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试题
注意事项:
1.本试题共6页,满分10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答案请答在答题纸上。 .........
2.答题前,用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将本人的姓名、准考证号和座号填写在答题纸相应位置。
3.答题时,必须使用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在答题纸上书写。务必在题号所指示的答题区域内作答;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准使用涂改液、胶带纸、修正带。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 4.考试结束后,只将答题纸交回。 一、基础知识积累与运用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我曾经徘徊于黄河上游的水库,惊异于她① ;曾生活于河套平原,陶醉于她② ;也曾上.溯龙门,感奋于她③ 。但当我沿河上下求索而见壶口时,立刻便如痴如狂。为之(震惊/震撼)。在.....这里,黄河先因山逼而势急,后依滩泻而狂放,排山倒海,万马奔腾,喧声蔽天。正当她得意扬扬之时,.....她突以数里之阔跃入百尺之峡,如水入壶,腾荡急旋。(于是/然而)飞沫起虹,溅珠落盘,成瀑成湫,巍..巍地颤。放眼两岸,真是(巧夺天工/鬼斧神工),脚下磬石,经黄河涛头这么轻轻一钻一旋,就路从地下...出,水从天上来。
1. 文中加点字的注音和字形,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i) 如痴如狂 A. 暄(xuān) 徘徊(huá
n) 上溯(shuò) 排山倒海 B. 溅(jià
n) 巍(wēi)巍 万马奔腾 C. 颤(chà
n) 磬(pán)石 得意扬扬 D. 钻(zuà
2. 依次选用文中括号里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 ) A. 震惊 然而 鬼斧神工 B. 震撼 然而 巧夺天工
C. 震惊 于是 巧夺天工 D. 震撼 于是 鬼斧神工
3. 在文中三处划横线上依次填入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 ) A. ①如虹如带的飘逸 ②如狮如虎的豪壮 ③如泊如镜的沉静 B. ①如泊如镜的沉静 ②如虹如带的飘逸 ③如狮如虎的豪壮 C. ①如狮如虎的豪壮 ②如泊如镜的沉静 ③如虹如带的飘逸 D. ①如泊如镜的沉静 ②如狮如虎的豪壮 ③如虹如带的飘逸。 【答案】1. C 2. D 3. B 【解析】 【1题详解】
n-zuān,磬—磐。 A.暄-喧;B.shuò-sù;D.zuà【2题详解】
震惊:大吃一惊;震撼:震动,摇撼。于是,连词,表顺承或因果;然而:连词,表转折。巧夺天工:精巧的人工胜过自然,形容技艺极其精巧;鬼斧神工:形容技能精巧,非人工所能及。“震撼”“于是”“鬼斧神工”符合语境,故选D。 【3题详解】
根据比喻的本体与喻体的相似性判断。黄河上游水库是“沉静”的,流淌到河套平原是“飘逸”的;龙门峡的黄河是“豪壮”的。故选B。
4.下列各句中的标点符号,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他忽然不那么昏昏沉沉的了,心中仿佛凉了一下。 A. 是天气比往年热呢?还是自己的身体虚呢?这么一想,
B. “简,”我们走上月桂小径,慢慢地朝坍塌的篱笆和七叶树的方向闲荡过去,他说,“桑菲尔德在夏天是个可爱的地方,是不是?”
C. 光有理性而没有感情,固然不能表达音乐;有了一般的感情,而不是那种火热的同时又是高尚、精练的
感情,还是要流于庸俗。
、红花藻、叶子很纤细的苔藓、很像仙人掌的D. 我看见水中浮着很长的海带(有些作球形、有些作管状)蔷薇藻。 【答案】A 【解析】
【详解】A“是天气比往年热呢”和“还是自己的身体虚呢”之间应该使用逗号。
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句意明确的一项是( )
A. 走过这家温暖的书店,安慰着这个城市形色匆匆的人们疲惫的精神和灵魂。 B. 因为搭上了网络购物的顺风车,快递行业迸发出极大的生长活力让人瞠目结舌。 C. 大雁之所以能够穿越风雨、行稳致远,关键在于其结伴成行,相互借力。 D. 深海勘探开发技术装备的研制,将不断推进我国大洋海底可燃冰的开采工程效率。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考查病句的辨析与理解。A项语序不当,将“走过”放在“安慰着”的后面;B结构混乱,去掉“让人瞠目结舌”;D项搭配不当,“效率”不能“推进”。故答案为C。
的两项是( ) 6.下列关于文学名著内容的表述,错误....
A. 汤姆、乔和哈克三个小“海盗”在杰克逊岛的清晨生活,自由自在无拘无束,充满了情趣。
B. 《水浒传》中,高俅被梁山好汉擒捉上山,宋江安排筵会给他压惊,请他促成招安。高俅回京后,立即奏请招安。于是,皇帝派人去梁山泊招抚。
C. 看着面对困难依然干劲冲天的筑路队员们,朱赫来感慨:“钢铁就是这样炼成的!” D. 飞岛国国王迫使地上人民归顺的极端手段是让飞岛直接落到他们头上,将人和房屋一起毁灭。
E. 《阿长与〈山海经>》中的长妈妈,是作者儿时的保姆。祖母叫她阿长,是因她身材高大。 【答案】BE 【解析】
【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名著的阅读。解答这类题目,首先要将相关知识记牢,如文学常识、写作背景、主要的故事情节、精彩片断、人物的性格特点、书中的名言警句等,在平时就要对名著常识知识做好积累。本题中的B项,高俅回京后,并没有奏请招安。高俅回京奏道:“病患不能征进,权且罢战回京。”并没有提“招安”一事。E项,原文是:“她的名字是叫作什么姑娘的。什么姑娘,我现在已经忘却了,总之不是长姑娘;也终于不知道她姓什么。记得她也曾告诉过我这个名称的来历:先前的先前,我家有一个女工,身材生得很高大,这就是真阿长。后来她回去了,我那什么姑娘才来补她的缺,然而大家因为叫惯了,没有再改口,于是她从此也就成为长妈妈了。”从中可以看出,祖母叫她阿长,不是因她身材高大。据此,答案B和E的表述是错误的。故答案为BE。
二、古诗文阅读与积累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孝经》云:“夫孝,德之本也。”
王敬臣,长洲人。十九为诸生,受业与校。性至孝,父疽发背,亲自吮舐。老得瞀眩疾,则卧于榻下,夜不解衣,微闻响咳声,即跃起问安。
孙抑,世居晋宁洪洞县。关保之变,挈父母妻子避兵平阳之柏村。有乱兵至村剽掠,拔白刃吓抑母,求财不得,举刃欲斫之。抑亟以身蔽母,请代受斫,母乃得释。而抑父被虏去,不知所之。或语之曰:“汝...父被驱而东矣,然东军得所掠民皆杀之,汝慎无往就死也。”抑曰:“吾可畏死而弃吾父乎?”遂往出入.死地屡濒危殆,卒得父以归。
(原文有删改)
o眩:眼花头晕,迷糊。④挈:【注释】①校:魏校,学者,王敬臣的老师。②疽jū:毒疮。③瞀mà带领。⑤斫zhuó:砍。⑥亟jí:急忙。
7. 对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母 蔽:遮蔽,遮挡 A. 抑亟以身蔽.
之:去、往 B. 不知所之.死也 就:完成 C. 汝慎无往就.语之曰 或:有人 D. 或.
8. 下列句子中,“其”的意义和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而其父被掳去 .
如土石何(《愚公移山》) A. 其.马将胡骏马而归(《塞翁失马》) B. 其.一犬坐于前(《狼》) C. 其.真不知马也(《马说》) D. 其.
9. 对选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王敬臣的父亲背疮,他亲自为父亲吸舔脓疮;为了照顾年老生病的父亲,他整夜不脱衣服在父亲床边服侍。
B. 乱兵劫持了孙抑的母亲,求财不得就要用刀砍人,孙抑急忙挺身而出保护母亲,使母亲免受伤害。 C. 无论是王敬臣悉心照料病中的父亲,还是孙抑挺身而出保护身处险境的母亲,都体现了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中最根本的孝道。
D. 孙抑的父亲被乱兵劫走,孙抑多次冒着生命危险去救父亲,最终没有成功。 10. 将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微闻响咳声,即跃起问安。 ②抑曰:“吾可畏死而弃吾父乎?
(限断两处) 11. 用“/”给下面的句子断句。遂 往 出 入 死 地 屡 濒 危 殆 【答案】7. C 8. B 9. D
10. ①只要稍微听到咳嗽声就立刻爬起来悉心服侍自己的父亲。
②孙抑说:“我难道因为害怕死而舍弃我的父亲吗?” 11. 遂往/出入死地/屡濒危殆 【解析】 【7题详解】
C. 汝慎无往就死也 就:靠近。 【8题详解】
本题主要考查点是一词多义。为解答此类题目,一定要先翻译句子,知道句意然后再解释词语。例句:而孙抑的父亲被虏去。其:他的。A句意:又能把泥土石头怎么样呢?其:表反问语气。B句意:他家的马带领着胡人的骏马回来了。其:他的。C句意:其中的一只狼像狗一样坐在前面。其:其中的。D句意:难道真的没有千里马吗?其:难道。故选:B。 【9题详解】
D.有误,原文“卒得父以归”。 【10题详解】
本题主要考查点是对句子翻译。翻译的要求是做到“信、达、雅”,翻译的方法是“增、删、调、换”,具体到某一句子时要注意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特殊句式等情况,如遇倒装句就要按现代语序疏通,如遇省略句翻译时就要把省略的成分补充完整。①重点词有:微:稍微。句意:只要稍微听到咳嗽声就立刻爬起来悉心服待自己的父亲。②重点词有:畏:害怕。句意:孙抑说:“我难道因为害怕死而舍弃我的父亲吗?” 11题详解】
朗读包括停顿、重音、语气、语调、语速等诸多方面,对文言文而言,中考主要考察的是语句节奏的划分。文言语句的朗读停顿问题在近年中考中从未间断过,可见这种题型的价值,这是因为停顿是理解、翻译文言语句的基础。对句子内容能正确理解,就能准确的标出朗读节奏(即停顿)。根据句意:于是前往,进入危险的地方,几次差点死了。停顿划分为:遂往/出入死地/屡濒危殆。 【点睛】译文:《孝经》说:“孝是一切道德的根本.”
王敬臣,长洲人.十九岁考中了诸生,跟随魏校学习.平生非常孝顺,他的父亲后背上生了毒疮,王敬臣
常常是嘴对着父亲的背疾处进行吮舐.父亲得了瞀眩病,王敬臣每晚都睡在父亲床边的地下,连衣服也不脱,只要听到咳嗽声就立刻爬起来悉心服待自己的父亲.
孙抑,世代居住在晋宁洪洞县.关保之变,带领父母妻子儿女逃避兵乱到平阳的柏村.有乱兵到村里抢夺财务,拔出刀吓唬孙抑的母亲,求财不得,举刃欲砍孙抑的母亲.孙抑急忙用身体护住了母亲,请求替母亲受砍,母亲才得以.而孙抑的父亲被虏去,不知到哪里去了.有人告诉他说:“你的父亲被驱赶向东去了,然而东面的将掠到的百姓都杀了,你小心不要去送死了.”孙抑说:“我难道因为害怕死而舍弃我的父亲吗?”于是前往,进入危险的地方,几次差点死了,终于带父亲回来了.
阅读下面的宋词,完成下列小题。
阮郎归·初夏
苏轼
绿槐高柳咽新蝉。薰风初入弦。碧纱窗下水沈烟。棋声惊昼眠。 微雨过,小荷翻。榴花开欲然。玉盆纤手弄清泉。琼珠碎却圆。 12. 词上片采用以动衬静手法,突出了环境 的特点。 13. 试分析下片最后两句中“弄”和“碎”两字妙处。 【答案】12. 清幽(寂静)
13. 一个“弄”字表现出佳人戏水时天真、可爱、喜悦的情态;一个“碎”字把水珠四射,破碎落地的动态表现的十分生动。 【解析】
【12题详解】
本题考查诗歌关键句赏析。诗歌句子赏析需要我们在了解诗歌的结构和作者思想情感的基础上作答,上片写初夏已悄悄来到一个少女的身边。以落棋之声惊醒昼眠来以动衬静,突出环境的清幽(寂静)。 【13题详解】
本题考查诗歌炼字赏析。首先在诗文中要找到该炼字,炼字一般为动词、形容词或特殊词(如叠词、拟声词、表颜色的词等)。炼字赏析常见答题格式:字在诗句中的意思是…,作用是…,它运用了…的修辞(或化静为动,或化抽象为具体,或化虚为实)写出了…的景象,表达了诗人…的思想感情。这首词以棋声烘托环境的幽静,而棋声能“惊”她的昼眠,读者可以想象,在这么静的环境中,她大概已经睡足,所以丁
的的丁的落子声便会把她惊醒.醒来不觉得余倦未消,心中没有不快,可见首夏清和天气之宜人。一个“弄”字表现出佳人戏水时天真、可爱、喜悦的情感;一个“碎”字把水珠四射,破碎落地的动态表现的十分生动。
【点睛】炼字,即根据内容和意境的需要,精心挑选最贴切、最富有表现力的字词来表情达意.其目的在于以最恰当的字词,贴切生动地表现人或事物.答题模式:解释该字在句中的语表义和语里义;展开联想和想像,把这个你认为“好”的字还原句中描摹景象;点出该字表达了什么感情或烘托了怎样的意境。
14.根据提示填写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1)子曰:“三军可夺帅也,__________。”(《论语•子罕》) (2)__________,霜重鼓寒声不起。(李贺《雁门太守行》) (3)__________,猎马带禽归。(王绩《野望》)
(4)王安石在《登飞来峰》中表达豪情满怀,壮志凌云,似觉天地万物都可尽收眼底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
(5)辛弃疾在《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中描写战斗获胜,大功告成时,将军意气昂扬的词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匹夫不可夺志也 (2). (2)半卷红旗临易水 (3). (3)牧人驱犊返 (4). (4) (1). (1)不畏浮云遮望眼 (5). 自缘身在最高层 (6). (5)了却君王天下事 (7). 赢得生前身后名 【解析】
【详解】考查学生对名篇名句的背诵、默写能力。在背诵默写诗词时不仅要注意读音,更要注意容易写错的字。一些易错字可以结合词义背诵。此题中注意“遮、缘、赢”的书写。
三、语言运用
15.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答。
周六晚上,陈璐一家正在讨论明天去敬老院看望老人的事,爸妈想带陈璐一起去给老人送些钱和生活用品。正在这时,同学也来约陈璐一起去敬老院帮老人打扫卫生、陪他们聊天、为他们表演节目。如果你
是陈璐,你会选择跟谁去?请说出理由。(含标点60字以内) ▲
【答案】我会选择和同学去。去敬老院帮老人打扫卫生、陪他们聊天、为他们表演节目,敬老院的老人们大都是因为子女不在身边或者没有子女,他们需要的更多的是陪伴。 【解析】
试题分析:要注意言之有理,表达通畅.首先要表明观点,究竟要和爸妈还是同学去,然后要阐述理由。跟爸妈去可以围绕这样更能体会亲情的可贵,和同学去可以给老人带去更多的温暖。这里没有对错之分,只要言之有理即可。
【考点定位】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四、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列小题。
我爱燕园 宗璞
①考究起来,我不是北大或燕京的学生,也从未在北大任教或兼个什么差事。我只是一名居民,在这里有了35年居住资历的居民。时光流逝,如水如烟,很少成绩;却留得一点刻骨铭心之情:我爱燕园。
②我爱燕园的颜色。五十年代,春天从粉红的桃花开始。看见那单薄的小花瓣在乍暖还寒的冷风中轻轻颤动,便总为强加于它轻薄之名而不平,它其实是仅次于梅的先行者。还没有来得及为它翻案,不要说花,连树都难逃斧钺之灾,砍掉了。于是便总由金黄的连翘迎来春天。因它可以入药,在校医院周围保住了一片。紧接着是榆叶梅热闹地上场,花团锦簇,令人振奋。白丁香、紫丁香,幽远的甜香和着朦胧的月色,似乎把春天送到了每人心底。
③绿草间随意涂抹的二月兰,是值得大书特书的。那是野生的花,浅紫掺着乳白,仿佛有一层亮光从花中漾出,随着轻拂的微风起伏跳动,充满了新鲜,充满了活力,充满了生机。简直让人不忍走开。紫色经过各种变迁,最后便是藤萝。藤萝的紫色较凝重,也有淡淡的光,在绿叶间缓缓流泻,这时便不免惊悟,春天已老。
④夏日的主色是绿,深深浅浅浓浓淡淡的绿。从城里奔走一天回来,一进校门,绿色满眼,猛然一凉,便把烦恼都抛在校门外了。绿色好像是底子,可以融化一切的底子,那文眼则是红荷。夏日荷塘是我招待友人的保留节目。鸣鹤园原有大片荷花,红白相间,清香远播。多年后,寻不到了。现在勺园附近、
朗润园桥边都有红荷,最好的是镜春园内的一池,隐藏在小山之后,幽径曲折,豁然得见。红荷的红不同于桃、杏,鲜艳中显出端庄,就像白玉兰于素静中显出华贵一样。
⑤秋天的色彩令人感到充实和丰富。木槿的花有紫有白,紫薇的花有紫有红,美人蕉有各种颜色,玉簪花则是玉洁冰清,一片纯白。而最得秋意的是树叶的变化。临湖轩下池塘北侧一排高大的银杏树,秋来成为一面金色高墙,满地落叶也是金灿灿的,踩上去不由生出无限遐想。池塘西侧一片灌木不知名字,一个叶柄上对称地生着秀长的叶子,着雨后红得格外鲜亮。
⑥一望皆白的雪景当然好看,但这几年很少下雪。冬天的颜色常常是灰蒙蒙的,很模糊。晴时站在未名湖边四顾,天空高处很蓝,愈往边上愈淡,亮亮地发白,枯树枝桠,房屋轮廓显出各种姿态。像是一幅没有着色只有线条的钢笔画。
⑦我爱燕园的线条。湖光塔影,常在从燕园离去的人的梦中。映在天空的塔身自不必说,投在水中的塔影,轮廓弯曲了,摇曳着,而线条还是那么美!湖心岛旁的白石舫,两头微微翘起,有一点弧度,显得既圆润又利落。据说几座仿古建筑的檐角,因为缺少了弧度,而成凡品。湖西侧小山上的钟亭,亭有亭的线条,钟有钟的线条,钟身上铸了十龙和八卦。那几条长短不同的横线做出的排列组合,几千年来研究不透。
⑧我爱燕园的气氛,那是人的活动造成的。每年秋天,新学年开始,园中添了许多稚气的脸庞。\"老师,六院在哪里?\"\"老师,一教怎样走?\"他们问得专心,像是在问人生的道路。每年夏天,学年结束,道听途说则是:\"你分在哪里?\"\"你哪天走?\"布告牌上出现了转让车票、出让旧物的字条。毕业生要到社会上去了。不知他们四年里对原来糊涂的事明白了多少,也不知今后会有怎样的遭遇。我只觉得这一切和四季一样分明,这是人生的节奏。
⑨有时晚上在外面走,看见图书馆灯火通明,像一条夜航的大船,总是很兴奋。那凝聚着教师与学生心血的智慧之光,照亮着黑暗。这时我便知道,糊涂会变成明白。
⑩我爱燕园中属于我自己的记忆。我扫过自家门前雪,和满地扔瓜子壳儿的男士女士们争吵过。我为奉老抚幼,在衰草凄迷的园中奔走过。我记得室内冷如冰窖的寒冬,也记得新一代水暖工送来温暖的微笑。我那操劳一生的母亲怀着无限不安和惦念在校医院病逝,没有足够的人抬她下楼。当天,她所钟爱的狮子猫被人用鸟打死,留下一只尚未满月的小猫。这小猫如今已是十一岁,步入老年行列了。这些记忆,无论是美好的还是痛苦的,都同样珍贵。因为那属于我自己。
⑪我爱燕园。
(选自《宗璞散文选》,有删改)
16. 阅读全文,说说作者依次从哪几个方面抒写了对燕园的爱。
17. 朗读“我只是一名居民,在这里有了35年居住资格的居民”时,至少有两个词语必须重读,你认为是哪两个?请简述理由。
18. 文中多次出现“我爱燕园”,有什么作用?
:“贯串燕园四季景色描写的是宗璞对美的发现和深切领悟。很多不起眼的东西,19. 有人评价《我爱燕园》
在她的笔下有了生命意识和灵性。”请以第③段为例,说说这样评价的依据。
【答案】16. 燕园的颜色;燕园的线条;燕园的气氛;燕园中属于“我”自己的记忆。
17. “这里”、“35年”。“这里”强调了地点是“燕园”,“35年”突出了居住时间之久。这样重读,不仅点明了题旨,还能很好地表现作者对于燕园的感情。
18. 从内容上看,直接抒情,表现了“我”对燕园感情,点明了文章的主旨;从结构上看,照应文章的标题,是文章的抒情线索,将文章的内容勾连在一起,衔接自然。
作者用比喻和拟人的手法写出了二月兰和紫藤的动态19. 这段文字描写了二月兰和紫藤这些不起眼的东西,
和活力。将二月兰和紫藤写活了,仿佛有了生命意识,充满着灵性,表现了作者对这些不起眼的东西的喜爱,对燕园的喜爱。 【解析】 【16题详解】
考查对文中重要信息的提取。通读全文,整体把握,然后根据提干要求提取关键句作答即可。如第2段写“我爱燕园的颜色”,第7段“我爱燕园的线条”,8段“我爱燕园的气氛”,10段“我爱燕园中属于我自己的记忆”等句作为答案。
点睛:这是一道信息筛选的题目,答题时注意审清题干,然后锁定区位,概括文意作答,此题是综合筛选的题目,要立足原文,从精神品质和成就贡献的角度进行信息筛选的题目,有局部信息筛选和综合信息筛选,局部信息筛选集中在文章的某个段落,综合信息筛选集中在文章的某个部分或全文。答题时首先要求
的审清题干,确定试题的类型是局部信息筛选还是综合信息筛选,局部信息筛选要对对应的段落进行划分,提取关键词语。综合信息筛选注意对局部或全文内容的概括,重点注意各段的段首和短尾的句子。答题时注意提取文中的关键词语分析作答。
【17题详解】
考查文句中词语的表现力。“我只是一名居民,在这里有了35年居住资格的居民。”此句最重要的两个字是“这里”“35年”。这一句看起来有点重复,但是在重复的时候,增添了“在这里有了35年居住资格”这几个字,目的是用于强调。特别是“这里”“35年”,“这里”强调了地点,“35年”突出了居住时间之久。注意答出这两个词语对表达感情和中心的意义。 【18题详解】
考查文题“我爱燕园”在文中多次出现的目的。读懂全文后再作答。从内容上看,是为了抒发情感的需要,抒发“我”对燕园的喜爱之情,突出了文章的主旨。从结构上看,与文章题目相照应,奠定此文的感情基调。以此为线索,结构严谨,层次清晰。这样分点来答,既使答案内容层次清晰,又使答案内容完整无缺。 【19题详解】
首先要读懂题干句的意思,所表明的观点。然后阅读文章第3段。只要从第3段中提取相关信息能够说明“在她的笔下有了生命意识和灵性”一句即可。如第3段比喻和拟人的手法的运用,使景物有了生命意识,充满着灵性,很好地抒发了作者的情感。
阅读议论文,完成后面小题
如何看待数字时代的文学评论
薛晓倩
①评论当然是重要的。传统评论的重要性表现在两个方面:概述原著和提炼观点。贝克在他的著作《你和我》中认为:“思想史变革的主要动力是书评而不是书籍。”因为人们没有那么多时间可以用来阅读所有他们想要阅读的书籍,取而代之,有些时候便选择阅读书评。
②除了书评的重要性,另一个争论的焦点在于书评的影响力,包含两个问题:首先,书评是否有影响力?其次,由书评产生的影响是积极的还是消极的?
③为了证明评论的影响力,我们需要搜集一些例子,包括那些你已经有了看法的事物,和那些你还不了解的事物。“周六观点”这个电视栏目是个不错的例子。这个栏目会发布书籍、电影、电视秀和展览的介绍及评价,你可以收看节目,然后把认同或不认同的观点记录下来。重复几次之后.你会发现这样一个规律:对于你不喜欢的作品,如果有某些评论试图改变你的态度,那么,在你完全缺乏了解的领域,你会倾向
于接受评论者提供的意见。相较而言,如果评论涉及你已经有所了解的领域,你就没那么容易被说动。节目里曾经讨论过一部我读过的小说,评论的观点和我对这部小说的认识大相径庭,令我很不以为然。同样,我也不会因为某人的一家之言而厌烦一部电影。这证明了两点:评论是否有效取决于其具体内容.评论也绝不是简单的“对”与“错”的问题。
④评论人对某些作品不够公平的时候,评论就成为了艺术的敌人。另外,大量可能不尽正确的文学批评影响了奖项评审,或许导致很多杰出的作品被低估。如果以往确实存在这种现象,那么近十五年来,随着互联网的发展,随着新媒体对传统媒体行业的冲击和重塑,数字时代的“评论家观点”还有价值吗?
⑤《数字批评家》一书给出了在网络时代对文学评论的意义的思考。相对于传统媒体自上而下的结构,网络世界有一些有趣的特性,比如免费的文章、作为职业的博客写作,等等。这本书中最重要的发现是,网络评论对文学评论传统造成了根本性的影响——快如迅雷,又极具吸引力。
⑥网络时代的评论会像蔓草似的覆盖掉原始的文本,使其仅剩一个迷蒙的轮廓。当书评取代了书籍本身,评论的波涛淹没了文本本身,导致的结果是,出现了大量对当前观点进行总结的文章。这一切想起来就令人沮丧——大量的文化交流是我们不可能追上而终将错过的。
⑦显然,数字时代的文学评论有其内在价值,但是问题也很明显。我们希望字里行间都有爱,但是评论家们漫步在故事、图像、声音和口味所建构的迷宫里,一边怀疑。一边追寻符合他们口味的最终价值,我们应该喜欢这些吗?他们的文学评论深刻而准确吗?
(据2018年5月18日《文汇报》同名文章改写)
20. 阅读全文,概括本文中心论点。
21. 请指出第③段使用的论证方法并分析其作用。
22. 为什么作者要花一半的篇幅讨论传统的文学评论? 23. 阅读第⑤⑥两段,概括网络文学评论的特点。
的一项是 ( ) 24. 下列对选文理解与分析不正确...
A. 本文紧扣名人名言论证中心论点,行文简洁,视野开阔,论证严谨。
B. 文章第①②段列举了部分评论家的观点及其争论的焦点,为第③段论证拓展了空间。 C. 文章第⑥段运用了比喻论证的方法,形象地指出了网络时代评论的负面影响。 D. 本文引导读者正确看待数字时代的文学评论,具有鲜明的时代性。
的【答案】20. 数字时代的文学评论有其内在价值,但是问题也很明显,我们要客观地看待数字时代的文学评论。
21. 使用了举例论证,以人们对待“周六观点”这个电视栏目的态度为例,论证了关于评论的影响力:“评论是否有效取决于其具体内容,评论也绝不是简单的‘对’与‘错’的问题。”为下文引出中心论点作铺垫。
22. 数字时代的文学评论从传统文学评论中脱胎而来,传统文学评论中的问题数字时代的文学评论也存在,从传统文学评论谈起,更加深入浅出,有利于读者接受;两者相互对应,有利于读者把握数字时代的文学评论的特点、价值和影响,从而更好地论证文章的中心论点。
23. ①网络文学评论自下而上,完全开放;②网络文学评论快如迅雷,又极具吸引力;③网络文学评论了传统文学评论的文本,出现了大量对当前观点进行总结的文章。 24. B 【解析】 【20题详解】
试题分析:考查概括文章中心论点的能力。通读全文,梳理脉络,分清层次,综合考虑,提取要点,找到关键句,必要时用自己的语言概括即可。如可提取最后一段的“显然,数字时代的文学评论有其内在价值,但是问题也很明显”一句,而3段末的“评论是否有效取决于其具体内容,评论也绝不是简单的‘对’与‘错’的问题”是说应该客观地看待数字时代的文学评论。整理两句即可答出答案。 【21题详解】
试题分析:考查论证方法的类型及其表达作用。“我们需要搜集一些例子”这是一句举例论证方法的标志性语言。通过举人们对待“周六观点”这个电视栏目的态度之例,来证明段末的观点句。答举例论证的作用时,一定要找到文段中的观点句。论证方法就是为证明观点和中心论点服务的。 【22题详解】
试题分析:考查对文章重要内容的理解。标题是“如何看待数字时代的文学评论”,而作者要花一半的篇幅讨论传统的文学评论,这就说明传统的文学评论对数字时代的文学评论有着重要的意义。可从以下角度来理解:数字时代的文学评论从传统文学评论中脱胎而来,从传统文学评论谈起,更加深入浅出。两者对应地谈,有利于对数字时代的文学评论的特点、价值和影响的理解。此题有些难度,文章中没有现成的答案,需要考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地思考分析。
【23题详解】
试题分析:考查对文中重要信息的提取。通读第⑤⑥两段,整体把握,然后根据提干要求提取关键句作答即可。如可提取第5段的“相对于传统媒体自上而下的结构,网络世界有一些有趣的特性”“快如迅雷,又极具吸引力”,第6段的“网络时代的评论会像蔓草似的覆盖掉原始的文本”“出现了大量对当前观点进行总结的文章”等句分析整理即可。 【24题详解】
试题分析:第一二自然段主要是通过列举了部分评论家的观点及其争论的焦B项对选文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点来提前出问题,如“书评是否有影响力?其次,由书评产生的影响是积极的还是消极的?”,而第三段主要是举例,用以解释以上问题。可分析第三段的“为了证明评论的影响力,我们需要搜集一些例子”一句。也就是说,第一二自然段提出问题,第三段分析问题。谈不上“为第③段论证拓展了空间”。
五、写作
25.作文。
生活中,不经意间,有很多珍贵的东西被我们丢失了,或许是一段记忆,或许是一种情感,或许是一种精神,或许是一种思想……
请以“重拾 ”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1)先将题目补充完整;(2)不少于600字;(3)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感情真挚,不得抄袭;(4)不限文体(诗歌除外);(5)不得透露个人相关信息。 【答案】参考例文: 重拾生命的落花
每一个生命都是一个惊喜,每一次成功都是生命的阳光,那每一次失败呢?14岁的青春让我审思起这个问题。在岁月的冲刷中,我终于明白,在我的生命中,失败就像早晨的落花,回首夕阳,我在生命中重拾那份坚定。
那时一定是冬天了,窗外那如春的花早已凋落。那天我早早地来到教室,那天是月考报分数的一天,那分数对于每一个学生都很重要,分数下来了,紧张的心情也放下了,可是拿月考却证明我失败了,我的目标
呢?失败了,我的梦想呢?也仿佛跟着失败一同破碎了。坐在教室里,我不想哭,因为我知道最伤心的不是我,而是我的父母,我用我的生命做保证,我不是骗子,只是我的一切诺言都被那糟糕的成绩所否定,我,一次又一次的伤害了你们。
又是一天过去了,甚至我还来不及望一眼手表,我就已结束了一天的学习回到家中,电话响了,是父亲打的,我犹豫了,我担心,我担心父亲会失望。“喂…… 爸,我到家了……月考考的不好……恩……”短短的几句话,我一辈子都无法忘记,电话那头,我体会到父亲那无奈的心情,我再也忍不住泪水,犹如千军万马般的涌出眼眶。
随后,父亲也到家了,一天的工作,他也已疲惫不堪。他说需要问我借一点点时间,他要带我去一个地方。我的点点头。
15分钟的车程,现在我眼前的是一片大海,伴着夕阳,这里美极了,几只海鸥也在海面上飞翔。我和父亲都只是静望大海,良久,父亲说:“孩子,你看见了嘛?你知道小麻雀和海鸥最大的区别嘛?” 我低下头,没有回答。
“并不是体态上的区别,而是当海浪冲击过来时,海面上的小麻雀总能最先起飞,动作灵敏,而海鸥则笨拙的拍动着双翅,但是最终飞越大海,横跨大洋的,还是海鸥。因为,一次失败下,它们仍能从新开始,两次,三次,一直……”
我看到了,看到了那如雄鹰般的飞翔,父亲,谢谢你,我知道,你要告诉我,失败下,自己要重拾一份坚定,一步一步走向成功,总有一天,自己也可以想海鸥一样飞越大海,横跨大洋。
踏着夕阳走在回家的路上,我拾起一瓣落花,我仍然可以嗅到春的希望。失败伴随着成功走在我的生命中,朝花夕拾,在失败时,我仍然可以携一份坚定,用坚定接受失败、体会失败、感悟失败……我要感谢父亲,我更要感谢每一次的失败,就像我生命里的落花,虽感伤,但回首夕阳时,我学会:坚定。 【解析】
【详解】试题分析:这是一篇半命题作文,题目是“重拾 ”。题目中的材料可以帮助学生打开思路。这个题目既侧重于反思(“重拾”的起因),又植根现实和面向未来(“重拾”的目的和用途),有很强的思辨性,故审题难度较大。从“导语”来看,首先,“重拾”的“对象”是“被我们不经意间丢失的珍贵的东西”。“东西”前的限定语——“我们、不经意间、丢失的、珍贵的”表明了“重拾”“对象”的属性;其次,要明确“重拾”的“对象”是指精神层面的,还是物质层面的?“或许是”表明是“记忆、感情、
精神、思想”,貌似“精神层面”,实际两者都有。审题立意时,一定要把“记忆、感情、精神、思想”这些抽象的东西联想成有“人、事、物、景”的故事情节及画面。然后,要看在其中“不经意间”“丢失了”什么“珍贵”的“东西”。选择符合题意的素材,书写自己的人生体验和感悟,表达积极健康的思想作文。
【点睛】半命题作文的补题是关键,可以说是决定作文成败。补全题目常用方法:①避生就熟。在补题时,我们可以选择不同的角度。补题时,要将题目变为自己所熟悉的内容,从自己熟悉的内容、擅长的体裁着手来写。②化大为小。化大为小就是选择一个比较小的切入点,从一个具体的角度切入题目。从而将一个相对比较“大”的题目缩小为一个比较“小”的题目。③补题时能运用修辞的要用上修辞,使文章题目更灵动,更有吸引力,同时也显示出对语言的驾驭能力。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awee.cn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3022495号-5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