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爱问旅游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关于住宅小区停车问题探讨

关于住宅小区停车问题探讨

来源:爱问旅游网


关于住宅小区停车问题探讨

林东杰(福州市房地产开发工作站 350005)

[提要] 针对住宅小区停车问题和具体设计住宅小区停车设施时存在的问题,通过对住宅小区停车问题影响因素的分析和停车方式的比较,提出解决停车的办法。

[关键词] 住宅小区; 停车方式; 探讨

A Discussion About the Parking Issue in Residential areas

Lin Dongjie (Development and service department of real estate of FuZhou

350005)

Abstract: Aiming at parking issue and problems which exist in the designing of parking facilities in residential areas, put forward solutions of parking issue through analyzing the factors that influence the parking issue and comparing the method of parking in residential areas.

Keywords: residential areas; the method of parking; discussion

据投资环境报导,到2003年底,我国汽车保有量已达到2400多万辆,且每年以约15%的速度增长,而目前的停车位只有汽车数量的20%。按照国际惯例,停车位与车辆的比值应为1.3:1,依此推算,目前中国需要超过1500万个车位,2004年购买汽车的人仍在继续增长中,解决住宅小区的停车问题已经是一个迫在眉睫的问题。目前在住宅小区

的规划设计上,依据《规范》的规定和住户的需要都考虑了机动车的停放问题,但是由于《规范》和一些地方性法规所规定的是基本指标,与当今汽车拥有率比较相对偏低,规划配置的停车场与实际情况反差较大,出现了停车位不足,汽车随意停放占用绿地和道路甚至占用消防通道的现象比比皆是,造成交通阻塞、住宅区环境恶化等一系列问题,小区居民对此产生的噪音和污染意见很大。 并且《规范》没有给出具体的实施细节,而在实际建设项目中,对停车问题的解决有很大的随意性,这其中包括停车地点及停车方式的选择等等,若设计不当就会出现诸如停车场服务半径不合理致使车不入库,停车方式不科学造成居民使用不方便等问题。如何在小区规划设计中依据《规范》的规定合理解决居住区的停车需要,是我们需要认真加以考虑的问题,本文下面就来探讨一下。

1现行法规中关于居住小区停车的规定

《规范》8.0.6 中规定,居住区内必须配套居民汽车停车场、停车库,并应符合下列规定:

8.0.6.1 居民汽车停车率不应小于10%;8.0.6.2 居住区内地面停车率(居住区内居民汽车的停车位数量与居住户数的比率)不宜超过10% ;8.0.6.3 居民停车场、库的布置应方便居民使用,服务半径不宜大于150m ;8.0.6.4 居民停车场、库的布置应留有必要的发展余地。

除上述“规范”规定,不同地方又根据当地情况制定了相应的标准,如福州市城市规划管理技术规定(暂行)中规定,单元式住宅的停车位指标0.2-0.3 车位/100 m 2 建筑面积,其中室外停车场(包括机动车、自行车)的车位数不低于核定标准车位数的15%,核定标准车位数为按总建筑面积换算成的最小标准车位数。

不论是《规范》还是各个城市做出的规定都对居住区停车制定了相应的基本标准,而在具体的规划设计中要求我们在满足基本标准的前提下,应该以动态的、发展的思路来考虑,做出相应的分析,《规范》的运用应从实际出发,以人为本。

2影响住宅小区停车问题的关键因素

2.1 居民小汽车的拥有率

居民小汽车的拥有率是指平均每户或每百户居民拥有小汽车的数量,反映了居住区小汽车的数量。我国不同地区城市居民小汽车的拥有率差异较大,一般沿海开放城市、经济发达地区的居民小汽车拥有量较内地要高,大城市较中小城市要高。据广州市统计局统计显示,2004年,广州市居民汽车拥有量为每百户4.0辆,即使是同一城市,不同收入、不同年龄段的居民阶层小汽车的拥有量也存在差异;另外,居住在城市不同地段的居民小汽车拥有量也不同。在实地调查中我们发现,随着城市交通压力越来越大,位于市中心的很多居民出行常常选择出租车或公共交通,但离中心区较远且经济能力较强的居民则多选择购买小汽车以求方便。根据调查分析可以估算出特定住宅区小汽车拥有率,即可初步确定住宅小区的停车需求,同时在此基础上留有一定的发展余地是相当重要的。

2.2 住宅小区内停车场的服务半径

《规范》中规定,住宅区的停车场停车库的服务半径不宜大于150m,“而据一项调查显示,大部分驾车人员都希望将汽车停车库靠近住宅出入口,有超过85%的人不愿意到与住宅水平距离超过110m的停车库(场)停车”。停车场的服务半径往往是停车场能否被充分利用的重要前提,不过也应注意到,停车处距离家门100-200m, 让人们在步行回家途中参与社区交往,有利于提高小区活力,如果我们注重从停车场到住宅出入口的步行环

境质量,让居民有一个舒适的步行环境可适当增加这个距离。而且,还可以利用价格杠杆来平抑不同位置的停车场的使用程度,例如距离住宅出入口相对较近的停车场收费高一些,而相对较远的收费低一些。一般来说,用居住户数乘以居民小汽车的拥有率即得到一定范围内的小汽车停车需求量,以此确定停车场的规模及合理的服务半径。

2.3住宅区用地条件、规划布局的影响

小区内汽车数量的增多产生了两个问题,一为小区的路网体系如何组织; 另一个就是停车问题。我国住宅区用地大都比较紧张,规划布局紧凑,路网结构和住宅的布置方式以及绿地的设置都将影响居住小区中停车场地位置和停车方式的选择,路网体系和停车问题统一考虑,才能更好的解决停车问题。如国家康居示范工程-无锡新世纪花园,小区采用“内外双环”的布局结构,在外围通过小区主干道,沿线组织车行交通,并形成外围停车带与沿街商业带,在住宅小区内部通过绿化与步行环线组织户外空间环境,使5个住宅组团与环境成为统一的整体。车行道路采取外环路与尽端路相结合的方式将车行与停车引至小区外围,以减少对小区的干扰;而沈阳万科花园新城:小区共有7个机动车出入口,分布在长青街、方南路、方青北路,汽车由南北入口直接进入地上(地下)停车场或地上车库。每个组团均设置集中地上(地下)停车场,基本上满足2户1辆的停车要求。自行车停放利用过街楼和自行车棚处,以宅前停放为主,方便居民的生活。沿长青街入口处为步行商业街,由动到静向小区内部延伸,保证了居住环境的安静。

在具体设计中采用人车分流还是人车混行,是集中设置停车场还是分散设置,应针对不同的路网体系采用不同的停车方式。

2.4 住宅小区用地指标

因受居住小区用地平衡指标的,较容易出现小区的停车位不足或停车位太多甚至占用绿地的问题。从方便小区居民和保证小区内良好居住环境考虑,在满足其它指标的前提下,应该增加汽车停车位和停车库面积, 提高小区停车率。在具体设计中,一个小汽车停车位平均占用面积为17平方米左右,由于规范中规定了道路用地占总用地的9-17%, 根据人均居住区用地控制指标,则可估算出多层住宅小区人均道路用地约2.1-3.8m2/人,按每户3.3人计算,则多层住宅小区户均道路用地为6.9-12.6m2/户。而根据了解,全部采用集中停车场时最大停车面积可达道路总面积的50%,如果多层住宅居住小区汽车拥有率超过30%且不采用地下,半地下或立体停车的话,地面停车面积将超过道路总面积的50%, 道路面积在居住区用地中的比例将超出现行规范的数值,即使不考虑安全和环境因素,也应该采用多样的停车方式来地面停车。

同时需要说明的是,对于停车率指标的制定,不能一概而论,应当考虑区域经济的差距,不同地区、不同规模城市的住宅区对停车需求的差别应当在指标上有所区别。

3停车方式的类型与选择

目前城市住宅小区中存在以下几种停车方式:

(1) 地面集中式停车场。这种停车方式投资较少,存取较为方便,但对居住区环境影响较大,且占地面积大;

(2) 路边停车。这种停车方式增大道路用地面积,影响交通,常用于夜间临时停车;

(3) 高层住宅建筑附建半地下、地下车库。高层住宅的结构利于地下空间的利用,目前较为普遍采用;

(4) 居住小区单建地下﹑半地下车库。地下停车,地上绿化,虽然造价较高但节约土地,在土地紧张的大中城市中采用可以改善小区的居住环境且能获得较好的经济效益,全部汽车停车位均设于地下,空出大量的地面作为绿地,可以使小区的环境质量得到很大的改善;

(5)首层架空停车。这种停车方式中首层成为联系住宅组团内外的全步行空间,对改善居住环境有所帮助,但停车对住户有干扰; 有些住宅楼间利用平台联系的可在首层平台下停车,既减少干扰,又提供户外活动场地;

(6) 地面多层停车库,虽然可解决大量停车问题,但存取不方便,投资较高,目前住宅小区中还未普及。

小区交通组织要合理组织人流、车流和车辆停放,创造安全、安静、方便的居住环境。静态交通组织应避免干扰居民的日常生活和侵占绿地,可采用多种停车方式,宜优先采用地下停车方式。地下停车或汽车楼(库)的停车比例不应小于小区总停车位的50%,尽量做到就近停车。小汽车停车位,应根据所在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及小汽车发展预测确定。一般情况按住户的40%以上的拥有量设置。动态交通组织与道路布置应重点解决好居民活动与自行车和汽车流向的关系,避免或减少相互交叉干扰。如天津新都庄园的小区道路则采用内外道路相结合的骨架,区内主车行道宽7米。小区设三个入口,出入方便。小区内共有414辆机动车停车位,停车率44%,分为地面停车和地下停车(地面停车以小区外环路为主,低层联排住宅每户设一个车位)。当然,选择停车方式还必须结合整个小区的规划布局,综合考虑当地经济发展的水平、居民的承受能力、住宅的密度、层数等一系列因素。

4结束语

综上所述,住宅小区内的停车规划的重要性已经无可非异,设计师们必须应该引起足够的认识,将住宅小区停车置身于整个小区的规划设计之中,发挥其应有的潜力,使停车规划具有超前意识,以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

参考文献:

[1]张东辉 张少峰 《居住小区停车问题研究》[J] 中外建筑2004.02

[2]福州市城市规划管理技术规定(暂行)2000.01.01

[3]中国住宅产业网 康居工程名录 www.chinahouse.gov.cn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awee.cn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3022495号-5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