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安市第六中学 吴玉芳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⑴熟练利用经纬网定位,能够在地球表面确定任何地点的位置。 ⑵能够利用经纬网确定地球上两点之间的距离。
⑶了解大圆、劣弧等概念,掌握地球上两点间最短距离及航向的判定方法,并总结规律。
2、过程与方法:
⑴通过小组讨论的形式,培养合作学习的能力。
⑵运用观察、比较的方法,使学生更深入地理解、掌握经纬网的应用,从而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爱科学、学科学的兴趣和理论联系实际的思维方法。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地球上两点间最短距离及航向的判定。
教学难点:地球上两点间最短距离及航线的判定及规律的总结。 三、教学方法:
观察法、讨论法、演示法 四、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学程序 设计意图 新课导入 上节课我们已经学习和以超级玛丽经典游戏吸掌握了经纬网的相关知引学生的学习兴趣,激识,本节课我们要对经发学习热情。 纬网在生活中的应用进行进一步的学习和探究。本节课带领大家进行探究和闯关的是一生热衷于游戏和闯关的超级玛丽先生。讲明游戏规则。 第一关“定方向”(学生抽签决定答题的第一小在学生预习的基础上以根据图表,材料等相关组。第一小组学生打开游戏的形式展开学习,信息进行闯关。) 锦囊,解析利用经纬网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判断方向的基本规律。 并且在小组合作中学第二小组利用第一小组习,培养了学习的合作解析的规律在方格状经能力和分析问题,解决纬网中确定两点的方问题的能力。 向。 第三小组根据图表判断弧线式经纬网上两点的方向。 第二关“定距离”(学生本环节共设一个锦囊和锦囊中图表的解读为下根据图表,材料等相关一小关。第四小组的同一小组的解题提供了线信息进行小组合作,解学解开锦囊,根据锦囊索,奠定了解题的基础,决问题。) 中给出的图表小组讨每一步骤环环相扣,互论,并派代表解读如何相联系。 利用经纬网计算地球上两点间的距离。 第五小组在第四小组的解析上开始闯关,计算两地的最短距离,在题目中进行演练。 第三关“定最短距离”第六小组打开锦囊,根小组之间,组与组之间(学生根据图表,材料据提示信息,分析在球的合作学习培养了学生等相关信息进行小组合面上确定两点间最短距的合作能力。通过对图作,解决问题,总结规离的方法,学会在球面表的分析和解读使学生律。) 上找出大圆和劣弧。 读图、析图的能力以及第七小组在第六小组解逻辑思维得到了提高。析的基础上判断同一经对规律的归纳和总结有线上两点间的最短距离利于知识的生成,也有及其航线。 第八小组判断位于北半球同一经线圈上的两点间的最短距离及其航利于知识的系统化。 向。 第一小组根据图表判断位于南半球同一经线上两点间的最短距离及其航向。 第二小组根据图表判断一南一北且位于同一经线圈上的两点间的最短距离及其航线。 全班同学在前面几组分析判断的基础上总结归纳位于同一经线圈上的两点间的最短距离及其航向的判断规律。 课后思考 1、判断位于同一纬线课后独立完成,使学生圈上两点间的最短距离学会知识的迁移应用并及其航向,并总结规律。 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2、判断位于晨昏线上力。 的两点间的最短距离及其航向。 五、板书设计:
六、教学反思:
定“方向”
1、本节课利用多媒体课件和小组讨论的闯关形式开展教学,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经纬网的应用 定“距离” 定“最短距离”
趣,课堂气氛活跃。学习过程中由简到难,知识以梯级的形式呈现,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培养了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读图析图的能力。有助于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
2、本节课在学习过程中也存在一些具体问题。例如学生的知识面比较窄,学科间知识的联系较差,例如数学中三角函数的掌握程度影响到两点间距离的计算,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应注意培养学生知识的迁移能力,以及学科间的相互联系。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