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心脏
【教材分析】
心脏是“生命之泵”是本节的重点内容,血液所以能在循环管道中不停地流动,就是依靠心脏有节律地舒缩活动,因此,心脏是运输物质的重要器官,也是循环的动力器官。本节重点内容是心脏的结构,心脏有四个腔,与四个腔分别相通的8条血管以及两组瓣膜和其作用。难点是心脏的舒缩与心瓣膜活动和血流的关系。 【教学目标】
1.说明心脏的结构和功能。
2.理解心瓣膜的开关与血流方向的关系。 3.说出心脏的位置、心输出量的概念。
4.尝试解剖哺乳动物的心脏,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观察能力。
5.运用心脏结构的基础知识,尝试分别向与心脏四腔连通的血管注水,加深对知识的理解,提高判断能力和分析问题能力。 【课前准备】
1.教师准备:哺乳动物的新鲜心脏、解剖刀、镊子、水、多媒体课件。 2.学生准备:新课预习。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情境导入: 我校一位物理老师,因得风湿性心脏病,瓣膜关闭不全而施行心脏换瓣手术,但终因机体排异反应死去。我们知道心脏一旦停止工作就意 学生活动 用生活中的实例说提示和建议 分析生活中的事例,了解心脏的明心脏对人体的重重要作用。 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兴趣。 1 / 4
味着死亡。据专家测定, 心脏平均每昼夜向全身
大小血管输送血液重达4吨,心脏为什么能够永不疲倦地工作呢? 加深对心脏位置的了解。 课题:二、心脏是“生命 之泵” 请同学们体验自己的心跳。 知识点一:观察哺乳动物的心脏 讲解:请根据思考题观察哺乳动物心脏。 思考: 1.心脏的外形是什么样的?大小如何? 2.如何分辨心脏的左右、前后、上下? 3.找出和心脏相连的血管分别从各血管灌水,注意有什么现象发生?判断哪些是动脉?哪些是静脉? 知识点二:心脏的结构 学生观察、解剖 过渡:人的心脏有哪些结构,我们同学的推测是否正确呢?下面我们学生观察哺乳动物羊或猪的心脏,结合书本上的图辨别心脏的前后、上下、左右;并向不同的血管内灌水,发现有的水能够灌入心脏,有的水不能灌入,推测能灌入水的可能是静脉,因为静脉血管的血是流向心脏的,不能灌入水的可能是动脉,因为动脉血管的血是从心脏向全身流的。 体验:用右手在自己胸部寻找心跳的位置并描述心脏的确切位置。 教给学生观察事物的方法: 从前到后;从上到下;从左到右; 从表及里。 通过尝试从心脏的不同血管灌水,观察到不同的现象。让学生联系上一节课所讲内容,大胆推测哪些是动脉,哪些是静脉,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培养学生思维能力。 根据认识规律由具学生边解剖边观察,结合心脏解体到抽象,由感性到剖示意图总结 1.心脏的四腔 理性,由易到难地逐个掌握,从而使形成的概念清晰、具体,易于掌握。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通过观察各种直观教具来解剖哺乳动物心脏。 心房 左心房 演示:心脏解剖的方法。 右心房 相通 思考题: 1.心脏分为哪几个腔?心室 左心室 右心室 2 / 4
各个腔之间的关系如何? 2.不同的腔连通的是哪些血管? 3.观察心房和心室之间以及剪开主动脉或肺动脉,你发现了什么结构?思考它们有什么生理功能? 2.与心脏连通的血管: 上下腔静脉 肺静脉 右心房 左心房 右心室 左心室 肺动脉 主动脉 3.两组瓣膜 房室瓣 动脉瓣 可加深领会知识,同时学会利用掌握的知识进行新的观察。 学生观看录像并填表 心过渡:血液为什么会按一定方向流动呢?(播放录像:心脏搏动、心 房、心室变化) 小结: 静脉→心房→心室→动脉 心脏收缩 心脏舒张 血室内压力 房室瓣 动脉瓣 液流动方向 关闭 打开 心室 动脉 打开 关闭 心房 心室 设疑、释疑是人获取知识、增长才干的重要途径,适时提出问题,激发学生开动脑筋回答,有助于增强教学效果。 室容积 本课小结:本节课的学习就到这,谁能对本节课作总结? 学生小节:本节课重点学习了心脏的位置、结构和作用。由于心脏的壁主要是由心肌构成,使其具有自动节律性,是血液循环的 3 / 4
动力器官;心脏的两组瓣膜的活动,控制血液在血管中按照一定的方向流动。 【板书设计】
第二节 物质运输的器官
二、心脏
左心房 -----与肺静脉连通
1.四个腔 左心室-----与主动脉连通
右心房-----与上下腔静脉相通 右心室与肺动脉相通
2. 瓣膜 房室瓣 防止血液倒流,保证血液按一定的方向流动
动脉瓣
【教学反思】
由于初一学生没学过脊椎动物心脏的知识,也没有血液循环的初步知识,因此本节课的内容有一定难度,不太好理解,所以首先让学生理解心脏的结构特点,这是基础,心脏收缩和舒张时,房室瓣和动脉瓣及其如何控制血流的方向是难点,需要运用多种手段来突破,以便于学生掌握。
在教学中,教会学生科学探究的方法比传授他们知识更为重要。通过学生自主、独立地发现问题、实验、操作、信息搜集与处理,表达与交流等探究活动,获得知识、技能,发展情感与态度,特别是培养其探索精神和创新能力。
4 / 4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