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爱问旅游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教科版多种多样的植物优秀教案3

教科版多种多样的植物优秀教案3

来源:爱问旅游网
《多种多样的植物》说课稿

一、说教材:

从校园植物多种多样性的植物认识,拓展到对自然界植物多样性的认识。地球上植物种类繁多,教科书以学生熟悉的植物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分类活动,让学生进一步建立植物多样性的认识,并且领悟到分类是研究植物多样性的基本方法。本课是生物领域的教学内容,是在三年级学习《植物》《植物的生长》以及五年级学习《生物与环境》的基础上进行本单元知识学习的。认识植物多样性的目的,就是为了更好地保护地球上自然资源、保护地球环境,保护地球珍稀的生物。相信通过这节课的研究学习,孩子们对植物会有更多的认识,这也是环保教育的很好契机,教育孩子友好的对待植物大家族中每一个成员。

二、说学情:

通过前两课的学习,学生了解了他们所熟悉的校园的植物种类。三年级的时候学生已经研究过周围的植物,再加上平时通过各种方式的积累,他们的头脑中已经形成了许许多多有关植物的知识,但是这样种类繁多的植物到底如何表现为多种多样的呢?学生并不清楚。因此在学习本课时以学生已知的植物为基础,经历分类活动。在分的过程中感受植物的多种多样,从而建立生物多样性的认识,能用自己确定的标准给植物分类,让学生学会分类的方法,领会分类是学习科学的一种重要方法。

三、说教学目标:

1、植物可以分为开花植物和不开花植物。不开花植物包括蕨类、苔藓和藻类植物等。 2、知道分类是研究生物的基本方法。能用自己确定的标准给植物分类。 3、认识到植物是多种多样的。 能够欣赏并感受大自然因植物的多样而美丽。 四、说教学重难点:

重点:能用自己确定的标准给植物分类。 难点:认识到植物是多种多样的。 五、说教学方法:

针对学生求知欲和好奇心强的年龄特点和思维,充分发挥科学这门课的实验探究特色,以实验探究为主、启发诱导相结合的教学思想,引导学生参与知识形成的全过程。注重联系实际,激发学生兴趣,并结合多媒体,让学生在感知性的基础上获得认识。

六、说学法指导:

本课通过实验观察、分析、讨论等手段,教会学生善于思考、观察、动手等习惯,从而培养学生观察、实验探究、现象分析等各方面能力。

七、说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引发问题

1.以小组为单位,组织一分钟知识竞赛,看看哪个小组写的植物名称最多。 2.同学们知道这么多常见的植物,老师给同学们带来了一些生活中不常见的植物,请大家欣赏一下。

3.是这些植物把我们居住的地球打扮的更加漂亮,让我们周围的空气更加新鲜,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去了解这些可爱的小生命吧。

二、交流共享,自主探究

活动一:对植物进行分类,认识开花植物

1.在植物王国中,已经发现的植物种类有30多万种,我们今天先来认识一下书上的这11种植物,幻灯片播放书上的11种植物的图片。

2.用分类的方法可以帮助我们进一步的去辨别和研究植物,教师出示分类标准。 3.请同学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小组成员自己确定标准对这些植物进行分类,帮助植物找到它的朋友。

4.教师对学生的讨论结果进行小结,根据本小组确定的分类标准,结合生活实际,学生举例说明符合本组分类标准的植物。

5.每一种类别下,你还能确定新的标准,将它们再进行分类吗?

6.介绍科学家的分类方法:根据植物的特征对植物进行分类。例如:他们根据植物有没有花把植物分成了两大类:开花植物和不开花植物。(教师板书)如果请你也按这个标准给植物分类,你能快速的帮助植物找到它的朋友吗?请一组学生上台做游戏。

7.学生举出自己认识的开花植物,它们的身体是由哪几部分组成的? 活动二:认识不开花植物

1.我们刚才认识的都是开花植物,那么哪些植物是不开花的呢?。 2.教师出示不开花植物的图片。 3.教师小结

三、统一认识,建构新知

1.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学会了什么? 2.教师总结

四、应用识记,拓展延伸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科学家把植物分为开花植物和不开花植物,不开花植物包括蕨类,藻类,苔藓类。蕨类:还可以根据特征进行分类;藻类还可以根据它的生殖方法,细胞构造等进行分类,苔藓类也可以进行再分类,所以说分类是科学课要掌握的一种重要方法。也知道了自然界的植物有30多万种,因此我们说植物是多种多样的。植物不仅给我们美的享受,而且还能净化空气,我们应该爱护植物,多了解植物。课后

请同学们把刚才竞赛中写出的植物进行分类。 八、说板书设计

30万

分类

开花 多种多样的 植物

不开花

蕨类

藻类

苔藓类

教案及反思

学科组 课题 科学 多种多样的植物 备课人 时间 罗素玲 2016年10月 科学概念:植物可以分为开花植物和不开花植物。 教学目标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理解植物是多种多样的。 教学难点: 教学用幻灯片,不同种类的植物图片。 师生活动 课前活动:用1分钟时间写出自己认识的植物。 一、统计 不开花植物包括蕨类、苔藓和藻类植物等。 过程与方法:知道分类是研究生物的基本方法。 用自己确定的标准给植物分类。 情感、态度、价值观:认识到植物是多种多样的。 能够欣赏并感受大自然因植物的多样而美丽。 孩子汇报,知道最多写出几种植物的学生,并板书几种。 小组内汇总自己组认识的植物有多少种。 孩子汇报,知道最多写出几种植物的组,并板书几种。 教学过程

试问孩子全校同学认识的植物进行汇总,全村的人认识的植物进行汇总,会怎样? (这个环节的活动,是通过孩子的活动,让孩子感受到周围的植物是很多的,初步感知植物的多样性。并为之后的分类活动做铺垫。) 二、分类 1.小组按自己的方式给熟悉的12种植物用一种标准进行分类。 (把书中的11种植物改成熟悉的12种的校内外植物,让科学贴近生活,帮助老师了解孩子的前概念。) 2.反馈。教师板书分类标准以及各组的分类,写序号。 (让孩子自己产生疑问,排除一些不科学的分法。) 3.小组借助资料解决自己组留下的问题。 4.说说自己组解决的问题。 三、继续分类 (引导孩子学会学习的方法。查资料解决疑问是科学学习的重要方法。) 1.认识常见的不开花植物,试着根据它们的特征进行分类。 2.对开花植物继续分类。学生口头说一说。 (渗透可以继续分类的意识) 3.了解科学家对植物进行分类研究的目的。 四、课外活动:按照课堂中的学习方法,对书本75页的11种植物进行分类。 (了解孩子课堂学习情况,让孩子巩固学习方法。) 板书设计 多种多样的植物 开花植物 不开花植物 需要改进的地方: 教 学 反 思 1.让孩子按自己的方式给12种植物进行分类的环节中,如果让小组内多用几种分类标准进行分类或者小组内4人各按一种分类标准进行分类。就不会出现只分成“开花植物和不开花植物、水生植物和陆生植物”两种分类方法。留给孩子争议的地方会更多,孩子的思维会进一步提高。 2.备课不够精细。如在问起孩子你觉得哪些植物是不开花植物,一个孩子说到“竹子”因为没有整理关于竹子的资料就不能让孩子在课堂中解决问题。 3.业务水平有待加强。当今教育,要把课堂留给孩子。教育要“以生为本”教师只是站在孩子身后的引导者和协作者。可是在课堂中,我还是经常按耐不住,要多说。如何做到有效引导,问题指向更明确这些方面还需多多学习。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awee.cn 版权所有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