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 文l化l教I育 新课程理念下教师观念和角色的转换 王洪波 (黑龙江省大兴安岭新林区第二中学,黑龙江大兴安岭165000) 摘要:新课程改革是一个由课程改革所牵动的整个基础教育的全面改革。实施新课改,教师必须更新教育观念,转变自身角色,树立新的课程 观、教师观、学生观、教学观和学习观。 关键词:新课改;教师观念;转换 新课程改革涉及到培养目标的变化、课程 施者,更是课程的开发者,教师既要根据实际教 地位,师教,学生学,老师问,学生答,学生只能被 结构的改革、国家课程标准的制定、课程实施与 育情境的需要,对课程进行合理的适度的增删、 动的倾听。新课程强调,教学是教与学的互动,是 教学改革、教材改革、课程资源的开发、评价体系 调整和加工;更要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积极参 师生之间的相互交流、沟通、启发和补充。教师要 的建立和师资培训以及保障支撑系统等,是一个 与校本课程的研究和开发,以促进学生的个性发 “放下架子,蹲下身子”,从讲台上走下来,成为学 由课程改革所牵动的整个基础教育的全面改革。 展。 生的合作伙伴,全身心地融入到学生中间,与学 其最终目的是促进每个学生得到最大限度的发 教师是教育的研究者。2O世纪70年代,英 生一起交流、思考、对话,这样才能消除学生的畏 展,其根本手段是通过转变教师的教学模式和转 国学者斯腾豪斯率先提出“教师即研究者”,没有 惧感,活跃学生的思维,发展学生的个性。 变学生的学习模式,为学生构建—个自主、体验、 教师的参与,就没有新课程的编制。传统的教学 5树立新的学习观 探究、合作、交流的学习平台。实施新课改,教师 中,教学活动和科研活动是彼此分开的,教师的 在实施新课程中,教师除了要自已角色定 必须更新教育观念,转变自身角色,树立新的课 任务只是教学,研究成了教育专家的专利。这样 位外,还要帮助学生树立行之有效的科学的学习 程观、教师观、学生观、教学观和学习观。 就容易导致专家研究的成果很难转化为教学的 观念。 1树立新的课程观 需要,老师的教育理念也难以更新,结果是“素质 自主性学习观。自主学习是就学习的内在 树立“知识与技能,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 教育”、“新课程”总是跳不出“应试教育”与“旧课 品质而言的,指由学生自主而不受他^支配的学 和价值观三位一体”的新课程观。基础教育肩负 程”的怪圈。 习方式。主动性是自主学习的基本品质。传统的 着既要为高一级学校输送合格人才,又要为社会 再者,新课程更重视学科知识的交叉、综合 教学以教师、课堂、书本为中心,学生处于单一的 输送合格劳动者的双重任务。传统的教学中,人 和渗透,呼唤综合型教师,强调为人师者“要给学 被动接受的学习状态。新课程倡导学生在教师指 们较多关注的是怎样才能更好地为高一级学校 生一杯水,白已须有一桶水”,要求教师具有复合 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建立和形成充分 输送人才,而忽视了后一项培养目标。因此,课程 型的知识结构,又具备基本的教育科学知识和丰 调动与发挥学生主体性的多元化的学习方式。建 设置考虑得更多的是选拔人才及为少数人进一 富的实践性知识。因此,新课程下,要求老师主动 构主义认为,学习是学习者自主建构知识的过 步深造的需要,而较少考虑大多数人在义务教育 积极地进行教育教学研究,从教书匠转变为学习 程,根据自己的经验背景,对外部信息主动地选 阶段后,直接进入社会、从事各种工作的需要,更 者、探索者,成为一名研究型教师。 择、加工、处理,从而获得意义,建构自己知识的 无从谈起适合每个受教育者终生学习和发展的 3树立新的学生观 过程。显然,这个过程别人无法替代,学习者必须 需要。结果是基础教育课程中的语文、数学等传 学生是受教育者,是教育的客体,是学习的 积极主动,成为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者,外界施 统科目占据了较大比重,学科课程占绝对主导地 主体。每个学生都是一个独特的个体,都具有巨 加的信息只有通过学习者的主动建构才能转变 位,而且课程缺乏弹性,忽略了学生的全面均衡 大的发展潜能,都是—个发展过程中的人。学生 为自己的学识和见解。 发展。 的发展包括身心两个方面,它受到遗传和环境两 探究性学习观。探究学习是学生在教师指 新课程倡导基础教育要适合每个受教育者 大因素的制约,而教育作为一种特殊的环境因 导下,为获得科学素养以类似科学探究的方式所 的终生学习和发展。所以,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决 素,在人的身心发展中起主导作用。 开展的学习活动。探究性学习的价值在于促使学 不是换一套教科书,也不是课程内容的简单调 每个学生都具有巨大的发展潜能。传统的 生保持、持续的兴趣,丰富学习的体验,养成 整。它一方面加强了课程内部有关科目之间的横 教学过分强调学生的过去和现在,学生被当成教 合作与共享的个性品质;增进思考的能力, 向联系;另一方面又加强了新型综合实践活动课 师向其灌输知识的容器,而忽视对学生潜能的挖 养成尊重事实的科学态度;并促使学生重新认识 程的建设,树立必修课、选修课、综合实践课都是 掘,教师对学生批评多,激励少,灌输多,引导少。 学习与自我,使学生的个性发展、思考与自 培养学生的主渠道的新观念。要设置分科与综合 新课程倡导每个学生都具有巨大的发展潜能,教 由创新获得最大的空间。 相结合的课程,努力创造条件开设选修课程,设 师要相信学生的发展潜力和发展前途,坚信学生 终生性学习观。终生学习是通过一个不断 置综合实践活动并作为必修课程,以增强学生的 是积极向上的,是追求进步和完善的,是可以获 的支持过程来发挥人类的潜能,它激励并使^们 探究和创新意识,学习科学研究的方法,发展综 得成功的;要以接纳、赏识、赞美、激励的眼光看 有权利去获得他们终身所需要的全部知识、价 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增进学校与社会的密切联 待每—个学生。 值、技能和理解,并在任何任务、情况和环境中有 系,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4树立新的教学观 信心、有创造性和愉快地应用它们。传统的教学 2树立新的教师观 由知识的“传授者”转变为学习的“促进 以谋取职业为手段和目标,学习只是生存发展的 教师是向受教育者传递人类积累的文化科 者”。传统的教学以“教师为中心”,老师的职责是 手段。新课程倡导终生学习的学习观,强调义务 学知识和进行思想品德教育,把他们培养成一定 “传道、授业、解惑”。因此,课堂教学以教师的讲 教育不仅是为每个学生发展奠定基础,是提高全 社会所需要的人才的专业人员。新课程着眼于学 授为主,学生始终处于被动的接受地位,较少参 民族素质的教育,而且更是为每—个学生终生学 生的全面发展,教师就必须转变观念,重塑角色, 与。新课程的教育理念启示我们,学生是有思维、 习打基础的教育,是培养学生终生学习的愿望和 从单纯的知识传授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 有思想的的人,教学中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 能力、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以适应快速发展的 课程的开发者和研究者。 观能动性,教师要树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 社会并为每一个学生今后的发展和从事终生学 教 币是课程的开发者。传统的教育中,教学 观念。教师不仅是知识的传授者,更应该成为学 习打好基础的教育。因此,对于每个人来讲,学习 和课程是彼此分离的,教师被排斥在课程之外, 生学习方法、学习态度、学习能力、学习习惯的指 是为自己的未来而投资,是为自己的生存而积 教师只能按教科书、参考书去教,教师成为消极 导者,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 累,是为自己的发展而储蓄的非常重要的课题。 和被动的课程执行者。新课程倡导“教师即课程” 培养学生搜集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 无论是教师还是学生都必须树立终生学习的学 的新理念,确立了国家课程、地方课程、校本课程 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 习观,以主动获取新知识的学习热情,不断进行 三级课程管理,要求老师积极参加课程的开 力。 知识更新,完善自己,发展自己,奉献社会。 发、研究和评价,积极开发并合理利用校内外各 由居高临下的“权威者”转变为“平等中的 种课程资源。因此,新课程下老师既是课程的实 首席”。传统的教学中,教师处于一种居高临下的 -254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