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爱问旅游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奥尔夫教学法在中职学前教育专业音乐课堂中的实施方案研究

奥尔夫教学法在中职学前教育专业音乐课堂中的实施方案研究

来源:爱问旅游网
奥尔夫教学法在中职学前教育专业音乐

课堂中的实施方案研究

摘要:奥尔夫教学法注重音乐的即兴性、参与性和综合性,强调音乐的“原始节奏”,只有这样才能够自然、直接地揭示音乐的本质,音乐本身就是随着人的情绪而跌宕起伏的,节奏最能够体现音乐的核心内涵[1]。在中职学前教育专业中运用奥尔夫教学法,能够深挖学生的音乐潜力,激发学生参与音乐活动,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为学生的音乐理论学习和表演奠定基础,提高学生的专业能力。

关键词:奥尔夫教学法;中职学前教育;音乐课堂 引言

开展中职院校学前教育这一专业,其主要目的就是培养一些一线的教职人员。在中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毕业的学生,大部分都进入幼儿园从事教师行业。从学生从事的行业就不难看出中职院校中学前教育专业的重大责任,这一专业对我国幼儿教育事业的发展有着一定的影响。要想幼儿能够学习到全新的音乐知识,在教学过程中还需要有着最先进的教学理念,这样才能对幼儿的专业技能进行相应培养。从目前的教育情况来看,最适合幼儿教育的就是奥尔夫音乐教学法,这一教学方法能够以幼儿的特点作为依据,让幼儿在音乐方面的专业技能得到最大程度的发挥。

1奥尔夫音乐教学法的基本介绍

奥尔夫音乐教学法最早是1982年由德国著名的音乐教学家卡尔·奥尔夫所创造。这是一种将传统的音乐教学形式进行颠覆性创新的全新音乐教学方法。它在使用独创的情感教学的过程中,能够更好地激发学生对音乐的理解程度,从而实现师生之间情感上的共鸣。使用该种方法可以在潜移默化中加深学生对音乐作品本身的理解,从而提高学生自身的音乐鉴赏能力以及艺术审美素养。在经过将

近40多年的发展过程中,奥尔夫音乐教学法在全世界不同等级不同层次的音乐教学过程中都有所体现。这种教学方式备受音乐家的推崇,在全世界的音乐教学过程中都起到了十分积极的影响。当奥尔夫音乐教学法传到我国之后,在高校中职乃至中小学的音乐教学中都取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但是由于西方国家自身的社会意识与我国的意识形态和文化存在着一定的差异性,我国教师在应用奥尔夫教学音乐法的展开过程中,需要对此方法进行与学生实际情况的结合,从而进一步把握奥尔夫音乐教学法的重点内容。奥尔夫音乐教学法中具有三个十分重要的特点。一是多元性,奥尔夫音乐教学法是将多元属性的艺术行为有机合而为一的教学方法。这种鲜明的多元性特点,使它不带任何华丽的装饰,十分简洁朴实,更加贴近学生的日常生活,便于学生进行理解。另外,奥尔夫音乐教学法还存在综合性的特点。奥尔夫音乐教学法能够将原始的音乐形式与其他形式的艺术进行紧密结合,在综合二者优点形成全新的音乐教学法的同时,可以同不同的艺术形式进行高度的融合,从而形成奥尔夫音乐教学法自身鲜明的综合性特点。除此以外,奥尔夫音乐教学法还存在进行化的教学特点。即兴性的特点可以看作是教学内容上的一种创新形式。在实训教学过程中,利用表演的形式能够进一步吸引学生的记忆力,提升学生自身的综合素质,对培养学生的音乐欣赏能力具有较大的帮助。

2奥尔夫音乐教学法的独有特点 2.1参与性

音乐不能独立地存在,也不是理论的记忆,而是参与其中。奥尔夫教学法注重学生的参与,让学生以演奏者的身份进行感悟和探索。学生不再是音乐的聆听者,而是参与到音乐教学的整个环节;学生不再是教师的追随者与模仿者,而是课堂的主宰者和创造者,学生兴趣盎然,进行一系列音乐创作活动;教师不再是音乐的示范者和传授者,而是学生的领航者,从学生的角度开展各项音乐活动,发展学生的音乐潜能,促进学生情感的抒发和交流,促进学生个性的音乐天赋的发挥,培养学生的音乐才能。

2.2综合性

音乐是一种与生俱来的本能,是隐藏在人类血液中的一种基本元素。音乐可以与舞蹈、文化、语言等相结合。它可以直接击中人心,促进人心中的情感表达。音乐是一种综合表现的动态表达。然而,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发展,人们在快节奏的生活中逐渐失去了歌舞音乐最自然、最本真的传统原始状态,人们的情感不再容易以最理性的方式流露或表达,造成心灵的苍凉。针对这种情况,奥尔夫教学法可以改进。奥尔夫主张综合运用动作、游戏、节奏和语言,以接近自然的方式促进人们内心对音乐表达的渴望。

2.3即兴性

音乐具有艺术性,即兴性是音乐操作上的行为,奥尔夫曾说:“原本性的奏乐的出发点,就是即兴演奏。”奥尔夫教学法是以即兴为出发点的自由教学方法,即兴性能够体现出人真挚的情感,也是音乐教学卓越的出发点。将即兴应用于音乐节奏中,才能够让音乐更加自然、真实,从而表达出本质情感。

3奥尔夫教学法的具体应用 3.1创设情境,理解节拍

《四拍子》节奏训练能够让学生更好地感知音乐的节奏,在进行训练之前,教师要创设具体的情境,让学生理解《四拍子》节奏的本质。为此,教师可以引入奥尔夫教学法中的“十六宫格”,并进行改编,使之更契合教学内容。如上图所示,在4×4的16宫格中各放一枚黑棋子,一个格子代表一个节拍,十六宫格代表4个节拍一个小节,一共4小节。随后,教师从左到右击打格子,并让学生追随教师的节奏进行走动,同时高声哼唱,教师每4个节拍停顿一下,让学生能够具体感知4个节拍的节奏。随后,教师对十六宫格进行变换,随机去掉几个黑色棋子,让学生体验休止符,同时在休止符处学生摆出低、中、高的造型;接着,教师将其中一个格子中的大黑棋子换成两个小黑棋子,每个小黑棋子代表八分音符,让学生直观感受的同时,学生做出相应的动作,以增强学生的节奏感。

3.2树立以幼儿为主体的音乐教育观

奥尔夫音乐教学法将幼儿作为教学的主体,在进行幼儿教育的过程中良好地体现和倡导幼儿的主体地位。将幼儿作为主体的教学方法,不仅可以及时关注幼儿的发展情况,也能够对幼儿的知识需求有一定的了解,对幼儿的创造能力以及审美能力的培养起到积极作用。幼儿的主体特性在奥尔夫音乐教学法中得到良好的体现,通过鼓励的方法让幼儿展现自我,展现创造力,使得他们自身的潜在能力得到有效的发挥。这种教学方法也可以让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得到相应的借鉴。要想让奥尔夫音乐教学法可以融入学前教育工作中,必须先要求学生清晰地了解幼儿的主体性,充分认识到幼儿对音乐知识学习的需求,这样才可以在开展音乐教学时以幼儿的喜好作为依据。举个例子来说,幼儿喜欢以击打物体的方式对声音来源进行研究,教师可以结合幼儿的音乐本能,在课堂上将音乐本身具有的一些特点充分呈现出来。

结束语

奥尔夫音乐教学法并没有什么具体的教学方式,一切都可以根据教学的实际情况进行随机改变。更重要的是教师需要根据自身的教学特点与学生的学习特点进行融合,更好地寻找出适合音乐教学的方式。例如,奥尔夫音乐教学法就相当于为教师提供了一张地图和一支笔,需要教师自己去寻找道路。在此过程中需要借助一系列的材料,让旅途尽可能丰富多彩,也就是说教师需要根据各种各样的尝试、面对各种各样的挑战,从而找到最适合学生的正确教学方式。

参考文献

[1]陈超.解析高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音乐课堂奥尔夫教学法的应用[J].家庭生活指南,2019(01):185.

[2]蒋晶晶.奥尔夫音乐教学法在中职学前教育专业乐理教学中的实践策略研究[J].课程教育研究,2018(51):211-212.

[3]安怡静.学前教育音乐课堂教学中奥尔夫音乐教学法的运用探讨[J].中华少年,2018(32):223.

[4]吴湘影.奥尔夫音乐教学法在中职学前教育专业音乐课堂中的实施策略[J].明日风尚,2018(21):152+112.

[5]张婷.学前教育音乐课堂教学中奥尔夫音乐教学法的运用探讨[J].北方音乐,2018,38(15):193.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awee.cn 版权所有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