及《伊索寓言》的有关知识。

1. 前面我们学过了几则成语故事,以及一些民间故事,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伊索的寓言故事中,看看这里又给我们讲述了什么有趣的故事。2. 教师板书课题。

3. 教师简单介绍寓言以及伊索寓言。

寓言,是通过一个小故事,用比喻、拟人等手法,来说明某个道理或教训的文学作品,往往带有讽刺和劝诫的性质。

简介《伊索寓言》及其作者。(伊索是公元前6世纪的希腊寓言家,曾经是一个奴隶。他机智幽默,聪颖过人,在儿童心目中始终扮演一个故事大王的角色。《伊索寓言集》是人类文明史上的一座丰碑。它的内容十分在一定历史条件下,题材相当广泛,从不同角度反映了古希腊的社会现实和风土人情,尤其集中反映了下层社会里奴隶的思想感情。《伊索寓言集》里的角色大都由动物担任。这些动物和人一样,会思考,能说话,从本质上说仍是人的化身,代表着当时社会上的各色人物。)

4. 大家听过《狐狸和乌鸦》《狼和小羊》《龟兔赛跑》的故事吗?这些有趣的故事都是从伊索的寓言里精选出来的,今天我们来学习伊索寓言中的另外三则故事。

二、引入课题,初读寓言。

1、我们首先来学习《狐狸和葡萄》。(板课题)学生齐读课题。 2、提出初读要求:想想这则寓言讲了什么故事,注意生字的读音,读通读顺句子。

三、细读课文,领会寓意。

1、 指名读第一自然段,这一段哪句话是具体写白费劲的?(他想尽了各种办法够葡萄。)

2、想想看,狐狸会想出哪些办法够葡萄?

3、狐狸绞尽脑汁想办法,结果却白费劲。此时此刻,狐狸心里是怎么想的呢?这就叫什么?——无望。

4、默读故事第一、第三小节。想一想两个成熟的不同含义。

第一个成熟指食物生长到一定时候长熟了。第二个指时机到了最合适的时候。如我的思考还没有成熟。

5、狐狸本来是想尽办法取够葡萄,结果却没有够到。心里很沮丧。为什么还说:这些葡萄是酸的,不好吃。

(吃不到葡萄就说葡萄酸,自己安慰自己,其实是自欺欺人。)6、带着理解读出狐狸的酸葡萄心情。

7、这则故事以最后的这句劝诫作结,也是这则故事要告诉我们的道理,齐读课文最后一句话。思考在课文中的作用。(点明中心,画龙点睛)

8、谁能联系生活实际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呢?

预设:上次我违反了纪律,组长训我,我非常不服气,心想:哼!有什么了不起!不就是个组长吗?其实我心里一直想当个组长,甚至还有当班长的野心呢!

9、 同学们都说了自己曾经有过的“酸葡萄”的经历。那么学过这则故事后,你有什么感想呢?

10、师小结:是呀,我们做人、做事要实在,无需为自己无能为力的事找各种借口。

二、学习《牧童和狼》

1、来看第二个寓言,师板书课题。

自读寓言,要求:读准字音,读通读顺句子。想想这则寓言讲了什么故事?

2、 读完了这个故事,让你一下子想到了哪个我们熟悉的故事呀?《狼来了》

3、 你能用一句话简单地概括一下故事的内容吗?(牧童多次欺骗村民说狼来了,后来村民们再也不相信牧童的话。)

4、 文中两处写到牧童大叫“狼来了”,一次是——,这一次他说的是谎话,想一想他在说这句话时的心情怎样?(心里偷着乐)你从文中哪个词语看出?(哈哈大笑)

5、 村民们听到以后的反应呢?

村民们“闻声赶来”(提问:能否改成闻声前来?)“惊慌失措”是什么意思?因为担心紧张,乱了方寸。课文中指村民担心孩子的安慰而紧张地不知拿什么好,跑去救他。

村民发现自己上当受骗后会怎样想?

6牧童第二次大叫是——这一次牧童说的是真话,他的心情怎样?从哪个词语看出?(吓坏了、慌忙大叫)

7、这一次村民们的反应如何呢?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反应?

村民们被牧童骗怕了,以为他还是在恶作剧,所以村民们的表现是无动于衷的。

5、 请位同学读一读课文的一、二自然段。读出牧童和村民不同的表现。

6、生活中你有过这样的经历或见过听过这样的例子吗?

(在我很小的时候很爱喝饮料,于是爸爸就把我喝过的饮料品装上水,骗我说是饮料。我一喝才发现上当了。以后爸爸再给我哪怕真的是饮料我也不相信他了。)

(我两次日记没有写,告诉老师说忘在家里了,老师就信了我。可我把日记本交上后,老师发现我原来是拖拉作业没有写。于是有一次,我的作业真的忘在家里,可说什么老师就是不相信。通过这件事情以后,我再也不敢说谎了。)

7、 是呀,我们任何时候都要做一个有诚信的人,如果一贯使用欺骗的手段对待别人,人们就会对你缺失了诚信。即使你说的是真话也没人能相信你的。

8、 课文的最后一段就揭示了这个深刻的道理,让我们齐读最后一个自然段。

3、 学习《蝉和狐狸》

1. 再来看第三个寓言。师板书课题。学生齐读。

2.在我们印象当中,狐狸都是非常狡猾的,今天,狐狸又使出了它的老办法——说奉承话来欺骗别人了,不过,蝉可没上它的当,这是怎么回事呢?咱们一起来学习课文。

3、请认真读一读《蝉和狐狸》这则故事的第一第二小节,思考“圈套”在课文中是什么意思?(指狐狸想把蝉从树上骗下来吃掉它所用的计谋。)

4、来看看狐狸的计谋。找出狐狸说的画多读两遍,读出狐狸赞美的语气来。

5、用心默读第三小节,看这是一只怎样的蝉,把你的体会写在旁边。(聪明机智)

6、从蝉儿的动作和语言体会。(1)找找描写蝉儿动作的句子。(2)读读蝉儿说的话

7、是呀,正是因为蝉儿能从别人的灾难中吸取教训,才没有被狐狸的花言巧语所蒙蔽。

8、读了这个寓言,你有什么想法?

(我们对坏人要时刻提高警惕。坏人说好话是他骗术的一种,我们不能被他的好话迷糊了。

9、生活中有这样的例子吗?

10、学习了这三则寓言,看看这三则寓言在写法上有什么相似之处?(通过一个故事说明道理。最后一句话往往画龙点睛。)11、比较

(1) 大家都知道《狐狸和乌鸦》这则寓言吧?谁来给大家讲讲。

(2) 这个故事中的乌鸦和我们今天认识的蝉,他们在面对花言巧语的

狐狸时,表现一样吗?

(3) 为什么乌鸦上当了而蝉儿却没有上当呢?(4) 你从乌鸦和蝉儿的不同结局中明白了什么?

(5) 小结:乌鸦在狐狸的花言巧语面前失去警觉,上当受骗。蝉却始终保持警惕,它不仅聪明,更能够从同伴的灾难中吸取教训。(6) 再读最后一个自然段,将这个道理牢牢地记在心中。

13、有人说寓言是一个魔袋,袋子很小,却能从里面取出很多东西来,甚至能取出比袋子大的东西;也有人说寓言是一座桥梁,通过它,可以从复杂走向简单,又可以从单纯走向丰富。在这座桥上来回走几遍,我们既可以看见五光十色的生活现象,又发现生活的内在意义。生阅读《伊索寓言》。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