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爱问旅游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5.3凸透镜成像的规律说课稿

5.3凸透镜成像的规律说课稿

来源:爱问旅游网
5.3凸透镜成像的规律说课稿

课题 5.3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新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五章第三节《凸透镜成像的规律》,此内容为本节课的第一课时。下面我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教法及教学程序四个方面来说这节课。 一、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第四章的中心内容,它既是第一节《透镜》和第二节《生活中透镜》知识的延伸和升华,同时它又是第四节《眼睛》和第五节《显微镜和望远镜》的理论基础,是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因此它在本章起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新的物理课程标准要求学生顺利地探究出凸透镜成像的规律,这就要求教师给学生创设出丰富的问题情景,激发学生的求知欲,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整节课要求学生多动手,多操作,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据此我确定以下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①理解凸透镜成像规律; ②知道凸透镜成放大、缩小实像和虚像的条件。 2.过程与方法 ①通过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过程,体验科学探究的主要过程与方法; ②学习从物理现象中归纳科学规律的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①通过探究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对科学的求知欲; ②乐于参与观察、实验、制作等科学实践。 教材通过生活中透镜所成的像的不同,引导学生提出问题,进行猜想与假设,从而设计实验并进行实验,最终再通过分析与论证进而得出结论。从而使同学完整地体验了科学探究的过程,并培养了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观察实验,总结归纳的能力,因此本节课的重点是凸透镜成像规律,难点是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过程。 4、重点的处理及施教策略 重点:凸透镜成像规律 施教策略:采用边实验边记录边总结的方法,学生通过自己演示实验,观察实验,分析实验,记录数据,分析讨论,归纳总结,从而得出规律,进而加深学生的认识。 5、难点及施教策略 难点: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过程 施教策略:让同学进行试验,教师在旁边进行恰当引导,从而将像的倒正,虚实,大小的判别方法各个击破,又通过对蜡烛的像的性质改变过程引导分析,猜想出可能影响凸透镜成像的因素,并分析条件和动手实验突破实验过程中物距的划分,仪器的调节并引导观察对象,和记录数据。 二、学情分析 学生们在第四章已经学习了光的直线传播,光的反射折射,掌握了基本的作图方法,以及实像与虚像的区别;本章又学习了透镜及生活中的透镜,明确了什么是凸透镜所成的像、凸透镜所成的像有什么特点、什么是物距、什么是像距等物理概念,同时也具备了利用刻度尺读取数据的能力,这就为本节的教学做好了知识上的储备。 观察和实验是学生认识物理世界获取物理知识的重要途径,八年级学生正处于物理的启蒙阶段,他们思维活跃,求知欲旺盛,具有强烈的操作兴趣,但他们的思维局限在感性认识上而分析总结归纳的能力都处于发展阶段,而且学生又是一个感性的个体,所以我力图从他们的身边事情入手,引起兴趣,逐步让学生理解和应用科学知识。 三、教学教法 教法应突出以学为本,因学施教。在教学过程中从生活需要引出探究的实质,创设教学情境,充分开发学生的生活经验,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在动手操作实践中发展学生探究、分析、归纳、迁移的能力。 本节课主要运用实验法、观察法、讨论法、多媒体课件辅助法等。 四、教学程序 1、教学思路 物理新课程标准提出:学生是课堂的主体,课堂是真实的生活。教学应以人为本,注重学生的发展。故本课设计时破除以往物理教学中过分强调知识传承的习惯,以学生的活动为主,让学生在活动中经历探究过程,在活动中接受物理知识,在活动中培养团队合作和交流的能力。考虑到学生认识能力有限,在实验过程中可能会没有探究的目的,所以我会进行引导,否定错误的猜想,引出正确的猜想,并对学生的实验进行方法指导。 2、教学环节 第一环节:新课导入 由于上节课学习了生活中的凸透镜,请同学回忆以下凸透镜、主光轴、光心、焦点、焦距等概念。进一步复习凸透镜在照相机、投影仪、放大镜中成像的特点分别是什么?从而提出问题同样是凸透镜,所成的像却有如此大的差别,那么凸透镜成的像的虚实、大小、正倒跟什么有关系呢? 第二环节:引导猜想 带领学生对导致不同凸透镜成像性质不同的原因进行猜想,并通过引导使学生排除凸透镜的大小、焦距等是原因的错误猜想。最后将问题归结为两个猜想,即: (1)与物体到凸透镜的距离有关;(2)与屏幕到凸透镜的距离有关 第三环节:实验探究 在这个环节考虑到学生从未接触过光具座,我先展示器材(凸透镜、光屏、蜡烛、光具座、纸、火柴),再示范调节透镜、光屏和烛焰使三者的中心在同一高度,此时提出三个问题让学生思考: (1)怎样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2)怎样观察虚像?(3)如何测物距和像距? 带领学生进行小组实验,探究点燃的蜡烛所成像的性质与蜡烛和凸透镜间距离的关系: 第一、记下凸透镜的焦距,将蜡烛、凸透镜、光屏依次放在光具座上,调节凸透镜和光屏的高度使光屏中心与烛焰在同一高度使烛焰的像成在光屏中央。 第二、固定凸透镜的位置,移动蜡烛,使物距为u>2f; f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awee.cn 版权所有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