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夷山五夫镇艺术考察
12油画 凌文超
大约5个小时路途我们一行人从莆田学院到了武夷山五夫镇,朱熹求学定居的地方。这次来考察的目的就是采风写生。那我们来稍微了解下五夫镇的文化背景。
五夫镇自古就有“邹鲁渊源”之称,人杰地灵,名人辈出,理学先儒胡安国一家五贤、刘氏宗族“三忠一文”、婉约派词宗柳永等,他们生于斯,长于斯,都为五夫留下深远的历史影响和丰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尤其是理学宗师朱熹在五夫从学、著述、授徒、生活近50年,使五夫成为朱子理学的摇篮,留下众多的理学文化遗迹,主要有屏山书院遗址、紫阳楼遗址、兴贤书院、刘氏家祠、刘氏节孝坊、朱子社仓、连氏节孝坊、张琰百岁坊、朱子巷、五贤井、五龙桥和林立街中的石坊等。其中一处为福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六处列为武夷山市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目前,五夫古镇整体格局基本完整,主要街巷、溪流等基本完好,历史建筑丰富而集中,保存相对完整。以兴贤古街为轴线,兴贤村、五一村、五夫村由北至南拓展,面南临溪水而居,追求传统风水中的村落布局,街巷尺度、建筑色彩、石板路面、院落天井等,构成了五夫镇区遗存的基本层面。周边自然山林植被茂密,荷塘田园、青山绿水、古树名木,共同构成了村落山水和谐的布局。山水与古街、古庙、古祠堂、古民居相映成趣,具有较高的原真性和整体性。朱子理学在这里萌芽、发展、成熟,民俗文化丰富多彩,具有十分重要的历史文化价值和开发价值。
我们参观了朱子故居紫阳楼、品饮了朱子灵泉,详细了解朱熹在五夫成长成才、创立朱子理学的历史。随后采风团一行又来到兴贤古街,漫步在兴贤书院、刘氏宗祠等朱子遗
迹林立的宋代遗风的街道上,领略了五夫厚重的文化底蕴和古朴小镇风情。
朱熹故居门前有两棵参天古树,听村民们说是朱熹定居在门前亲自播下的树种。此时退远望去,与古宅形成别具一格的风景画面,让人不禁动笔记录下眼前生动的风景。
古街老巷,乡村田野,纯朴的民风深深地荡涤着来自蜗居城市里的我们。兴奋,激动的同时,期盼着在写生创作的路上有新的突破!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