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爱问旅游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八年级物理上册 第1章 走进物理世界测试(新版)粤教沪版

八年级物理上册 第1章 走进物理世界测试(新版)粤教沪版

来源:爱问旅游网
第1章走进物理世界单元测试

一.单选题(共12题;共36分)

1.在一次物理复习课上,同学们正以“假如没有了…”为主题展开讨论,以下是几位同学提出的四个观点,你认为不正确的是( ) A. 假如没有了地球引力,物体的质量仍然存在 B. 假如没有了空气,我们将无法正常听老师讲课

C. 假如没有了摩擦力,一阵微风就可以吹动停在平直轨道上的火车 D. 假如没有漫反射,这个世界就没有光污染了

2.关于错误和误差,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误差的产生与测量工具无关

B. 在测量中应避免错误,而误差是不能绝对避免的 C. 只要使用精密测量工具,测量方法正确,就不会产生误差 D. 对一个物体的长度进行多次测量取平均值,可以避免误差

3.小李利用最小分度值为1mm的刻度尺测量一个物体的长度,四次测量的数据分别为2.35cm、2.36cm、2.65cm、2.36cm,发现有一次记录错误.则这次测量结果应记为( )

A. 2.36cm B. 2.357cm C. 2.43cm D. 2.4cm

4.如图所示,用刻度尺测量铅笔的长度,测量方法正确的是( )

A. B. C.

D.

1

5.如图所示的机械停表的示数是( )

A. 8.4s B. 38.4s C. 3min38.4s D. 3min8.4s

6.小明同学用毫米刻度尺测物理课本的宽度,四次测量结果分别是:18.58cm、18.59cm、18.60cm、18.58cm,则物理课本的宽度应记作( )

A. 18.58cm B. 18.59cm C. 18.588cm D. 18.5875cm

7.据现察.教室的宽度最接近于( )

A. 60mm B. 8dm C. 8m D. 60m

8.许多科学发现和重大发明都是从实验室得来的,由此说明实验室的作用是( ) A. 科学探究的基础 B. 重大发明的基地 C. 科学发现的起源地 D. 提供观察物理现象的基地

9.PM2.5是指空气中直径很小的颗粒,其直径还不到人的头发丝粗细的二十分之一。PM2.5中的“2.5”是表示颗粒直径的数值,关于它的单位,下列选项中正确的是( )

A. 米 B. 分米 C. 厘米 D. 微米

10.使用一根刚从冰箱里拿出来的毫米刻度尺去测量一个机器零件的长度,这样测量的结果将会( )

2

A. 偏大 B. 偏小 C. 正常 D. 无法比较 11.首先测出大气压强的值的实验是( )

A. 托里拆利实验 B. 马德堡半球实验 C. 法拉第实验 D. 奥斯特实验 12.下列有关误差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多次测量取平均值可以减小误差 B. 误差就是测量中产生的错误

C. 只要认真测量,就可以避免误差 D. 选用精密的测量仪器可以消除误差 二.填空题(共8题;共24分)

13.用毫米刻度尺测量图示线段AB的长________.

14.如图所示的量筒是以________为单位标度的,三位同学在用量筒测液体体积时,读数情况如图所示,

其中________同学读数正确,量筒中液体体积为________mL.

15.如图读数正确的是________ (选填“甲”或“乙”或“丙”),该刻度尺的分度值是________ ,铅笔的长度为________ 。

16.测量时,测量值和真实值之间的差异叫做________;由于不遵守测量仪器的使用规则,或操作不当、读取测量结果时粗心等原因造成的测量值和真实值之间的差异叫做________。________是不该发生的,是能够避免的。

17.在探究了水平拉动物体时拉力的大小和接触面大小无关后,某小组同学继续研究水平拉力和其他因素的关系,他们将质量不同的物块分别放置在水平的木板和橡胶板上,并用弹簧测力计沿水平方向匀速拉动

3

物块,如图1所示.实验数据分别记录在表一、表二中.

表一 木板

实验序号 质量(克) 拉力(牛) 1 2 3 400 500 600 2.0 2.5 3.0 表二 橡胶板

实验序号 质量(克) 拉力(牛) 4 5 6 400 500 600 2.8 3.5 4.2 ①分析比较实验序号1与2与3或4与5与6的数据及相关条件,可得出的初步结论是:在同一水平面上,沿水平方向匀速拉动物体,________.

②分析比较实验序号1与4或2与5或3与6的数据及相关条件,可得出的初步结论是:________. ③为了继续探究拉动物体时拉力大小与拉力方向的关系,他们把质量为600克的物块放在木板上继续实验,并用更精密的仪器测量拉力.如图2所示,实验中逐渐增大拉力与水平面的夹角α,匀速拉动木块,数据记录在表三中. 表三

实验序号 夹角α(度) 拉力(牛) 7 8 9 10 11 12 10 20 30 40 50 60 2.79 2.71 2.68 2.75 2.92 3.21 分析表三中数据,可得初步结论:________.

根据表三中数据,他们认为当夹角α为某一角度时,拉力可能最小,为了找到这一角度,还应该在夹角

4

α为________度的范围内进一步探究.

④他们还猜想拉力最小时的角度α可能与水平面的粗糙程度有关,为验证这一猜想,他们应设计的实验步骤是:________(请选填下列各项中的字母). A.将质量不同的物块放置在粗糙程度不同的水平面上 B.将质量相同的物块放置在粗糙程度不同的水平面上 C.将质量不同的物块放置在粗糙程度相同的水平面上 D.用力沿水平方向匀速拉动物块 E.用力沿不同方向匀速拉动物块 F.记录数据.

18.如图中被测物体的长度是________ cm,该刻度尺的分度值是________ cm.

19.图甲中,物体的长度为________ cm;图乙中秒表的读数是________.

20.某同学用卷尺测自己的身高为1.724m,那么这卷尺的分度值是 ________,数据中的准确值 ________

三.解答题(共2题;共16分)

21.汽车的设计和制造应用了许多物理知识,请列举出其中哪些部位的某种设计运用了何种物理知识?(列举三点即可,但不允许跟下面的示例相同)

例:载重汽车的轮胎比小轿车做的宽大且个数用得较多﹣﹣﹣﹣增大受力面积减小对路面的压强. 22.如图所示,是著名设计师杨明洁先生操刀的508E﹣BIKE智能电动单车.车身质量为35kg,后轮车架部分安装了250W中心曲柄结构电力发动装置,内置36V锂电池,前轮内置有发电花鼓,电动单车在骑行时可支持车灯照明、导航设备、扬声器、手机充电等功能.可GPS导航,内置传感器,可同步到手机APP,实现防盗、定位、报警器及健康等多项功能.请你结合文字介绍及图片信息指出与它有关的结构或使用所

5

涉及到的物理知识(不得与示例重复)

物理现象:智能电动单车把手上刻有凹凸不平的花纹; 物理知识:通过增大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来增大摩擦力. 物理现象: 物理知识:

四.综合题(共3题;共24分)

23.随着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不少场所的装修会考虑声学吸音效果.小明同学想比较几种常见装修材料的吸音性能,他找来厚度相同的四种小块材料(聚酯棉、软木、泡沫和海绵),进行了如图实验:桌面上放一个玻璃杯,在玻璃杯下分别放上待测试的小块材料,将悬挂在细线下的小球拉到同一高度静止后再释放去敲击玻璃杯,仔细比较玻璃杯发出的声音大小.

(1)为控制实验过程中敲击玻璃杯的力大小相同,小明的做法是________; (2)小明实验数据记录如下表:你认为表中空格处应填入;

(3)小明实验中的四种材料,仅从吸音性能的角度考虑,最适合隔音墙装修的是________; (4)你认为影响吸音性能的因素除了材料的种类,可能还有材料的________(写出一个即可). 24.填空题

6

(1)如图1用刻度尺测量该物体的长度是________ cm,图中刻度尺的分度值为________.

(2)如图2所示,秒表的读数为________ s.

25.如图所示的保温瓶主要用于盛装沸热水.小红为研究家用保温瓶的保温性能,先在瓶中灌满热水,测

量初始水温,过一段时间后再测水温,用同一只水瓶先后共做了6次实验,实验数据记录如表:

(1)小红子在实验中所用的实验器材除了保温瓶,测量水量的量杯及及时工具外还有________.(2)从表中序号为________的数据可以发现,这只保温瓶末态水温与________有关;由此,请你对家人使用保温瓶提出一条合理的建议:________.

7

答案与解析

一.单选题

1.【答案】D 【考点】物理常识

【解析】【解答】解:A、物体内所含物质的多少叫质量,质量是物体的一种属性.不管有没有地球引力,物体所含的物质多少是不会发生变化的,物体的质量是仍然存在的.故A正确;

B、声音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故假如没有了空气,我们将无法正常听老师讲课,故B正确; C、失去了摩擦力,列车运动时就没有了阻力,故给列车很小的力就可改变它的运动状态,即让列车由静止变为运动.故C正确;

D、假如没有漫反射,只有镜面反射,那么这个世界的光污染就更严重,故D错误; 故选D.

【分析】(1)质量是物体的一种属性,与受不受引力无关; (2)声音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

(3)没有了摩擦意味着行驶的列车不再受阻力,故用极小的力就可改变列车的运动状态; (4)据导致光污染的原因分析即可判断. 2.【答案】B

【考点】误差及其减小方法

【解析】【解答】解:A、误差的产生与测量的工具有关,与测量的人和测量的方法都有关系;故A错误; B、在测量中应避免错误,而误差是不能绝对避免的;故B正确;

C、选用更精密的测量仪器,改进实验方法,多次测量取平均值,熟练实验技能等都可以减小误差,但不能消除误差;C错误;

D、多次测量取平均值可以减小误差,但不可能避免误差;故D错误. 故选B.

【分析】(1)测量时,受所用仪器和测量方法的限制,测量值和真实值之间总会有差别,这就是误差.(2)误差不同于错误,作为误差来说不可避免,只能尽量减小,在实际中经常用多次测量求平均值的办法来减小误差.

3.【答案】A 【考点】长度的测量

【解析】【解答】解:(1)观察4个测量值数据发现,数据2.65cm与其余3次记录的数值偏差太大,此

8

测量数据是错误.(2)物体的长度 ≈2.36cm故选A.

【分析】(1)在进行长度的测量时,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也就是说分度值所对应的数据(倒数第二位)是准确的,分度值所对应的下一位数据(最后一位)是估读的;(2)偏差较大的读数是错误的,去错误读数,取其余3个正确测量值的平均值即为测量结果,根据刻度尺的读数方法确定准确值. 4.【答案】C 【考点】刻度尺的使用

【解析】【解答】解: A、铅笔没有紧靠刻度尺有刻线的一侧.此方法错误; B、刻度尺刻线一侧没有靠近铅笔.此方法错误;

C、铅笔左侧与刻度尺0刻度线对齐,并且紧靠刻线.此方法正确; D、铅笔左侧没有与0刻度线或其它整格刻线对齐.此方法错误. 故选C.

【分析】刻度尺的使用规则:①刻度尺要与被测部分对齐;②让刻度尺有刻度的一面紧贴被测部分,测量的始端与0刻度线对齐,如果0刻度线磨损,可以与其它整格刻线对齐,测量结果要减去前面的数值;③读数时视线要与尺面垂直;④读数时结果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⑤记录数据要写单位. 5.【答案】C 【考点】时间的测量

【解析】【解答】解:由图知:在停表的中间表盘上,1min中间有两个小格,所以一个小格代表0.5min,指针在“3”和“4”之间,偏向“4”一侧,所以分针指示的时间为3min;在停表的大表盘上,1s之间有10个小格,所以一个小格代表0.1s,指针在38.4s处,所以秒针指示的时间为38.4s,即停表的读数为3min38.4s. 故选C.

【分析】读取停表的示数,首先要知道大表盘和小表盘的分度值,然后看指针在什么位置,从而得出示数,停表读数是两个表盘的示数之和. 6.【答案】B 【考点】长度的测量 【解析】【解答】解:物理课本的宽度应为 故选B.

【分析】在长度的测量中,减小误差的有效途径是多次测量求平均值,在进行求平均值时,平均值应保留与测量值相同的位数.

≈18.59cm,故B正确.

9

7.【答案】C 【考点】长度的估测

【解析】【解答】解:一般教室的长度在10m左右,宽度在8m左右. 故选C

【分析】此题考查我们对常见物体长度的估测,根据对日常生活中常见物体和长度单位的认识,选出符合题意的选项

8.【答案】A 【考点】物理常识

【解析】【分析】A、许多科学发现和重大发明都是从实验室得来的,因此可以认为实验室是科学探究的基础,故A正确;B、很多重大的发明是从生产、生活中得来的,不一定是在实验室中得出,故实验室不能看作是重大发明的基地,故B错误;C、科学发现不仅局限于实验室,而更多地来自大自然当中,故不能认为实验室是科学发现的起源地,故C错误;D、物理现象就在我们的身边,就在我们的生产、生活当中,应养成随时观察的习惯,而不能仅限于实验室中,故D错误. 故选A.

9.【答案】D 【考点】长度的估测

【解析】解答:头发丝的直径大约是50μm,所以 故选D。

分析:掌握物理量的单位及单位换算。 10.【答案】A 【考点】刻度尺的使用

【解析】【解答】解:由于冰箱里的温度比较低,刻度尺会收缩变短一些,再去测量一个机器零件的长度,刻度尺显示的示数会比实际值要偏大一些. 故选A.

【分析】刚从冰箱里拿出来的毫米刻度尺,由于热胀冷缩的缘故,刻度尺会变短一些,再去测量一个机器零件的长度,刻度尺显示的示数会比实际值要大一些. 11.【答案】A 【考点】物理常识

【解析】【解答】 马德堡半球实验是证明了大气压的存在,托里拆利实验室测量大气压数值 的实验。C

10

和D选项上有关电学的实验。故选A

【分析】马德堡半球实验是证明了大气压的存在,托里拆利实验室测量大气压数值的实验。 12.【答案】A 【考点】误差及其减小方法

【解析】【解答】解:A、多次测量取平均值就是为了减小误差,符合题意; B、误差和错误产生的原因不同,不符合题意; C、误差是不可以避免的,不符合题意; D、误差是不可以消除的,不符合题意; 故选A.

【分析】解答本题要弄清误差与错误的区别,减小误差的方法和误差的不可避免性. 二.填空题

13.【答案】约5.55cm 【考点】刻度尺的使用

【解析】【解答】解:选取毫米刻度尺,刻度尺的零刻线与A点对齐,使刻度尺紧贴着线段AB,视线垂直于尺面,并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读数结果为:约5.55cm. 故答案为:约5.55cm.

【分析】刻度尺的使用方法:1、根据测量长度和最小刻度需要,选择合适的刻度尺;2、刻度尺要放正,刻度线紧靠被测物体;3、视线与刻度尺及被测物体垂直;4、读出最小刻度值及以上各位外,还要估读到最小刻度值下一位;5、测量值=准确值+估计值+单位。 14.【答案】mL;乙;60 【考点】量筒的使用

【解析】【解答】解:(1)如图所示的量筒是以mL为单位标度的;(2)读取量筒中液体体积时,视线要与液面最凹处相平,所以乙图的读数方法正确;甲图中俯视的读法造成读数偏大,丙图中仰视的读法造成读数偏小;(3)在量筒上,10mL之间有10个小格,一个小格代表1mL,即量筒的分度值为1mL,液面最凹处与60mL相平,所以液体的体积为60mL. 故答案为:mL;乙;60.

【分析】①使用量筒测量液体体积时,视线要与刻度相垂直,以液面最凹处所对体积为准;②读取量筒中液体体积时,首先要明确量筒的分度值.

15.【答案】乙 ;1mm ;3.50cm 【考点】长度的估测,长度的测量

【解析】【解答】用刻度尺测量物体长度读数时,视线要与刻度尺尺面垂直,图中乙符合要求;图中刻度

11

尺的分度值为1mm,读数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铅笔的长度为3.50mm。 【分析】长度测量。

16.【答案】误差;(测量)错误;(测量)错误 【考点】误差及其减小方法

【解析】【解答】测量时,测量值和真实值之间的差异叫做误差;由于不遵守测量仪器的使用规则或操作不当、读取测量结果时粗心等原因造成的测量值和真实值之间的差异叫做错误,错误是不该发生的,是能够避免的,而误差则只能减小,不能避免. 故答案为:误差;错误;错误.

【分析】误差是在测量过程中产生的测量值与真实值这间的差异,这种差异不同于错误,它是在测量方法

正确的情况下产生的,只可以减小,却不能避免.

17.【答案】拉力大小与物体的质量成正比;沿水平方向匀速拉动质量相同的物体,接触面的材料不同,拉力的大小不同;在同一水平面上匀速拉动同一物体,拉力方向随水平面夹角增大时,拉力先减小后增大;20°~40°;B、E、F

【考点】控制变量法与探究性实验方案

【解析】【解答】解:①比较实验次数1、2、3或4、5、6的数据可知:接触面积和粗糙程度相同,物体质量增大,则拉力大小增大,且拉力大小与物体的质量成正比,所以可得出的初步结论是:拉力大小与物体的质量成正比;

②比较实验序号1与4或2与5或3与6的数据可知:质量相同的物体在不同材料的接触表面上运动,拉力的大小不同,所以可得出的初步结论是:沿水平方向匀速拉动质量相同的物体,接触面的材料不同,拉力的大小不同;

③分析表三实验结论,接触面积、粗糙程度和物体质量都相同,但拉力与水平面的夹角增大时,拉力先减小后增大,由此分析可得:在同一水平面上匀速拉动同一物体,拉力方向随水平面夹角增大时,拉力先减小后增大;

根据表三中数据可知,当夹角α在20°~40°范围内时,拉力有最小值;所以为了找到这一角度,还应该在夹角α为20°~40°(或20°~30°或30°~40°)的范围内进一步探究.

④根据控制变量法可知:应控制接触面积和压力不变,观察角度α为30度时,拉力在粗糙程度不同的水平面上匀速运动,拉力是否为最小,所以实验步骤为:1、将质量相同的物块放置在粗糙程度不同的水平面上,2、用力沿不同方向匀速拉动物块,3、记录数据. 所以正确的步骤:B、E、F.

故答案为:①拉力大小与物体的质量成正比;

②沿水平方向匀速拉动质量相同的物体,接触面的材料不同,拉力的大小不同;

12

③在同一水平面上匀速拉动同一物体,拉力方向随水平面夹角增大时,拉力先减小后增大;20°~40°(或20°~30°或30°~40°); ④B、E、F.

【分析】①根据控制变量法可判断:实验次数1、2、3控制的是接触面积和粗糙程度,改变的质量,研究拉力与质量大小的关系;

②比较实验序号1与4或2与5或3与6的数据是压力相同,研究拉力与接触面的粗糙程度;

③分析表三实验结论,接触面积、粗糙程度和压力都相同,但拉力与水平面的夹角不同,拉力也随之变化,根据数据即可分析;

④根据控制变量法可判断拉力最小时的角度α可能与水平面的粗糙程度有关时应控制不变的物理量是接触面积、粗糙程度和压力,由此可设计实验步骤. 18.【答案】2.50;0.1 【考点】长度的测量

【解析】【解答】解:(1)图示刻度尺1cm又分为10个小刻度,故最小刻度值为1mm=0.1cm; (2)末端刻度值为6.50cm,物体长度为6.50cm﹣4.00cm=2.50cm. 故答案为:2.50; 0.1.

【分析】(1)刻度尺的最小刻度值为相邻的刻度线表示的长度;

(2)起始端没从0开始,把4.00cm处当作“0”刻度,读出末端刻度值,减去4.00cm即为物体长度,注意刻度尺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 19.【答案】3.55;217.6s 【考点】时间的测量,长度的测量

【解析】【解答】解:(1)图示刻度尺1cm又分为10个小刻度,所以分度值为1mm,物体的长度为3.55cm.(2)在秒表的中间表盘上,1min中间有两个小格,所以一个小格代表0.5min,指针在“3”和“4”之间,偏向“4”一侧,所以分针指示的时间为3min;在秒表的大表盘上,1s之间有10个小格,所以一个小格代表0.1s,指针在37.6s处,所以秒针指示的时间为37.6s,即秒表的读数为3min37.6s=217.6s.故答案为:3.55;217.6s.

【分析】(1)先了解刻度尺的分度值,再读数,起始端从0开始,读出末端刻度值,注意刻度尺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2)读取停表的示数,首先要知道大表盘和小表盘的分度值,然后看指针在什么位置,从而得出示数.

20.【答案】1cm;1.72m 【考点】刻度尺的使用

【解析】【解答】解:(1)由身高1.724m,可知数字2是倒数第二位,即厘米位,对应于刻度尺的分度

13

值,所以该刻度尺的分度值为1cm;

(2)测量数据由准确值和估读值组成,最末一位数值为估读值,其余的为准确值,所以准确值为1.72m. 故答案为:1cm;1.72m.

【分析】(1)使用刻度尺测量物体的长度时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即倒数第二位与分度值对应; (2)测量数据由准确值和估读值组成,最末一位数值为估读值,其余的为准确值. 三.解答题 21.【答案】解:

①汽车工作过程中,汽油在汽缸中燃烧,产生燃气,推动活塞做功﹣﹣将内能转化为机械能; ②汽车轮胎有较深的花纹﹣﹣在压力一定时,增大摩擦力; ③汽车要定期加润滑油﹣﹣减小摩擦. 【考点】物理常识

【解析】【分析】①汽车属于内燃机,工作过程中将内能转化为机械能; ②汽车方向盘、轮胎部位都刻有凹凸不平的花纹,可以增大摩擦; ③汽车的传动部位要保持良好润滑. 22.【答案】解:

当利用充电器给手机电池充电时,是将电能转化为化学能储存在电池内. 车载GPS导航设备是利用了卫星通迅技术,是通过电磁波来传递信息的. 故答案为:

手机电池充电过程能的转化;电能转化为化学能; GPS导航设备传递信息的方式;通过电磁波来传递信息的.

【考点】物理常识

【解析】【分析】电池的充电和放电过程是电能和化学能转化的过程,给电池充电是将电能转化为化学能储存在电池内;放电(用电)过程就是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GPS导航设备是通过电磁波来传递信息的;据此分析回答. 四.综合题

23.【答案】(1)将小球拉到同一高度释放 (2)吸音性能 (3)聚酯棉

(4)厚度

14

【考点】控制变量法与探究性实验方案

【解析】【解答】(1)小球的位置越高,下落时敲击玻璃杯发出声音越大,实验中把小球拉到同一高度释放是为了控制敲击玻璃杯的力度相同;(2)本实验比较的是不同材料的吸音性能,因此表格中应该填入吸音性能;(3)吸音效果的好坏通过玻璃杯被敲击发出的声音的大小反应出来,聚酯棉垫在杯子底下时发出声音最小,因此它的吸音性能最好,适合装修隔音墙用;(4)影响吸音性能的因素除了材料的种类,可能还有材料的密度、厚度等.

故答案为:(1)将小球拉到同一高度释放(2)吸音性能(3)聚酯棉(4)厚度

【分析】本题考查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从题目所给的信息提炼出有用的物理知识。本实验的目的是比较不同材料的吸音性能,吸音效果的好坏通过玻璃杯被敲击发出的声音的大小反应出来,影响吸音性能的因素除了材料的种类,可能还有材料的密度、厚度等有关。 24.【答案】(1)4.60;1mm (2)337.5

【考点】时间的测量,长度的测量

【解析】【解答】解:由图知:(1)刻度尺上1cm之间有10个小格,所以一个小格代表的长度是0.1cm=1mm,即此刻度尺的分度值为1mm;物体左侧与5.00cm对齐,右侧与9.60cm对齐,所以物体的长度为L=9.60cm﹣5.00cm=4.60cm;(2)在秒表的中间表盘上,1min中间有两个小格,所以一个小格代表0.5min,指针在“5”和“6”之间,偏向“6”一侧,所以分针指示的时间为5.5min=330s;在秒表的大表盘上,1s之间有10个小格,所以一个小格代表0.1s,指针在7.5s处,所以秒针指示的时间为7.5s,即秒表的读数为330s+7.5s=337.5s.

故答案为:(1)4.60;1mm;(2)337.5s.

【分析】(1)刻度尺的分度值是刻度尺相邻两刻度线表示的长度.使用刻度尺时要明确其分度值,起始端从0开始,读出末端刻度值,就是物体的长度;起始端没有从0刻度线开始的,要以某一刻度线为起点,读出末端刻度值,减去起始端所对刻度即为物体长度,注意刻度尺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2)秒表的中间的表盘代表分钟,周围的大表盘代表秒,秒表读数是两个表盘的示数之和. 25.【答案】 (1)温度计

(2)1、3、5;水量;为了使得水温降得慢,可增加瓶内水量 【考点】控制变量法与探究性实验方案

【解析】【解答】解:(1)因为这里需要知道温度的变化,该实验器材除了保温瓶,测量水量的量杯及及时工具外还有温度计;(2)想判断水温变化与水量的变化时,应该让瓶中水的初温相同,时间相同,但水量不同,故应该选择1、3、5三次试验;据表中数据可知,在其它条件不变时,水温的变化与水量有关,水量越大,水温降低越慢,即为了使得水温降得慢,可增加瓶内水量; 故答案为:(1)温度计;(2)

15

1、3、5;水量;为了使得水温降得慢,可增加瓶内水量;

【分析】(1)因为这里需要知道温度的变化,所以应该用的温度计;(2)想判断水温变化与水量的变化时,应该让瓶中水的初温相同,时间相同,但水量不同,故据此分析即可判断;然后据上面分析出的水温变化和什么有关后,提出合理的建议即可.

16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awee.cn 版权所有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