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处理发展经济与保护环境的关系
发布日期:2008-04-02 14:58 发布者:管理员
作者:何 聪 来源:统战部
近年来,我县经济得到了较大的发展,2007年全县生产总值28.02亿元,同比增长16.4%,增长速度创近20年新高。在经济发展的同时,我县一些深层
的矛盾日益凸现,主要表现为产业结构不够合理、经济发展与资源利用和人居环境的矛盾日益增大。当前,全县上下掀起新一轮解放思想的活动高潮,我们必须把科学发展观贯彻落实到实际工作中去,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处理好经济发展与保护环境的关系,做到“既要金山银山,也要绿水青山”,为促进我县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现就从三个方面谈谈如何处理发展经济与保护环境的关系。
一、由单纯注重GDP增长向注重绿色GDP转变,处理好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关系
衡量一个地方的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程度,GDP增长是一个十分重要的指标。各地为追求GDP增长速度都不懈努力,但不少地方GDP上去了,同时也带来了不少问题,最突出的是环境污染。我县环境保护如现在不重视,若干年后,积重难返,将付出更沉重的代价。为此,从现在起,必须调整经济发展思路,推行绿色GDP核算,在加快经济发展的同时,加强环境保护,走新型工业化道路。一是优化投资结构,坚决控制低产出、高污染的投资项目,优先保障科技含量高、资源消耗少、税收贡献大的项目,鼓励集约型、规模化开发,确保优势资源向优质载体集聚。二是进一步履行提升传统产业的同时,努力提升高新企业的产值比例,推进企业技术创新体系建设,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三是发展循环经济,以环境管理认证为切入点,限制企业排污,使企业由粗放型向集约型生产转变。鼓励企业循环式生产,促进废气、废渣、废水及生产垃圾的综合开发利用。由台商应德贵先生投资的龙仙镇康泉生态农庄有限公司为循环经济树立了榜样,企业2005年投产,现日产羊奶1.6吨,去年以来利用循环式生产,利用羊粪及废渣、废水为原料进行生产沼气,沼液用来生产无公害农产品,既实现企业污水零排放,又解决了大部分能源问题。四是要加大查处排污行为,坚决刹住乱排乱放的现象。
近年来,我县积极创建森林生态县,大力推动黎蒴种植,加强环境综合治理,取得一定成效。青云山已申报省级自然保护区,沼气工程也搞得如火如荼。这些措施的落实,无疑对我县环境保护带来很大的好处。但是,我县生态破坏程度不容乐观,森林资源破坏严重,水资源枯竭,应引起高度重视。
二、由“饥不择食”到“择优录取”转变,处理好当前发展与长远发展的关系
我县是广东二十个贫困发展县之一,经济长期落后一直制约社会各项事业的发展。为改变落后面貌,上世纪90年代起,我县就实施招商引资战略,对经济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在招商初始阶段,为吸引外商投资,我县在用电、用水、用地出台了许多优惠措施,实行“先上车、后补票”的政策。然而,初始招商阶段“饥不择食”,粗放、盲目招商的行为,造成了当前土地紧张、环境恶化等问题,制约地方经济可持续发展。面对现状,我们必须转变观念,调整发展思路,
在不断加大招商引资吸引力的同时,坚持以我为主。目前,我县招商引资业已初具规模,要从初始时的“饥不择食”中转变过来,按照产业发展规划方向,开展定向招商,科学招商,提高招商引资的针对性。在招商引资过程中,要控制污染企业的进入,注重引进项目的质量,优先引进耗能小、污染小的清洁型企业,对有污染排放的企业,严格按照污染物排放的有关标准进行环境影响评价,对不符合环保要求的项目一律不予立项和审批,国家明令禁止的项目一律不办。对有污染物排放的企业,在项目建设的同时,依据经批准的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严格要求同步落实防治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的措施以及环境保护设施。如粤北危险废物处理处置中心在规划建设时即把环保措施同步规划落实,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建设项目竣工后,环保部门严格按有关标准,对建设项目的环保设施进行验收,合格后建设项目才允许正式投入生产或使用。
三、由“小而散”向“大而强”转变,处理好产业集聚与资源集约的关系 产业集聚是提高区城经济竞争力的有效途径,也是工业化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趋势。行业越集中,资源利用率就越高,污染的治理也就越容易。我们要把园区作为产业集聚的主要载体,按照节约、集约的发展方向,大力倡导工业进园,推动产业园区化。通过减少零星工业用地供给等措施,逐步使有技术、有规模、有税源、污染小的项目进园区发展。目前,我县形成了以官渡经济开发区为核心,“官广”、“官龙”、“翁城”三个工业园区为主体的发展布局,为承接珠三角产业转移作了许多有益的工作,2007年仅翁城和官龙工业园就投资近千万元,取得一定成效,园区投资环境有所改善。 在抓好工业园区的同时,必须着力抓好全县环境保护。翁源是全国著名的蚕桑基地,是三华李之乡、中国兰花第一县。这些农业产业对环境有着较高的要求,特别是兰花产业,如保护环境不力,这一产业将毫无优势可言。因此,必须在江尾、龙仙、坝仔等镇规划无公害和绿色农产品生产基地,把资源优势转为产业优势。
虽然我县在发展经济和加大环境保护等方面做了许多工作,但是,与周边县市比以及与“解放思想,深化改革,争当全省科学发展排头兵”的要求相比,仍有很大差距。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发展,能源不足、环境压力、土地限制将越来越突出。因此,我们必须站在更高的高度,及早处理好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矛盾,树立“环境也是资源”、“环境也是竞争力”的思想,在发展经济的同时,加大保护环境的力度,以提高我县的综合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的能力。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